遇到預付費陷阱咋辦?這些證據一定要保留

2020-10-03 西安市司法局

  原標題:十一假期將迎「突擊消費」?法院:當心預付費陷阱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7日電(記者 張尼)國慶中秋雙節將至,又到了「荷包捂不住」的消費旺季。不過,來自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數據顯示,節假日期間的非理性「突擊消費」也容易引發預付費合同糾紛。法院提醒,消費者在「買買買」的同時也要擦亮眼睛,並妥善保管好預付款憑據等,方便日後維權。

  節假日預付費合同糾紛多集中在三大領域

  記者從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自2017年至今年8月底,該院審結的包括教育培訓、旅遊、餐飲、娛樂、健身、美容美髮等涉及預付費合同糾紛案件共計586件。其中,大部分為節假日期間訂立合同,並預存費用的案件。

  從案件特點看,節假日期間預付費合同糾紛多集中在旅遊、美容美髮、餐飲服務領域。

  預付費合同糾紛被告一般為經營者,呈現集中化特點,多為「多訴一」的涉眾串案。由於預付費合同糾紛訴訟多集中於旅遊、餐飲、美容美髮健身等行業,同一經營者對應消費人數眾多,經營者一旦出現未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有瑕疵的情形,容易形成群體訴訟。

  此外,預付費合同糾紛類型化明顯,糾紛類型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未訂立書面合同,經營者推銷辦卡時的口頭承諾在消費者實際消費時未能兌現,雙方由此產生爭議。

  二是經營者因資金鍊斷裂或經營不善導致門店關停,消費者預付卡中的剩餘未消費金額不予退還。

  三是經營者提供的格式合同中,特別是關於退費的約定,存在「霸王條款」,消費者與經營者就該條款內容產生爭議。

  四是經營者未徵得消費者同意,不當處理、洩露消費者在預付費辦卡時填寫的個人信息,存在違反個人信息保護相關規定,或侵犯消費者隱私權的行為。

  遇到陷阱如何維權?這些證據一定保留!

  二中院方面表示,部分消費者在節假日期間更趨於非理性消費,購買商品服務有從眾心理。許多經營者抓住消費者這一心理,利用多種促銷方式,想方設法增加銷售金額,預付費方式便成了商家募集資金的有效手段。由於消費者對合同條款的把握不像平日「字斟句酌」,一些本可繞開的「坑」卻大意跌入。

  因此,法院提醒,消費者在十一小長假 「集中花錢,突擊消費」的氛圍中一定要保持理性,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和經濟狀況,科學理性地選擇、購買預付費消費卡。

  消費者在辦理預付費消費卡時,切忌被銷售人員的「花言巧語」、密集廣告轟炸洗腦,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在第一次接觸銷售人員時就倉促決定購買預付卡。尤其是一些新開業的門店機構,需更加慎重。

  在準備購買預付費消費卡時,一定要仔細閱讀了解合同有關條款,對於沒有合同的或者卡面約定過於簡單的,要另行籤訂詳細、明確的書面合同。

  此外,消費者應妥善保管好預付費消費的合同、預付款憑據,如果是通過微信或支付寶支付,應核對收款商家和合同相對方的身份是否一致,保存好支付界面截圖。後續每次消費要求商家提供單次消費憑據,用以核對預付卡內餘額,防止多刷或盜刷。

  與商家發生糾紛後,及時通過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和全國網際網路平臺「12315」等渠道儘早向監管部門、消費者協會組織、民調組織等機構反映問題,及時維權。(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美容行業預付費卡糾紛不少 辦卡時這幾方面一定要牢記
    但是,這些預付費卡在給消費者帶來實惠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消費糾紛。  連雲港市消保委經過對相關投訴分析,發現糾紛主要表現在:因消費者自身原因要離開所在城市而不能繼續接受服務,但美容院又不願意退還餘款;美容院出現搬遷、改名,拒不履行其義務,也不退還卡內餘額;交了款沒有憑據,有的還通過微信轉帳的方式支付給個人,每次接受服務後也只是在美容院的一個冊子上登記一下,發生消費糾紛時消費者沒有任何證據。
  • 預付費用需謹慎控制金額留證據
    預付費用需謹慎控制金額留證據□ 本報記者 周宵鵬在美容店充了卡,但是預付費卻不讓轉、不給退,到期後剩餘費用也無法延期使用;在健身房預付了費用,可實際體驗卻發現服務「縮水」;在美髮店辦了卡,沒用幾次卻遭遇經營者關店「跑路」……在預付費消費領域,消費者經常遇到這些糟心事兒。
  • 小心這類陷阱!
    不過,來自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數據顯示,節假日期間的非理性「突擊消費」也容易引發預付費合同糾紛。法院提醒,消費者在「買買買」的同時也要擦亮眼睛,並妥善保管好預付款憑據等,方便日後維權。從案件特點看,節假日期間預付費合同糾紛多集中在旅遊、美容美髮、餐飲服務領域。 預付費合同糾紛被告一般為經營者,呈現集中化特點,多為「多訴一」的涉眾串案。由於預付費合同糾紛訴訟多集中於旅遊、餐飲、美容美髮健身等行業,同一經營者對應消費人數眾多,經營者一旦出現未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有瑕疵的情形,容易形成群體訴訟。
  • 【風險提示】十一假期 當心預付式消費陷阱
    不過,來自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數據顯示,節假日期間的非理性「突擊消費」也容易引發預付費合同糾紛。法院提醒,消費者在「買買買」的同時也要擦亮眼睛,並妥善保管好預付款憑據等,方便日後維權。、娛樂、健身、美容美髮等涉及預付費合同糾紛案件共計586件。
  • 工商部門提示預付卡消費存四大「陷阱」
    預付消費有風險 單方毀約可維權工商部門提示預付卡消費存四大「陷阱」洗車卡、遊泳卡、瑜珈卡、健身卡……每個人翻開錢包,都能找到一堆消費卡。但花錢辦了卡沒享受到應有的服務,想要退款可就難了。據順義工商分局統計,今年以來就接到了有關預付費的投訴42件,工商部門調解成功36件,為消費者挽回了經濟損失39925元。
  • 工商部門提示:預付卡消費存四大「陷阱」
    據順義工商分局統計,2017年以來就接到了有關預付費的投訴42件,工商部門調解成功36件,為消費者挽回了經濟損失39925元。預付費卡投訴逐年上升消費者謝女士於2016年1月在順義區馬坡鎮一幼兒水育館購買了一張遊玩鑽石卡,服務項目為嬰幼兒遊泳和歡樂淘氣堡各消費100次,價值4980元。
  • 如何應對預付費消費維權難?中消協提出五點意見
    對預付式消費跑路經營者列入「失信」黑名單,取消其經營資質、一定時期的從業資格,聯合各部門各單位,強化追責機制,追究責任到人,加大懲戒力度。目前,部分消費者因預付費糾紛訴諸法院,但維權中面臨各種問題,效果不盡理想。
  • 預付費卡商家跑路經濟糾紛不涉詐騙 警方難以介入調查
    美發卡剛充值完沒幾天,理髮店卻換了老闆,裡面的金額無法再使用;健身卡,剛購買了沒多久,健身俱樂部關門大吉,老闆跑路,數千元的健身卡成了一張廢卡……如今,幾乎每個市民的卡包裡多少都有幾張預付費卡,從美容美髮、洗車、按摩,到買蛋糕、KTV、寵物護理……這些預付費卡在為人們提供便利
  • 二中院通報涉節假日期間預付費合同糾紛案件情況
    為減少涉節假日期間預存費合同糾紛發生,9月27日,北京二中院召開新聞通報會,對近年來審理的涉節假日期間預付費合同糾紛案件進行通報。據介紹,自2017年至今年8月底,二中院審結的包括教育培訓、旅遊、餐飲、娛樂、健身、美容美髮等涉及預付費合同糾紛案件共計586件。據了解,涉節假日期間預付費合同糾紛案件特點有:1.節假日期間預付費合同糾紛多集中在旅遊、美容美髮、餐飲服務領域。
  • 預付卡,優惠還是陷阱?
    佘 穎攝   右下圖 舞蹈課家長在辦理預付卡,教育培訓類機構通常採用預付費方式收費,也會有書面協議,但協議裡通常沒有法律規定的必填項。 佘 穎攝   洗車50元一次,辦卡500元25次;去遊樂園單次70元,辦卡500元10次;飯店會員卡,充值10000元返2000元,類似情況在生活中很常見,消費者不知不覺地就辦了不少預付卡。   這些預付卡是優惠還是陷阱?
  • 預付卡消費怎樣避陷阱 律師提醒:會員卡就是合同
    原標題:預付卡消費怎樣避陷阱 律師提醒:會員卡就是合同   卡沒用完店沒了餘額該咋辦?  張佩雯說,會員卡相當于格式合同,要提前預訂好各項內容,包括價格,這樣,以後就該執行當初約定的價格,不能隨意加價。如果出現爭議,要按照格式合同的規定,在對一方有利對一方不利的情況下,按不利一方的條款來解釋。  健身房辦了終身卡為啥開收課時費?
  • 暴雷、跑路、倒閉……教育公司困於預付費
    之所以會爆發這麼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和企業追求快速擴張、大範圍挪用預付費、資金鍊斷裂後窟窿補不上有很大的關係。預付費是教育行業的商業慣例,從業者普遍認為,因為教學特性,預付機制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從業者的風險意識尤為重要。 耐心耕耘還是快速擴張,要穩健還是要規模,決定了企業的風險指數。
  • 起底預付卡消費陷阱:超8成用戶踩過坑這些行業是重災區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到了,預付卡消費陷阱可要當心了!不少人開始選擇購買禮品卡作為禮物或者自用,生活中,除了禮品卡,我們經常會發現商家提供「先充值,後消費」的服務,這種預付費形式的購物消費卡在各個行業都屢見不鮮。
  • 屢禁不止 教培機構為何難捨預付費
    事實上,教培機構「不得預付費超過3個月」已是監管三令五申的內容,但這一亂象卻仍屢禁不止,在這背後,有著教培機構對現金流的渴望,也有消費者對違規信息的忽視,要想根除或許還需要更明確的監管體系。 政策與「對策」 「一次性繳納半年、一年甚至更長周期的學費會有優惠。」
  • 這些求職陷阱要小心了……
    求職之路機會多多,那應該如何警惕和識別求職陷阱呢?這裡有求職應聘必知,警惕各種求職陷阱,一起來了解一下~今天為大家整理的是關於「求職陷阱系列」——假「獵頭」的相關案例及防範提示:對於服務費,要提高警惕。該如何規避求職陷阱呢?有如下幾點建議:一是雙方協商解決,這可能是大學生可以選取的最快、最有利的方式。二是按照民法通則的有關原則來索賠。三是向法院起訴,適用"誰主張,誰舉證"原則,所以大學生遇到糾紛後,如想通過此方式維權,平時就應做一個有心人,應保存好所有的與打工有關的證據,這樣在訴訟中才有勝算的把握。
  • 施工企業中途退場咋辦? 證據保全公證防糾紛!
    施工企業中途退場咋辦? 證據保全公證防糾紛! 於是該開發商找來乙家施工企業準備繼續施工,為了預防今後可能發生的糾紛,該開發商向蒼南縣公證處提出申請,對該項目示範區的景觀工程施工現場的現狀進行保全證據。接到申請後,蒼南縣公證處立馬指派辦證經驗豐富的公證人員前往現場採集證據,並不顧危險對其範圍內的建築物等拍照過程進行現場監督,確保了政府重點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
  • 追蹤丨慈心園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省政協委員呼籲:「引入預付費...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楊書貞 3月23日,鄭州數十名孕婦「大腹便便」上街維權,據其稱,金水區慈心園母嬰成長機構吸納百餘名孕婦預付費充值300萬元,如今失聯。經大河報報導後,事件迎來新進展。資金注入成功後,會給出消費者預付費退還方案及明確復工時間。【動向】慈心園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鄭州金水區未來路工商所負責人告訴大河報記者,目前已經受理此項投訴,也在想辦法聯繫商家進行調解。「如果找不到商家,或者調解不成,建議消費者走法律程序。」該負責人說。
  • 霸王條款泛濫、退卡轉卡難 警惕預付費服務風險
    但實際上,不是所有的服務機構都具備發售預付卡的資質,消費者很容易遇到退卡退費難。市三中院提醒消費者,警惕五類預付費服務風險。據了解,市三中院2018年共受理並審結服務合同糾紛案件216件,其中,涉及預付費服務糾紛案件213件,佔全部服務合同糾紛案件的98.6%。涉及服務類型包括教育培訓服務、健身服務、美容養生服務、洗車服務、娛樂服務等10餘種。
  • 日本人進屋要脫鞋,遇到「腳臭」的客人咋辦?很早就有解決辦法了
    日本人進屋要脫鞋,遇到「腳臭」的客人咋辦?很早就有解決辦法了在日本,這個國家原本就沒有名字,在我國的《後漢書》中記載了古代中國把日本寫成「倭」或「倭國」。自公元5世紀日本統一以來,首次命名為「大和」。到了今天,日本人依然保留著許多繁文縟節的禮節,走進房間脫鞋就是其中之一。在日本,人們在進屋之前在玄關門口脫了鞋再進屋。不管是這個家的主人還是來訪的客人,都是這樣。但是,眾所周知,穿著鞋子的時候,腳掌會出汗,鞋子透氣性不好,如果遮住鞋子的話會產生腳的臭味。
  • 女性遭遇強姦時,如何有效地保留證據?
    那麼法律是特別注重證據的,可以說沒有證據就很難起訴,更不用說勝訴將犯罪分子送入牢中了。那么女性朋友在遭遇強姦的時候應該保留什麼樣的證據呢?下面華律網邀請劉紹康律師為大家做詳細介紹。一、女性遭遇強姦時如何有效地保留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