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考試壓力的芬蘭孩子,他們是接受了怎樣的教育?

2020-12-16 騰訊網

今天,小貝老師要給大家推薦一部叫《他鄉的童年》的紀錄片。

影片其中有一集主講芬蘭教育,這個只有500萬人口的北歐國家,被世界公認為「教育最強國」,這裡的孩子們不但功課好,而且創意強,還快快樂樂零壓力。

圖片來源優酷《他鄉的童年》

01.

芬蘭的學生除了進入大學的高考,沒有其他考試,功課負擔幾乎全球最輕。

正如芬蘭教授帕思 薩爾博格曾說:「我們不相信考試。學生讀書12年,唯一的考試是在十八九歲進大學前的高考。沒有考試的學習生涯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學習他們愛學、想學的東西。我們的老師絕不因為考試而教課,學生也絕不因為考試而學習。我們的學校就是一個百分百快樂學習的場所。」

紀錄片中,老師也強調:

「我們沒有考試,因為我們想要避免競爭,任何形式的競爭。我們唯一評估的,不是他們在學科中學到多少知識,而是他們如何學習,自己如何學習,如何搭檔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如何學習,以及在面對任務時的責任感。」

同時,芬蘭也倡導「積極教育」,學習好壞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即便是孩子不擅長數學或科學,也不擅長藝術,但他們依然能發現自己的力量,比如擁有創造力、好奇心、同情心、毅力、善良、愛或有團隊合作精神等。

受訪老師也強調,在這所有的特質之中,愛,是最重要的。

另外,在授課方式上,芬蘭注重跨學科教育,並稱之為「現象教學法」:圍繞特定的主題,將橫向的不同學科知識融入到一節課中。

比如在以「時間」為主題的課中,老師會把芬蘭語言文學、藝術作品、數學、生物等學科知識融合在一起教學。

芬蘭更希望鼓勵孩子們打破傳統學科界限,走進自然,走進生活,感受藝術,對知識融會貫通,享受「寓教於樂」的學習課程。

02.

好的教育流派,某種程度上都有相似之處,這不分國籍、地域、語言。

比如,最近在教育圈、家長育兒群頻頻刷屏的馬云云谷開學第一課演講:雲谷學校不培養考試機器,希望培養的是活生生的人,會學習、愛學習的孩子。

圖片來源雲谷學校

這恰好也是芬蘭教育的特色亮點之一。

馬雲提到:「我們不承諾教會孩子成功,但是我們要教會孩子怎麼幸福。雲谷的使命不是追求成功,而是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我們要培養孩子對未來有期待,對事物永遠保持好奇心,正確地對待未來,面對挫折懂得學習,這是我們可以教給孩子的。我希望我們的孩子有獨特的思考,他們不怕挫折,敢於從挫折中學習,學會做人。」

同樣的,在素質教育領域,貝爾科教與以上教育流派也有共通之處。

03.

貝爾科教倡導一堂好課,有趣有愛;踐行STEAM教育,進行跨學科融合,全方位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

貝爾科教基於AIQ理論開發的STEAM教育矩陣課程,無論是機器人編程、少兒編程、少兒美學、數學思維,都是在強調興趣激發,建立與生活的關聯,用愛喚醒每一個求知的自由靈魂。

在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的教學中,通過思維啟迪、趣味機器人建構和程序編程,完善學生從認識原理到運用原理的完整認知體系。在主題設置和課程設計中,融入數學、物理、科學等多學科內容,提升學生們跨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在貝爾編程的教學中,以提升孩子的計算思維、數學思維、設計思維為核心目標,課程不僅涉獵各學科知識,還將生活中的現象與常識融入其中,同時引入中國經典故事《西遊記》中的故事情節和IP人物,用動畫的形式讓孩子更感興趣更易於接受。編程帶給孩子最大的影響不是成為程式設計師,而是建立思維模式,能夠教會孩子怎樣去理性思考、去學習、怎樣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在田丁少兒美學的教學中,注重孩子的審美能力、創作設計能力及跨界應用能力培養。採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通過自主研發ART+跨學科式美育體系,打破美學教育與自然、人文、科技等學科的知識壁壘,培養應用型藝術人才和生活藝術家。

在鯨冪數學思維的教學中,主張運用數學邏輯與思維,不斷提升孩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兒童思維發展的黃金期,通過智能化互動課堂、遊戲化引導思考、趣味教具、精彩繪本,讓孩子愛上數學,為進階的數學和編程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正如馬雲所說,教育不是為了給出正確答案或者唯一的答案,而是要教會我們的孩子尋找答案。在貝爾科教學習的孩子,更重要的是AIQ的提升(創造力、學習力、溝通力以及數據力),學會融會貫通,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尋找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

我們希望傳遞「有趣有愛」的價值觀,我們希望孩子們自然而然愛上科學、藝術,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同步發展,可以痛快哭、痛快笑,對未來有好奇心,有廣泛的興趣,有愛的能力,有快樂的童年。

相關焦點

  • 沒有學區房、沒有考試壓力,芬蘭教育體系領先全球的秘訣是?
    之前看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對芬蘭的教育印象深刻。號稱世界最領先的教育體系,芬蘭全境沒有學區房的概念,最好的學校是家最近的一所。自然,是芬蘭孩子的必不可少的課堂。(紀錄片探訪的日本、以色列、印度等國家,無一例外不強調自然在孩子教育中的必要)他們從小就去各種各樣的博物館,接受密集知識的洗禮。芬蘭的父母喜歡鼓勵孩子勇敢去實踐,走出去,到大自然中感受生活,而不是將孩子保護得像溫室裡的花朵。
  • 芬蘭孩子沒有考試,教育卻名列前茅!芬蘭教育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原來芬蘭的教育特點,恰恰履行了我國幾千年之前孔子所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芬蘭,學校裡有免費的午餐;上課的教室是沒有圍牆的,方便孩子們接觸自然;課堂氛圍也十分寬鬆,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最習慣的姿勢來學習。
  • 沒有考試、積極教育……在芬蘭我們看到了學霸養成的另一條路
    芬蘭是世界公認的教育強國,孩子快樂無壓力,並且成績好,創意強。快樂的學霸真的存在嗎?教育紀錄片《他鄉的童年》拜訪了芬蘭的學校,早上八點鐘,學校沒有刺耳的上課鈴,而是用歡快的音樂開課,有時候是古典樂、民樂,有時候是rap,或者老師自己演奏的曲目。上課時,孩子可以不穿鞋子,耷拉著腳,也可以吃零食,戴著可愛又誇張的帽子。在」現象教學「課堂上,老師可以自由選擇教學方式,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
  • 紀錄片對比芬蘭與新加坡教育引沉思:到底要培養怎樣的孩子?
    ,它讓我陷入了深入的思考,那就是:關於培養孩子,我們到底應該選擇怎樣的路徑? 一視同仁的理念 芬蘭是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他們要求教師一視同仁而不是簡單地平等對待。 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平等是認為所有的學生都能接受好的教育,而一視同仁則是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成材,這才是正向的差別待遇。
  • 孩子沒有無窮的作業,芬蘭教育是如何領先世界的
    孩子沒有無窮的作業,芬蘭教育是如何領先世界的就是那個生產出諾基亞手機,開發出憤怒的小鳥遊戲的芬蘭。在世界各國,芬蘭擁有最高的高校畢業率。在國際各種競賽比賽中,比如閱讀、數學、科學等等各項,芬蘭的學生也是位居前列。最為奇葩的是,芬蘭人並沒有通過無窮盡的作業做到這一點,也沒有把學校變成傻讀書的地方。那為什麼芬蘭會有世界上最牛的教育系統呢?這裡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以下4點原因。
  • 教育第一的芬蘭沒有考試?阻礙教育真的只有考試制度嗎?
    今天我們就先講一下令嘟媽非常羨慕,也是令多數小朋友羨慕的國家之一芬蘭,一個沒有考試、提倡平等自由的積極教育的國家。也就是說,一旦競爭不存在,那麼孩子就不願意學習。孩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戰勝他人,而不是自我成長。在芬蘭,所有學校都極力塑造「無競爭」的氛圍,上課鈴聲用悅耳的音樂代替刺耳的鈴聲,所有孩子上學時神情輕鬆,他們在小學四年級之前,都不需要參加任何考試。學校對學生沒有太多的限制和管束,學生有著充分的自由。其中很多的情況,在我們的學校是絕對禁止的,甚至會受到處罰的。
  • 芬蘭教育體制告訴我們何謂「less is more」
    如今我們認為「更多」是我們所有教育問題的答案——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增加課程,延長上課時間,布置更多的家庭作業,更多的課後作業,給孩子加壓,增添更多教學內容,開更多會議,讓孩子上更多的課外輔導,接受更多測試!我們所做的無不是在製造更多身心俱疲的老師,更多壓力山大的學生以及他們更多的沮喪感。而芬蘭則認為少即是多。這一理念也從他們的老師與學生身上反映出來。
  • 芬蘭教育為何成功?孩子「逆商」很重要,只有先輸得起才能贏得起
    由於這一場比賽的失利,明明受到了新球員,還有隊員之間的壓力,讓明明感覺有些挫敗感,使他對之後的比賽也失去了信心。因為明明從小都沒有受到過什麼打擊,不會消化挫折帶來的壓力。孩子經受不住失敗,是因為他從小就沒有受到過逆商的教育。
  • 不考試,不雞娃,芬蘭教育憑什麼全球第一?
    以平等為核心精髓,首都和北極圈的學生成績相當 芬蘭教育的核心體現在平等上。在大多數國家,私立學校都是非常普遍的存在。普通人讀免費的公立,中產以上讀私立,但芬蘭不一樣,它幾乎沒有私立學校,也沒有教育上的城鄉差距。在PISA測評中,芬蘭校際差距之小位列全球第二,首都赫爾辛基和偏遠北極圈的中學,成績也沒有多少差距。
  • 沒有考試沒有競爭:芬蘭卻培養出了最有想像力和幸福感的孩子
    芬蘭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童年的零壓力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在沒有競爭和考試的環境下,要如何告訴孩子什麼是成功或失敗?我在這部紀錄片中找到了一些答案。01 在芬蘭,最好的學校是哪裡離你家最近的那所芬蘭的學校沒有公立私立之分,學校的教師都是同一配備,也沒有職稱,薪資是按照年限去增長的。在不同的區域師資力量都是一樣的,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偏遠地區,孩子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平等的。
  • 早期教育等於超前教育嗎?孩子教育不是跟風,芬蘭做到了教育公平
    他們先是花高昂的價格把還沒有斷奶的孩子送入早教機構,後是搬家遷戶口上高級學校,甚至有的家庭直接選擇移民。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搶佔優質的教學資源。他們不會因為學生個體差異而區別對待。做到了真正的全民教育。但是在芬蘭就不一樣了。他們要求所有教師都至少是碩士畢業,這也就是說,不管你的孩子在幾年級,他們所接受的教師水平都在一個高度,完全不用擔心教師的質量太差而耽誤孩子的學習。這讓家長們對學校和老師十分信任。同時,為了保證質量,當地還下放了教育自主權。
  • 為什麼說芬蘭教育是沒有「死路」的教育
    「在芬蘭,沒有最好的學校」我來自芬蘭,這是一個北歐國家,只有550萬人口。芬蘭教育一直在試圖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是我們怎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芬蘭的教育是在夥伴關係中發展的。比如,我們在開發一個新的課程、在進行教育變革的時候,會讓所有相關方參與到討論中來,包括家長、社會、學生。
  • 北歐最強,芬蘭的教育體系詳解
    2020年,芬蘭已連續三年被評為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它還經常出現在醫保系統最完善、社會治安最好、性別最平等、輿論最自由、腐敗最少的國家名單上。芬蘭的教育體系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優越的,學生的課時少、壓力小,免學費並有全額的夥食補助,因此芬蘭也是識字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 芬蘭的教育理念
    6.考試不是要給孩子帶來挫折的,考試只是讓孩子和老師共同了解學生對於這門科目的認識到了哪裡。7.芬蘭人相信,孩子總應該要有一兩項感興趣的事情或活動,那是對於生命與生活周遭事物探索的基礎,也是能度過漫漫冬日的潤滑劑。8.書與閱讀,對於西方和芬蘭教育來說,就是培養孩子終生受用的生活興趣。讓書與人從小就產生互動,並成為能伴隨終生的友誼與養分。
  • 芬蘭教育專家Kirsti Lonka: 芬蘭教育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此念」創始人毛思翩,邀請到芬蘭現象式教育第一人Kirsti Lonka,來與我們一起探討,芬蘭教育,是基於一種怎樣的哲學?芬蘭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什麼?芬蘭教育的七大模塊是什麼?在芬蘭,為什麼沒有考試?在芬蘭,孩子從7歲一直到15歲都接受一樣的教育,沒有私立學校,大家都有免費的午餐,不管是富人、窮人、移民,還是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學生都在同一個教室裡學習。第一,我們的包容性很強,我們沒有資優教育,因為我們不相信這個,我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被培養的天賦,甚至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 芬蘭教育科技部長:信任成就世界一流教育
    原標題:芬蘭教育科技部長:信任成就世界一流教育 信任是芬蘭教育公平和高質量的基礎 記者:據了解,芬蘭教育中的一個基本信條是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機會接受高質量的教育與培訓。您認為芬蘭教育促進公平和質量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 芬蘭教育的十大事實:奇妙的教育品牌
    芬蘭是一個小國,以其奇妙的教育體系而聞名,是世界上教育最好的國家。具體地說,芬蘭的教育制度在世界上排名第六。小國家成就大的教育品牌,其秘密在哪?一些芬蘭教育的事實,可以讓您大吃一驚。這意味著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享受他們的童年,花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準備上學。這也許會讓你大吃一驚,但在芬蘭,你不會發現一個孩子會因為開學的時候到了而哭泣。
  • 芬蘭教育專家Kirsti Lonka:芬蘭教育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此念」創始人毛思翩,邀請到芬蘭現象式教育第一人Kirsti Lonka,來與我們一起探討,芬蘭教育,是基於一種怎樣的哲學?芬蘭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什麼?芬蘭教育的七大模塊是什麼?在芬蘭,為什麼沒有考試?
  • 芬蘭教育的秘密,究竟是什麼?
    —————— 編輯的話 ——————芬蘭在21世紀第一次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的出色表現震驚了全世界,其教育成就令世人矚目。以「較少的在校時間、很少的家庭作業以及幾乎沒有標準化考試」著稱的芬蘭教育,如何能夠令他們的學生在PISA測評中取得足以與壓力重重下的亞洲學子抗衡的PISA高分?
  • 芬蘭的教育制度:多層次規劃孩子的未來出路
    芬蘭的教育體系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系之一。高水平教育是芬蘭國家戰略的課程之一。教育制度的主線是它的民主性質:芬蘭每一位居民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這意味著芬蘭人有權接受和所有外國人一樣的義務教育。由於在整個中等教育階段根本沒有考試,教師是在教育過程中評估學生知識的人。芬蘭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