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反話,為什麼孩子喜歡跟你反著來?
最近收到一個家長的留言,我的孩子現在是越來越不聽話了,處處都要跟我反著來,我讓他坐著他就偏不一定要站著,想和他好好說話,就各種頂嘴,然後叫他不要碰,他偏偏就是要用手去動,經常被他折騰的自己都惱火,兇他就哭,不兇又不聽。我真的是遇到了育兒難題。
你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對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孩子就以不要我不喜歡你等等的反話進行各種回絕,但孩子真的是什麼都不願意不喜歡嗎?其實並不是,比如說你帶著孩子去餐館吃飯的時候,給孩子夾菜吃,他可能會拒絕,嘟著嘴說自己不要吃,等你收回筷子以後,也會好奇地將自己的小勺子伸到那道菜裡去試探,又或者嘴巴上說著最討厭爸爸,但是身體卻又往爸爸的身邊跑,有些家長可能就會被孩子弄得很頭疼,不知道孩子到底怎麼想的。
其實某些時候孩子會用反話來跟家長對話,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通過說反話來得到他人的關注。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說反話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我意識得到不斷發展,會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要求,也容易受到周圍事物的影響。孩子說反話,既是孩子與成人的遊戲,也是孩子與成人的對抗。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經常被大人說不的話,就更容易說反話。另外當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而這個階段的家長往往是最不放心讓孩子自己去做的。所以孩子提出一些想法的時候,家長可能更多的是說不行你不能去做。
家長說不是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意見,但是孩子會發現,當他說反話了,這些拒絕可能會得到家長更多的關注。
這樣的關注一方面會間接的強化孩子說反話這一行為,如此一來孩子將會更喜歡跟你反著來了,但如果你能對孩子更耐心一點,更全面的看待事情時,你會發現有的時候孩子並不是真心想拒絕你的,就像孩子可能會說我不要你了你走,但這個時候你真的走了的話,孩子反而會無法接受,並且更加苦惱。這個時候他的內心其實是不希望你離開的,可能只是想要得到你的諒解和一個擁抱。
通過孩子這些任性的行為,我們也能看出有許多家長未能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真實心理,所以當孩子沒能正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反而跟你反著來時,家長就可能會束手無策,認為是遇到了難題了。
那孩子說反話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還在說反話是他在成長過程中一個正常的階段,有的孩子表現的並不明顯,而有的孩子會經常出現這種行為,甚至會成為家長的一大育兒難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難題呢?或者說孩子會說反話,背後有哪些原因呢?這也是今天你們想跟你分享的主要內容。
第一,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隨著孩子的成長,自我意識也會逐漸加強,對待事情他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但倘若家長在這個階段與孩子的交流方面,更多的是命令與要求,告訴孩子要這樣做,或者制止孩子的某些做法,雖然站在家長的角度上是可以理解這樣的做法的,因為相比孩子自己有更多的經驗,家長希望可以幫助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完成這件事情,也許這樣可以讓孩子少走些彎路等等。
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來講,家長過多的命令反而是剝奪了他的自主權,他可能會這樣想,我明明想這樣做,為什麼不可以?爸爸媽媽為什麼就是不願意讓我嘗試?既然你不讓我做,要我那麼做,我偏不我就不聽你的。
第二,通過說反話引起更多的關注。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不管是父母還是其他親戚朋友都會比較關注,更多時候會看著孩子抱著孩子,生怕磕著絆著。但隨著孩子長大了以後,家長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夠自己玩,好好利用時間去學習等等,那麼有些孩子就會可能不太適應這種轉變。因為知道自己現在已經沒有像以前那樣被父母關注著,會產生一些落差感,這個時候就會喜歡跟父母說反話,你讓我好好去讀書,讓我乖乖去做什麼,我就不通過這樣的方式,希望能夠引起家長更多的關注與陪伴。
第三,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孩子的成長過程,特別是還不能準確掌握語言的運用這個階段,他在語言的學習方面是會有很大的天賦的。也許有的家長會說,我的孩子怎麼這麼喜歡說反話,也許這個時候的孩子本身並不知道什麼是反話,他喜歡用這種方式說的原因只是有樣學樣。好比在家的時候,有的父母會喜歡用類似的方式進行對話,你不能這樣子做,這個東西放回去,寶寶你怎麼能這樣做呢?老婆你就不要去了,等等的反話。
當在家庭當中大人經常用到類似的話語,孩子在一邊就容易不自覺的模仿相同的說話方式,漸漸的就可能會用更多說反話來和父母或者他人交流了。那麼經過這兩期的節目,現在家長們可能更焦慮的是該怎麼幫助孩子改正說話的習慣呢?畢竟說反話這一行為經常用來與他人對話,並不是一種好的說話方式。因此檸檬在下一期會繼續和你分享孩子說反話的時候,家長可以如何應對?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總是說「反話」?
愛說反話是很多孩子都會有的,或者曾經有過一個現象,雖然說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但相對來說這並不利於孩子未來的成長。說反話這一行為不利於孩子和人交談時的言語理解,也就容易影響孩子與人的溝通交流。
如果一個孩子習慣了說反話,那麼在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上就可能會出現溝通問題。比如說身邊的小朋友因為某些事情突然哭了起來,孩子的本意是想要去安慰他,讓他堅強一點,不要哭,但從口中說出來的話語卻變成了哭什麼?哭不能哭,哭的小朋友會變成豬的。這樣的話在哭泣的小朋友聽來,可能會認為自己被嘲笑被罵了,反而是感受不到任何貼心的安慰。
孩子說反話,有些時候大人聽著有趣,或許小朋友也覺得好玩,但長此以往,孩子可能就無法真正了解到該怎麼說話。有的時候孩子知道自己的意思,說出來以後他人卻不一定能夠正確理解。那麼當孩子說反話的時候,家長可以怎麼應對呢?你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幫助你更好思考。
第一,不嚴格糾正孩子說反話的行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開始說反話,可能剛開始他的目的只是希望能夠得到你的關注,然後你發現了,並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糾正他這一行為,這反而會讓他覺得自己這樣的說話方式是正確的。有的可能會出現一種越糾正孩子越這樣說話的現象。因此如果你發現孩子有說反話的行為出現時,可以正確的引導,最好避免一直的糾正。
第二,家長在與孩子的交流上少說反話,首先就是要尊重孩子,也許有的家長自己也沒有發現,當孩子做錯事或者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的時候,可能就會直接反駁孩子,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也許只是希望孩子能夠做得更好,但這樣的行為反而容易激發孩子的叛逆行為。孩子也就更喜歡說反話了。
在這裡檸檬分享一個心理學中的三明治效應,可以用來更好的給孩子提建議,也就是在教育孩子上面,開頭先是表揚,中間再是批評,最後又是表揚或者鼓勵,避免用說反話的對話方法與孩子溝通,同時也給孩子可以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孩子也就不需要使用類似說反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了。
第三,減少用命令的語氣來對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是說他還小,就必須什麼都要求他,讓他都聽自己的,給孩子一些建議並沒有錯。
如果能在說話方式上稍作調整,也許能夠有不一樣的效果,我們可以改為使用溫柔又堅定的語氣來對孩子說,孩子也會更願意接受,並且聽進去孩子和大人在溝通上都不希望總被別人否定,總被命令要做什麼的,當你實在不能理解孩子做法的時候,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相信你會有不一樣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