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養成這10個好習慣,告別拖延症

2020-10-13 小小計劃

寶媽們是否還在憂愁自家娃的拖延症問題?小編今天就整理了4條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症的小習慣。

寶媽們只是讀一讀可不行!想要讓孩子徹底根除拖延症的話,一定要長期監督,讓孩子逐步養成這樣的習慣哦!

一、利用外界的提醒。

很多時候孩子拖延的原因,往往是一些心理上的內在因素。比如害怕過程中的不愉快、害怕自己表現不佳等等。

在大部分情況下,單憑孩子的意志力很難戰勝這種對「失敗」的恐懼。因此,小編建議,可以利用外界的提醒,來促進任務的執行。"

比如,設定幾個鬧鐘;貼幾個提醒的便條;把跟學習有關的物品放在最顯眼的位置等等。

當孩子持續接收到這些「信號」時,就很難再對學習任務產生忽視。也就自然而然可以促進學習任務的展開。


二、創建一個免受幹擾的環境。

我看完這集動漫就去學習;等我看完這章小說......

就像這樣,當孩子被那些會使自己分心的事物環繞時,往往很難說服自己立即進行學習。

對此,小編認為——當孩子處於那些會干擾或使得孩子分心的事物沒那麼容易獲得或接近時,拖延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還有未完成的學習任務,就應該及時地為他創造一個免受幹擾的環境。

比如:關閉電視、電腦;移除書桌上無關的雜物;把手機靜音,放到不易拿到的地方。

像這樣,只有不受幹擾時,孩子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任務當中去。


三、養成制定計劃的習慣。

面對一天的學習任務、作業,有拖延症這個毛病的人往往會想——不急這一時半會,我只要睡前把作業做完就好了。

小編建議把要做的學習任務都寫到計劃表中,劃分好每一項任務的時間,並且盡力按計劃完成。

如果中途有突發情況,也要根據變化,及時對計劃表做出修改。在小編看來,制定計劃的過程,就是讓孩子把一天的學習任務變得「清晰可視化」的過程。家長們可以使用「小小計劃APP」這類的時間管理工具來幫助孩子制定計劃。


四、儘量一口氣把一項事情做完。

很多時候,孩子好不容易克服拖延,也並不意味著學習任務就能順利進行下去。

比如:學習一個小時了,休息一下吧;

作業已經完成一半了,刷下視頻緩一下。

可是當學習狀態被打斷後,重新投入或許會變得更難。

因此,小編建議如果是任務比較簡單、且即將完成的話,不如就一鼓作氣把它做完。

與其之後不得不再次克服惰性,重啟已經冷卻的發動機——不如趁熱打鐵來得更為輕鬆自在!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不要把今天的事情,用明天的時間完成!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少兒編程、時間管理等方面的資訊,歡迎關注「小小計劃APP」!私信我可以獲取限量兒童時間管理資料哦!


更多內容: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擺脫「拖延症」?四招徹底讓孩子告別「拖延症」
    實際上,拖延症是現代社會人們的身上一種很普遍的「症狀」,有很多人 自小就這樣,醒來時磨磨蹭蹭,吃個飯慢慢吞吞,外出念書必須花上個三十分鐘。到長大了成人後,拖延的習慣性自然還是無法改正,有的乃至越來越嚴重,不管針對生活還是工作中,沒有時間概念、做事情沒有方案,下意識拖延,全是一件很不太好的事情,非常容易誤人誤事誤己。
  • 輕鬆告別拖延症的幾個處方
    如果你患有急性拖延症,正不知所措,身心焦慮,寢食難安;或者是慢性拖延症,已困擾你幾年甚至十幾年,看似和平相處實則憂心重重。那麼,這裡有你需要的處方。如果你對拖延症很感興趣,或是有患拖延症的朋友,你想幫助他。如果你是一位父親或母親,想讓自己的孩子做作業不再拖延……都可以點進來看一看。
  • 孩子做事總是慢吞吞?幫娃告別「拖延症」,這幾種做法效果很好
    拖拖拉拉的習慣其實是孩子小時候就養成的,並不是說長大了才變成這樣的,而如果孩子經常做事情慢吞吞的就很容易養成「拖延症」的習慣,這樣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非常不利。鄰居家的一個小孩晨晨,平時看著也是怪可愛的一個小孩,但就是做事太慢吞吞了。什麼事都得父母推著做,就像那個木魚似的,敲一敲響一響,不敲就不會響。晨晨媽媽對孩子拖延的這個毛病也是非常頭疼。
  • 如何告別拖延症
    什麼是拖延症?我理解的拖延症是,一遇到事情,就想著過會再做吧,反正也不急。為什麼會產生拖延症呢?無礙乎這幾個原因:1、你對事情不重視,或者沒興趣。也就是說,你沒把它當回事。為什麼不重視?也就是說,在這件事情上,你的態度、認知、思維、格局等意識層面的因素,會引導你去拖延。到頭來,真的拖到實在來不及了,才急吼吼地動手做,反而手忙腳亂,亂了陣腳。2、事情本身無法給你帶來利益或者回報。人都是趨利避害的,一旦發現存在風險,就會主動去規避。而一旦發現有可以獲利的機會,肯定會卯足了勁一擁而上。
  • 5個方法,幫你告別拖延症
    女兒舞蹈班有個女孩叫晶晶,她媽媽一提起她就會數落不停,例如每天放學回家做作業總是拖拖拉拉,叫她趕緊寫作業,她卻一會兒出來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作業從來都沒有按時完成過。晚飯後媽媽提醒她練小提琴,她卻總是假裝沒有聽見,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漫畫書,孩子典型的拖延症表現令其媽媽憂心不已。好友前段時間在工作中就曾被拖延症同事害慘,不論安排他做什麼項目,這位同事總把項目時間拖到底線。
  • 幫娃戰勝「拖延症」,這幾個小技巧,親測好用
    多催幾次,孩子倒先急眼。  拖延症是人類的世紀難題之一,孩子通常都會有拖延的毛病,這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能之一。  正如《尚書·周書·周官》所言: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在孩子成功的道路上克服拖延症大有必要。  關於拖延症的治療方法,要是在網上書城搜索「拖延症」三個字,會跳出成百上千個條目,都是各種關於拖延症的書。
  • 想讓孩子擺脫「拖延症」?聰明的家長會用這4招
    其實,拖延症是現代社會人類身上一種很常見的「病症」,有許多人從小就是這樣,起床時拖拖拉拉,吃個飯磨磨蹭蹭,出門上學都要花上個半小時。到長大成年後,拖延的習慣當然還是難以改掉,有的甚至越來越嚴重,無論對於生活還是工作,沒有時間概念、做事情沒有計劃,習慣性拖延,都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容易誤人誤事誤己。
  • 「拖延症」罪魁禍首竟是「完美主義」,告別拖延症,原來如此容易
    拖延簡而言之就是把重要和有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時間去做的不良習慣。拖延的習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我們不斷縱容而滋生的。拖延症取義「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我們總是想著:「沒事沒事,今天不做還有明天呢。」然後理所當然的把時間用來應付瑣碎不重要的事情,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 拖延症分析與改變拖延習慣
    記得前幾年我問一個朋友,最近有沒有看過的好的書,朋友推薦了一本書,書名已經記不清楚了,只記得是和拖延症有關,當時我沒有感覺到拖延症對自己的影響,所以自己在心理上也沒有重視這種現象。後來自己買書的時候,買了幾本這方面的書,只是看了前面幾頁,就沒有再看過,心裡想著等有時間了再看吧,可後來都沒有再去看它。
  • 告別拖延症,帶你輕鬆過暑假
    有一本很著名的書《拖延症心理學》,被稱作戰勝拖延症的「聖經」,然而這本書出版的時候,由於作者的拖延症,面世的時間比約定整整晚了兩年這就說明了,就連拖延心理專家都無法戰勝拖延症,更何況是半大的孩子呢?什麼是拖延症?拖延症: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 七步告別兒童拖延
    孩子產生拖延行為的原因千奇百怪,或是是先天性格的原因導致的,或者是後天的做事習慣導致的,或者是受到身邊人的影響。只有了解兒童拖延背後的心理因素,才能更好解決兒童的拖延症。1、趨利避害是孩子的本能2、選擇性拖延症背後的抗拒心理3、完美主義的孩子更容拖延4、逆反心理使孩子做事更拖拉5、依賴心理讓孩子愛拖延
  • 清華教授直言:孩子6歲前,養成這4個好習慣,孩子將來更優秀
    "三歲看到老,七歲定終身",雖然這句話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它想表達的就是小時候的一些習慣,對長大以後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家就應該從小培養孩子一些好的行為習慣,這樣以後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清華大教授的忠告:能在孩子6~8歲前養成4種習慣,將一生優秀!
  • 孩子有嚴重拖延症怎麼辦?5個小妙招
    十個家長裡估計有八個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明明一分鐘就能做好的事情總是要墨跡上半個小時,或是一邊玩這個一邊弄這個,最後什麼都做不好!有科學研究表明,嚴重的拖延症會給人帶來消極影響,對於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十分不利,甚至還可能會因此變得越來越焦慮,沉浸在自責中無法自拔。所以,家長應該予以重視,以免拖延症對孩子造成不利影響。
  • 孩子做事太慢怎麼辦?父母做好這三點,孩子告別拖延
    作為一個急性子寶媽,有了一個「拖延症」的大寶是什麼體驗?可別提有多著急了,針對大寶的拖延,我也是無計可施,於是便上網取經,查了下孩子拖延的原因拖延的成因1.沒有計劃隨遇而安並不是一個好的性格,這樣什麼都覺著無所謂的孩子很容易養成拖延的毛病。
  • 孩子有拖延症?父母這樣做,讓孩子改掉「拖延症」提高辦事效率
    文|芭比聊育兒小童今年七歲了,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親朋好友都誇讚小童媽媽管教有方。但是小童有個做事喜歡磨蹭的壞習慣,這讓小童媽很是頭疼。最近在家上網課,常人起床吃飯也就需要半個小時左右,可小童不一樣,每天單起床都要半個小時,吃飯半個小時,吃完不緊不慢地打開電腦上網課,很多時候,要不是小童媽在一旁催促,等小童磨蹭完都到下課時間了。
  • 孩子「拖延症」,不知如何教育的家長看這,讓孩子擺脫「拖延症」
    拖延症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學術語,但嚴重或經常的拖延行為,通常是一些深層心理問題的表現。「拖延症」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是家長們普遍對孩子冠以的標籤。從上面的定義來看,家長們也不要擔心,它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心理疾病。文墨認為孩子們所謂的「拖延症」只是孩子對不喜歡做的事情一種抵抗而已。
  • ​三招教您讓孩子告別拖延症
    當我們在談拖延症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什麼?拖延症背後反映的是一個孩子是否擁有優秀的時間觀念!為什麼孩子會有拖延症?孩子:還沒,快了父母:你們老師讓交個XXX,你交了沒?孩子:還沒,快了父母:快考試了,複習完了嗎?孩子:還沒,快了父母:英語單詞背完了嗎?孩子:還沒,快了父母:琴練了嗎?棋下了嗎?書法寫了嗎?
  • 孩子「拖延症」,後果很嚴重!得治
    第一,通過短期內幾件事情,讓孩子充分認識到拖延症的危害,逐漸改掉拖延症的毛病。要想讓孩子改掉拖延症的毛病,首先第一步得讓他充分認識到拖延症的嚴重後果。比如,可以通過孩子拖延症錯過他喜歡看的動畫片或者一場嚮往已久的電影,來教育孩子認識拖延症的危害。或者由於考試時做題思想不集中,拖拖拉拉,沒有答完試題。
  • 孩子有拖延症咋辦?聰明的家長用這三種方法
    但凡家裡有個「拖延症」的孩子,父母都有深切體會:你越急孩子越慢,任憑你河東獅吼,孩子依然故我。對某些事不感興趣做喜歡的事非常積極,不喜歡的事能怎麼拖延就怎麼拖延,慢吞吞的,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當孩子對一些事不感興趣,而家長又堅持要讓他們去做時,孩子就只有「磨時間」,敷衍了事了。
  •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冊》——行動起來,告別拖延,幸福不延時
    好吧,不知不覺間,拖延症已經成為我們大家的通病。那什麼是拖延症呢?百度上的解釋是一種「個性」行為,即將所計劃執行的任務推遲到稍後時間。是的,我們每天要面對太多的工作和問題,好像永遠都做不完,於是,面對生活的壓力,很多人想到的對抗方式就是拖延,它好像讓我們避開了那些焦慮、恐懼、無聊等負面的內心感受,但拖延也只是暫時的,我們始終要學會習慣「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