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階段,大概書是陪伴我們最多的夥伴了。上學時,背著一包書去;上課了,捧著書聽老師講;回到家,還得看書寫作業。這只是課本,還有許多課外書是必須讀的,老師總會安排,這個學期,要讀完什麼什麼書,比如《童年》《愛的教育》《雷鋒的故事》《西遊記》好多。當然,自己平時也會愛看些別的書,因為老師把難啃的都布置了,所以我們就讀些像《老夫子》《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或者沈石溪動物小說之類比較有趣的書。
看過這麼多的書,總有在頭腦中多多少少留下印象,今天的習作,就從你看過的書裡面,找一本最精彩、最印象深刻的推薦給大家,但寫得一定要有聲有色,讓別人看了你的推薦,也躍躍欲試,想早點一睹為快。
寫這篇習作,有些內容是必須寫到的,如書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可能你會問,書名是告訴讀者這是一本什麼書,作者也是為了把書目說得更清楚,但出版社有意義嗎?嚴格地說,這個的確是有意義的。
有的書它的創作時代久遠了,因此沒有版權的問題,就是說哪個出版社也可出版,比如我國古典四大名著,沒有古人會跑出來說,這書是我寫的,你可不能隨便印,要印需要付我稿費。這樣就會有不同的出版社都來印它,版本很多。這就有了質量的差別,有的書裝幀漂亮,排版舒服,錯誤基本沒有。有的書為了價格便宜,字較小,也可能校對也不仔細,錯訛不少等等吧。所以,說說出版社也是必要的,不過倒不是必須,畢竟我們主要講的還是書的內容。
推薦書的時候,要介紹一下書講了什麼?為什麼吸引你?有什麼特別精彩的片段?你從中收穫和感受是什麼?
下面我們就寫一本同學們常寫的書目,也是許多同學愛看的《西遊記》吧。
我記得,在上了三年級以後,就開始能自我閱讀了,因此讀了不少的書,喜歡的書也有一些,其中最喜歡的莫過於《西遊記》了。
《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元末明初人,距今500多年了吧。如果聯繫起來看,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的時間差不多。這真令人浮想聯翩,悠悠五百年,猴哥獨自在大山之下欣賞著春去秋來,一載又一載,不知是怎麼熬過來的。後來,總算脫離了苦海,成就了唐僧師徒四人的西天取經,想必沒有孫悟空,也就沒有了《西遊記》,更沒有了其中如夏花般爛漫的故事了。
直到今天,這本書依然魅力不減,它的讀者群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髮小孩,雅俗共賞,人人喜歡。甚至它還被譯成許多種外文,在國外許多地方一樣大受歡迎呢。
《西遊記》之所以受人歡迎,主要得益它的故事通俗易讀,又非常奇特,裡面的神仙鬼怪很多,如託塔天王、哪吒三太子、二郎神、太上老君等等,這是帶仙氣的,還算比較正統,雖有本事,但還是人形人樣。那些妖怪就奇形怪狀就奪人眼球。有黑風怪、黃袍怪、蜘蛛精、蠍子精、老鼠精、九頭蛇怪、六耳獼猴等等,名字就挺吸引人的。
故事也很精彩,比如白骨化成的白骨夫人,能變人形,一會兒變個姑娘,一會兒又成了老翁,再一會兒卻成了老婆婆,幻化的和真人一樣,肉眼凡胎是認不出的。孫悟空在八卦爐中煉就了火眼金睛,像我們的現代的醫院裡的透視儀器,一下就能看到它的骨子裡。孫悟空是愛憎分明的,除惡務盡,因此一棒子一棒子打過去,一個一個都滅了。
唐僧對於妖怪也常念著阿彌陀佛,對於他眼中的老百姓更是善哉善哉地念叨,以為孫悟空是濫殺無辜,被趕走了。沒有了孫悟空的保護,唐僧很容易地就落入白骨精手中,要吃他了,才念起了孫悟空的好與對。最後還是孫悟空來跑來滅掉了白骨精,救下了師父。
在整部《西遊記》中,有形形色色、奇形怪狀的妖怪;有層出不窮、眼花繚亂的陷阱,走一走,都是坑,有坑不怕,只要一身正氣,各路妖怪都被收拾得服服貼貼,正如電視劇《西遊記》裡唱的:踏平坎坷成大路,鬥罷艱險又出發。多麼豪邁,多麼盪氣迴腸。
這就是《西遊記》這部書的最大好處,看過就有了向困難、向挫折進軍的勇氣,只管前行,總能取得我們人生的真經。
作文寫完了,同學們感覺有收穫沒有?其實作文也簡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左右逢源,說白了就多聯繫,多想像,很輕鬆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