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世衛專家:德國死亡率為什麼這麼低?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針對當前備受國際關注的歐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進展以及不同國家採取的防疫策略,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高威脅性病原體團隊負責人理察·皮博迪博士(Dr. Richard Pebody)當地時間16日獨家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專訪表示,不存在一種適合所有國家的防疫模式,每個國家應該做的是實施最適合其自身情況的措施。針對德國較低的病死率,他特別提醒,除義大利外的其它歐洲國家疫情發展還處在較為早期的階段。「這部分國家也許會在接下來數日或數周經歷死亡病例增多。」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本月13日指出,歐洲現在已經成為大流行疫情的中心,報告的病例和死亡人數超過了除中國以外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6日23時的數據顯示,歐洲國家累計確診人數已達63268人,死亡2755人。

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負責歐洲地區50個國家。皮博迪當天遠程接受了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專訪。

皮博迪核心觀點如下:

防疫不存在「適合所有腳的鞋子」,各國只能因地制宜

德國病死率低可能因其疫情處在早期,需要密切關注接下來數日到數周發展

當前急需各國加大響應力度、檢測力度、減緩傳播的力度

每個人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樣重要

談中國派專家組赴義大利:事實證據和已經取得的經驗教訓將幫助我們戰勝這場大流行病和未來的大流行病

採訪實錄(中英文對照)如下:

國是直通車:世衛組織日前宣布將新冠肺炎疫情定性為大流行,這一定性是否會對歐盟及其成員國對新冠肺炎暴發的應對產生影響?

: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定性為「大流行」並未改變世衛組織給各國和個體的相關建議。這一定性提供的只是一種程度更強的提醒,敦促各方採取必須採取的行動。

國是直通車:在2月26日於羅馬舉行的世衛、歐盟和義大利三方會議期間,歐盟委員會衛生與食品安全事務委員斯泰拉·基裡亞基季斯曾表示「我們已要求歐盟成員國重新評估其應對大流行病的預案以及從診斷、化驗到追蹤接觸者在內的整體醫療能力,並將評估情況和實施計劃上報歐盟」。從世衛組織的角度來看,歐盟成員國目前更新它們各自的大流行病預案的情況如何?

:世衛組織持續地與所有國家保持合作,幫助它們維持和提示各自的國家大流行病預案。

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派出的技術團隊已被部署至義大利、亞塞拜然、烏克蘭、黑山和亞美尼亞等國。我們正持續以遠程或現場的方式為它們提供著有針對性的協助,具體採取何種形式取決於目前條件下的旅行通達性。世衛組織已編制了內容豐富、涉及防疫工作所有領域的技術指南。我們正在支持每一個國家制定防疫技術方案,並在一個強有力的全國性策略框架下落實最迫切的行動內容。

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同時也在響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各個層面與歐盟和歐盟疾控中心(ECDC)開展著緊密的合作。

位於哥本哈根的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圖據WHO/Europe

國是直通車:世衛組織在歐盟國家應對疫情方面有無推薦的「最佳實踐」或者最佳模式?還是說每個國家都不一樣?

:不存在一種「適合所有腳的鞋子」式的模式。每個國家的衛生體系都不相同,它們的人口結構也各不相同——因此,每個國家是根據它們的本國情況以及疫情在它們的國家和地區所處的階段去決定採取何種行動。每個國家應該做的是,實施最適合其自身情況的措施,這些措施是與當地情況相結合的。

國是直通車:德國的新冠肺炎死亡率與義大利比起來相當的低。甚至與法國和西班牙相比,德國也是非常低的。您如何解讀這一差異?這是反映歐盟各國公共衛生應急能力的落差,還是說由於上面提到的防疫模式之別所致?(註:德國疾病防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3月16日15時,德國共確診6012例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病例,其中死亡病例13例。據此計算,死亡率為0.2%。而義大利的死亡率達到7.3%,全球平均死亡率為3.7%。)

:為了戰勝這種新型病毒,現在急需各國加大對病毒威脅的響應力度,加大檢測力度,也加大減緩病毒傳播的力度,以拯救人們的性命。在當前的階段,每個個體也參與到這一抗擊疫情的努力中,作出自己的貢獻也非常關鍵。特別是,我們鼓勵公眾遵循所在國家的衛生部門的指南,並且為他人提供幫助。

世衛組織同時提醒人們要警惕對流行病學數據的解讀,這其中包括不同國家之間的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差異。具體到COVID-19新冠肺炎,那些因為感染這種病而去世的病人平均是在兩到三周前被感染的。義大利的疫情暴發和發展要比歐洲其它地方開始得更早,因此出現了更多的病人來到上述的關鍵周期,這時他們要麼治癒出院,要麼不幸離世。其它歐洲國家疫情發展所處的還是一個早期階段這部分國家也許會在接下來數日或數周經歷死亡病例增多。

同時,病死率也可能受到病例年齡分布影響——70歲以上的感染者死亡率最高。在大流行病的早期階段,出現有更多處於工作年齡的成年人被感染也是可能的。這是因為大流行病還沒有從他們身上傳播到老年人群,後者的病死率更高。

最後,對疑似病例檢測的覆蓋程度也將影響病死率數字。不同國家的檢測體系決定了它們發現確診病例的能力不盡相同。如果不是所有感染者都被發現並確診(特別是排除了輕症患者)的話,這就會影響到病死率。

國是直通車:中國已向義大利派出一隊抗疫醫療專家組,幫助當地抗擊疫情。歐洲是否能夠、或者應該從中國抗疫中學習任何經驗?如果有的話是什麼?

:這是一種新的病毒,且形勢正在快速演變發展。世衛組織專家和其它各方都正在爭分奪秒地搜集、整理和傳播針對這種病毒的研究成果和抗擊疫情前線的信息,這是為了讓我們對這種病毒了解得更充分,也持續地改進每個國家作出的響應。事實證據和已經取得的經驗教訓將幫助我們戰勝這場大流行病和未來的大流行病。

Q: Which impact will WHO's announcement have on the EU and its member states fighting against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A: Calling COVID-19 a pandemic does not change WHO’s advice to countries and individuals. What it does do is provide a stark reminder for implementing needed actions.

Q: During the last meeting in Rome on 26 February 2020, the EU Commissioner Kyriakides has told that "we have requested Member States to review their pandemic plans as well as health care capacities, including capacity for diagnosing, laboratory testing and procedures for contact tracing. All Member States need to inform us about their preparedness plans and how they propose to implement them"

From WHO's perspective, how well have the EU member states updated their plans so far?

WHO works continually with all countries to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ir national preparedness plans.

A: WHO/Europe technical missions have also been deployed to Italy, Azerbaijan, Ukraine, Montenegro, Armenia. We are continuing to provide tailored assistance remotely or on-site depending on the possibility of travelling in the current context. WHO has developed an abundance of technical guidance in all areas of work: we are supporting each and every country to develop technical plans and implement priority actions in the framework of a strong nationwide strategy.

WHO/Europe also works closely with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on all aspects of the COVID-19 response.

Q: Does WHO have any recommendation on which model would be the best for most countries in the EU to follow or it just varies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A: There is no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Every health system is different, the demographics are different so each country takes action according to their national context and the stage the outbreak has reached in their area. Every country should decide to implement the most appropriate measures adapted to the local contexts.

Q: The coronavirus death rate in Germany is quite low so far compared to the rate in Italy. And even compared to the death rate in France or Spain, the rate in Germany is still very low. How do you interpret this difference? Does it reflect a gap of public health capabilities among the member states? Or is i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approach as mentioned above?

A: To fight this new virus, there is now a great need for countries to scale up response to treat, detect and reduce transmission to save people’s lives. At this stage it is also critical that everybody join the efforts and do their part. In particular, we encourage citizens to follow guidance from health authorities and reach out to support others.

WHO also urges caution in interpreting epidemiological numbers, including differences in the case fatality rates between countries. In the case of COVID-19, patients who pass away from the disease were infected 2-3 weeks previously on average. The outbreak in Italy has been evolving for longer than other places in Europe and therefore more patients will have completed their final outcome and either been discharged or sadly passed away.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who are earlier in the epidemic, may well begin to experience deaths in the coming days and weeks. The case fatality rate can also be affected by the age profile of cases; deaths usually occur in the elderly (>70 year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epidemic it is possible that more cases occur among working age adults before the epidemic spreads to older populations, where the case fatality is higher. Lastly, the sensitivity of case detection will make a difference, and national surveillance systems may vary in their ability to detect cases. If not all cases, particularly excluding the milder cases, are being detected then this will affect the case fatality ratio.

Q: China has sent an anti-epidemic expert team to Italy to help fight COVID-19. Could or should Europe learn anything from China? If so, what is it?

A: This is a new virus and a rapidly evolving situation. WHO experts and others are working around the clock to collect, compile and disseminate research findings and information from the field,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viru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each country’s response. Evidence and lessons learned will help us beat this and future pandemics.

相關焦點

  • 專訪WHO專家:德國死亡率為什麼這麼低?
    Richard Pebody)當地時間16日獨家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專訪表示,不存在一種適合所有國家的防疫模式,每個國家應該做的是實施最適合其自身情況的措施。針對德國較低的病死率,他特別提醒,除義大利外的其它歐洲國家疫情發展還處在較為早期的階段。「這部分國家也許會在接下來數日或數周經歷死亡病例增多。」
  • 德國死亡率為什麼這麼低?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德國!
    近日,德國確診突破6萬例,成為歐洲疫情第四嚴重的國家。但死亡率為全球最低,這個點一下子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衝上了熱搜。德國新冠死亡率為什麼這麼低?點擊播放 GIF 0.0M但奈何你病死率低,受感染數據還是一路居高啊…你看他們進入超市,一邊超嚴謹消毒,一邊不帶口罩近距離接觸…
  • 義大利權威媒體解讀:為何義大利新冠病毒死亡率是德國的28倍?
    比韓國的死亡率(1.1%)、法國的死亡率(3.6%,12483例確診、450例死亡)以及中國的死亡率(保持在3.8%不變)都要低。 德國的死亡率與西班牙(5.4%)和義大利的死亡率(每100個人就有8.5個死於新冠病毒)形成了鮮明對比。德國無人比肩的低死亡率堪稱一個紀錄。
  • 每天散步20分鐘,死亡風險低!世衛劃定各年齡段「每日活動量」
    根據世衛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四分之一的成年人身體活動不足。其實,並不一定是高強度、大規模的鍛鍊,每天只是簡單的散步、遛狗也能給身體帶來益處。 受訪專家 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劉欣 每天散步20分鐘,死亡風險低 近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BMJ發表了一項前瞻性調查隊列研究。
  • 世衛專家擬明年1月赴武漢溯源調查 外交部回應
    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白雲怡】據路透社等媒體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將派專家組到中國調查新冠病毒的起源,專家組成員之一德國專家倫德茨表示,已開始與中方科學家商討,預計赴華時間或將在2021年1月,團隊可能從武漢開始調查
  • 世衛組織確定新冠病毒來源於自然!專家:即使全世界最好的實驗室也...
    目前,病毒源自於大自然這一論證已經越來越清晰,近期不少研究和專家紛紛作出細緻研究,並得出了結論:(1)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源於自然 中間宿主和具體傳播未知>4月22日,世衛組織發言人法德拉·沙伊卜(Fadela Chaib)表示:「所有現有的證據都表明,這種病毒源於動物,不是在實驗室或其他地方操縱或製造的。」
  • BBC:英國超10%的死亡率屬正常?幾個專家隔著報紙撕了起來……
    Sadiq Khan 圖源:天空新聞世衛組織特使戴維·納巴羅(David Nabarro)博士建議,隨著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使用口罩將成為「常態」。附分析:德國死亡率低於3%的原因是什麼?原標題:德國的超低死亡率,在疫情面前還能保持多久?原作者:歐洲時報德國版胡旭東圈哥註:這是原作者在3月21日的分析文,根據今天德國的確診數和死亡數,德國的死亡率約為2.94%。
  • 德國新冠肺炎死亡率維持在低水準 原因曝光
    德國新冠肺炎確診死亡率維持在低水準。德國專家認為,這要歸功於德國強大的疫情監控體系、檢測能力和重症醫療能力,但能否繼續保持低病亡率,取決於能否控制疫情快速蔓延。據德國媒體NTV21日報導的最新數據,德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2萬例。
  • 世衛專家:全世界真的欠了武漢人民的情,有中國的經驗,其他國家不必...
    艾爾沃德在專訪中談到自己的武漢經歷時表示,武漢市參與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員和普通市民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表現出來的責任感讓他動容。照片為2月25日,布魯斯·艾爾沃德在世衛組織日內瓦世衛組織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上介紹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在中國的考察情況。
  • 德專家證實病毒與中無關,世衛:超95%報告指向該國
    德專家證實病毒與中無關,世衛:超95%報告指向該國。雖然國際社會常有大事發生,但是全球新冠病毒蔓延趨勢依然是各國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冬季來臨對病毒有利的關鍵時期。目前,全球新冠病毒形勢依舊非常惡劣,即使一些國家已經經歷了初期病毒形勢,並對其有所控制,但是在二次感染來臨時,依然非常棘手。
  • 川普剛停藥 世衛組織就做了這樣一個決定
    次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表示,出於安全考慮,世衛組織已暫停在「團結試驗」項目中使用抗瘧疾藥物羥氯喹進行試驗。「團結試驗」是由世衛組織及其合作夥伴在多個國家組織的新冠肺炎臨床試驗研究項目,通過對比部分未經測試的治療方法,生成可靠數據,以確定哪些療法最安全有效。
  • 全球專家共商抗疫路線 世衛總幹事:與中國堅定站一起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全球專家共商抗疫路線圖 世衛組織總幹事:與中國堅定地站在一起10日,日本大阪道頓堀商圈的街道上掛起中日雙語的「挺住!!武 漢」標語。近日,日本各界以不同形式為中國抗擊新冠疫情加油鼓勁。
  • 美國一周確診超德國總和,遭世衛組織痛批
    這個數字令外界倍感吃驚,美國7天增長的病例,就超過了德國今年以來所有新冠病例的總和。與此同時,這也是美國自新冠疫情開始蔓延以來,一周內新增病例的最高紀錄,這意味著美國如今的第三波疫情還遠遠沒有到達高點,仍舊在高速增長中。對於美國政府來說,這個數字就是其抗疫措施不力的最好佐證。
  • 世衛組織首位來自非洲的總幹事阿達諾姆
    新華社日內瓦5月23日電 題:世衛組織首位來自非洲的總幹事阿達諾姆  新華社記者劉曲 張淼  來自衣索比亞的特沃德羅斯·阿達諾姆23日在第70屆世界衛生大會上當選世界衛生組織新一任總幹事,成為該機構歷史上首位來自非洲地區的總幹事。
  • 赴華世衛專家怒了:「《紐約時報》你真無恥!」
    但報導發出後,那些被提及的世衛專家們很快親自出面闢謠,表示自己的觀點被故意歪曲。美國生態健康聯盟總裁、動物學家達薩克(Peter Daszak)2月13日更怒斥:「《紐約時報》真無恥!」在2月12日的文章中,《紐約時報》援引多名世衛組織專家的「說法」,宣稱中國「拒絕分享可能讓世界更了解新冠起源的原始數據」。
  • 世衛組織:使用「免疫護照」或「無風險證明」,可能會增加傳播風險
    迄今為止進行的大多數研究表明,從感染新冠肺炎中恢復過來的患者血液中有抗體,但是其中一些人的抗體水平非常低。這意味著,發放"免疫護照"可能加劇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的持續蔓延。"免疫護照"是指給感染過新冠病毒而倖存下來的人發放證明,以此表明他們已經痊癒不再具有傳染性並且有可能免疫。
  • 研究分析實現世衛組織消除宮頸癌的目標對死亡率的影響
    研究分析實現世衛組織消除宮頸癌的目標對死亡率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4 15:48:11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癌症委員會Karen Canfell研究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多國新冠肺炎患者數量持續增加,世衛組織將全球風險等級提至最高
    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調為最高級別「非常高」,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各國應做好全面防範疫情的準備。  德國:當地時間28日下午,德國北萊茵蘭-威斯伐倫州衛生部長宣布該州當天新增15例病例,這15例均來自該州首例患者的家鄉。截至目前,德國累計確診病例已經達62人。
  • 世衛組織的試驗質疑Remdesivir療效
    世界衛生組織(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一項研究發現,吉利德製藥公司(Gilead)的抗病毒藥物Remdesivir對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幾乎沒有影響。
  • 世衛組織孕期保健指南出爐 提出39項產前保健建議
    世衛組織提出39項產前保健建議世衛組織提出的產前保健新模式,將孕產婦在整個孕期與醫務工作人員接觸的次數從四次增加到了八次。世衛組織推薦的最少八次產前保健與之前要求的最少四次相比,可將圍產期死亡率降低高達千分之八。新模式增加了對孕產婦和胎兒的評估次數以及時發現問題,增進醫務工作人員與孕婦之間的交流,並提高了優質妊娠結果的可能性。該模式建議孕婦在懷孕頭12周內開始首次檢查,隨後的檢查依次定在懷孕第20、26、30、34、36、38和4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