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之旅,路長情更長
「我小時候就常常看著7267次列車從家門口駛過,高中時幾乎每個月都要坐它去縣城讀書。在車上和同學們聊天、讀書、看風景,時間過得很快。『慢火車』伴我一點點成長,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如今已是湖南科技大學大二學生的王金龍深情地說。
王金龍是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溪口鎮人,家住在溪口鎮站旁。溪口是慈利縣的教育強鎮,溪口小學的教學質量在慈利縣名列前茅,慈利縣第三中學也設在該鎮。每到周末或者節假日,溪口鎮站都有1000多名學生上下車。
懷化鐵路公安處民警王旭在溪口鎮站工作了22年,對當地的情況了如指掌。他介紹:「溪口的學生要去縣城的慈利一中讀高中,縣城的孩子要來三中讀初中,所以學生特別多。從溪口去縣城,走國道坐汽車要兩三個小時,車費15元,時間長、路程遠,所以大家都選擇坐火車,票價只要3元,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
為了確保學生乘車安全,鐵路部門和學校經聯繫達成協議:每到放月假或寒暑假時,學校實行錯峰放假制度;學生乘車時,由班主任帶隊上車;中考或者高考時,鐵路部門適時加掛車廂。
列車長鄧輝在這趟車上工作5年了。每到學生出行的高峰期,他都會組織列車員打開兩邊車門,並幫助學生搬運行李,做好服務工作。
每到節假日等客流量較大的時候,王旭也會跟車全程護送學生,見證了學生出行的變化:「以前學生上學都是用布條捆著棉被,站臺上放眼望去花花綠綠一片。現在他們個個都拖著行李箱,既洋氣又方便。」
7267次列車途經的石門縣、慈利縣均是湖南省的教育強縣,沿線很多學生都慕名來到這兩個縣城讀書,便宜安全的「慢火車」也成了他們交通的首選。這些年,一批批大山裡的學子乘坐「慢火車」完成學業,考到了山外。和王金龍一樣,「慢火車」是他們青春的見證、成長的印記。
7267次列車小檔案
7267次列車於1995年開行,運行在焦柳線上,全程153公裡。列車共有8節車廂,最高票價9.5元,最低票價1元。列車每天17時10分從澧縣站出發,20時42分到達張家界站。
列車運行線路:澧縣站、新安鎮站、石門縣北站、石門縣站、七松站、苗市站、水汪站、慈利站、青山廟站、巖泊渡站、白馬溪站、沙刀灣站、溪口鎮站、渡坦坪站、張家界北站、張家界站。
車廂裡流淌「鐵味」溫情
黑龍江省東部有一列開行了10多年的公益性「慢火車」——4171/4172次列車。多年來,悠悠「慢火車」裡流淌著濃濃人情味,承載著服務百姓民生的大情懷,受到沿線居民的歡迎。
4171/4172次列車運行在牡丹江與鶴崗間,單程400公裡,最高票價僅27.5元。低廉的票價加之優質服務,讓這趟車成了周邊百姓趕集、上班、探親、訪友的不二之選。
張鳳喜家住柴河,沒有特殊情況,每個月10號、20號他都和老夥伴們乘坐4171次列車去朱家溝趕大集,「不到7點就能到集上,正合適!」「多的時候,一趟能掙幾百塊呢!」談起乘坐「慢火車」一個往返的收穫,張鳳喜黝黑的臉上泛著喜悅的光。
列車長李敬輝介紹說,車上一共3節硬座車廂,經常乘車的旅客基本都臉熟,有時候會熱情地給列車工作人員塞上一些自家種的瓜果。「這必須得給錢,咱們有規定!」乘務人員如是說。一來二去,乘務人員和旅客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李雪琴今年54歲,家住樺南縣,兒子王輝是佳木斯市醫院的一名醫生,前陣子兒媳婦生了孩子,她經常乘坐這趟車去看孫子。「不到2個小時就能到,票價才幾塊錢,比打車還便宜,關鍵是一年四季都有免費的熱水,我這老胃病喝不來涼的,車上服務真貼心。」李雪琴說。
「服務沿途百姓是開行這趟車的初衷,只要百姓有需求,我們就會堅持下去!」李敬輝堅定地說。
4171/4172次列車小檔案
牡丹江(東京城)至鶴崗的4171/4172次列車主要運行於牡佳線,單程400公裡,最高票價27.5元,最低票價僅1元。列車每天早晨從牡丹江站始發,15時38分到達鶴崗站;當天20時45分返程,次日早晨到達東京城站。這趟列車主要服務沿線百姓走親訪友、趕集採買、外出辦事、求學往返。
列車運行線路:東京城站、寧安站、牡丹江站、柴河站、五林乘降所、朱家溝站、七星乘降所、寶林站、楚山站、向陽站、龍爪乘降所、林口站、古城鎮站、亞河站、青山站、二龍村站、虎山站、佛嶺站、通天屯站、勃利站、大西站、杏樹站、倭肯站、閆家乘降所、湖南營乘降所、樺南站、八虎力乘降所、黑背乘降所、申家店站、橫頭山乘降所、佳木斯站、蓮江口站、鶴立站、新華站、峻德站、鶴崗站。
「鐵公交」拉來百姓好日子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境內有一趟掛著8節綠皮車廂的列車,是佳木斯市周邊運行距離最短、運行速度最慢的火車,它就是佳木斯至樺南的6215/6216次列車。
於新霞是樺南世紀廣場女裝專櫃的商戶,常年乘坐6215次列車前往佳木斯上貨。她說:「這車時間好,到佳木斯正好趕上批發市場開門,有時候乘務員看我上的貨多,還主動搭把手幫我把貨搬到車上。」
據列車長胡彥柱介紹,他們擔當的這趟車全程運行76公裡,逢站必停,最低票價才1元錢,沿途的老百姓都把它當成了「公交車」。
25歲的旅客喬卉卉在佳木斯一家私人診所當護士。這趟車伴隨了她的整個求學時期。她的家在樺南縣八虎力鄉,上初中時就乘坐這趟車去樺南上學,現在到佳木斯工作了,上下班還是搭乘這趟車。
這趟車沿途站停時間最長的是孟家崗站,因為該站上車的旅客多是前往佳木斯、樺南售賣農副產品和山貨的農民,所以停車時間有6分鐘。為此,車隊推出了一些延伸服務。他們在車廂裡設置了每周更新一次的「列車信息交流板」,交流板的第一欄為農副產品價格參考,主要為賣東西的農戶提供一周內佳木斯、樺南等地農貿市場的價格信息,第二欄為飯店需求信息,寫滿了佳木斯、樺南各飯店所需農副產品種類及聯繫人地址、電話。
樺南縣孟家崗鎮一心村的曾華珍是這趟列車的常客。她居住的村子緊挨著樺南縣向陽湖風景區,她就在景區邊上開了一家農家樂。旅遊旺季,她隔三差五就乘這趟車去採買農家樂所需用品。她說:「這車我三天兩頭就坐一次,單程才3元錢,便宜得很!」
6215/6216次列車小檔案
樺南至佳木斯的6215/6216次列車運行在牡佳線上,單程76公裡,最高票價4元,最低票價1元。這趟列車主要服務沿線百姓走親訪友、趕集採買、外出辦事、求學往返。列車終到站樺南站所在的樺南縣,於2019年5月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
列車運行線路:樺南站、八虎力乘降所、孟家崗站、黑背乘降所、申家店站、橫頭山乘降所、長發屯乘降所、佳木斯東場乘降所、佳木斯站。
戈壁灘上的移動「驛站」
在蘭州與幹塘間有這樣一條鐵路線,它途經巍峨石林,穿過茫茫戈壁,跨過古老黃河,鐫刻在甘肅這柄「玉如意」上。7年來,7509/7510次列車如同戈壁灘上的移動「驛站」,在漫漫旅途中串聯起城鄉間的濃濃情意,在溫馨服務中溫暖著上下車的每一位旅客。
「王車,這幾封信和公文麻煩帶到景泰站。」「王車,這有些茄子、土豆請幫忙帶到小紅山。」每次值乘,列車長王鵬就像一名驛站快遞員,把旅客帶上來的物品進行分類,確保準確無誤地送達目的地。7509/7510次列車途經的小站大多地處偏遠的戈壁灘,沒有大城市那樣便捷的物流,有些站方圓幾十公裡都罕見人煙,交通極為不便。而這趟車就成了一匹運輸「鐵馬」,準時準點地往來於各站間。
每到逢年過節,平時安靜的車站就變得熱鬧起來。張阿姨拎著大袋子在紅峴臺乘降所排著隊,打算去景泰購買一些農用品和孫子最喜歡的「喜羊羊」。李阿姨挎著菜籃子注視著火車來的方向,她說要去買景泰的大結杏。孫大叔帶著5歲的孫女準備去集市看熱鬧,他說:「3元坐火車去趕集可比大巴車值多了!不僅票價便宜,而且時間點還好,現在我們越來越離不開這趟車了。」大家笑呵呵地拉著家常,等著火車到來。
就這樣,這趟公益性「慢火車」成了沿線居民的趕集車、便民車,234公裡車程鋪就了戈壁灘上的扶貧路,託起了沿途人民的美好夢想。這趟車不僅僅是百姓出行的必備交通工具,更是漫漫戈壁灘上的致富「快車」。
7509/7510次列車小檔案
蘭州至幹塘7509/7510次列車運行在包蘭線上,共有4節車廂,最高票價15.5元,最低票價1元。7510次列車每天7時20分從蘭州站發車,14時47分到達幹塘乘降所;7509次列車15時13分從幹塘乘降所發車折返,23時30分到達蘭州站。列車停靠4個車站和25個乘降所,途經的各站點中,景泰縣已於2019年摘帽脫貧。
列車運行線路:蘭州站、蘭州東乘降所、青白石乘降所、水源乘降所、邵家堂乘降所、前長川乘降所、紅圈溝乘降所、皋蘭站、土龍川乘降所、豐水村乘降所、朱家窯乘降所、後長川乘降所、白銀西站、紅砂峴乘降所、竇家溝乘降所、吳家窯乘降所、紅峴臺乘降所、狼抱水乘降所、趙家水乘降所、黃崖乘降所、喜集水乘降所、興泉堡乘降所、景泰站、長城乘降所、白墩子乘降所、大格達乘降所、營盤水乘降所、小紅山乘降所、幹塘乘降所。
山裡人搭上致富「順風車」
8月19日20時38分,由赤峰南開往葉柏壽的4328次列車準時抵達終點站。值乘該次列車的錦州客運段客運八隊三組列車長肖豔華帶著笑意送最後一位旅客下車,完成了當天的乘務工作。
4328次列車運行在葉赤線上,連接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赤峰市與遼寧省西北部朝陽市建平縣葉柏壽區。實惠的票價,讓這趟列車融入了沿線百姓的生活,更讓這趟「綠皮公交車」成為他們重要的出行工具。
列車經停的汐子站所在地寧城縣每周都有集市,吸引著附近十裡八村的百姓。列車開通後,集市越來越大,來往的人越來越多,許多沿線百姓的生活因此也越來越好。
汪福田是建平縣榆樹林村村民,常年以賣山貨為生。之前,由於交通閉塞,汪福田一家的年收入僅在3000元左右,生活窘迫。列車開通後,集市人氣越來越旺,汪福田也將山裡採集來的山貨換成了「真金白銀」。2019年,他們一家的年收入已達到5萬元。「每次坐著『鐵公交』去趕集,我都能賺上一筆。今天又賺了850元!」他興奮地說。
每天,這趟列車上都有新故事。從平莊北站開車不久,值班員孫永利在驗票時,無意中看到了一個放在空座席上的黑包,裡面有1部手機、2張銀行卡和900元現金,還有身份證、駕駛證等重要證件,便趕緊核實旅客物品遺失情況。原來,旅客李樹剛在平莊北站送朋友下車後,將手包遺忘在了朋友的座位上。拿回手包後,他激動地握著孫永利的手表示感謝。「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自己的東西今後一定要保管好!」孫永利叮囑道。
「鐵公交」不斷前行,列車乘務員用貼心的服務溫暖每一位旅客,沿線百姓與美好生活的距離越來越近……
4328次列車小檔案
赤峰南開往葉柏壽的4328次列車於1990年正式開行,運行於葉赤線上,全程147公裡,共有6節車廂,最高票價11.5元,最低票價2元。列車每天17時17分從赤峰南站發車,20時38分到達葉柏壽站。沿線村鎮的特色農副產品通過「慢火車」走出草原、走向全國,成為廣大農牧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同時,經濟、實惠的「慢火車」,也讓赤峰市元寶山區的藏龍山森林公園、熱水鎮的溫泉度假村等旅遊景區迎來了更多遊客。
列車運行線路:赤峰南站、馬林站、元寶山站、熱水站、平莊北站、平莊南站、乃林站、汐子站、二龍站、天義站、沙海站、石腦站、葉柏壽站。
「趕集專列」滿載豐收喜悅
8月18日7時50分,通遼開往赤峰南的4330次列車緩緩駛離通遼站。列車駛出通遼站後,值乘當日列車的錦州客運段客運八隊二組列車長趙思橋開始了驗票工作。
4330次列車運行在京通線上,連接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通遼市和東南部的赤峰市兩座重要城市。自1990年開通至今,這趟列車的最高票價為25.5元,最低票價僅2元,30年來從未漲過價。
這趟列車經停的新窩鋪站是位於赤峰市敖漢旗木頭營子鄉的一個四等站,其所在地有一個較大的集市,這趟列車就成了沿線百姓的「趕集專列」。
今年50歲的範增家住與新窩鋪站一站之隔的三義井站附近的村子,由於弟弟身有殘疾,兄弟兩人的日子過得十分窘迫。為了改善生活,範增種起了蔬菜並拿到集市上販賣。由於「趕集專列」帶來的便利,附近很多百姓成了範增的「主顧」。一年下來,僅靠售賣蔬菜,範增兄弟倆就有近6000元的收入,日子越來越紅火。
而對於今年18歲的張思怡來說,這趟列車的意義更加非凡。
2008年,6歲的張思怡自上小學開始,每天就要乘坐近2個小時的「慢火車」從八仙筒前往奈曼上學。當時的列車長冷春燕專門在離辦公席最近的1號座席為張思怡準備了「專座」,方便她利用乘車時間安心寫作業。
2019年,張思怡以602的高分考入內蒙古工業大學土木工程系。拿到錄取通知書後,張思怡當天就撥通了冷春燕的電話,告知她這個喜訊。
4330次列車小檔案
通遼開往赤峰南的4330次列車於1990年正式開行,運行於京通線,全程350公裡,共有6節車廂,最高票價25.5元,最低票價2元。列車每天在通遼站和赤峰南站間開行一列,每日7時48分從通遼站發車,歷時7小時05分,14時53分到達赤峰南站。
列車運行線路:通遼站、西六方站、餘糧堡站、瓦房站、東來站、治安站、嘎什甸子站、東明村站、八仙筒站、黃花筒站、白音他拉站、昂乃站、嘎什吐站、奈曼站、舍力虎站、四合站、新窩鋪站、三義井站、木頭營子站、敖漢站、孤山子站、四道灣站、小河沿站、山灣子站、安慶溝站、水地站、東南營子站、赤峰南站。
「我們離不開這趟車」
8月17日上午,由寶雞開往平涼的6072/6073次列車穿過渭北高原,一路北上。到了鳳翔乘降所,長青鎮高咀頭村的6位老鄉上了車,準備前往千陽縣選購刺繡原材料。車上人不多,她們在座位上用方言拉起家常:「我們姐妹幾個去民俗村看看,回頭好做鴛鴦、虎頭鞋去城裡賣。」
老鄉王菊說,她以前經常乘坐這趟列車到沿線鄉鎮販賣蔬菜、水果、家禽等農產品,從鳳翔到千陽43公裡的路程,坐汽車往返車費要28元,而火車票只需4元,多年來一直沒有變。「這車好,票價這麼便宜。」「方便了沿線的百姓,我們離不開這趟車。」老鄉紛紛圍過來道出心聲。
過了隴縣站,老鄉張得水從史家鋪乘降所上了車。他卸下扁擔,將挑著的麻袋放在車門處。每隔幾天,張得水都要挑著自家的土特產到神峪河趕集,買回衣服、日用品和農具。他已經對這趟車上的列車員十分熟悉。
農曆的二、五、八月,是沿線老鄉約定俗成趕集的日子。千陽、娘娘廟、隴縣、神峪河,是寶雞至平涼間的4個趕集點。每逢集市,周邊群眾都會結伴乘坐6072/6073、6074/6071次列車往返。「我最開心的就是看到老鄉趕完集後滿臉笑容、滿載而歸,他們是車上獨特的風景線。」列車員尹變芹說。
「有在安口窯站下車的旅客,請提前做好準備!」每到一站,列車員都舉著喇叭大聲播報站名。他們幾乎每隔10分鐘就要打開車門迎接旅客上車,還不時往茶爐裡添煤,供旅客隨時取用開水。
「這些措施在這趟車上已經沿用了整整25年,優質的服務、低廉的票價、合理的出行時間,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說起這趟車,經常乘車的老人王春梅熱淚盈眶。
6072/6073、6074/6071次
列車小檔案
寶雞至平涼6072/6073、6074/6071次列車於1996年正式開行,運行於寶中線上,全程203公裡,共有8節車廂,最高票價14.5元,最低票價1元。6072/6073次列車每天7時從寶雞站發車,12時42分到達平涼站;6074/6071次列車13時10分從平涼站出發,19時02分返回寶雞站。
列車開行以來,方便了沿線百姓趕集和外出務工,還為當地手工藝品和土特產打開了銷路,帶火了關山草原、龍門洞等景區。列車主要服務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千陽縣、隴縣以及甘肅省平涼市周邊群眾。2019年,國家級貧困縣千陽縣、隴縣脫貧摘帽。
列車運行線路:寶雞站、千河站、鳳翔乘降所、馮家山乘降所、段家灣乘降所、千陽站、水溝乘降所、娘娘廟乘降所、隴縣站、史家鋪乘降所、火燒寨乘降所、神峪河乘降所、安口南乘降所、安口窯站、崇信乘降所、大寨嶺乘降所、廟莊乘降所、平涼南乘降所、平涼站。
「綠皮車」上氣象新
8月12日下午,齊齊哈爾站,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江橋蒙古族鎮居民許敏,背著兩個大包高興地登上4086次列車。大包裡有襪子、鞋子,這是她幫家人和鄰居採購的生活用品。「我去齊齊哈爾看兒子,正好幫大家捎點東西。」許敏說。
許敏從事個體販運,20多年前,她3天一趟,坐火車從江橋站帶幾桶江魚到齊齊哈爾賣,再購進日用品帶回鎮子賣。
泰來縣地處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3省區交界處,這裡曾是常年遭受風沙侵蝕、十年九旱的國家級貧困縣。往來於齊齊哈爾至泰來之間的4086/4085次公益性「慢火車」,就成了泰來縣居民搞活經濟、增加收入的重要交通工具。
近年來,泰來縣居民生活明顯好轉,去年5月,泰來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許敏也靠乘火車賣貨把孩子供到齊齊哈爾上學,現在夫妻倆在江橋開了個小飯店,日子越來越滋潤。
旅客劉玉華對這趟「慢火車」別有一番感情。當年,不到20歲的她,從泰來到平洋磚廠打短工。「每次拿著工錢,坐上還是木頭座椅的4085次列車回家,也不覺得累。」劉玉華說。如今,劉玉華的女兒已長大成人,在齊齊哈爾安了家。坐4085次列車去看外孫,是劉玉華如今生活中最高興的事兒。
今年55歲的陳旭宏,小時候經常從齊齊哈爾坐4086次列車到泰來看姥姥。「那時候,火車頭還是大鐵皮筒狀的蒸汽機車。開始家裡人送我,後來我就自己坐車,這一坐就幾十年。」陳旭宏說。
今年8月,4086/4085次列車從「綠皮車」換成了空調車,舊貌換新顏。列車長韓宇說,配套設施不斷更新,旅客出行體驗越來越美好。
4086/4085次列車小檔案
齊齊哈爾至泰來的4086/4085次列車運行於平齊線,編組7節車廂,往返途經平洋、江橋、大興等9個站,全程232公裡,運行時間約2個小時。更換為空調車體後,這趟車最高票價16.5元,最低票價2元。列車每天14時50分從齊齊哈爾站始發,16時43分到達泰來站,次日10時13分從泰來站返程,12時28分到達齊齊哈爾站。
列車運行線路:齊齊哈爾站、大民屯站、榆樹屯站、三間房站、湯池站、大興站、江橋站、平洋站、泰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