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英文世界的"老神仙" 翻譯家陸谷孫逝世

2020-12-11 華夏經緯網

陸谷孫。(來源:光明網)

    28日下午1時39分,著名教育家、翻譯家,復旦大學傑出教授陸谷孫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新華醫院逝世,享年77歲。從事詞典編纂工作四十餘載,他曾主編過中國最權威、最浩大英語工程——《英漢大詞典》,以其專業精神和嚴謹態度聞名中外。
   
    陸谷孫編詞典一編就是40年,他曾說,編詞典就像做廚子,受不了做飯做菜的熱氣,就不要輕易進詞典編纂的廚房。

    《英漢大詞典》是我國第一部自行研編的大型英漢雙語詞典,厚達4203頁,包含20萬個詞條,1700萬字。20多年來,這部詞典印數過千萬,成為英語文學、翻譯界的一部權威寶典,不僅受到無數人的好評,榮獲包括首屆國家圖書獎等在內的多個獎項,而且被英美詞典專家評論為「可望成為遠東也是世界範圍內較好的雙語詞典之一」。他不僅塑造了中國英漢詞典的高峰,而且得到英語世界的認可,被聘為《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的總顧問。

    陸谷孫先生一生主要參與的3部詞典——《新英漢詞典》《英漢大詞典》《中華漢英大詞典》,構成了他一生的學術長城。

    相關報導:

            英漢大詞典主編、著名翻譯家陸谷孫逝世 享年76歲  

            復旦教授陸谷孫逝世 曾為牛津高階英漢詞典作序  

 

 曾主編《英漢大詞典》

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

    從1976年起,陸谷孫開始參與到了《英漢大詞典》的籌備和編寫全過程,10年後,他被任命為主編。在別人看來單調、繁重、艱辛的編詞典工作,陸谷孫卻漸漸從中尋找到樂趣,「憑藉自己掌握的一點第一手材料,編出了一點新東西」。1991年,《英漢大詞典》大功告成。陸谷孫在校對完最後一頁後,開玩笑地寫下了「ZZZ」作為全書結尾,意為詞典編成,終於可以「痛快地睡了一覺」。

    這部4203頁,1500萬字的《英漢大詞典》是由中國學人獨立研編的第一部綜合性英漢詞典,出版多年來,影響難以估量。此後,《英漢大詞典》成為同類詞典中最具權威性、使用率最高的工具類圖書,為聯合國必用工具書之一。英美的詞典專家曾評價這是「遠東最好,也是世界範圍內較好的雙語詞典之一」,「具有超世紀的生命力」。但當人們提起他主編這部詞典所獲得的尊重與榮譽時,陸谷孫卻不認為有多麼值得驕傲,他淡淡地說:「存者附得虛名,殊深內訟。」

    在《英漢大詞典》完成的那一年,陸谷孫又萌生了編寫一部漢英詞典的念頭,因為他發現,海外讀者對英漢詞典的需求遠遠低於漢英。於是,《中華漢英大詞典》的編寫工作正式啟動。直至2015年,皇皇《中華漢英大詞典》終告大成,而陸谷孫已到75歲稀壽之際。

    相關報導:

            著名翻譯家陸谷孫去世 曾主編《英漢大詞典》  

            陸谷孫教授:編詞典是和時間賽跑  

 

 一生痴迷莎士比亞

    1940年,陸谷孫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餘姚。父親陸達成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陸達成自學成才,精通法文,曾翻譯過都德的《星期一的故事》短篇集,受父親影響,陸谷孫從小對外語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進入復旦大學外文系後,陸谷孫才開始接觸英語,這其中最大的影響便是培養了他對莎士比亞的興趣,使他日後對莎士比亞的研究造詣頗深。

    1982年,陸谷孫從英國參加國際莎學會議回來,在編寫《英漢大詞典》的同時反覆精讀莎劇,發表了「博能返約,雜能歸粹——試論莎士比亞戲劇容量」、「帷幕落下以後的思考——評第一屆中國莎士比亞戲劇節」等論文,提出了書齋與舞臺溝通,全方位接近莎士比亞, 準確理解莎士比亞的觀點。1989年起,陸谷孫開始擔任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

    在國內,陸谷孫對莎士比亞的研究是與他編詞典齊名的。陸谷孫曾感嘆,他最美好的日子,就是在學校裡與同學同演莎士比亞的戲、朗讀莎士比亞的作品。

    相關報導:

            《英漢大詞典》前主編陸谷孫去世 一生痴迷莎士比亞  

 

 不做大師 甘為「匠人」

陸谷孫先生。(來源:新京報)

    單調煩瑣、繁重艱辛,還容不得一絲差錯,這就是詞典編纂。但詞典亦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基石與抵達其它文化的橋梁。正是在這個少人喝彩的領域中,陸谷孫先生投入40餘年,渾然忘我,一生只做一件事——與時間賽跑編詞典,用生命詮釋了何謂學術界的「匠人精神」。

   「什麼大師,偽劣,山寨的。」一次,在接受電視臺拍攝之後,陸谷孫先生淡然拒絕了「泰鬥」和「大師」的美譽。

  除了皓首窮經、其樂無窮地編纂詞典,陸谷孫先生最為享受的身份是——「教書匠」。在復旦,陸谷孫是著名的英語系「老神仙」,這不僅指他的學問之深、輩分之高,更指先生的性格風骨。

    相關報導:

            不做大師,甘為「匠人」——追憶著名翻譯家、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   

 

 一生堅守淡泊精神

    被復旦大學學生評為「復旦十大傑出教授」的陸谷孫一生堅守讀書人的淡泊精神。他曾自謙說:「不要把自己當作了不起的存在,你不過是整個世界很微小的一個粒子……所以,寫本書、編個字典這樣的事情可能有點成就感,但過後一會兒就淡忘了。」

    相關報導:

            《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逝世 他一生堅守淡泊精神  

            陸谷孫的一天  

            陸谷孫:我就是這樣當上教授和博導的  

 

 雅號「老神仙」 愛和年輕人打交道

 

陸谷孫教授。(來源:北京日報)

    陸谷孫教授在上海有個「老神仙」的雅號,他的學生朱績崧說,這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一個編輯起的,「或許有時陸老師給人的感覺確是有點『不食人間煙火』。從復旦大學外文學院首任院長的職位上退了下來,他更有理由對文山會海說『不』了。這兩年,每當我拿著某些所謂學術機構的大紅燙金邀請函,去他『洞府』(老宿舍樓底層,採光欠佳)領『法旨』時,他總是慢悠悠,篤姍姍,抽出一根硬中華點上,等煙濃得要他眯上眼時,才吐出一句『我看還是算了吧,儂去幫我尋只理由——這樣,就講我去美國探親了!』

    中國的社交網絡興起後,陸谷孫一度以「陸老神仙」為網名與網友頻繁交流,內容大多以英語文化相關。而他關於中國文化的見解也往往令人印象深刻。陸谷孫最後一條微博狀態停留在2013年。

    見年輕人常在網上把「同學」喚為「童鞋」,「陸老神仙」便有樣學樣地在微博上自稱「老鞋」。和年輕人的「交情」也給了陸老先生很多學術上的靈感,他編的《中華漢英大辭典》當中,「爆表」、「大媽」、「點讚」、「給力」、「谷歌眼鏡」、「過度包裝」、「腹黑」……這些新詞全部收錄,別具一格又兼收並蓄。

    相關報導:

            陸谷孫:低調的「老神仙」            陸谷孫:漫步英文世界的老神仙  

            陸谷孫去世 雅號「老神仙」 愛和年輕人打交道  

 

 追憶陸谷孫先生

陸谷孫先生。(來源:南都周刊)

    陸谷孫先生說,編詞典就像做廚子,受不了做飯做菜的熱氣,就不要輕易進詞典編纂的廚房。他這埋頭一做,就是30多年。

    「偏向疏籬斷處盡,亭亭常抱歲寒心。消磨絢爛歸平淡,獨步秋風無古今。」這是陸谷孫寫過的一首詩。對於死亡,陸谷孫曾引用法語文學翻譯家徐和瑾翻譯普魯斯特的一句話:「即使你在墳墓裡面,你的生命力還在爆發。」>>>[陸谷孫:消磨絢爛歸平淡]

    相關報導:

            追憶陸谷孫教授:稱他是一代宗師,一點都不過分  

            那年陸谷孫先生曾「被迫」接受的採訪  

            復旦畢業生回憶陸谷孫的「名師公共課」   

            「Leave me alone」心願成真 復旦學子憶念「老神仙」  

            陸谷孫莎學大弟子談崢追憶老師:年過七旬更拼了,年均出一本新書 

            陸谷孫2015年上海書展發言:翻譯的「有無」和「優劣」 

 

 陸谷孫名言

陸谷孫先生。(來源:新民晚報)

    編詞典要有"鐵屁股"精神

    「在我理想中,只要有10人左右的團隊,既是意志上的強者、業務上的強者,也是身體上的強者。有定力,或者通俗點叫『鐵屁股』。另外,要有字典頭腦,又對搜集、分析、整理語料感興趣。」陸谷孫回憶,編寫《英漢大詞典》時,起初雖號稱有「108將」,但也不如大家想像中那般「兵強馬壯」,志不在此者佔多數,「文革」結束後陸續有人離開,最後只餘17人。

    陸谷孫談"中華漢英大詞典":編詞典要有"鐵屁股"精神  

    英語和中文不是零和遊戲

    2014年,英語退出高考的消息傳出,社會譁然。陸谷孫搖搖頭,難掩失望的情緒:「現在整個社會的觀感不對,語言和國家完全是兩回事情。我們拭目以待,英文的權重下去了,中文是不是就能學好?這是整個教育文化程度的問題,我再三強調英語和中文不是零和遊戲。」

    《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語言和國家完全是兩回事  

    翻譯就是一種飛越和抵達

    說到翻譯,我心目中常出現「抵達」兩字。從一種文字出發,「抵達」另一種文字的彼岸。

    跨越也好,「飛越」也罷,其實仍脫不了直譯/實譯vs意譯/虛譯這樣一個老問題。我只是想把文字和文化的異域比擬作地平天闊的彼岸,有些地點固然可以「抵達」,惟就總體而論,我們也許永遠只能「抵近」。葛傳槼先生當年「翻譯必生誤解」 的觀點不是一點沒有道理的。

    陸谷孫談翻譯:翻譯就是一種飛越和抵達  

    學外語也是在學另一種思維

    「這事的重要性再強調也不過分」;「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將是……」這樣的漢語句子會讓我們熟悉另一種思維。這類比較的例子多得是。語言的本質是比喻。近年來多少我們熟悉的比喻都是借鑑西方的,比如說現在常用的「溫水煮青蛙」之類。

    陸谷孫談中國人學英語 學外語也是在學另一種思維 

 

 「陸老神仙」在詞典中永生

陸谷孫先生。(來源於網絡)

    陸谷孫曾這樣評價自己。在編寫詞典時,他有一個習慣,第2版《英漢大詞典》的編者頁背面附註了第1版編者的名字,他堅持不為去世的編者名字加黑框。在他看來,逝去的「戰友」都自由地「活」在詞典裡。如今,駕鶴西去的陸谷孫先生,也將以同樣的方式在詞典裡永生。>>>[詳文]   

    陸谷孫這樣的人還是太少  

    躲著大獎不去露臉、不怎麼喜歡當評審和到處開會,而願意給本科生上課,這樣的專家學者,是不是不太多?常寫微博議論時弊、和網友探討「小清新」「剩男剩女」「萌」之類網絡語怎麼翻譯最好,「德高望重」了,卻還能與時俱進,保持著對於新現象新潮流的旺盛好奇心和幽默自適,這樣的老人,是不是不太多?

  喜歡陸谷孫,不是因為他沒缺點、是完人,就因為他有學者和大學教師的樣子,有文人才子的風骨。這樣的人,總覺太少。>>>[詳文]

編輯策劃:虞鷹 

 


 

相關焦點

  • 《英漢大詞典》主編、翻譯家陸谷孫逝世
    2016年7月28日下午1點39分,英漢大詞典主編、翻譯家、復旦大學外語學院教授陸谷孫先生在上海新華醫院去世,享年76歲。在陸谷孫近半個世紀的職業生涯中,他筆耕不輟、留下了許多成果,其中包括對中國全社會都有著巨大影響的《英漢大詞典》。這本銷售超過十萬冊的英語學習必備詞典,是第一部完全由中國學者獨立編纂的大型雙語工具書。
  • 復旦「老神仙」駕鶴西去 悼《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
    著名學者、翻譯家,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陸谷孫先生於7月28日13時39分在上海新華醫院逝世,享年76歲。
  • 英漢大詞典主編、翻譯家陸谷孫逝世 享年76歲
    陸谷孫教授在上海有個「老神仙」的雅號,朱績崧說,這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一個編輯起的,「或許有時陸老師給人的感覺確是有點『不食人間煙火』。從復旦大學外文學院首任院長的職位上退了下來,他更有理由對文山會海說『不』了。
  • 復旦英文系教授陸谷孫去世 現實版《編舟記》老神仙走了
    這部《英漢大詞典》,是我國有史以來獨立研編(而非編譯)的最大的一部英漢詞典,收詞量斐然,二十多年來幫助無數人學習英語、走向世界,重要性毋庸多論。錢鍾書先生為它題寫了書名,稱讚為「細貼精微,罕可倫偶」,而英美詞典專家也稱它為「遠東最好,也是世界範圍內較好的雙語詞典之一」。 香港學者董橋則喟嘆道:「不可一日無此君。」「陸老師,去做神仙吧」陸谷孫先生的綽號是「老神仙」。
  • 陸谷孫逝世:作品曾受錢鍾書讚譽,晚年對反英語現象表達憂慮
    陸谷孫1940年出生於浙江餘姚,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的外語系。歷任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導。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主要從事英美語言文學的教學、研究和翻譯工作,專於莎士比亞研究和英漢辭典編纂。
  • 英語翻譯家陸谷孫去世 生前主編《英漢大詞典》
    1986年11月份起,他開始擔任這部辭典的主編,還曾經多次應邀參加上海市重大經濟或文化國際會議,擔任主要口譯,多次為上海市市長筆譯講演稿,並擔任1990年出訪香港、新加坡的上海市經濟代表團首席翻譯。還發表過專論翻譯的《翻譯大忌:形式至上》《為『翻譯腔』一辯》、《樸則近本」——寫在主辦的翻譯競賽之後》等論文,提出了最大限度吃透並真實轉達話語、儘量保存原作風姿、不求譯入語的華美的翻譯學觀點。
  • 陸谷孫:那個編詞典的人走了
    作別「老神仙」「無以言表。窗外雷電交加。」
  • 追憶著名翻譯家、《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
    復旦校園中淡定脫俗的「老神仙」、英語世界裡的功夫高手,永訣他摯愛的事業和學生。單調煩瑣、繁重艱辛,還容不得一絲差錯,這就是詞典編纂。但詞典亦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基石與抵達其它文化的橋梁。正是在這個少人喝彩的領域中,陸谷孫先生投入40餘年,渾然忘我,一生只做一件事——與時間賽跑編詞典,用生命詮釋了何謂學術界的「匠人精神」。
  • 書生最是「老神仙」
    聰明的人大多不勤奮,慣用小聰明,喜歡機巧,終至浪費天賦;勤奮的人又往往不聰明,缺少天賦,資質平庸,雖拼盡全力,也不過稍露頭角,在那些最後拼天賦的獨特行業往往成就微茫。 陸谷孫就是聰明人下笨功夫,一寸一寸地理,一寸一寸地爬,紮實到讓你無話可說。家學淵源,天資聰穎,肯下苦功,陸先生稍露一二便耀眼奪目。
  • 《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走了…
    多年來,被稱為「陸老神仙」的陸谷孫,主要從事英美語言文學的教學、研究和翻譯工作,專於莎士比亞研究和英漢辭典編纂。在眾人眼中,他不僅是毫無爭議的「神翻譯」,更是備受尊敬的長者。今天,有一條令人感到遺憾的消息:
  • 復旦大學教授、著名翻譯家陸谷孫逝世—新聞—科學網
    陸谷孫,1940年出生於浙江餘姚,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的外語系。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導。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主要從事英美語言文學的教學、研究和翻譯工作,專於莎士比亞研究和英漢辭典編纂。主編《英漢大詞典》、《中華漢英大詞典》,著有《餘墨集》,譯有《幼獅》,撰有《逾越空間和時間的哈姆雷特》等論文40餘篇。
  • 復旦教授陸谷孫逝世 曾為牛津高階英漢詞典作序
    今天,曾為這本詞典作序、翻譯的復旦教授陸谷孫去世了。  未來網記者獲悉,2016年7月28日13時39分,復旦大學教授、《英漢大詞典》前主編陸谷孫去世在上海去世,享年76歲。未來網記者了解到陸谷孫曾為《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作序、翻譯。
  • 著名翻譯家陸谷孫去世 曾主編《英漢大詞典》
    導讀: 復旦大學28日證實,著名教育家、翻譯家,復旦大學傑出教授陸谷孫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當日13時39分在新華醫院逝世,享年77歲。對於死亡,陸谷孫曾引用過法語文學翻譯家徐和瑾翻譯普魯斯特的一句話:「即使你在墳墓裡面,你的生命力還在爆發。
  • 英漢大詞典主編、著名翻譯家陸谷孫逝世
    英漢大詞典主編、著名翻譯家陸谷孫逝世 來源:文匯報   編輯:董怡虹  2016-07-28 14:04   儘管與英語、翻譯打了大半輩子交道,說起《中華漢英大詞典》,陸先生還是特別興奮:「有些漢語的成語、俗語,從來沒有人翻譯過,我又總想多搞出幾種譯法。」
  • 英語翻譯家陸谷孫在上海去世 生前主編《英漢大詞典》
    1986年11月份起,他開始擔任這部辭典的主編,還曾經多次應邀參加上海市重大經濟或文化國際會議,擔任主要口譯,多次為上海市市長筆譯講演稿,並擔任1990年出訪香港、新加坡的上海市經濟代表團首席翻譯。 還發表過專論翻譯的《翻譯大忌:形式至上》《為『翻譯腔』一辯》、《樸則近本」——寫在主辦的翻譯競賽之後》等論文,提出了最大限度吃透並真實轉達話語、儘量保存原作風姿、不求譯入語的華美的翻譯學觀點。
  • 關於陸谷孫《英漢大詞典》的使用
    文 | 我有孤獨和啤酒鴨考完試之後和幾個盆友還有幾個大神交流了一下關於字典的問題…15年考三筆之前,很無意的途徑知道了陸谷孫老神仙的大字典
  • 英漢大詞典主編陸谷孫昨日逝世 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
    2016年7月29日訊,7月28日下午1時,英漢大詞典主編、復旦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翻譯家陸谷孫先生在上海新華醫院去世,享年76歲。據復旦大學方面的消息,陸谷孫先生的追悼會將於8月1日在龍華殯儀館舉行。擔任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導,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主要從事英美語方文學的教學、研究和翻譯工作,專於莎士比亞研究和英漢辭典編纂。曾主編《英漢大詞典》,譯有《幼獅》,《錢商》(合譯)、《二號街的囚徒》、《鯊顎》等數十種文藝類及文評類英譯漢文字200萬字左右及《明式家具》等文藝類及電影類漢譯英文字10餘萬字,撰有《逾越空間和時間的哈姆雷特》等論文40餘篇。
  • 紀念陸谷孫丨陸谷孫談中國人學英語
    近來網上、報上到處在報導「摩課」,又是英文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來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把名師名課放在網上曬,不都是「舶來品」?雖然世界各國語言,使用人數最多的第一語言是中文,第二是西班牙語,第三才是英語,但是作為世界通用語, 就是所謂lingua franca,英語是第一位的,通用的程度和領域,想來不用我多說了。
  • 他是上海灘的時髦「老神仙」,這樣的人,今後還能再有嗎?
    上海有個復旦,復旦有個「老神仙」。
  • 陸谷孫逝世一周年 | 《英漢大詞典》開放數字版手機應用公測,啟動...
    第一、第二版均由復旦大學傑出教授、博士生導師陸谷孫擔任主編。選擇在陸谷孫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開啟新版手機應用公測,亦是編纂人員的一種紀念。《英漢大詞典》首任主編陸谷孫 陸谷孫1957年考入復旦大學外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