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譯公眾號-
這裡只分享英語學習知識和經驗
晚八點準時推送——知識與你不見不散
每天進步一點點
中國的社交網絡興起後,陸谷孫一度以「陸老神仙」為網名與網友頻繁交流,內容大多以英語文化相關,他關於中國文化的見解也令人印象深刻。
圖片:來自網絡
2016年7月28日下午1點39分,英漢大詞典主編、著名翻譯家、復旦大學外語學院教授陸谷孫在上海新華醫院去世,享年76歲。
陸谷孫1940年出生於浙江餘姚,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的外語系。歷任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導。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主要從事英美語言文學的教學、研究和翻譯工作,專於莎士比亞研究和英漢辭典編纂。
1962年,陸谷孫和父親陸達成合影。當時陸谷孫開始攻讀研究生。
陸谷孫的弟子朱績崧同樣在微博上表現活躍,以「文冤閣大學士」之名風生水起的朱績崧是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英文系講師,作風頗有乃師遺風。除了在社交網絡上頻繁與陸谷孫互動外,其主編的電子刊物《魔都晨曦來臨》也得到過陸本人的欣賞。
陸谷孫一生的主要著述集中在英文教學領域,其主編的《英漢大詞典》、《中華漢英大詞典》對中國的英語愛好者影響深遠,除此以外,他著有《餘墨集》,譯有《幼獅》,並發表過超過40篇論文。陸谷孫多次為上海市市長筆譯講演稿,並在1990年出訪香港、新加坡的上海市經濟代表團中擔任首席翻譯。
《新英漢詞典》同仁合影,左起:陸谷孫、薛詩綺、葛傳槼、雷烈江、吳經訓。
《英漢大詞典》是陸谷孫引以為傲的傑作,這部作品甚至得到了錢鍾書本人的垂青,詞典的書名正是錢鍾書題寫,並稱《英漢大詞典》「細貼精微,罕可倫偶。」陸谷孫本人曾一直期待於錢鍾書當面交往,但並未如願。在於錢鍾書關於《英漢大詞典》的回信中,錢鍾書以慣有的幽默寫道:
「煌煌巨著以我惡札冠首,我既自慚,恐冥冥之中亦遭天罰,故近來右拇痙攣,不能運筆,不得不謝絕一切影籤之請,豈非報應乎?」並以「轎子裡跌出牌位來」自嘲作結。
中國的社交網絡興起後,陸谷孫一度以「陸老神仙」為網名與網友頻繁交流,內容大多以英語文化相關。而他關於中國文化的見解也往往令人印象深刻。陸谷孫最後一條微博狀態停留在2013年,仍是敘述自身在英語教育中所目睹的困境:
今年英專八級考試,先是聽說復旦不及格人數創記錄,達8人。頗存疑。敦請某副院長查分,未被理睬。現當事學生自去查分,發現主事者計分掃描時漏卷,不及格的實為1人。技術失誤,還是有意向復旦豎中指?
陸谷孫素來以個性鮮明著稱,在其自述文章《我就是這樣當上教授和博導的》中,陸谷孫詳細敘述了自1978年至1993年由復旦副教授升至博士生導師之間的經歷。文中對於中國教育界一直存在的「潛規則」多有提及:
倒是後來1993年提博士生導師時,我知道外文系學術委員會是沒有通過的。我師程雨民先生當時是這個學術委員會的主任。據說是他把我的落選情況提到了校學術委員會,請求複議。以老校長謝希德為首的幾位專家學者以復旦僅有《歷史地圖集》和《英漢大詞典》兩項得國家社科一等獎為由,認為陸某合格,這才硬生生給拔上去的。
文章發表後,對於可能存在的「事後反帳」的反駁,陸谷孫做出過如下解釋:
我當年提副教授就有爭議;提博導更是硬性擢拔;如以今天的標準度量,無一合格。但即使職稱的光環去盡,我還是我:書還是愛讀的,文章還是要寫的,人文關懷不會失落,學術的熱烈追求和思辨的縱深薰修永無止境。所謂「閒雲野鶴」者,也決非空睇風雲,長唳無已,而是對眼下急功近利狂躁進取的一種間離,對煢迷鬧汩的一種自我惕勵罷了。
對於中國當代存在的淡化英語教育、以意識形態試壓於英文地位的輿論趨勢,陸谷孫反應強烈。在2013年,他受邀以《魔都晨曦來臨》的嘉賓身份作答,對英文教育在中國提出一系列自己的見解。在回應中,陸谷孫旗幟鮮明地對前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所聲稱「母語教育令人擔憂,因為英文教育太盛行」表示反對。並以「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如果沒有合格的英文,難稱合格」提出忠告。
陸谷孫晚年常說,年紀大時越會回想小時候。當記者問到對他影響最為深遠的學者時,陸谷孫回應:「徐燕謀、林同濟、錢鍾書、葛傳槼諸位先生的影響都和對先父的紀念糅在一起了。」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網。(公眾號已表明文章來源,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勞煩通知,我方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