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譯文出版社7月28日宣布,即日起開放《英漢大詞典》數字版手機應用公測。公測期內,英漢大詞典編纂處將從使用紙質版、微信公眾號、手機應用的讀者中,徵募志願者採編文獻例證及新詞新義,並將在手機應用及配套網頁版的更新中,在相關條目內顯著標註新增語料的來源和編者。
這一舉措意味著普通讀者將有機會成為《英漢大詞典》的編者。英漢大詞典編纂處將其稱為「讀者融入計劃」,希望籍此不僅擴大《英漢大詞典》在中國高階英語學習者中的影響,更能逐步將該詞典收錄範圍向20世紀以前大幅擴展,涵經泳史,力爭最終覆蓋現代英語數百年間的各個發展階段。
《英漢大詞典》是我國第一部由英語專業人員自行規劃設計、自訂編輯方針編纂而成的大型綜合性英漢詞典,第一版上、下卷分別出版於1989年、1991年。2001年起,上海譯文出版社用五年時間對出版已有十年的《英漢大詞典》進行全面修訂,《英漢大詞典(第二版)》於2007年出版發行。第一、第二版均由復旦大學傑出教授、博士生導師陸谷孫擔任主編。選擇在陸谷孫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開啟新版手機應用公測,亦是編纂人員的一種紀念。
《英漢大詞典》1988年的編纂進度表
《英漢大詞典》首任主編陸谷孫
陸谷孫1957年考入復旦大學外文系。他在校學習、工作、生活了整整六十年,在英漢雙語辭書編纂、莎士比亞研究領域獨步海內,為學林留下《英漢大詞典》《新英漢詞典》《中華漢英大詞典》等皇皇巨著。在編纂《英漢大詞典》時,陸谷孫不斷自勉:「不允許自己洩氣,不允許自己喘息。」2014年夏,陸先生將主編的接力棒遞至弟子朱績崧博士手中。
《英漢大詞典》討論卡片
關於《英漢大詞典》的未來,在發布編纂新概念時,現任主編朱績崧提出以深度數位化、高度社會化為途徑,實施提振該詞典影響力的方略。經過反覆試驗,不斷打磨,在運營可檢索第二版全文的微信公眾號「語言學問所」一段時間後,著手公測手機應用,在做精做透全文檢索的基礎上,力推醞釀已久的「讀者融入計劃」。
通過「讀者融入計劃」, 讀者與編者交集漸大,但並不意味著新版英漢大詞典將採用維基百科那類完全開放內容的編纂方式。朱績崧稱,這好比「草船借箭」,計劃中的讀者可以任意放「箭」,但編纂處得「箭」之後,是暫時庫藏,還是投入戰鬥,抑或棄置不用,固然可與弓箭手商討,但最終的決定仍在編纂處。唯由此徑,方能保證詞典的專業性,因為嚴查精選,博能返約,才是詞典在信息爆炸、知識激增的數字閱讀時代確保其自身特點、價值、存在意義的根基。商討互動的過程對雙方來說都將是難得的小規模專業教育,可以堅實地提升閱讀、翻譯水平,從中得益的讀者勢必會在這一過程中成為該詞典的推廣者。
雖然無論在國內眾多的傳統工具書中,還是在世界範圍內的大型雙語辭書中,這種「讀者產生內容」與「編者產生內容」高度結合的編纂實踐幾乎沒有先例可循,但英漢大詞典編纂處有信心和決心,在廣大忠實讀者的協助、參與之下,身先示範,致力創新。
同時,為弘揚哲人風範,光大學術成果,上海譯文出版社聯合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檔案館,面向陸先生親屬、友朋、學生、讀者及社會各界人士徵集陸谷孫先生的名人檔案。名人檔案具體包括陸先生的題詞、日記、書信、手稿、筆記、講話稿、發言提綱、講話記錄、回憶錄、調查報告等的原件以及相關聲像資料。
陸谷孫手稿
即日起,讀者可向 wordforworld@foxmail.com 發送個人簡歷,申請參與公測,編纂處將向符合要求的讀者發送公測碼。諮詢及捐贈可聯絡wordforworld@foxmail.com及fda@fudan.edu.cn。
(內文圖片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提供。編輯郵箱:scljf@163.com)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邵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