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嘉興市民能讀懂遺址!子城建築結構已完成,遺址修復進行時…

2020-12-12 騰訊網

上周五下午,市裡召開了中心城市「品質嘉興」大會戰重點工程「雙百攻堅」行動動員大會,很多我們一直在關注的重點工程,都在加速建設。子城遺址公園改造項目,就是其中之一,那麼,現在子城到底建成什麼樣了呢?我們去現場看看。

在子城遺址公園已經看得見門口的城牆氣勢恢宏,沿著子城遺址公園的中軸線往前,可以看到甬道兩邊是高大挺拔的古樹,再往前去,儀門、戒石坊、大堂、二堂等建築莊重沉默,像在訴說歷史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整個公園的建築結構,已經基本完成。

嘉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子城項目負責人楊炯介紹,他們現在在進行城牆復建,包括譙樓的城牆修復,1至4號營房的主體修繕,大堂的遺址展示的大棚這一塊也基本上都完工了。那麼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進行鋪裝和綠化掃尾工作,還有一些安裝方面的調試。

子城遺址公園工程基本上在收尾階段了,接下去重點要做的工作就是對當時考古挖掘的地下遺址進行修復和展示,這部分的內容可以說是整個工程中最困難的一步了。

楊炯說,他們前期已經進行了兩輪專家論證,施工過程中,也請市文旅局、市文保所、省考古所子城遺址公園的考古領隊鄭嘉勵老師,過程中也要請他來幫忙再指導,然後對遺址進行修復。

現場,四五個古建工人正在進行遺址修復的前期工作,對原有的磚石進行清縫工作,並將遺址表面的雜草清理乾淨,接下來他們還要對這些磚石進行清洗,給它們上化學保護材料,進行生物加固和化學保護,這一道工作,非常細膩,需要仔細也需要嚴謹。

楊炯介紹,整個工作就是儘可能按照遺址本身,對它進行全面展示,讓公眾能夠讀懂遺址。

除此之外,接下去子城遺址公園還有一個工作的重點,就是展陳施工、遺址展示、展陳陳列、標識標牌等的施工。

楊炯說,展陳主要是對子城的歷史進行介紹,包括對每一塊點位,比如儀門、大堂、二堂,他們會對每一幢建築進行解讀,然後還有一些古董類的考古發掘。

子城遺址公園,既要保留老,也要加入新。接下去,這裡也會根據大家現在的生活方式,加入一些新鮮的元素。

楊炯介紹,比如有換裝體驗,根據明朝的清朝的服飾,讓民眾也能夠進行一種互動遊戲。還有一個是四臺AI設備,它會對遺址,就是大堂這一塊,就是復建的過程進行一塊虛擬展示,整個場地裡面也會有智慧導覽系統。

怎麼樣,大家聽完是不是也很期待。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子城遺址公園的收尾工作還要持續一段時間,預計春節前公園就能對外開放了,到時候不妨來這裡看看,感受感受嘉興的歷史文化。

來源:今朝多看點

記者王佳歡鄧濤

相關焦點

  • 訴說嘉興「前世今生」!近兩千年的子城即將亮相
    記者從嘉城集團了解到,經過近三年的「精雕細琢」,子城遺址公園改造項目文物建築修繕基本完工,正在進行綠化鋪裝掃尾、設備安裝調試、全力推進陳列展覽和遺址展示等方面的工作,有望在2021年1月份完工開放。  近兩千年的子城即將亮相,你期待嗎?跟著記者的腳步先去看看吧。
  • 子城遺址公園、西南湖空中廊橋、體育中心改造……「品質嘉興...
    會上,規劃設計指揮部首先通報規劃設計成果,嘉服集團、嘉城集團、嘉通集團、南湖區、秀洲區、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作大會發言。  5月15日,我市召開「品質嘉興」大會戰暨中心城市品質提升攻堅推進大會,吹響了「品質嘉興」大會戰的衝鋒號。3個月過去了,截止8月底,品質嘉興大會戰共排定104個建設項目,開工率54.8%。
  • 訴說嘉興「前世今生」!「千年子城」即將揭開面紗
    卸下高高的圍擋,露出恢弘的城牆、古韻流淌的公園,嘉興市區府前街上,承載著嘉興「前世今生」的子城,逐漸向市民和遊客展現原汁原味的它。記者從嘉城集團了解到,經過近三年的「精雕細琢」,子城遺址公園改造項目文物建築修繕基本完工,正在進行綠化鋪裝掃尾、設備安裝調試、全力推進陳列展覽和遺址展示等方面的工作,有望在2021年1月份完工開放。近兩千年的子城即將亮相,你期待嗎?跟著記者的腳步先去看看吧。
  • 快來看看嘉興的文物工作「成績單」
    」「嘉」裡的寶藏原來那麼多嘉興市民一定不會忘記,2014年,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大運河嘉興段有2處遺產點和6段河道入圍,嘉興成為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如今,烏鎮、西塘古鎮參與的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工作穩步推進,海寧海塘·潮文化景觀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 鼓樓街遺址揭開唐代成都新區神秘面紗
    著名唐代詩人劉禹錫,在《浪淘沙》中以明快婉轉的詩句,對錦繡成都進行了描繪:  浪淘沙  劉禹錫  濯錦江邊兩岸花,  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  將向中流匹晚霞。  唐代的護城河、十多米寬的城市主幹道、最寬處達3.2米的城市主排水渠……昨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通報,今年7月至今,在鼓樓北一街原文化宮所在地發掘出唐代高駢築羅城後修建的城市主幹道和主排水渠,並能大概推測出唐代子城北城牆的方位。該發現有助於進一步釐清唐代成都的城市格局。
  • 唐代至清代揚州南門沿用千年 遺址博物館將開放
    南門遺址的發現,或能證明晚唐時期揚州城最南以城南運河為界。  現場探訪  遺址內多處古代城牆遺存  為唐朝揚州甕城城牆  如今,南門遺址因考古需要,已不對外開放。遺址西門附近,聚集了許多「老揚州」,每天早上吹拉彈唱,好不熱鬧。
  • 清華大學莫修權:建築&城市&自然——從金沙遺址到洞庭湖的思考
    其中,在7月11日的「自然與建築共生丨國際青年建築師論壇」上,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設計三院副院長莫修權發表題為《建築·城市·自然——從金沙遺址到洞庭湖的思考》的演講,分享了兩個不同類型博物館的設計經驗,闡述了建築與城市、自然的關係。
  • 市政協關注新店古城遺址保護修複利用
    福州新聞網9月25日訊(記者 邱陵)作為福州城市發展的源頭之一,新店古城遺址的保護修複利用已提上市委、市政府的議事日程。25日,市政府、市政協召開福州新店古城遺址的保護修複利用專題協商會,部分市政協委員、市直相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圍繞課題報告展開交流,探索保護修複利用的思路,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力求將其打造成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新名片。
  • 唐代羅城西門遺址沉睡瘦西湖畔千年 毀於五代戰火
    1  石壁流淙旁「掩藏」城門遺蹟  為唐代揚州羅城西門遺址  煙花三月下揚州,是唐代揚州之盛留給後世的文化符號。如今,漫步在瘦西湖里,如果你留意,也能尋覓到唐代揚州遺存。「子城之外是羅城,城牆外另修的環牆。」據介紹,羅城的起建源於對外敵的防禦,子城與羅城之間是百姓居住的區域,有市場、民宅等。  充滿生活氣息的羅城,讓今天的我們倍感親切。玻璃罩內溼度良好,綠油油的植物爬滿了唐代古磚。
  • 新疆北庭考古最新進展:故城遺址為兩套四重八塊格局
    主題為「北庭故城與絲綢之路」的第五屆新疆北庭學術研討會暨北庭故城考古四十周年紀念活動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舉行,郭物做《北庭故城考古新進展及展望》主題發言和接受採訪時表示,北庭故城格局的兩套指內外兩城;四重分別是核心的子城、內城內部包裹子城的一圈方形牆垣、內城和外城;故城有一些相對獨立的分塊,有的是用凹溝分割的地塊,比如內城北門外的長方形地塊
  • 夏代早期糧倉遺址在河南淮陽時莊遺址被發現
    近日,28座分布集中形制多樣的夏代早期糧倉遺址在河南淮陽時莊遺址被發現。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用於糧食集中存儲的「糧倉城邑」,為研究早期國家的糧食管理和賦稅制度等提供了絕佳的實物材料。28座倉儲遺蹟集中分布在時莊遺址一處面積約5600平方米的人工墊築臺地上。
  •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密碼 2020-12-07 1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四川成都:東華門遺址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解說】經過近7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成都東華門遺址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家揭秘東華門遺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復的過程和技術。
  • 「我」在吳哥古蹟修文物:承擔核心王宮遺址修復
    在這個競技場上,中國堅持的修復做法,逐漸得到ICC專家組認可。茶膠寺屬於吳哥獨特的廟山建築類型,建築整體前傾,這導致建築中最先坍塌的總是屋頂兩側的山花和承受巨大壓力的門柱。為了預防坍塌,中國工作隊選擇用鋼筋將山花箍緊,對門柱做外部鋼結構加固,相當於用鋼材將這些部位「攔腰抱住」。
  • 立面提升後嘉興中山路長這樣
    這裡是嘉興中山路! 嘉興中山路沿街建築外立面自1985年擴建至今,沒有大規模改造提升過。除了外型上,這次的立面改造還有一些「隱藏技能」,嘉城集團中山路環境整治提升項目負責人徐劍雄說,像空調外機、裸露的各種管線都通過穿空鋁板進行了遮蔽,特別是穿空鋁板上的開孔大小也根據實際用途有所不一,如空調外機部分孔就大,滿足通風需求;再比如,屋頂等立面的防水層重新粉刷,解決沿線老舊住宅居民多年來的困擾;另外,樓道內也將粉刷一新,晾衣架更換為伸縮式,兼顧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
  • 中國最大「幹欄式」建築遺址
    日前,我國發現的最大的「幹欄式」建築聚落遺址是雲南省大理州劍川縣的海門口遺址,專家認為,海門口遺址不同時期的文化面貌反映了該地區史前文化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將有助於我國西南地區史前文化的研究,也是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  目前中國發現的最大水濱「幹欄式」建築聚落遺址,為雲南省大理州劍川縣的海門口遺址,其規模和震撼力在世界上也甚為罕見,為研究中國史前聚落類型提供了寶貴的實例
  • 新店古城遺址公園設計啟動
    N海都記者 石磊磊/文 王浩志/圖 實習生 周利灃 海都訊 「閩越故城陳列室」,這是一座仿古建築,裡面的遺蹟承載著福州2200多年的歷史。此處在1985年文物普查時被發現,被稱為新店古城遺址,又稱閩越城遺址,分內城和外城,內城建於戰國晚期,外城擴建於漢初。
  • 大河村遺址屹立5000多年「天下第一屋」如何「維修」?可近距離觀看
    這是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5月22日探訪位於鄭州市區的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時看到的場景。據悉,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仰韶文化時期房基2018年開啟加固維修工程,目前已完成檢測、試驗,正式進入維修關鍵階段。5000多年的房基疾病纏身「以木為骨,以草為筋,拌泥砌築成型後,再進行火燒處理使其硬化。」
  • 遺址牆體脫離成空殼,文保所給王陵「打針吃藥」
    發現嚴重盜墓坑專家在發掘時指出,西夏陵園吸收了我國秦漢以來,特別是唐宋陵園之所長,同時又受佛教建築的巨大影響,使漢族文化和佛教文化與党項民族文化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建築形式,這充分顯示了党項民族的崇拜觀念和生活習俗,在中國陵寢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