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我們真的準備好對人類任何基因動手了嗎?

2020-12-11 經濟觀察報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伊凡 11月26日,根據媒體報導,深圳一組學術團隊向外界公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她們的基因已經經過人為修飾,能夠天然抵抗愛滋病。賀建奎,是南方科技大學學者。據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本月在線發布的文件顯示,賀建奎團隊之前一直在招募志願者夫婦,以創建第一批基因編輯的嬰兒。針對孩子CCR5的靶點,能夠讓這些孩子抵抗HIV、天花以及霍亂等疾病。目前,賀建奎助理稱只是「科學家的自主探索」,賀建奎的公開身份是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記者隨後撥打賀建奎的電話,無人接聽,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

「人神共憤,罪不容誅。」在知道這則新聞時,一位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說。

「生命何其複雜!儘管現代生物學研究了這麼多年,我們對於絕大多數生命現象、基因功能的理解可以說還只是冰山一角。我們準備好了可以對人類任何一個基因動手了麼?脫靶問題在動物實驗中解決了麼?你們能對這兩個孩子可能的不良後果負責麼?這兩個嬰兒的人生是實驗者有權利決定的麼?ta們本來得愛滋的風險有多大,為了做實驗而枉顧生物倫理學,這是受過訓練的科學家所為麼?對你們,是新聞是噱頭是投資,對ta們,是不可逆轉的一生!我承認在生物倫理學上很保守,我實名反對在現階段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當然我既不做基因編輯,也不做發育,甚至在刻意避免以多細胞動物作為實驗材料(無法克服心理障礙)。」在新聞發布當天,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顏寧在微博上說。

該研究中,賀建奎團隊首先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實現人類胚胎的體外受精,隨後採用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對受精卵的 CCR5 基因進行基因編輯。CCR5 是 CCR5 基因編碼的一種蛋白質,定位於白細胞表面,作為去化因子的受體而與免疫系統相關。在T細胞與特定組織和靶器官結合過程中發揮作用,具有調控T細胞核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系的遷移、增殖與免疫的功能。

但在生命科學界,基因編輯胚胎並非是一項創新的技術,兩年前中山大學副教授黃軍就將科學家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術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蛋白質與細胞》上,黃軍就及其同事成功修復了人類胚胎中導致β型地中海貧血的基因。黃軍就說,人類的很多疾病與基因遺傳突變有關,比如地中海貧血、遺傳性眼疾、癌症、老年痴呆症等。運用基因編輯技術,人類未來可以「修正」突變的基因,根治這些疾病。當時,這項研究就引起了廣泛的倫理討論。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賀建奎是7家公司的股東、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他所擔任的法定代表人的公司分別為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瀚海創業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瀚海創夢科技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珠海南柒君道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因合醫學檢驗實驗室、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4月,他旗下的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得2.18億A輪融資。

而根據其提交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顯示,批准這項實驗的是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的醫學倫理委員會。26日15時40分,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總經理程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醫院和賀建奎沒有過合作,正在對這一事件進行調查。據天眼查數據顯示,進行這個實驗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其創始人為林玉明,註冊資本4000萬元,該醫院系由貴陽和美婦產醫院有限公司控股92%,由兩家港資企業:和美醫療集團有限公司及銳昌有限公司進行控股。資料顯示,林玉明為和美醫療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是莆田系第二代,相關聯企業有23家。天眼查數據顯示,林玉明其所擔任法人及高管機構面臨的法律訴訟為199條,法院開出公告共計36條。

相關焦點

  •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誕生,超級人類會是一個潘多拉的盒子嗎?
    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誕生,超級人類會是一個潘多拉的盒子嗎?2018年11月26日上午,南方科技大學停薪留職副教授京賀建奎宣布,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深圳誕生。這將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由於採用基因編輯技術,該新生兒天生免疫愛滋病。這對嬰兒的名字叫露露和娜娜,現在已經平安出院回家,據報導嬰兒母親是通過常規試管嬰兒技術懷孕,但有一點不同的是,在丈夫的精子被注入卵子後,醫生立刻注射了一點點蛋白質和指引信號來做基因手術,去關閉愛滋病毒進入並感染人體細胞的大門。
  •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賀建奎實驗室 供圖人民網深圳11月26日電(呂紹剛、陳育柱)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人民網: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IT之家11月26日消息 根據人民網的報導,今天上午,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目前人民網的這則報導已刪除。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為何引發巨大爭議?
    據人民網11月26日報導,來自中國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賀建奎團隊,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日突然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已經於 11 月在中國健康誕生,消息發出後引發全球學界震動。 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媒體評"基因編輯嬰兒":對不起!世界沒有做好準備
    世界沒有做好準備) 這個新聞來得措手不及。近日在某場學術會議上,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他們團隊創造的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已於11月在中國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就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人類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引發外媒關注:極不負責和不道德的
    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在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於2018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基因編輯嬰兒與人類遠景:誰的世界?
    第二點,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顯然違背了國際學術界的共識,違反了科學倫理。第三點,賀建奎和他的團隊所獲得的醫學倫理審批涉嫌偽造,且資金來源可疑,牽扯其中的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深圳市科技創新委都出面否認涉及此事,甚至表示「深感震驚」。最重要的一點,賀建奎的「科研成果」缺乏真正的科學價值,基因編輯嬰兒能否對愛滋病免疫基本難以證實,而潛在的技術和倫理風險卻難以估量。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的科學家和資本運作
    點擊查看 根據人民網11月26日報導,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港大愛滋病研究所所長談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不倫理
    人類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據稱在中國誕生了。2015年,世界上第一例對人類胚胎基因的編輯修改由中國科學家完成。彼時,中山大學教授黃軍就發表論文,宣布利用CRISPR-Cas9技術試圖修改人類胚胎中的一個致病基因。這一突變的致病基因會導致嚴重遺傳病β-地中海貧血症,但這項研究止步於胚胎。這在當時引發了全球熱議。
  • 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後 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炸鍋了」
    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的前一天,風暴已經開始在會場外蔓延。11月26日,人民網深圳頻道發布消息稱,世界首例能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誕生,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領導該實驗。消息發布後不久,國內122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強烈譴責,稱實驗存在嚴重的生命倫理問題。
  • 「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國外科學家怎麼說?
    中國科學家宣布「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國外科學家怎麼說?【環球網報導 記者張飛揚】昨天,一則消息在中國網際網路上刷屏:中國科學家賀建奎26日宣稱,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個技術在中國科學界和網際網路引發了巨大的倫理質疑,122位中國科學家當天發表聯合聲明,強烈譴責此試驗。國外科學家對此怎麼看?
  • 為什麼要堅決反對基因編輯嬰兒?
    這項技術並不是什麼偉大的發現,很早就有學者對此進行研究,也有大量的此類研究論文發表,可以說何建奎和他的實驗室所做的事情沒有任何的科學創新,也沒有任何的科學價值,但是為什麼這麼早就公布的技術能輪到何建奎的實驗室通過基因編輯誕生首例能夠預防愛滋病的嬰兒呢?那是因為這項技術存在風險。通過基因編輯從而獲得愛滋病預防能力,這是好處。
  • 為什麼我們反對「基因編輯嬰兒」?真相比你想像中更可怕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解讀「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的風險隱患。11月露露和娜娜誕生,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目前,還有1名參試者可能已經懷孕。基因編輯是什麼?人體是由很多細胞組成的,基因就駐紮其中,成為人體生老病死的「代碼」。基因編輯技術就是對特定DNA片段進行改寫。
  • 基因編輯是什麼意思?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哪裡
    11月26日,來自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被編輯,她們出生後即能抵抗愛滋病。不過,「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宣布後引來多方質疑,質疑的內容集中於該項研究涉及的倫理問題、必要性和安全性。
  • 「關注」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後,賀建奎實驗室更新多個視頻…
    導讀11月26日,首例人類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消息在朋友圈刷了屏。而這則消息的發布剛好是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前一天……截至目前各關聯方回應匯總:原稿《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文章已檢索不到;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而這種質疑,在2018年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時達到了頂峰。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與預告,一顆巨大的炸彈就投向了全世界的人類。人類對技術的探索和追求本身並沒有錯誤,問題在於技術研發過程中是否遵循了必要的倫理準則。任何技術的研發過程都需要經得起倫理的拷問,要在倫理原則的框架下進一步研發。
  • 基因編輯嬰兒涉及哪些法律問題?法學專家全面解讀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法律問題全面解讀涉及哪些違法問題是否需要完善立法本報記者  趙 麗本報實習生 李文靜 崔磊磊《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這是截至11月27日13時左右,相關關聯方對首例人類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事件的回應。首例人類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事件一經出現在網絡,便引發爭議,其原因並不是這項技術的突破性,而是在人類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為「人類物種」打開了一個面臨巨大進化和道德風險的瘋狂世界入口。
  • 當人類生命可以被設計:「基因編輯嬰兒」案背後的倫理
    如果編輯CCR5基因治療愛滋病很合理,那提前修改CCR5基因保護自己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既然如此,一個普通人也希望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得愛滋病,難道有錯嗎?再推演一步,如果一個人因為自己的一個基因變異,會提高1%的某種疾病的風險,他要求做基因編輯降低風險合不合理呢?如果合理的話,那有萬分之一的風險能不能做基因編輯呢?百萬分之一呢?如果不合理的話,那到底存在多大的風險,我們才覺得應該允許做基因編輯呢?
  • 人類首個基因編輯嬰兒項目,歷史倫理最終會站在哪一邊?
    ,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已經於 11 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 中外科學家熱議「基因編輯嬰兒」 北大教授:突破道德恐有災難性後果
    【解說】當地時間11月27日,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在香港大學召開。「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話題成為峰會討論的熱點。多名中外科學家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此項技術風險不明,在倫理道德方面亦存在重大爭議。  【解說】11月26日,深圳科研人員賀建奎宣稱,其團隊成功對一對雙胞胎嬰兒施行了基因編輯,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