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課堂要抓好教學評價「三結合」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7年陳寶生部長提出,教育改革「全面施工內部裝修」的主戰場是課堂,開展課堂革命要構建一個以學為中心的課堂行動模式。眾所周知,課堂是「師與生」共同成長、「教與學」相得益彰、知識的「釋放與生成」此消彼長的地方,其「含金量」決定了人才培養的「含金量」,而陳寶生部長提出的課堂革命,就是要我們整個教育戰線走出「巴納姆效應」,面向世界、認識自我、改進自我、回歸初心。

從來就沒有完美,沒有一成不變的優良。現代教育測評理論認為,課堂教學評價連接著「師與生」「教與學」和知識的「釋放與生成」。從我們多年實踐來看,這場「沒有硝煙的革命」需要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這種課堂評價不是簡單地將評價結果與教師職稱晉級及任用掛鈎,而是要將評價工作與促進教師發展、提升教育品質、保障學生學習成效相結合,通過堅守課堂質量底線,做好職業教育改革「內部裝修」的「軟裝」,建設好優質課堂。筆者認為,圍繞評價主體定標準、轉變評價方式抓過程、用好評價結果促改進是建設優質課堂的基本路徑。

圍繞評價主體定標準,「四位一體」與分類評價相結合

教育部在《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實行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同行評價、督導評價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四位一體」是美國學者E.枯巴和Y.S.林肯在《第四代教育評價》中提出的構建「所有參與評價人全面參與的評價氛圍」的具體表現,目的是強化評價的反饋及對教師授課的矯正功能,吸納學生、同行、督導、教師等所有參評人員共同探討課堂教學並共享經驗,協助並激發教師自我改進、不斷提升專業教學能力,建立課堂質量自我保障機制。但在實踐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評價主體多為學生、同行、督導,教師參與自評深度不夠。二是評價標準以組織者意志為核心,對不同主體評教的認知需求考慮不足。

為此,筆者所在的學校針對理論、實訓等課程類型差異,基於學生、同行、督導、教師「四位」認知需求,從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學秩序五個維度制定評價標準,本土化《第四代教育評價》提出的構建「契合多元價值的評價標準」的理念。對於教師自評標準,不僅將自評標準從調查學生學習成效擴展到教師教學投入方面,還設計了教師可以根據學校標準框架自主設計觀測點、在督導室審核備案後開展自評的制度安排,充分調動了教師研究自評、參與自評的積極性。

轉變評價方式抓過程,「多方」系統與精細評教相結合

《第四代教育評價》中提出,評價應是參與評價的所有人特別是評價者與其對象交互作用、共同構建的過程,既要面向過去也要面向未來,既能滿足學校績效管理需求又能促進教師自我改進。教學評價數據採集的客觀性、準確性、及時性是保證評價結果用於績效管理、改善課堂教學的「隱形的翅膀」,至關重要。然而在實踐中,學生評價,結果來源於教務管理系統網上評教;同行和督導評價,結果來源於聽課後的紙質教學評價表。學生、同行和督導綜合評價結果需要二次統計,數據量大、統計周期長、結果易出錯,而且不能及時比較學生、督導、同行對教師教學態度、教學方法等不同評價維度的差異,不能及時反饋給教師。

為此,筆者所在的學校自主研發「教師授課質量評價管理系統」,通過系統匯集、統計、分析三方評價結果,為教師開展自評、改進教學提供數據服務。同時為保證評價工作的主動性、客觀性與準確性,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將同行評課工作計入基本教學工作量,教學督導室在評課工作流程中要求同行在教研活動中集體討論教師授課評分、評語並由二級督導組委託專人記錄入系統。二是組織學生學習評教標準、評教寶典、評教流程並籤署《誠信評教承諾書》,規範、引導學生客觀評教;對學生評教結果偏離歷史平均值±10%的或評教結果低於監控目標限值的,要求學生在系統中評分的同時勾選教師存在的問題或錄入改進建議。三是督導除全員覆蓋隨機聽課外,對80分以下的教師進行集體聽課,剖析授課問題關鍵,在與教師充分溝通後形成改進建議。教師可以隨時登錄系統查看「同行—學生—督導」評價結果、質量軌跡及評價建議,作為教師自評與改進教學的重要參考。此外,督導在聽課評課過程中應用課堂觀察法,從課堂觀察的信息分析學校的管理狀況和師生發展狀況,每學期在校園網公布全校課堂教學質量監控目標達成度,打造課堂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文化。

用好評價結果促改進,監控目標與自我改進相結合

教學評價的結果反映了教師授課質量水平,許多高職院校為體現以教學為中心,將教學評價結果納入職稱評審、崗位聘任的重要指標。這無疑是一種積極的評價考核措施,但單一或者主要採用這種措施的弊端是「脅迫」教師改進教學。「脅迫型」評價考核體現了前三代教育評價理論「濃厚的管理主義傾向」,雖然診斷出了不達標的教師,但也使教師降低了自評要求,易使全校教師授課質量的分布呈現「橄欖形」,而不是「倒三角形」。筆者認為,教師授課質量的持續改進需要外部的「脅迫型」評價,更需要教師「願意變成更好的自己」的「種子」和學校信任教師「願意變成更好的自己」的「陽光」。

因此,筆者所在的學校將「多方參與評教率」「教師授課質量」作為質量監控核心目標,通過對「多方」評教結果在滲透應用方面的制度建設,對評價結果的應用從「脅迫」走向引導,考核、激勵、改進「三駕馬車」並行。如頒布《教師授課質量考核評價管理實施辦法》對教師授課門數實施「正常、限制、暫停」三級管理,設立「課堂教學質量優秀獎」獎勵專業群內授課標杆教師,下發《基於自我改進的課堂教學質量多元評價實施方案》引導並幫助教師自我改進等。特別是對「限制、暫停」的「幼苗」「枯枝」教師,通過《開展「溫室計劃」,加大優質課堂建設的實施方案》,由專職督導幫助他們開展一對一自評、督促他們以多方評價結果為鏡,對教學目標達成度、教學組織設計行為、課堂管理行為、溝通交流行為以及課堂教學效果等教學事實進行自我診斷並改善,主動跟蹤學生學習反饋及教學改進成效,建立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生態治理環境。讓學生知識獲取、教師職稱評定與績效考核、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課堂督導等環節回歸到學校提升人才培養的生態鏈上來,讓「教與學」更好地向教學相長、立德樹人方向演進。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評價是促進所有參評人員共同探討課堂並共享經驗的行為,其最終目的是幫助教師主動依據多元主體評價結果及評價反饋意見,剖析自身差距,制定改進方案,改進教學質量,實現自我發展增值。以「三結合」為抓手,再書評教「奮進之筆」,發動教師、學生、同行、督導等多元主體通過評教廣泛參與課堂革命,賦能課堂教學質量的深耕迭代。通過「三結合」紮實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建設好優質課堂,培育出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工匠型人才,我們的高職才能面對數以萬計的學生和產業企業發展需求「潤物細無聲」。

(作者系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25日第11版 

相關焦點

  • 課堂教學評價理論:反思與建構
    指標五、指標六和指標七都是關於教學內容的。這些評價指標彼此重複、相互交叉,缺乏獨立性。顯然,從這一評價指標中難以覓得嚴密的理論蹤影,而是有著濃厚的經驗主義傾向。(二)課堂教學評價的理論偏離傾向由於經驗本身具有難以逾越的局限性,因此,課堂教學評價研究的一個重要思路就是要超越經驗思維,進行理論建構,從而逐步形成課堂教學評價的規範理論。
  • 創新教學四個評價讓課堂「活」起來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為深化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改革評價指明了方向。近年來,筆者所在的學校堅持「以評優教」,將課堂教學評價改革作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牛鼻子」,針對傳統教學評價的弊端創新「四個評價」,推動課堂教學評價從指揮棒升級為推進器,從檢測站轉型為加油站,激發課堂教學活力,帶動了教師隊伍成長和教學質量整體提升,為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積蓄了更多新動能。一是結果評價從注重數量轉向突出質量,帶動師生評價觀念的更新升級。
  • 【一高大講壇】抓好教學細節,關注學生需求
    張連早老師從「什麼是課堂細節」「為什麼要抓課堂細節」「自己的做法」三個方面與廣大教師作了交流。教學細節,就是教學中的細小環節。對一堂課而言,課題如何導入,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的設計,板書的設計,如何就學生的回答作出相應的評價或回答,教師在講某一知識時所做出的肢體語言和眼神都屬於細節。
  • 圍繞「四個評價」展開課堂教學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關切與焦點問題,是促進課堂教學立德樹人的內在動力與實踐尺度,也是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內容與關鍵環節。科學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則不僅可以深層次促進課堂教學立德樹人的有效落實,也將直接影響教育評價整體改革的進程與成效。
  • 「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系統
    在大數據時代,課堂教學評價的理念、方法、工具與路徑正面臨著轉型變革的迫切需求,也必將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帶來巨大衝擊。    2.案例重點    (1)建立完整高效的項目推進管理體系    平湖市將引進的「多元交互式」課堂觀察系統納入了市級智慧教育的框架體系中,成為促進全市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多次指示要將這件事情辦好,要能真正促進平湖「高效課堂」建設。
  • 重慶璧山區:探索「線上教學」模式 打造優質「空中課堂」
    分享學校:璧山區城北小學2020春季學期,新冠肺炎疫情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為了抓好線上教學,確保「停課不停學
  • 高中數學教育評價理念的轉變及課堂教學雙通道——教學與評價
    高中數學教育評價理念的轉變及課堂教學雙通道——教學與評價從新近研究中可以發現,目前國際上評價理念正在發生系列的轉變:從「對學習的評價」(assessment of learning)到「為了學習的評價」(assessment of learning
  • 聚焦課堂教學,提升教育質量
    教育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是學校賴以生存的基礎,課堂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主渠道。學校應抓好常規,優化課程,聚焦課堂,一心一意求質量。要處理好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關係,努力在校本課程上做文章;要按照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的關係,努力在活動課程上做文章。要研究地方特色文化,重視教師特長開發,立足校內而不滿足於校內,聘請校外有特長的教師定期到校上課,邀請社會各行業精英家長到校上課,發揮自己的專長,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興趣需求。要開發學科課程,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性、全面性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3+1」前置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堂評價解讀
    課堂教學評價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有效落實的根本動力。有效性是課堂教學評價的第一原則。課堂教學的內容決定了課堂教學評價的第一原則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方面是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是能力體系,第三是情感體系。
  • 如何評價「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
    在大數據時代,課堂教學評價的理念、方法、工具與路徑正面臨著轉型變革的迫切需求,也必將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帶來巨大衝擊。「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是如何進行的當前,我國的課堂教學評價活動普遍採用「庭辯式」聽評課活動,對教學過程及效果進行定性化的觀察、診斷與建議,屬於表現性評價方法的運用,包括採用觀察法採集課堂中教與學的表現性行為信息、採用研討法對觀察的信息進行診斷並提出改進建議。
  • 優質課堂教學的十項特徵及指標!建議老師收藏
    優質課堂應當有助於促進學生的認知學習,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和社會性學習。包括:民主的課堂氛圍,以教育任務為基礎、師生協作、創建意義的教學導向等。優質課堂教學有哪些特徵,每個特徵的具體指標有哪些,老師可以對照下面的內容檢驗下自己的課堂哦。
  • 課堂教學如何對學生實施有效評價?
    課堂教學如何對學生實施有效評價?王營 近期,參與全縣中小學「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我發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課堂上教師設計了一個問題,其中一名同學回答得很精彩。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太好了」、「好」、「太棒了」等類似的課堂評價,幾乎充斥整節課。雖然教師的評價十分及時,聲音也很大,但這種平淡如水的話語總讓人感覺缺了點什麼,學生也沒有表現出被表揚的自豪與興奮。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有效的課堂評價,不僅有利於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而且能調控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提高教學水平 創設優質課堂——紅旗實驗學校線上優質課賽講掠影
    為了創設理念先進、感染力強、教學效果好、學生積極參與、積極互動的優質、高效雲課堂,規範教師的在線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宜陽縣紅旗實驗學校從3月30日起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線上優質課賽講活動。考評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一是教學計劃合理與否?學生是否能夠明確如何開展學習?教學設計是否能按照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目標組織實施?教學內容能否準確把握課程重點和難點並有效利用在線資源等?二是導學案、課件、音視頻資料是否內容充實、符合課程標準?線上教學資源是否能較好反映或聯繫學科發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並服務於課程目標和學業要求?三是教學是否能體現在線課程特點?
  • 教學技能 | 優質課堂教學的十項特徵及指標,老師請收藏
    優質課堂教學的十項特徵一、清晰的課堂教學結構1
  • 「素養為本」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研究
    要徹底克服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構建「素養為本」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就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鑑定、診斷、激勵、導向、調節、監督和管理功能,打造以「素養為本」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引領立足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新潮流。
  • 教學研究 | 怎樣上課才最棒——優質課堂教學的十項特徵
    優質課堂教學的十項特徵一、清晰的課堂教學結構1.過程明了,目標明確,內容清晰;2.師生角色分配清楚,師生雙方協商好規則、程序及自由空間。優質課堂教學十項特徵的衡量指標特徵一:「清晰的課堂教學結構」的衡量指標一級指標(直接觀察到的指標)1.教師用語和學生用語通曉易懂。2.課堂教學參與者的角色定位清晰。3.教師能始終遵守之前發布的教學指令。
  • 精準教學雲端論壇 | 教材、課堂與評價專題
    在暑假期間,精準教學研究中心講師團隊為幫助老師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與探討,方便老師們進行學習,現將往期論壇內容進行整理匯總,本周為大家帶來的是《教材、課堂與評價專題》。如何用數據評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當前教育教學持續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利用數據客觀評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育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更是實現精準教學的有效實踐途徑之一。惠錦興老師將從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的時代背景、確定科學效標,精準刻畫有效性等方面講解如何讓數據「開口說話」,有效客觀地評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校長要抓好教育教學質量,隨堂聽課是不是好的辦法?
    校長要抓好教育教學質量,隨堂聽課是不是最好的辦法?一線教師:對校長和中層隨堂聽課很反感。一個好校長造就一個好學校,校長作為學校全面管理的負責人,是辦好學校的靈魂,其首要任務就是抓好教育教學質量。校長要做的,我覺得是增強教師對職業的認同感,讓他們全力以赴把每一個學生教好!校長要做的事情是如何人性化管理,想辦法提高教師待遇,處理好教師的後顧之憂,一個外行人沒有必要去聽什麼課!
  • 以課堂教學改革為工作重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圍繞「有效教學」這個核心,突出「課堂、規範、質量、發展」四個主題,全面履行「研究、指導、服務、管理」四項職責,充分發揮學校教研室的職能作用,規範、有序、有效開展各學科教科研工作。一、抓教研,促教學。本學年的教研工作主要依託網絡教研和片區教研抓學習、抓實效。認真組織全體教師收看「省優質課網絡展播」和「名師課堂網絡直播」做好記錄和評議;近1/3的教師積極參與片區教研,學習兄弟學校的先進經驗;本學期學校教研員多次深入課堂同任課教師一道,開展集體備課,組織教學觀摩,認真議課評課,解決存在問題。
  • 我們的5G標準:閱讀教學課堂評價表
    修訂了江陰市初中語文「三力課堂」閱讀教學課堂評價標準。這份新的課堂評價表,將成為江陰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診斷、督導評估、教學比賽、教研備課……的核心評價標準。(作文教學課堂評價表,稍後發布。)現在我們把這份評價表發布出來,也想請各位同行和業內專家,給我們提意見和建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