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課堂教學的十項特徵
一、清晰的課堂教學結構
1.過程明了,目標明確,內容清晰;
2.師生角色分配清楚,師生雙方協商好規則、程序及自由空間。
二、高比例的有效學習時間
1.時間安排得當,守時;
2.撥冗去繁,日程安排有節奏。
三、促進學習的課堂氣氛
1.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2.遵守規則,承擔責任;
3.公正,關懷。
四、清晰明確的教學內容
1.任務設置明確易懂;
2.教學主題的展開合力可靠;
3.課堂教學成果能得到明確的保障,保障措施具有約束力。
五、創建意義的師生交流
1.引導學生參與課題規劃,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
2.舉行交流研討會,鼓勵學生寫學習日記,徵集教學反饋意見。
六、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1.豐富的組織技巧,多樣化的行為模式;
2.教學流程不拘於一格。均衡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七、促進個體發展
1.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給予學生時間和耐心;
2.對學生進行內部的區分和整合;
3.分析個體學習水平,調整個體促進方案;
4.對於風險學生群體給予特別的幫助。
八、「巧妙」地安排練習
1.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
2.布置明確有效的教學任務;
3.有針對性地提供輔導;
4.創造有助於學生完成練習任務的框架條件。
九、對學習成果有明確的期望
1.學習內容要以教育方針或教育標準為導向;
2.學習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
3.檢查測試學習情況後及時給予反饋,並給與幫助和促進。
十、完備的課堂教學環境
1.教學秩序井然;
2.教學設備和教具能正常使用。
優質課堂教學的十項特徵的衡量指標
6.以教師講授為主導的和以學生參與為主的各個課堂教學階段區分清楚。1.學生隨時都能說明自己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而做。5.學生說話和活動的聲音大小與課堂教學形式相應。8.課堂教學計劃很少出現需要更正的情況,即便出現,也能給出合理可信的解釋。特徵二:「高比例的有效學習時間」 的衡量指標
5.每課時、每日教學計劃、每周教學計劃遵循其自身的、有教學法依據的節奏。6.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布置學習任務時給予細緻或寬泛的引導。8.課堂教學過程中安排注意力訓練環節、熱身練習及收尾放鬆練習。3.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兼顧到其他同學,同學之間互相幫助。8.學生的各個小團體之間很少有敵對和爭權奪利的現象。3.教學過程緊扣主題——不偏題離題,不要丟了西瓜,撿了芝麻。4.利用、對比和進一步發展學生已有的認識及日常經驗。6.將課堂教學成果整潔地記錄到筆記本上或存進電腦。8.使用各種模型、比喻、例子、圖標等形象化手段。3.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將新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相關領域以及學過的知識領域。他們能比教學計劃規定的進度更搶先一步(縱向以及橫向的知識建構)。4.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知識能力得到了拓展,由此獲得成功的體驗。3.學生能養成並進一步發展對學科興趣以及跨學科的興趣。4.學生能主動回顧以前的上課內容,並將其融入到新的教學內容。6.學生信任教師的教學行為,能積極思考教師的觀點。教學方法基本模式:自主學習(個體化教學)、講授式教學、項目教學(合作式課堂教學)1.學生完成不同的任務,在各自能力範圍內均能較好地進步。2.根據學習主題、興趣重點和能力使用相應的教科書、學習材料和幫助手段。4.教師督促所有的學生,尤其是那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對自我學習情況進行回顧思考。6.需要特殊教育手段促進的學生得到了準確的學習水平診斷。學校為其制定出促進方案,各參與者熟悉方案的內容,方案得以付諸實施。學得較慢的學生能有足夠時間完成學習任務。7.有身體機能或者情緒方面問題的學生能夠有機會「喘口氣」。8.有健康問題的學生都能得到與他能力相適應的學習量。9.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有權利並且有機會在與教師協商後不用做常規性的習題,而去研究自己學習的重點。10.全體學生都知道,人的學習能力有所區別。學生再學習時互相扶持、互相幫助。11.教師使每個學生都能明確與自己能力相應的成績期望,並幫助他們實現這些期望。13.學生若是反覆逃課,教師應當與家長或是監護人進行談話。2.練習規則由師生共同商定,雙方都必須遵守(例如使用簡明的學習資料,練習時的音量,練習使用過程中的走動等)。4.很少出現幹擾課堂教學的情況,即使出現,師生也能不動聲色地給予消除。5.學生明白練習的內容,遇到不懂的地方能主動向同學或老師請教。6.根據學生、學習目標、主題內容或者方法的不同,安排不同的練習任務。7.能為學生提供有吸引力的、練習目的明確的練習資料。8.練習時,學習準備好相應的學習用品(學習資料、練習本、文具)9.練習材料裡包含相應的檢查測驗材料——以個人或者互相小組的形式進行測驗。10.教師在學生練習地時候進行觀察,並在必要時給予專業的指導。1.教師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具體細緻的反饋評價。2.教師用清楚明了的語言表達反饋意見,尤其是讓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能夠理解。3.在課堂過程中,學生始終知道自己要完成什麼樣的學習任務;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能向教師詢問。4.教師能向學生說明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或者把學習資料設計成可以讓學生自己估計出任務的難度。5.採用不同的形式來檢查學習成果,並說明各種檢查形式的作用。2.學生對教室具有認同感,並且為教室的狀況感到驕傲。3.如果教師有話要說,就會站到教室前面;如果他要扮演「主持人」角色,就會站在靠後一些的位置。4.教室的功能區劃分清晰。學生遵守每個區域的功能指標。5.照明和音效的設置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教室通風設備運轉良好。1.每日所需的學習材料放置顯眼,方便學生迅速拿到,暫時不用的學習材料放置合理。2.學習材料有其固定的擺放地點。學生使用完畢後會將材料自覺放回原位。3.用招貼板將課堂教學成果以一種吸引人的方式展示出來。文章來源 | 摘自《怎樣上課才最棒:優質課堂教學的十項特徵》,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本文作者|(德)希爾伯特·邁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