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學四個評價讓課堂「活」起來

2021-03-01 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

由於受「重操作輕知識、重技能輕理論」等實用主義的影響,一些高職院校不太重視課堂教學評價改革,開展評價工作時容易陷入形式主義或結果主義,走個過場、敷衍了事,或者簡單反饋、忽視改進,往往達不到「以評促教」「以評優教」的效果。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為深化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改革評價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筆者所在的學校堅持「以評優教」,將課堂教學評價改革作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牛鼻子」,針對傳統教學評價的弊端創新「四個評價」,推動課堂教學評價從指揮棒升級為推進器,從檢測站轉型為加油站,激發課堂教學活力,帶動了教師隊伍成長和教學質量整體提升,為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積蓄了更多新動能。

一是結果評價從注重數量轉向突出質量,帶動師生評價觀念的更新升級。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在於結果和管理,而在於提升和改進。我校秉持「多元·協同·賦能」的科學評價理念,突出結果評價的服務性、精準化和可見性,讓評教結果真正能夠用於教學改進。其中,服務性是自主研發了「教師授課質量評價管理系統」,通過系統匯集、統計、分析「同行—學生—督導」三方評教結果,為教師開展自評、改進教學提供數據支撐服務;精準化是加強學生評教指導,詳細講解評教流程和標準,設置學生「誠信評教承諾」提醒項,增加學生評教結果偏離歷史平均值±10%的查詢預警項,引導學生「誠信評教」「精準評教」,保證教學評價數據採集的客觀性、準確性、可信度;可見性是指將同行、督導評課的具體評價、集體討論評分評語都安排專人錄入系統,教師可以隨時登錄系統查看「同行—學生—督導」評價結果、質量軌跡及評價建議,作為自評與改進教學的重要參考。

二是過程評價從簡單反饋轉向多重落實,推動教學評價生成具體改進行動。過程評價強調評價的轉化,關注教師的成長過程,把評價結果第一時間反饋給教師,其目的是通過評價控制教學過程,達到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成長的效果。我校形成了常態化的同行評課、督導評課,特別是突出督導聽課的過程評價,安排督導重點對學生評教80分以下的教師集體聽課,剖析授課問題關鍵,充分溝通後形成改進建議。學校還專門成立教學督導室,收集和篩選學生、教師、企業座談會等不同反饋途徑的評價信息,採用反饋單、監控月報、數據發布等形式面向全校教師、各職能處室、二級學院反饋。同時,校督導還對這些反饋信息進行過濾、加工、分析,從教師授課提升、部門工作整改、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督促改進,切實將教學評價的反饋改進作用落到實處,幫助教師提升課堂教學能力、改進課堂效果、打造優質課堂。

三是增值評價從普遍性轉向個性化,根據教師個人實際「畫像」量身定製。增值評價不強調結果,而注重成長和進步的增量,是對教育評價本質屬性的回歸。我校2017年開展了「溫室計劃」的增值評價探索,對新開課「幼苗」教師、學生評價80分以下的「枯枝」教師進行一對一個性化指導,由校督導給參與老師開小灶、定製改進計劃,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幫助一批教師提升了課堂教學水平。2018年至2020年期間,學校又陸續開展「苗圃行動」「種子計劃」和「線上自評」,探索「輕度自評」「中度自評」「深度自評」並舉的分類自評範式,給不同授課階段、不同類別的被評價教師以更多「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改進、自我發展」的可能性,為改革課堂教學評價、建設優質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綜合評價從單一性轉向多元化,通過教學評價帶動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傳統教學評價,在評價主體上,往往以學生、同行評價為主,缺乏企業督導和教師自評維度;在評價標準上,以組織者意志為核心,對不同主體評教的認知需求考慮不足,容易造成評價片面化。我校健全綜合評價體系,強調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圍繞課程類型差異和「學生—督導—同行—教師」認知需求,制定了「四位一體」融合企業深度參與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通過和企業督導共同聽課評課,讓企業督導引導教師弄通職業崗位的「能力鏈」、搭建職業能力的「課程鏈」、打造核心課程的「項目鏈」,實現課堂教學的校企融合,讓「活頁」的教材連起來,讓教材的「活頁」新起來。

教學評價成為撬動課堂變革的工具和提升課堂教學的引擎。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改革,我校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逐年提升。2013年以來,學生對教學質量的滿意度從3.59分上升到4.27分(滿分5分);學校1500多名專兼職教師授課質量三方評價90分以上的課程比例由51.8%上升到94.3%;近三年,學校教師在省級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中累計獲獎46項。

相關焦點

  • 圍繞「四個評價」展開課堂教學評價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重點任務——「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這「四個評價」也為科學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評價確立了總基調。
  • 評價英語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上)
    因此,本著「優點講夠,缺點不漏」的原則開展好課堂教學評價活動,有利於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發揚教師的優點,找出存在的不足,促進教師儘快在教學中形成個性,儘早成熟,還能拋磚引玉,促進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
  • 課堂教學評價理論:反思與建構
    傳統教學設計理論通常包括學習目標闡明、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媒體的運用等,但從上述評價指標中難以覓得傳統教學設計理論的蹤影。事實上,課堂教學評價的創新應當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而完全拋開傳統教學設計理論另闢蹊徑,就難免會迷失自我。所以,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建構的重要取向並非是否有理論基礎,抑或是否有數據支撐,而是要看所建構的理論是否適切,運用於實踐是否可行。
  • 蘭州:創新培訓方式 讓幹部教育培訓課堂「活」起來
    在為期14天的見學活動中,來自蘭州行政學院的60名學員身穿紅軍服,頭戴紅軍帽,通過專題教學、情景教學、體驗教學、訪談教學、互動教學、實地參觀、拓展訓練等多種形式零距離觸摸了歷史,在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歷史事件中根植紅色基因
  • 教學「活起來」「動起來」「火起來」怎樣實現:來一場新課堂革命
    原標題:來一場新課堂革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為關鍵課程的重要一環,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應在教學方法改革、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集群建設三個方面持續推動守正創新,在增強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上下功夫,全面做好立德樹人工作。
  • 從高校學生課堂教學滿意度透視課堂教學創新性變革
    (2)問卷的主要結構 問卷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信息,包含被試所在的學校、院系、專業及專業所屬學科門類,以及年級與性別。通過對所搜集的572份問卷數據進行統計發現,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的總體滿意度較低,具體情況見表8。
  • 讓語文教學「活」起來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儘可能地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活」起來,大力推進語文教學的生活化,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多一些活力,少一些死氣;多一些色彩,少一些乏味。這正如劉國正老先生所說的:「語文教學如果同生活相聯繫,必將面目一新。」
  • 陳俊榮:如何讓課堂活起來?
    每個學生回答完,教師都簡單地重複學生的回答。這樣的場景,也許我們都見過。這樣的課堂是無力的,教與學似乎都是蜻蜓點水,學習並未真正發生,更不用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了。為了讓學習真實發生、深度發生,並落實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我們提出營造「有問題,有互動」的學習文化。為什麼要「有問題」?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
  • 我校成功舉辦第二屆課堂教學創新大賽
    important}9月4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在我校長安校區智慧教室舉辦西北政法大學第二屆課堂教學創新大賽決賽。相關職能部門、各教學單位要通過大賽,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轉變教學理念,深刻認識課堂創新改革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深入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用心、用情、用力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省教學能手蒲華:讓美術課堂「活而不亂」的幾點思考 | 成長一「夏」
    2020年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最艱巨的時刻,我們進行了線上教學,我曾經一度認為線上教學極大地改進了課堂秩序,在教師授課時,只需要開啟全員靜音,就可以完全投入到自己的講授之中,但是,同時卻失去了課堂上孩子們爭先恐後想要表達自己的那種學習激情,也失去了師生之間眼神交流的情感傳達。疫情過後,回歸真實的課堂,如何讓課堂「活」而不「亂」引發了我的思考。
  • 融合翻轉課堂理念 教學凸顯創新高效
    原標題:融合翻轉課堂理念 教學凸顯創新高效  融合翻轉課堂理念 教學凸顯創新高效   ——山東省莘縣第二中學「一五三」教學模式下的翻轉課堂建設成果顯著   當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行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學校管理者和一線教師越來越認識到了傳統
  • 泉州師範學院:「四抓」舉措助推思政課立起來、活起來、嚴起來、強...
    泉州師範學院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大會、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精神,通過抓工作格局、抓教學改革、抓制度建設、抓隊伍建設等舉措,紮實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思政課建設工作漸入佳境。
  • 「3+1」前置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堂評價解讀
    課堂教學評價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有效落實的根本動力。有效性是課堂教學評價的第一原則。課堂教學的內容決定了課堂教學評價的第一原則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方面是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是能力體系,第三是情感體系。
  • 「素養為本」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研究
    為落實《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所倡導的「重視開展『素養為本』的教學」理念,需要開發與之相適應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體系。圍繞「素養為本」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在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思維發展、素養達成等方面的核心要素,形成了以一個核心、四個維度、二十項指標為基本框架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體系,並採用專家諮詢、課例檢驗等方法使該評價體系更趨科學、全面、規範。
  • 如何評價「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
    在大數據時代,課堂教學評價的理念、方法、工具與路徑正面臨著轉型變革的迫切需求,也必將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帶來巨大衝擊。「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是基於證據採集的行動研究,即依據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觀察表,獲取表現性行為數據與信息,對偏差性教學行為,建立以人為本的「評估—指導—塑造—再評估」循環跟進式行為矯正路徑,從行為評估、行為指導、行為重塑等三個維度構建矯正策略。其中,「評估」是基於課堂觀察進行診斷與分析,「指導」是基於行為標準制定改進方案,「塑造」是基於課堂實踐施行刺激與強化。
  • 四特質成就課堂創新
    此次陝西首屆高校課堂教學創新大賽是全省本科院校教師切磋交流、形成創新共識、共同推進本科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平臺,對我們一線教師而言,可謂是一場及時雨,一場可以和著悠揚旋律翩翩起舞的華麗盛典。作為參賽教師,更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課堂教學改革、致力於創新教育的一線工作者,我結合此次參賽的感受,以創造力心理學領域的4P理論為基礎,試著總結一下教師課堂創新的四種主要特質。
  • 創新教學模式 打造高效課堂
    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時間是可以作為衡量教學有效性的標準的。」高效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能讓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其核心是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 「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系統
    「多元交互式」課堂觀察平臺通過觀察量表記錄教學過程中的行為信息。後臺進行數據分析,利用echart圖表組件將獲取的觀察信息處理為可視化圖形,為課堂診斷提供定量的科學論據。    (四)交互性原則    傳統評課活動使執教者被動地接受評價,評價結論可能具有片面性與武斷性。
  • 優質課堂要抓好教學評價「三結合」
    從我們多年實踐來看,這場「沒有硝煙的革命」需要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這種課堂評價不是簡單地將評價結果與教師職稱晉級及任用掛鈎,而是要將評價工作與促進教師發展、提升教育品質、保障學生學習成效相結合,通過堅守課堂質量底線,做好職業教育改革「內部裝修」的「軟裝」,建設好優質課堂。筆者認為,圍繞評價主體定標準、轉變評價方式抓過程、用好評價結果促改進是建設優質課堂的基本路徑。
  • 基教典型經驗①濱州:聚焦教學改革 推動教學創新和高效課堂建設
    二是推出「教學創新」主題2012年起,在全市實施「教學創新行動」,以「基於問題解決的行動研究」為支點,撬動課程建設、教學管理、課堂教學三大創新。四是配套跟進展示、評價和激勵措施2017年,評出教學創新優秀成果56項、優秀學科組44個。2018年,組織學科優質課展評、市級教學能手評選,引領高效課堂建設。2019年,評選高效課堂優秀教學模式93個、先進單位80個。今年繼續組織高效課堂優秀教學模式評選及優質課展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