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畢達哥拉斯定理,你知道怎麼拓展到無限嗎?

2020-08-28 數學經緯網

畢達哥拉斯定理幾乎是所有人最早學到的數學定理之一:一個直角三角形最長的邊(斜邊)的平方,等於另兩條邊(直角邊)的平方和。滿足這一定理的第一個整數組合是三邊分別為3、4和5的三角形:3² + 4² = 5²。其他一些同樣滿足這一關係的整數組還包括:

當然這樣的整數組還有很多。但3、4和5是其中最特殊的一組,因為它們是唯一滿足畢達哥拉斯定理的連續整數

○ 這個簡單的乘法表沿對角線展示了前20個正整數的平方數。神奇的是,不僅3² + 4² = 5²成立,10² + 11² + 1

事實上,它們是唯一滿足等式a² + b² = c²的連續整數。但是,如果你允許在這個等式囊括更多數字,或許就可以有其它連續整數能滿足更複雜的等式,比如a² + b² + c² = d² + e²。而有意思的是,這個等式也只有一個連續整數組解:10² + 11² + 12² = 13² + 14²。

原因是這樣的。

○ 直角三角形任意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總是等於斜邊的平方。但這種關係遠不止一個簡單的等式。

認識畢達哥拉斯定理的最巧妙的方法之一是假設有一個邊長為b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也就是 b²。要使a² + b² = c²成立,並且希望a、b和c是連續的整數,那麼就自然對a和c有會產生極大的限制。

這意味著c必須等於(b + 1),而a必須等於(b - 1),我們可以運用一點代數知識來求解這個等式。

因此,b必須等於0(這就沒有意義了)或4,其中4就是我們之前看到的畢達哥拉斯等式,也就是3² + 4² = 5²的情況。

○ 圖上方的一個邊長為b的正方形(藍色)可以分成四塊。如果沿著邊長為(b-1)的正方形(黃色)的邊正確地

但我們也可以用圖形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從一個邊長為b的正方形開始,把它分成寬為1、長為b的細長條。然後把這些細長條圍在一個小一點的正方形 [也就是邊長是(b - 1)的正方形]四周 ,從而得到一個更大的正方形[也就是邊長是(b + 1)的正方形]。因為正方形有4條邊,因此唯一做到這一點方法是,你得有4個長條,每邊加上一條。

上圖清楚地顯示了如何完成它:

  • 把中間的正方形分成b塊,每塊的寬是1,
  • 把這些細塊放在更小的正方形 [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a,即(b - 1)]周圍,
  • 最後得到一個更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c,即(b + 1)]。

○ 邊長為3、4、5的直角三角形,是滿足畢達哥拉斯定理的第一組整數,也是滿足該等式的唯一一組連續整數。

這是唯一能讓等式a² + b² = c²成立的連續整數解。如果把那個中等大小的正方形變得更大或更小,都無法得到正確的條數圍在較小的正方形周圍。對於a² + b² = c²來說,只有3、4和5的這組連續整數能讓等式成立。

但是,為什麼只局限在三個數字呢?對於任何奇數個連續整數,都可能找到滿足這種關係的連續整數,比如:

等等等等。


○ 等式10² + 11² + 12² = 13² + 14²的兩邊都等於365。在這幅1895年的畫作中,它被用另一種形式——心算—

事實上,如果考慮第二種等式,也就是a² + b² + c² = d² + e²,你會發現也只有一種連續整數組合能使等式成立:10² + 11² + 12² = 13² + 14²。等式左邊的100 + 121 + 144相加等於365,右邊的169 + 196相加也等於365。

用代數方法可以求解這類等式,但花的時間可能會有點多。解到最後你會發現中間的數字c必須是12(或0),因此完整的等式是10² + 11² + 12² = 13² + 14²。

但如果用之前的那種圖形方法,你會發現還可以用一種直觀的方法找到答案。

○ 同樣,如果我們想解構一個正方形,並用它把兩個較小的正方形變成兩個較大的正方形,我們需要4個單位來調

和之前一樣,我們取中間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c),並將其分成寬是1、長是c的細長條。不過,與第一次不同的是,這次我們還有另外兩個正方形,我們需要用這些細長條來把這兩個正方形變得更大:

  1. 把一個較小的正方形[邊長是(c - 1)] 變成一個較大的正方形 [邊長都是(c + 1)],
  2. 把一個更小的正方形 [邊長是(c - 2)] 變成一個更大的正方形[邊長都是(c + 2)]。

就像上次一樣,為了完成第一個正方形,我們總共需要4個寬度為1的細長條;但要實現第二個正方形,就還需要4條寬度為2的細長條。

○ 如果我們想用一個邊長為c的正方形將兩個較小的正方形 [邊長分別為(c-1)和(c-2)] 變成兩個較大的正方

也就是說,只有當中間正方形的邊長是12時,等式才成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得到等式10² + 11² + 12² = 13² + 14²。如果這是一個邊長為12的正方形,它可以被分成12個長條,你取其中4條(4 × 12 = 48),將11²變成13²(121+48=169)。類似地,還可以用8條長條(8 × 12 = 96),並將10²轉換為14²(100 + 96 = 196)。這也就是a² + b² + c² = d² + e²的唯一連續整數解。

從這裡開始,你可能隱約發現了一種規律,從數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規律很有趣。如果下一步我們找到包含了更多數字的等式的解是什麼,我們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換言之,我們要如何找到a² + b² + c² + d² = e² + f² + g²的解?

○ 取4個連續整數的平方和,讓它們等於接下來的3個整數的平方和,這是第三個可以寫下來代表畢達哥拉斯遊程

現在,我們還是要採用類似的方法,把三個較小的正方形變成更大的正方形:

  1. 將邊長為(d - 1)的正方形變成邊長為(d + 1)的正方形,需要4個單位長度,
  2. 將邊長為(d - 2)的正方形變成邊長為(d + 2)的正方形,需要8個單位長度,
  3. 將邊長為(d - 3)的正方形變成邊長為(d + 3)的正方形,需要12個單位長度。

如果中間的正方形恰好是邊長為4 + 8 + 12 = 24,就可以給這個等式提供可能的解,也就是 21² + 22² + 23² + 24² = 25² + 26² +27²。我們可以通過計算來驗證一下,441 + 484 + 529 + 576 = 625 + 676 + 729,等式兩邊都等於2030,也就是等式成立。

○ 這幅圖代表第三個畢達哥拉斯遊程,說明了為什麼24是中間正方形邊長的關鍵數字,它是等式a² + b² + c² +

在數學中,這類數列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叫畢達哥拉斯遊程(Pythagorean Runs),它可以追溯到畢達哥拉斯定理及其原始解3² + 4² = 5²。這些數列中的中間數按4、12、24、40、60、84、112……依此出現,可以一直排到無窮大。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接下來的滿足這類等式的數列是什麼,你會得到:

這看似瘋狂的數學巧合,其實有著深刻而直接的解釋。

一年(非閏年)中有365天,10² + 11² + 12² = 13² + 14² = 365。但上述數學事實與這一曆法完全沒有關係,也與地球的自轉和繞太陽的公轉沒有關係。這種數學關係是畢達哥拉斯幾何的直接結果,它比單純的代數更直觀,一年的天數反而在這裡純粹是個巧合。

畢達哥拉斯只從a² + b² = c²開始,它有3、4、5的唯一一組連續整數解。但是,我們可以任意擴展它,對於每一個可以寫下的奇數項的等式,都只有一組連續整數的唯一解。這些畢達哥拉斯遊程受一類精巧的數學結構來控制,通過了解平方是如何運作的,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它們不可能以其他方式變化。

本文轉自公眾號「原理」

相關焦點

  • 【走進數學】畢達哥拉斯定理
    這可真算得上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了,畢竟畢達哥拉斯這個人可能是虛構的,他同時還是一樁謀殺案的主要嫌疑人,甚至並沒有對這個使他彪炳史冊的定理進行過系統的陳述。在數學課堂上,除了乘法表和基本的算數運算之外,畢達哥拉斯定理應該是講授的最多的了。這條定理相當的簡潔,因此很容易記住:
  • 從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感受數學思維
    覺得它平淡無奇嗎?然而,畢達哥拉斯定理是整個數學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畢達哥拉斯定理的發現是數學史乃至人類思想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其影響極為深遠。這個定理最廣為人知的例子是:三邊長度之比為3:4:5的三角形構成直角三角形。古埃及人在丈量土地的過程中很早就知道了這一點。這是故事發展的第1階段。
  • 數學小故事(1):畢達哥拉斯定理
    中世紀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克卜勒稱讚說:「幾何學中有兩件瑰寶,一是畢達哥拉斯定理,一是黃金分割律。」 在我國,把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這一特性叫做勾股定理或勾股弦定理,又稱畢達哥拉斯定理或畢氏定理(Pythagoras Theorem)。數學公式中常寫作a2+b2=c2。
  • 畢達哥拉斯與他證明的勾股定理
    畢達哥拉斯與他證明的勾股定理。構成萬物的基礎是什麼?泰勒斯認為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認為是永恆不滅的無限,總之都認為由實體構成。畢達哥拉斯則認為,「數」才是構成萬物的基礎,繽紛的世界都是數的表現。數的奇偶投射於世間,就化為有限與無限、靜止與運動、黑暗與光明等。「數」構成了空間形式,這些形式正是物質產生的原因,非物質世界也一樣「形」中有「數」。畢達哥拉斯還涉足神學,這使後世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在評價他時遇到了難題。
  • 你只知道數學家畢達哥拉斯?
    提到畢達哥拉斯,人們會想到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也會想到黃金分割,想到數學那些事。的確,畢達哥拉斯在數學上有著非凡的成就,但很少人知道他還是盟會領袖、政治家。文藝復興後期關於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油畫約公元前500年,當時的上層貴族聯合下層民眾聯合起來推翻了畢達哥拉斯極其盟會的通知
  • 數學中最著名數學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是不是畢達哥拉斯發明的?
    勾股定理但是,能解釋直角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兩個直角邊平方和是為什麼的人大概就少很多。這個定理在西方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這個定理的起源不得而知了。既然不是他幹的,為何還要以他的名字命名?是因為他長得帥嗎?看下圖這位大爺帥不帥?
  • 八年級數學,畢達哥拉斯定理,又稱為勾股定理
    於是一個偉大的定理從此誕生了!這個人就是數學家畢達哥拉斯,這個定理也以他的名字而命名,叫做「畢達哥拉斯定理」,在我國叫做「勾股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畢達哥拉斯證明勾股定理,用的圖形就是著名的「勾股樹」的樹根圖,就是如下的圖形。可是畢達哥拉斯是怎麼證明勾股定理的呢!聰明的你能做到嗎?
  • 關於畢達哥拉斯,你也許不知道的10個秘密!
    畢達哥拉斯,這個畢達哥拉斯定理背後的人不僅僅是一個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追隨者們認為他是上天派下來的,並且尊其為精神領袖。對畢達哥拉斯學派來說,數學是一種宗教體驗,而有些方程式是神聖的秘密,不宜為普通人所知道。當你的中學老師教你如何求出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時,你可能不會跪下來把他當作神來崇拜。但是,當它第一次在古希臘發生時,這卻是很多人的反應。
  • 用勾股定理拯救鯨魚!謝謝畢達哥拉斯
    為了避開鯨魚,船員需要知道它們在哪裡。這就是畢達哥拉斯關於直角三角形的古老定理:這個定理的簡單應用可以拯救鯨魚!我們先來說下畢達哥拉斯定理和證明!古老的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說,給定一個如下所示的直角三角形,面積C等於a+b。
  • 歷史上的畢達哥拉斯定理
    在成功證明了這個定理之後,畢達哥拉斯非常高興,並且舉行了一次盛宴慶祝,總共殺死了100頭牛。因此畢達哥拉斯定理也被稱為「百牛定理」。    事實上不是畢達哥拉斯最先發現畢達哥拉斯定理的,他是第一個證明這個定理的人。  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裡,有一個古巴比倫泥板(普林斯頓322),上面記錄著畢達哥拉斯群體的數量。
  • 畢達哥拉斯定理的變形
    畢達哥拉斯定理的變形   亞歷山大裡亞的帕普斯,是公元前300年的一位希臘數學家.他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理的一個有趣變形:將畢達哥拉斯定理中論及的,立於直角邊和斜邊上的正方形,變形為他自己定理中論及的,立於直角邊和斜邊上的任意形狀的平行四邊形.
  • 勾股定理到底是中國人發現的,還是「數學之父」畢達哥拉斯發現?
    據說勾股定理現在大約有500種證明方法,是數學定理中證明方法最多,也是人類最早發現並證明的重要數學定理之一。 那你知道為什麼叫「勾股定理」嗎? 其實是因為,中國古代稱直角三角形為勾股形,並且直角中較小的邊為「勾」,較長的邊為「股」,斜邊為」弦」,所以稱這個定理為:勾股定理,也有人稱商高定理。為什麼又叫「商高定理」呢?
  • 畢達哥拉斯定理最簡單,最美麗,最受歡迎的一種
    首先在開始之前,我們先進行一些揭穿,畢達哥拉斯定理是一個錯誤的稱呼,關於直角三角形的基本事實,畢達哥拉斯根本沒有發現以畢達哥拉斯命名的定理實際是是古代巴比倫人在畢達哥拉斯出生前一千年就已經發現了,儘管人們通常認為畢達哥拉斯是第一個對此定理進行了嚴格證明的人
  • 中國社會科學報:勾股定理與畢達哥拉斯定理證明思路不同
    西方學者一直使用畢達哥拉斯定理的說法,少有勾股定理的用法。即便終身傾力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的李約瑟,在《中華科學文明史》中也採用「畢達哥拉斯定理」的稱謂,甚至有「《周髀算經》中對畢達哥拉斯定理的證明」的提法。而身處中國的我們,也認為勾股定理就是西方的畢達哥拉斯定理。
  • 趣味科普: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介紹及其證明
    畢達哥拉斯定理,也稱為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三個邊之間的基本關係。給定一個直角三角形,即其中一個角度為90°的三角形,畢達哥拉斯定理指出,由直角三角形的最長邊(斜邊)形成的正方形的面積等於直角三角形的另兩個邊所形成的正方形的面積總和 :換句話說,假設直角三角形最長的斜邊長度為c,而另外兩條直角邊邊長分別為a和b,則a2 + b2 = c2這被稱為畢達哥拉斯方程
  • 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傳奇
    ,應該就是勾三股四弦五了吧,也就是勾股定理,可你知道他還有一個更高大上的名字嗎?勾股定理也叫畢達哥拉斯定理。這個畢達哥拉斯是一位學術裡極其富有傳奇色彩的人,在各代數學家眼裡,他就像神話裡的角色一樣,大數學家萊布尼茨還自稱是畢達哥拉斯最後的弟子。西方有句詩尤為經典:最古典的也是最現代的。數學傳奇必然包含數學家的傳奇,畢達哥拉斯就是一位傳奇的數學家,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畢達哥拉斯古典的數學光輝是如何照耀時代的。
  • 第一次數學危機,邏輯鬼才畢達哥拉斯,學霸的另一層意思
    現在大家都管學習好的人,叫學霸,那學霸這個詞大家知道是怎麼來的嗎?我們首先必須從古希臘時代的一個人說起,這個人叫畢達哥拉斯。畢達哥拉斯是誰?是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他的主要觀點第一個是萬物皆數,萬物皆數有點類似於我們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種。
  • 巨石陣是用畢達哥拉斯定理建造的
    一本名為《巨石柱》(Megalith)的新書考察了古代柱子的幾何結構,並提出它可能是用畢達哥拉斯定理設計的。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發現,三角形兩邊兩個正方形的面積之和總等於斜邊上的正方形面積——直角三角形最長的邊。
  • 萬物皆數,畢達哥拉斯的宇宙法則
    誰知他的弟子阿那克西曼德馬上站出來否定:「水太實際了,萬物起源於具有無限屬性的阿派朗」。話音未落,他的第二個弟子阿那克西美尼又慷慨陳詞:「你們都錯了,萬物起源於氣」。(米利都學派三哲)在三位哲學家對宇宙爭論不休的時候,希臘東部一個叫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的青年走出了他的故鄉薩摩斯島(Samos)。
  • 《數學好的人是如何思考的》---畢達哥拉斯數秘術
    π的了解較淺,只知道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等一些比較基本的知識點。其實無限不循環小數又稱為無理數(到初一我們就會進行系統的學習),今天我們來簡單聊一聊無理數。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人,堅信世界上所有的數都可以用整數的比(分數)來表示。尤其是以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為首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認為「數是萬物之源」,他們就像信仰神明一樣,忠實地堅信整數的比(分數)。甚至給數字1~10給予不同的含義,也稱為「畢達哥拉斯數秘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