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幾千年的歷史沉澱
古人給我們留下的不僅有史詩,還有美食文化
從古至今,人們對美食的熱愛從未停止
中華美食、中國菜也被世界所熟知
提到蘇東坡會想到東坡肉
提到屈原會想到的是粽子
提到戚繼光會想到的有食餅筒
那麼,古人與美食都有什麼樣的傳奇故事呢?
1、蘇東坡與東坡肉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
蘇東坡用詩詞記錄東坡肉的做法以及享受美味的快樂
《豬肉頌》《老饕賦》和《燉肉歌》
即使是異鄉被貶
關於美食、關於生活也依舊自得其樂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獨特的美味,獨到的做法
蘇東坡與東坡肉留存於歷史長河中
2、屈原與粽子
「端午仲夏,端者,初也。」
龍舟喚醒了仲夏,艾蒿染綠了江南
粽子的草木之香帶來了夏天的氣息
口齒間流轉的香甜軟糯
也不忘五月五憶屈原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千年過去,汨羅江畔
粽子傳承的不僅是追憶
也是歷史對屈原的鐫刻
3、張仲景與餃子
「祛寒嬌耳湯」,兩耳生熱
抵禦了傷寒,也治好了凍耳
「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寒冬臘月,溫暖的不只是胃還有心
「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千年的過往
懷念的是恩情,流傳的是濟世救民的胸懷
4、丁寶楨與宮保雞丁
雞丁、紅辣椒以及花生米
爆炒而成的一道美味佳餚
清正廉潔,報國愛民的丁寶楨
也是一位吃貨呢
或許美食的喜愛
與身份無關,與背景無關
美食的熱愛傳遞的也是生活熱愛
5、戚繼光與食餅筒
天台餃餅筒,便是食餅筒
一筒卷著吃的宴席
承載四百多年愛國情懷的沐浴
戚繼光英勇抗倭寇事跡
也隨著美食而被永遠流傳
美食難忘,曾經的歷史也銘記
這些伴隨著美食流傳的小故事
是我們美食文化生生不息的話題
正是因為有了別具一格的意義
我們的中華文化也更加多姿多彩
食物的美味,不僅是唇齒間的流連忘返
也是人與人之前感情的載體
千年前的古人們留下了世間的美味
傳達了情感的寄託
千年後的我們也跟著前人的步伐
享受美食,傳揚中華文化
美食的意義,讓不同的人生
都享有同樣的舌尖歡愉
本期就分享到這裡了,持續關注我,可以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哦。
聲明:本平臺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網絡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儘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