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仲,習慣上多稱平仲,春秋時齊國萊地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後期齊國的國相,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憂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候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傳說晏子是五短身材,看來是個了不起的小個子。
據粗略統計,跟晏子有關的成語多達20個。分別是:比肩繼踵、砥柱中流、反裘負芻、揮汗成雨、橘化為枳、袂雲汗雨、臨難鑄兵、臨噎掘井、千慮一得、千慮一失、習俗移性、中流砥柱、積素累舊、自取其辱、揮汗如雨、巧舌如簧、能言善辯、對答如流、口若懸河、樽俎折衝。
20個成語中大部分至今還在運用,不常用的有「反裘負芻」「臨難鑄兵」「積素累舊」「樽俎折衝」,分別解釋如下——
「反裘負芻」:反裘,反穿皮衣;負,背;芻,柴草。反穿皮襖背柴。比喻為人愚昧,不知本末。多用於貶義。成語出處: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雜上二四》:「晏子之晉,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負芻,息於塗側者,以為君子也,使人問焉。」
「臨難鑄兵」:臨到危難時,方才鑄造兵器。比喻平時不作準備,臨時才想辦法。成語出處: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雜上二十》:「溺者不問隊,迷者不問路。溺而後問隊,迷而後問路,譬之猶臨難而遽鑄兵,臨噎而遽掘井,雖速,亦無及已。」
「積素累舊」:指多年交往。成語出處:漢·王褒《四子講德論》:「昔寧戚商歌,以幹齊桓;越石負芻,而寤晏嬰:非有積素累舊之歡,皆塗覯卒遇而以為親者也。」。
「樽俎折衝」:指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談中制勝敵人。後泛指外交談判活動。折衝,使敵人戰車後撤,指擊退敵軍。成語出處:春秋時期,中原的強國晉國謀劃攻打齊國,為了探清齊國形勢,晉平公派大夫範昭出使齊國。齊景公盛宴款待範昭。席間,正值酒酣耳熱,大家都有些醉,範昭借著酒勁兒向齊景公說:「大王,請您給我一杯酒喝吧。」齊景公對左右的人說:「把酒倒在寡人的酒杯裡拿去。」範昭接過一飲而盡。晏嬰看到後,厲聲命令侍臣道:「快扔掉這個酒杯,給大王再換一個。」依照當時的禮節,在酒席上,君臣各用各的酒杯。範昭故意違反禮節就是要試探齊國君臣的反應,但被晏嬰識破了。範昭回國後向晉平公報告:「現在還不是攻打齊國的最佳時機,我試探了齊國君臣的反應,結果讓晏嬰識破了。」範昭認為齊國有這樣的賢臣,現在去打,絕對沒有必勝的把握。這就是折衝樽俎典故的由來。《晏子春秋·雜上十八》:「仲尼聞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間,而折衝於千裡之外,晏子之謂也。』」
推薦閱讀
9月10日是全國第33個教師節,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了解到,目前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共有教職工133萬餘人,中小學教師佔整個教師隊伍的86.12%。從學歷結構看,專任教師學歷層次不斷提高,幼兒園教師,具有專科及以上學歷者達到70.40%,小學專任教師專科及以上學歷者達到89.82%,初...[詳細]
9月10日,環境保護部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自9月8日,環境保護部恢復對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等7個城市的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工作。[詳細]
9月10日,濟南二環東路,近日新增的遮陽棚給等車候的騎車人提供了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美觀又輕便的遮陽棚最早出現在經十路,正在逐漸向濟南各個地區擴展。齊魯晚報記者 周青先 攝[詳細]
斯巴達勇士賽共有斯巴達勇士競速賽、斯巴達勇士超級賽和斯巴達勇士野獸賽三個級別,賽道長度從6公裡到21公裡不等,障礙數量從21個到30個不等。此次青島站舉辦的是斯巴達勇士賽「競速賽」,是斯巴達勇士賽距離最短的項目,組別為男子精英組、女子精英組和公開組(男...[詳細]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企業運作+社會志願參與」的方式,日照市建立起統籌解決城鄉貧困弱勢群體的家政服務、生活配送、醫療保健、物業維修、人文關懷、精神慰藉、緊急求助等綜合信息平臺。[詳細]
山東郯城縣農民杜某等三人合夥共同出資建廠,在未辦理任何生產經營環保審批手續,無汙水處理設施的情況下生產化工產品發泡劑1102噸,非法向地下排放四氯化碳超標的汙水,致使相鄰紅校漁場的魚類大量死亡,紅校漁場地下水汙染事件環境損害費用總計1280餘萬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