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產生美!新研究揭示體內天然「消毒液」在維護腸道健康

2021-01-21 中國生物技術網

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消毒液可是個搶手貨,家家戶戶和醫療機構每天都會使用。但大家都知道,它只能用於體外和環境消毒,不能用於體內,因為會造成生命危險。

但一項新研究告訴我們,我們的體內也在自產「消毒液」來維護腸道健康。

近日,發表在《Cell Host & Microbe》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結腸內壁的一種酶會釋放出過氧化氫,以保護腸道菌群。該研究改寫了對腸道工作原理的認識,並闡明了微生物在結腸中的空間組織方式。同時,作者還呼籲需要一種新方法來治療腸道炎症。

過氧化氫(H2O2)是一種強氧化劑,可以任意比例與水混溶。過氧化氫水溶液俗稱為雙氧水,通常用於醫用傷口消毒及環境消毒。

大多數微生物都生活在我們的大腸中,而大腸其實是一個天然的低氧環境。

研究通訊作者、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Andreas Bumler說:「人體內有超過一半的微生物對氧氣不耐受。我們發現,腸道菌群遠離結腸表面,這對於避免因好細菌的意外免疫反應而引發的炎症至關重要。」

過去的研究認為,這種空間分離是由細胞釋放的氧氣來維持的,目的是防止微生物過於靠近腸壁。但這項研究推翻了之前的理論。

Bumler說:「我們觀察了腸道細菌和它宿主結腸之間的空間關係,並發現結腸內壁的細胞釋放過氧化氫而不是氧氣來限制微生物的生長。」

已知NOX1是一種存在於腸道內壁的酶,它是結腸中過氧化氫的重要來源。天然產生的過氧化氫充當著過濾器的作用,以調節結腸中微生物群落的位置。

研究人員使用定植在結腸表面的病原體鼠檸檬酸桿菌(Citrobacter rodentium)來識別在該空間環境中的微生物特徵。他們發現,檸檬酸桿菌只有直接附著在腸壁上時才能釋放出過氧化氫。這表明,機體使用過氧化氫來保護結腸表面。同時,防止腸道細菌與身體不該接觸的部位混合,從而避免引發炎症。

用天然「過濾器」治療腸道炎症

當腸道菌群失調時,可能會引發炎症並導致如噁心、腹脹等消化道疾病症狀。傳統治療腸道炎症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或益生菌來靶向細菌。

但這項新研究表明,需要一種不同的方法來治療腸道炎症和菌群失調。研究人員指出,這是恢復宿主功能而不是消滅微生物的機會。

Bumler說:「我們需要將治療腸道炎症的方向從靶向細菌轉為恢復『過濾器』的功能。」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hom.2020.10.009

相關焦點

  • 距離產生美!Cell子刊:腸道自產「消毒液」在維護著健康
    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消毒液可是個搶手貨,家家戶戶和醫療機構每天都會使用。但大家都知道,它只能用於體外和環境消毒,不能用於體內,因為會造成生命危險。但一項新研究告訴我們,我們的體內也在自產「消毒液」來維護腸道健康。
  • 近期腸道微生物領域研究新進展!
    【3】PLoS ONE:新研究揭示腸道微生物與腸道疾病的關係doi:10.1371/journal.pone.0224454近日,德州農工大學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提供了關於狗的腸道細菌如何影響胃腸道健康的新見解,這可能有助於開發針對兩種胃腸道疾病的新療法。
  • 結腸內壁釋放的過氧化氫,在保護腸道菌群
    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消毒液可是個搶手貨,家家戶戶和醫療機構每天都會使用。但大家都知道,它只能用於體外和環境消毒,不能用於體內,因為會造成生命危險。但一項新研究告訴我們,我們的體內也在自產「消毒液」來維護腸道健康。
  • 研究揭示腸道類器官再生的表型特點
    研究揭示腸道類器官再生的表型特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0 13:59:04 瑞士巴塞爾大學Prisca Liberali及其研究組揭示了腸道類器官再生的表型特點。
  • 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研究進展
    為進一步了解人體生理狀況與自身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關係,2007年12月19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人類路線圖計劃(road map plan)正式啟動一項新的基因工程——人體微生物群系項目(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旨在確定不同個體間是否存在共同的核心微生物群系,研究人體微生物群系變化與人體健康狀況之間的關係,開發新的技術和生物信息學工具
  • 近期腸道菌群領域重要研究成果一覽
    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健康的人類嬰兒供體的腸道微生物被移植到小鼠身上,能夠保護小鼠攝入牛奶後產生過敏反應,而從牛奶過敏的嬰兒移植的腸道微生物則沒有上述效應。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Nature Medicine》雜誌上。該研究結果可能為研究開發基於微生物組的療法以預防或治療食物過敏提供信息。科學家此前發現,對牛奶過敏的嬰兒與非過敏性嬰兒相比,腸道微生物的成分不同。
  • Nature:HIV研究重大進展!揭示烏白眉猴遭受SIV感染卻不產生AIDS之謎
    為了了解烏白眉猴如何實現這一重要的健康壯舉,在美國埃默裡大學耶基斯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主任Guido Silvestri博士的領導下,研究人員對烏白眉猴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通過與人類和其他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進行比較,他們發現了可能對人類HIV感染者有用的線索。
  • 了解益生菌關注腸道健康
    補充益生菌的好處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於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能產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發揮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總稱。人體、動物體內有益的細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1益生菌還你健康腸道不到三年的時間,腸癌的發病率已經由癌症的第五位躍居第二位。
  • 最新研究:糖會破壞腸道屏障,而生酮飲食會使腸道更健康
    研究人員發現,攝入葡萄糖的小鼠,體內出現大量的粘液降解細菌,它們的存在,可能使大腸黏液層變薄,破壞腸道粘液屏障。 腸道細菌一旦突破上皮屏障後,就會引發腸道炎症。
  • 哈佛專家點評Nature|線蟲腸道菌產生神經遞質調節宿主行為
    多種細菌能產生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經遞質,進而調控宿主的神經系統活動性及行為。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腸道菌如何釋放信號影響大腦活動性。腦腸軸這一新興領域旨在揭示介導腸道定植菌和宿主神經系統的化學信號,並研究其生理學功能。這一領域的進展層出不窮,而大部分重要進展都是在小鼠這一模式動物上獲得,對於線蟲的研究較少。
  • 研究揭示酮體對腸道幹細胞穩態的調控作用
    研究揭示酮體對腸道幹細胞穩態的調控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3 23:23:59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Ömer H. Yilmaz研究組發現酮體信號調控腸道幹細胞的穩態以及對飲食的適應。
  • 新研究:怎樣呵護早產寶寶腸道健康?益生菌可以
    早產兒體內微生物數量的改變與危及生命的感染以及隨後出現的問題(如哮喘和溼疹)有關,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早產兒建立「正常」微生物組呢?近日,發表在《細胞報告醫學》雜誌的來自Quadram研究所、東英吉利大學和諾福克諾裡奇大學醫院(NNUH)的一項重大新研究結果顯示,益生菌可以改善早產兒體內的微生物群。
  • 皮膚是腸道健康的晴雨表 益生菌擁「百億大菌」
    益生菌與優益菌是純天然、零添加、溫和無刺激、無副 作用無依賴,通過「排養」結合的天然健康飲品!有效 調理腸道問題,改善腸道健康。  國內外大量研究數據表明,瘦人與胖人之間體質完全不同,而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則是腸道微生態環境的差異。瘦人長不胖是因為腸道中某些細菌的比例佔有優勢。這種細菌時刻守衛人體營養代謝的平衡,通過減少合成和分解多餘的油脂,從而使人體的脂肪不會過度蓄積在體內。腸道內的微生物大概有四百多種,大量的腸道細菌構成了相對穩定的腸道微生態環境。
  • 腸道的真面目!木寡糖能夠有效改善腸道健康
    腸道有8-10米長,並且千褶百皺,平均每隔3.5釐米就有一個彎折,人們即使每天都排洩,也總會有一些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的褶皺內,它們在細菌的作用下乾結、腐敗、發酵,日積月累,這些食物殘渣最終形成厚達5-7毫米,重達5-6公斤的黑色、惡臭、有毒的物質,並像鏽一樣牢牢地粘連在腸壁上,其堅硬程度與輪胎相似,它們慢慢侵蝕著我們的身體,人們習慣稱之為宿便
  • 受歡迎的天然甜味劑甜菊糖可能導致腸道健康問題
    據外媒報導,一種名為甜菊糖的天然甜味劑已被證明是三氯蔗糖和其他甜味劑的流行替代品,但它可能會有自己的潛在問題。 本·古裡安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甜菊糖可能會破壞有益細菌的平衡,從而導致腸道健康問題。 科學家們鼓勵對使用甜菊糖的潛在後果進行更多研究。
  • 美小九益生菌:捍衛腸道健康,打造曼妙身姿
    其中有一群細菌,當它們在人體內達到一定數量時,能夠起到調節腸道健康等諸多有益的作用。它們就是我們的健康小護衛——益生菌。益生菌是我們天然的護身符,主宰著我們的健康,不同時期體內益生菌含量不同,反映的健康狀況就不同,補充益生菌的必要性可想而知。而作為美小九益生菌的「資深用戶」,今天打算跟大家分享我的親身經驗和體會,以及美小九益生菌給我帶來的一系列可喜的變化。
  • 運動會影響腸道菌群,現在發現腸道菌群也會影響肌肉與運動
    小鼠的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在調節肌肉質量和功能方面發揮作用。這些發現不僅為肌肉的功能、成長和發育提供了新的線索,而且還提供了與控制運動的神經交流的新線索。大家可以私信回覆:糖尿病,加入我們線下糖尿病管理群,獲取更多專業的糖尿病等健康知識指導,學習糖尿病管理與腸道菌群調養知識!
  • 腸道不健康,免疫力低下!出現這些症狀,證明你的腸道該「保養」了
    通過保持三者數量的平衡,可以維持腸道環境的穩定。腸道環境穩定有多重要?今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就明確提到,在新冠肺炎的治療過程中「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繼發細菌感染」。
  • 家居生活用品越天然越好,研究發現家用化學品危害兒童腸道菌群
    很多研究發現,兒童腸道菌群紊亂與1型糖尿病、哮喘、過敏、免疫力低下等很多疾病有密切關係,讓兒童擁有健康的腸道菌群非常必要。那麼,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兒童的腸道菌群發育呢?除了遺傳、母乳餵養、飲食等因素,居家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 研究揭示腸道微生物可預示結腸癌預後
    研究揭示腸道微生物可預示結腸癌預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8 14:59:04 法國國家醫學研究所(inserm)Laurence Zitvogel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