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辦公室小白,在辦公室裡要遵循的最基本一條準則就是尊重上級、與同事和諧相處,這個準則的內涵當然必須包含真誠,但絕對不能包括愚蠢。因此當集團的老總入職時,對一群職場新兵滔滔不絕地說上一套振奮人心的話時,除了記住跟升職加薪有關的內容,其他的忘了就好,比如那句「我辦公室的門,永遠都是敞開的」類似的話。
因為總有人把上級領導說的話,奉為聖經。曾經有一個天真的前同事,也不過就是想為部門的流程和公司的產品提點意見,可能順便還吐槽了幾個總監的辦事作風,滿滿的誠意,然後就把匿名信投在了公司辦公樓的1樓的意見箱裡。公司的反映是很快的,第2天他就被本部門的總監「恨恨地」約談了。
這實際上反映了公司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無關中外,純粹就是公司之間的差異。通常,在一些小規模的公司裡,較容易形成OPEN的氣氛,跟老闆稱兄道弟、暢所欲言;規模更大的公司,一般會更傳統一些,如果你越級,跟老闆的老闆講工作上的事情、甚至個人的事,就會顯得很奇怪、很出格,一旦讓你老闆知道了也會留下不好的印象。
面對老闆的讚美和肯定的時候,也要悠著點回應。當老闆說well done的時候,不用太多謙虛,更不要太多迴避,既不能把項目的功勞推到別人身上,也不要都收到自己的身上,別忘了,峰迴路轉的概率是有的, 你接下的讚美之事萬一過幾天出事呢?
老闆的大門,也不能光是談工作,想要表現自己,沒事兒就跟老闆聊聊天,談談人生不太合適,但是聊聊本地新聞、休閒娛樂、網絡話題,不要有問題找老闆,其他時間坐在角落裡不說話。否則,老闆看見你就累,基本上就廢了,除非,你的老闆是單純的工作狂。
說到底,這是一個公司的民主文化問題。沒有一個公司的所有決策是全員參與的,意見箱可以接受的每一個員工的聲音,開會的時候每個人也的確可以自由表達,但不管什麼場合,最後做決定的,還是老闆一個人。
當然,從領導者那端來說,當你說歡迎大家隨時溝通,等著員工來上門訴說是不夠的,最好還要主動到員工工作崗位上交流,主動管理才是老闆心態,不僅能發現問題,還能預防問題。在辦公室等著員工上門,然後才給疏導解決,或是叫員工到自己辦公室,就是職業經理人的文化。一個聰明的老闆,總是有主動服務員工的意識。
如果潛意識中想要跟員工多聯繫,那就打開辦公室的門,可以讓經過領導辦公室的員工看到領導是否在場。當然,仍然有些領導者相對封閉,不想讓自己暴露給員工太多,或者許多國有企業的高級領導人更習慣性地將門關上,尤其是在中午。因此,對員工來說,如果老闆不在辦公室處理個人私密的事情,建議還是敞開上門。
當然,開門或關門不一定是老闆的個人習慣,更多的還是公司傳承下來的文化使然。作為員工來說,找合適的時間、在方便的時候向老闆匯報工作,也是一種能力,當老闆辦公室的門關上的時候,也要尊重老闆的隱私,談話的時候更要觀察老闆的情緒,當一名合格的員工。
說到底,職場無差別,「別人家的公司」雖然總是看起來更輕鬆一些,但如果你總是一個不能按時完成工作的話癆子,早晚會被發現的,不論在哪裡,都是工作能力強、善於表達、肯幹Can-do的人,能成為走得最遠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