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業升級「中國道路」學術表達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越來越多出版社在翻譯、推介等環節與海外學術機構深耕合作,助力更多好書「走出去」

  「當下,中埃互譯書籍多集中於文學領域,主題與門類相對狹窄,難以滿足埃及各界渴望了解當代中國發展成就與改革開放經驗的迫切需求。」日前在埃及開羅舉辦的「中埃翻譯與出版研討會」上,埃及漢學家的發言引起不少出版界人士共鳴。近年來,國內一些出版社敏銳嗅到全球對中國政經、科技、人文等多領域的求知慾求,在翻譯、推介等環節與海外學術機構深耕合作,以便西方讀者更易接受。無論是 《東京審判:中國的記憶與觀點》 去年在法蘭克福書展首發,還是「中華學術文庫」等譯著陸續推出,中國出版機構正聯手劍橋大學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共同整合資源,打通國內圖書「走出去」的傳播通道。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統計數據顯示,近十年來,出版物版權和實物貿易額連年攀升,中外版權貿易逆差從7.2:1縮小至1.6:1。圖書版權輸出從2005年1400餘種,增至2015年近8000種。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圖書「走出去」漸成常態,下一步需思考如何走入國際圖書市場的發行渠道,走到海外書店的書架上,走進海外讀者的心中。

  眼下,實力壯大起來的中國出版企業已不滿足於單純的版權輸出和圖書實物出口,而是在選題、翻譯、編排、推介等多個環節下功夫。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副社長李廣良說,國內出版人不能持甩手掌柜心態,「只把版權賣掉就大功告成,其餘事不用管」已經行不通了,而是要摸清當地圖書市場、讀者閱讀習慣,乃至海外學術及出版規範,讓中國聲音傳得更遠更精準。

  編譯轉碼,不僅僅是翻譯成另一種語言

  一部中文原創學術著作,賣出英文版權後,是不是翻譯成英文就夠了?資深版權經理人的判斷是,如果缺少適當的轉碼「加減法」,僅僅譯成另一種外語,圖書的傳播效果會大打折扣。

  以全球話題東京審判為例,《東京審判:中國的記憶與觀點》 由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教授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了中文版,是第一本集中表達中國學者有關東京審判學術觀點的著作,顯示了本土學界對於東京審判研究結論的正義性、嚴謹性。2012年,該書英文版授權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經長達4年多的翻譯編輯,去年下半年才面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國際合作部主任李旦說,光是找合適譯者,雙方出版社就商議良久,既要對法學、歷史有研究,又得精通中英雙語。於是,出版社聯繫到東京審判檢察官向哲濬之子向隆萬教授,請他出面邀請合適學者翻譯其中部分章節。這部圖書最終被列入「劍橋中國文庫」項目。

  出版前,劍橋大學出版社建議加推薦序言,而作者必須是在國際學術界有影響力的學者。幾經尋找推薦,最終敲定了歷史學教授、漢學家卜正民撰寫英文序言。序言前後花了近1年時間,成為項目「畫龍點睛之筆」。

  可以說,這本書的輸出案例正是當下中國學術出版的縮影。有出版人談到,在行業、市場、技術嬗變的浪潮下,要讓中國聲音的國際表達深入人心,除了壯大翻譯團隊建設,不妨與各國漢學家聯手,對作品進行符合當地話語和思維方式的編譯,傳播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比如,自2012年啟動至今的「中華學術文庫」已在全球出版25部作品,這離不開外研社與施普林格出版方共同挖掘海外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學者資源。

  海外讀者關注點,從傳統文化擴至中國當代社會現實

  有出版界人士談到,西方讀者對中國的興趣和關注點已從原來的傳統文化、歷史哲學等,擴大到中國當代的社會現實,他們迫切需要了解中國。出版人應加強圖書選題策劃,提高出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增強中國文化的吸引力。

  日前,在中國文學英譯推廣平臺的牽線下,作家格非《隱身衣》出了美國版。海外對這本薄薄的小說產生濃厚興趣的原因之一,便是看重作品的當代元素。

  不難發現,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全球讀者渴望從書籍中一窺東方大國的當代樣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合作策劃「中國夢與中國發展道路研究叢書」的初衷,也在於此。叢書集結了中國學者的優秀研究成果,迄今已出版近40種。在西方學者看來,書中對中國發展走向的研判預測,可為其他國家學者和決策者提供可信的背景資料。在科技傳播領域,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向愛斯唯爾等海外知名出版商輸出了多項原創出版成果,包括《熱河生物群》《非線性波動方程》《分子生藥學》等。

  外研社社長蔡劍峰認為,國內出版社在「走出去」的項目實施中,已經越來越注重最大程度動員整合專家力量,致力於「傳統文化的現代闡釋、中國道路的學術表達」。

相關焦點

  • 中國出版業六大趨勢
    原標題:中國出版業六大趨勢  中國的出版業是古老而又年輕的行業。中國是印刷術的故鄉,從1000年前開始,中國古代的出版業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近代出版業興起之後,中國出版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一直努力追隨國際出版業的步伐,湧現過一批在亞洲乃至世界有影響的出版企業。
  • 柳斌杰:新時代的中國出版業需有新作為
    這就是高質量的中國出版,這就是我們的新時代使命——拿出當代中國的思想、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的精品力作來。  第三,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出版導向,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出版供給和引導人民建設美好生活的大眾出版、個性化出版作為出版業發展的重點。為小眾服務是出版的舊模式,科學、理論、學術出版都要提質增效。
  • 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
    新聞出版業轉型升級進入加速期。隨著新聞出版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高科技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產品形態不斷創新,產業融合不斷深化,數字出版、數字印刷、數字發行等新業態將進一步加快發展,必將推動新聞出版業轉型及技術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  「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業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備許多有利條件。
  • 2019年度中國出版業十件大事
    原標題:2019年度中國出版業十件大事   一、習近平重要著作及相關學習讀物持續熱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廣為傳播   2019年,《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多語種版本陸續出版發行,相關閱讀研討活動在世界各地廣泛舉辦,受到各國讀者廣泛關注和普遍歡迎
  • 鄔書林:大力提升我國新聞出版業裝備技術水平
    鄔書林:大力提升我國新聞出版業裝備技術水平——在2012中國國際新聞出版裝備技術高峰論壇上的講話    近年來,中國新聞出版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產業鏈日趨完整,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產業融合度日益加強,產業規模日益擴大。
  • 何志勇:出版業未來十年的堅守與變革
    新的十年開啟之際,《出版人》雜誌策劃推出「未來訪談——書業的下一個十年」系列報導,我們邀請到業內最具前瞻性和引領力的意見領袖,就我們所設計的宏大命題發表見解,他們的觀點既有交集也有交鋒,我們希望這些思考和碰撞能夠給行業未來指明道路。
  • 重磅丨《2020年度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發布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離退休老同志回信,強調要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這是對教育出版社的期望,也是對整個出版業的期望。2020年出版業,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扛起知識防疫抗疫的大旗,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譜寫了新的篇章。
  • 從3個關鍵詞看後疫情時代出版業發展
    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成為出版業面臨的思考題。在日前召開的2020泰山國際新聞出版合作大會上,業界人士就此建言獻策。 推動閱讀深入挖掘服務能力 「疫情期間,社會總購買力下降和消費結構調整對出版業產生影響,社會閱讀的新需求和新特點成為出版業發展的重要機遇和方向。」
  • 出版業,中國最窮的壟斷行業?
    出版業,中國最窮的壟斷行業?經常能夠聽到業內朋友抱怨:現在的年輕編輯,不知在想什麼,好容易培養上手了,又離開轉行了。前些日子為了寫作《新中國書刊海外發行傳播60年》一書,採訪了一些國企老總,發現他們也有這種感嘆:現在的人,跟五六十年代的人根本沒法比。
  • 2019 倫敦書展:有聲書持續高熱,中國出版業備受關注
    佩奇呼籲出版商不能只盯著經濟效益,而是要關注出版業在文化生態體系中所扮演的獨特的、重要的角色。赫塞爾達爾的演講則從6個方面探討了出版業的發展趨勢。在量子大會上,尼爾森圖書公布了2018年英國圖書市場的統計數據。
  • 我國新聞出版業在變革中融合
    本報訊 (記者章紅雨)2月12日,在中國出版年會上,中國版協發布了《2014年度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隨著惠及新聞出版全行業的改革利好政策的相繼出臺,我國出版產業發展呈現營業收入平穩增長,在變革中融合,成為我國新聞出版業發展態勢。
  • 出版業常用詞彙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出版物(報紙、書籍及雜誌等),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出版業中常用的術語和它們的英文表達。book 啟蒙讀物abecedary 入門書abridged edition 簡易本,節本abstract bulletin 文摘通報abstract journal 文摘雜誌abstracts volume 文摘本academic dissertation 學位論文academic thesis 學術論文
  • 中國出版業衝破國界揚帆遠航 信心滿懷走向世界
    2005年8月30日,《狼圖騰》英文版權授權企鵝出版集團籤字儀式在京舉行,中國圖書版權貿易市場著實興奮了一把。    2005年10月,有圖書界「奧運會」之稱的第57屆法蘭克福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中國出版業盛裝亮相。
  • 中國道路自信的空間哲學表達
    中國道路自信研究現狀呼喚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空間哲學表達    中國道路已成為全球學者矚目的熱詞。國外學界對該問題的關注焦點,最初是以西方現代化理論為標準來評判中國現代化的曲折性特殊性經驗,後來轉變成從區域性或全球現代性視野來把握中國道路的世界影響與創新意義。
  • 新聞出版業智庫建設在路上:出版智庫需要四個標準
    新聞出版業「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智庫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保障,完善新聞出版科技專家庫,充分發揮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技術企業、新聞出版企業在新聞出版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那麼,如何搭建銜接政府、企業、行業的智庫橋梁?《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近日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採訪。
  • 後疫情時代,出版業換個活法
    高質量為本,業態仍在升級隨著各方力量的投入,越來越多用戶已經養成全新的閱讀消費習慣,其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趨勢。而回到出版業自身,中國出版協會副秘書長劉麗霞則對36氪表示道,「能不能持續,可能還是要看能不能做到高質量出版。
  • 「直播帶貨」浩浩蕩蕩,出版業能否分得一杯羹?
    高質量為本,業態仍在升級 隨著各方力量的投入,越來越多用戶已經養成全新的閱讀消費習慣,其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趨勢。 而回到出版業自身,中國出版協會副秘書長劉麗霞則對36氪表示道,「能不能持續,可能還是要看能不能做到高質量出版。
  • 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出版業:積極調整 迎接挑戰
    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幾乎摧垮了所有的實體經濟,但是陷入困頓的人們發現圖書是最便宜的消遣,平裝書、低價書因此大行其道,美國出版業不但熬過了經濟危機,還誕生了像蘭登書屋這樣的出版界巨頭。然而,過去的歷史尤其是外國的經驗恐怕難以照搬到中國。    「中國出版業的冬天已經來臨。」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董事長周立偉是這一觀點的堅定支持者。
  • 新聞出版總署:認真做好新聞出版業發展規劃工作
    認真實施《新聞出版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科學制訂「十二五」發展規劃,對新聞出版業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進一步落實新聞出版業「十一五」發展目標,科學制訂新聞出版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推動新聞出版業大發展大繁榮,現就做好新聞出版業發展規劃的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 三聯韜奮書店榮獲「國際出版業卓越獎」
    三聯韜奮書店榮獲2018年倫敦書展國際出版業卓越獎·「中國書店精神獎」第47屆英國倫敦國際書展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國際書展盛會,倫敦書展設立了意在表彰全球範圍內對出版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獎項,涉及國際出版、圖書銷售、學術出版、童書出版、文學翻譯和數字創新等17個獎項。當地時間4月10日晚,倫敦書展國際出版卓越獎在倫敦奧林匹亞會展中心舉行盛大的頒獎典禮,三聯韜奮書店榮獲「中國書店精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