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小組中的「過度熱情」,可能是不尊重界線的表現

2020-12-19 羊喜樂

有兩個發生在教會的故事,一個是朋友的,一個是我自己經歷的。這兩個事情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問題,看著像是很熱情,但是缺乏了正常的界線和尊重。

其中一個,吃飯的時候,拼命的勸對方吃飯,還說對方太瘦了,需要胖一點。對方不吃還不行,必須要吃。然後對方就怒了,我自己吃不吃還不能自己做主了嗎?我自己胖瘦還不能自己做主了嗎?哈哈哈,我聽到這個故事,我就忍不住笑了。在我們過往的聚會中也有勸飯的,但是沒有一定要讓你吃的。你看啊,這是一個愛的行動,勸對方吃飯,就像大多數中國家庭裡父母勸孩子吃飯一樣一樣的,但是很多孩子的痛苦就是:不想吃飯的時候,還得被苦口婆心的父母勸著吃。

還有一個故事是我自己經歷的,對方說出了自己的一點煩心事情,然後聚會結束了,還拉著對方說個不停,人家已經不耐煩的要走了。說的人,會覺得我在給你出謀劃策啊,但是聽的人就覺得,你非得拉著我說幹嘛。而且你說的道理,大家都懂,反覆的,不停的說,讓人很尷尬的。看起來這件事情也是出於愛心,但是如果我們審查一下自己的內心,或者我們的愛心過了頭,我們是要表現出自己有智慧呢,還是真的按著對方的需要,尊重的表達呢。

例子其實還有很多,還有上來就要擁抱你的。其實在中國很多時候,我們不喜歡別人上來就擁抱我們。尤其是女性,不喜歡不熟悉的人擁抱的。說是主內家人,但是主內家人多了去了,我和你真的很熟嗎?不一定的,在教會見了沒幾次,就對別人指手畫腳的,這樣其實很不好。第一會讓別人感到不自在,第二會嚇到慕道友。

當然,很多事情不是一棒子打死,我們的熱心和熱情如果建立在尊重的原則上,那麼熱心和熱情都是好的。我自己願意去教會小組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教會小組讓我感到被關愛,被接納。有好吃的,有聊的來的人,有真理的教導。

所以,在教會裡,我們去愛的時候,我們也要想想對方是否真的需要?我們是否越過了界線?我們是弟兄姐妹不假,我們應該互相包容也對,但這都不是我們隨意越過別人界線的理由。

如果你自己在教會被侵犯了界線,那麼我想可以溫柔而直接的說出來,如果你不說,對方可能不知道,長此以往就會在心中生出苦毒了。教會不是一個工廠化的磨具,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習慣、脾氣、性格、愛好、甚至是觀點都不一樣。所以我們不能搗糨糊。最深刻的愛,是尊重。希望我們都能夠有健康的界線,這樣關係才能持久和深刻。這種健康的界線不只是在教會裡,在家裡,在公司裡,在社會裡,都同樣需要。沒有界線,我們就不是我們了。

最後,舉個例子:今天早上,妻子sunshine做好了早飯,讓我馬上吃,否則就涼了。我說:我要先洗臉刷牙再吃。你看,這就是一個界線的應用。妻子做飯給我吃,是一個很好的愛的行動。但是我在這裡拒絕了她馬上吃的要求,因為我的界線是,我需要洗臉刷牙才能吃,這是我的習慣。而妻子很好,她尊重我的這個習慣,沒有勉強我一定馬上來吃。而我的界線也沒有傷害到妻子的利益。

要說明的一點是,很多人的界線其實不是界線,而是自我中心,界線和自我中心其實是不一樣的。自我中心的人總是以自己的利益和感覺為重,但尊重界線的人,其實是尊重彼此的界線。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相關焦點

  • 寫給基督徒:聊聊教會小組聚會
    來到上海,有兩件事情讓我很痛苦,第一件事情是信主後在教會小組做小組長,第二件事情是戀愛結婚。如今這兩件事情已經不那麼讓我痛苦了。今年是我做教會小組長的第八年,是我結婚的第七年。關於婚姻以往我寫了很多,好的也寫,壞的也寫。關於小組聚會我寫的不多。或者也是沒有勇氣敢寫,不敢承認自己的軟弱和無助,不敢承認自己的害怕和焦慮。
  • 一位教會大學生小組組長的心聲
    他認為,如果要青年人信仰火熱,傳統教會必須做出大改變。只是,改變並不容易。「我們教會屬於傳統教會,很多人的思想都是屬於傳統的吧。如果要改變的話,免不了很多人的指指點點,背後議論,負責我們小組的教牧也會被議論。」他心裡滿是顧慮。 K弟兄之前去過香港的611靈糧堂,認為雖然他們有不足的地方,但也有優秀的地方值得學習。
  • 從「美國教會單身團契」思考:中國教會如何牧養特色小組?
    在文章中,他引用了美國有些教會成立單身團契進行了討論,他羅列這其中的一些現象問題,如:分開牧養的觀念易讓這些人在小組中被孤立出來,無法得到長期並完整情感支持;實際上,除了少數有獨身恩賜的人外,單身者本身並不想參加單身事工。他們一般很感激這類小組的成立,並認為可以短期逗留,但絕不想長期委身參與。
  • 戀人相處,最好的方式是保持「界線感」
    雖然他們在一起已經十年了,可她從來沒有過度幹涉過男友的私事,她覺得即便彼此愛得很深,也不能少了尊重和理解,只有少一些幹涉,兩個人的矛盾才會更少。姚女士能和男友甜蜜恩愛整整十年,除了彼此堅定不移的愛而外,還要歸功於她懂得保持界線感。有一個好的範本在前,大家又為何不借鑑呢?
  • 你是否覺得教會小組變成了無趣的流程?其實聚會不是為了有趣
    那一年的,平安夜那一晚我被帶到教會,聖誕節那一天我被帶到小組聚會。此後的九年多時間,我沒有離開教會,也沒有停止過小組聚會。這不代表我覺得教會聚會很有意思,也不代表我覺得小組很有意思,而是我覺得這樣的堅持是正確的。
  • 【小組牧養系列】小組裡的七類人,你知道嗎?
    教會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小組和團契,家庭小組,小規模小組,聯繫小組,聚合小組......不管你怎麼稱呼他們,或者周三禮拜以各種形式和規格聚會,總會有不止幾種具有共同特性的事情。比如說,人。有可能你會發現任何小組中均有以下這七種人。
  • 事事徵求孩子意見是尊重?過度協商不可取,家長要把握好「度」
    「孩子上幾天就不喜歡了,真不知道孩子究竟喜歡什麼?」看到其他同齡孩子已經有一兩個拿得出手的「節目」時,王女士心裡百感交集「難道尊重孩子的想法還錯了嗎?」其實看得出來,王女士之所以沒有給孩子找到一門感興趣的興趣班,原因就在於太過於聽從孩子的想法。
  • 兩性之間需要"彼此尊重,建立身體界線"!
    印象深刻● 印象最深是每個人需要尊重別人● 我對老師講的故事印象最深● 這次印象深刻的還是有很多,畢竟現在這個年齡也應該知道很多了我學到了只有合作才能成功關於尊重、界限與欲望● 要尊重別人的界限,也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尊重,克制都是十分重要的。
  • 良院課程:《認識小組教會》第24課
    健康的小組方式,給組長更清楚和專注的目標,那就是「培育領袖」。培育的對象,是小組中的每一個人。這目標讓組長清楚知道如何禱告,就是要為組員能夠勝過老我、願意委身跟隨耶穌及小組的異象而禱告。同時,組長也知道要為自己禱告,讓自己能夠成為榜樣、在小事上也忠心,並且成為與主同行的人。組長的首要關注,是幫助組員有健康的靈命。B.
  • 教師的職業熱情要被過度消費嗎?
    老師的職業熱情被現實過度消耗,老師們能否依然保持精神飽滿為教育事業奉獻畢生精力?試想哪個老師初涉三尺講臺,不是希望以自己的滿腹才學,滿腔熱情奉獻給學生,奉獻給教育事業。可現實總是那麼殘酷!這樣有著道德和職業操守的老師難道不值得成為教育領域的楷模嗎?他們對教育的堅守難道不值得尊重嗎?
  • 為什麼需要給孩子界線?
    這是讓孩子學會正確地認識自我,了解自己能力的界線,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些,又有哪些是自己無力完成的。這樣孩子既能夠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懂得適當尋求幫助。第四律,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界線,做到不傷害他人、尊重別人說「不」的權利、接受和他人的分離等。要做到尊重他人,重要的就是擁有同理心,也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想問題。
  • 在教學中如何設計討論小組
    在環境的布置中不應該添加妨礙溝通交流的要素,這樣就可以確保觀點的流暢交換。組員的性別:在小組中混合男女組員可以豐富小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而多視角的產生可以豐富組員的思維;「男女搭配,幹活兒不累」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
  • 從初代教會的小組模式學習:怎樣更好的發展小組團契
    後來,以色列人出埃及,神以小組為架構建立了以色列新的形態,有十人一組、五十人一組、一百人一組、一千人一組,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小組裡得到比較好的關照。等到新約,耶穌帶領的十二門徒就是最典型的小組。他們有三年多的時間,天天在一起,吃喝住行,形影不離。初期教會,在人數激增的情況下,很快就有了小組聚會形式。
  • 孩子與界線—讀《為孩子立界線》(1)
    再比如,有些父母本身就很嚴厲,只要孩子的行為稍微不合規矩,就會對他進行嚴厲的處罰。其實,這些做法都有失科學。養育孩子是需要方法的,有時候父母需要提供幫助,有時候不必幹涉,有時候則要嚴格對待。那麼,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究竟應該怎麼做呢?在《為孩子立界線》這本書中,作者為父母提供了科學的教養方法,幫助父母發現教養上的盲點,讓父母學會如何給孩子設定適當的界線。
  • 基督徒受色情上癮捆綁 教會亟需建立針對性輔導小組
    在美國某教會的一個主日禮拜後,一名弟兄上臺做見證,他坦白自己有多年的看色情網站的習慣。他在見證中提到,在歸信基督,參加一個生命康復小組後,他已經兩年沒碰色情了。被色情捆綁在中國基督徒中並不少見,中國教會尚缺幫助信徒走出各種上癮行為的團契,建立針對性康復小組尤為需要。
  • 神州情12月代禱之頁:內地教會的小組牧養
    「小組牧養」是教會牧養有效的方式之一。內地教會傳統上主要依靠主日講道來餵養信徒,存在牧養不足道的情況,所以有牧者開始採用小組牧養的方法,藉以強化牧養工作。日前,神州情發出12月代禱題目,關注內地教會的小組牧養,並且呼籲弟兄姐妹為此代禱。
  • 華理克牧師:六大原因告訴你 年初是教會新增小組的最佳時機
    編者按:最近幾年,小組牧養成為不少城市教會開始研究的牧養方式。本文是華理克牧師2017年年初發布的文章,他說到1月份是建立小組最好的時候,意在強調新年開始的一段時間讓信徒們加入小組對他們的靈命和對教會的健康發展都十分有幫助。
  • 金牌銷售必修課:銷售需要熱情,但不要過度熱情
    小鎮上有一個叫米勒的年輕人,他對這個猶太人每天早晨的問候所作出的反應很冷淡,甚至連頭都不點一下。然而,面對米勒的冷漠,這位猶太人從未改變過他的熱情,每天早晨依然向米勒打招呼:「早安!幾年以後,德國的納粹黨上臺執政,米勒偶然當上了納粹的軍官,這個猶太人和鎮上的猶太人都被納粹黨集中起來,送往集中營。
  • 小兒出現這4種情況 可能是過度餵養的表現
    但其實,這樣孩子並不一定能夠全部吸收,反而可能影響其健康成長。有哪些表現說明過度餵養?1、吐奶頻繁新生兒吐奶是一種很常見的生理性的行為,因為他們的胃是水平位的,發育也不完全,所以在進食過程中,進食過快或吸入空氣都會導致吐奶出現。如果出現經常吐奶的可能,那就說明是食物太多了,而堆積在體內無法正常吸收導致的,此時就應該適當的調整飲食結構,改善孩子的夥食和食量,幫助孩子正常的吸收營養。
  • 孩子有這3種表現,可能是情商比較低,父母要教會孩子情緒表達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是父母家教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比孩子智力的教育要重要得多。」 孩子的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自利,很大原因是在於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的過度寵愛,凡是以孩子為主,在家裡搞特殊待遇,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這就強化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習慣於把自己的利益凌駕於他人的利益之上,往往只懂得關注自己的感受,從不會去理解他人,更不會懂得主動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