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渭南文壇】即可免費關注!
時永明,80後,渭南市長壽塬人,居蘇州。閒暇時喜歡寫作、攝影、篆刻、書法,有著廣泛的業餘愛好。人生格言:相信花朵因堅持而綻放,滴水因堅持而穿石。作品散見於各網絡文學平臺。《渭南文壇》、《渭南熱點》、《光影渭南》特約作者。
長壽塬位於渭南市區以南,地處巍巍秦嶺大山脈腳下,亦稱長稔塬,稔就是豐收的意思,田地肥沃,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被當地人稱其為長收塬。後因諧音變化,演變為至今所說的「長壽塬」之美稱。
一代又一代的長壽塬兒女用著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在這塊熱土上繁衍生息著。時光荏苒、歲月變遷,家鄉人仍然將祖輩們的一些古老習俗傳承至今,有種當地傳統習俗叫「過事」我依然記憶猶新,就是逢婚嫁、添丁、辦喪等等人們用當地各種美食菜餚招待親朋好友的一種禮儀。提到菜餚,有道當地「過事」不可缺少的招牌菜豆腐菜一瞬間勾起了我童年的記憶。
豆腐菜被喻為一道民間美味菜餚,傳承於渭南長壽塬,豆付菜不但吃起來味道鮮美,香而不膩,暖胃去寒,降低血脂,保健防病之功效和以它獨特的風味,得以傳承至今。
它是渭南長壽塬人具有傳統性代表性的菜餚之一,也是一種民俗飲食文化的繼承,是每逢當地盛大宴席的必選之菜,被喻為當地的招牌菜。
承載著眾多長壽塬人兒時的記憶,更是一生一世減不斷的鄉愁,豆腐菜在當地盛宴時是具有一些小講究,一張農家方桌當地人稱「八仙桌」,四條木長登圍繞著方桌四面而放,一張方桌可分別圍坐八位賓客,桌上放張當地人宴請時常用的木方盤,木盤上可一次性承放九道當地農家菜餚,九道菜中而豆付菜是木方盤四個面必有不可缺少的菜餚之一,是為了保正滿足每位來客都能品嘗得到,可想想豆腐菜在當地菜系當中起著多麼重要的角色。
豆腐菜的製做工藝看似簡單,而烹製起來是相當有講究,它一般選用上等的食材料,均一精中求精,優中選優,豆腐的選材是整個豆腐菜中的關鍵一步,豆腐選用的是當地傳統老豆腐,其標準是用手指按壓原豆腐表面,且能夠迅迷恢復原狀的豆腐為最佳,這樣的豆腐製作起來的油炸豆腐吃起來筋道爽滑。
選好這樣的豆腐廚師立刻下刀分切,將每塊豆腐分切成筷子薄厚狀的長方體,在鍋中倒入農家自己壓制的菜籽油,待油溫滾燙,可將切好的豆腐隨鍋邊溜入油鍋烹炸,炸成豆腐以外黃內白為最佳,炸好後用刀將中間劈開,切成細絲後再次放入被排骨熬好的高湯中,用文火燒制隨後放入佐料,配菜,至香味溢出,再次掌勺調味 。
一絲絲油炸豆腐上下翻騰在大鍋之中,一股股誘人的油炸豆腐熱氣騰騰撲鼻而來,瞬間那濃濃的香味瀰漫了整個農家小院的角角落落。讓人垂涎欲滴。
豆腐菜由長壽塬祖輩留傳至今,它不僅留傳下來的是一道美味菜餚,那更是長壽塬人一種智慧勤勞的傳承,那濃濃的菜味四溢香飄,那不僅是一縷飄香,那更是一份濃濃的鄉愁,那份熟悉「味道」,讓人魂牽夢繞,勾起了多少遊子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多少夢幻,多少依戀。
投稿郵箱:wndu520@163.com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 一鍵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