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龍縣持續採取「科研院所+公司+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打造萬畝白及基地,走出一條白及全產業鏈扶貧模式,不斷拓展群眾增收渠道。
深秋,記者走進錢相街道三道牆村的「安龍縣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白及生產基地看到。大棚內的白及苗清香襲人,村民們正在除草、施肥、掌握溫控、幼苗管護、澆水,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安龍縣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總經理 夏 與
它能成為我們貴州的一張獨特的名片。我們公司獲得了兩個地理標識的認證 一個是國家質檢部門頒發的地理標識保護產品 一個是農業部地理標識保護品種。
依託相關高校和科技團隊的技術支撐以及國家相關項目資金支持,今年,安龍縣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發展白及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建成白及組培室10000個平方米,年產6000萬株馴化大棚20萬個平方,科研樓50個平方米,白及初加工車間1萬個平方米,可加工白及幹品達300噸以上。發展勢頭看好。
安龍縣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總經理 夏 與
現在我們在我們的萬畝白芨產業園區裡面規劃了一個白芨膠提取車間 以及白芨塗料生產車間 我們和各大高校深入研究開發 就是要把白芨多糖的分子特性發揮到極致。
隨著企業基地建設的不斷推進,產業帶動效應不斷增強。
安龍縣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總經理 夏 與
我們之前的員工數是67人 現在我們的員工數是147名。
張乾正是基地的「老員工」了,產業發展帶來的實惠讓他幹勁十足。
錢相街道三道牆村村民 張乾正
土地流轉有幾畝,一年要得幾千塊錢,然後在欣蔓基地裡面務工一年就是幾萬,2萬多然後加上土地流轉資金就是3萬多,我想了一下,整個收入還是可以的。
截至目前,安龍縣引進白及種植實力企業兩家,白及種植已達1萬多畝,形成了集品種研發、育苗組培、種植加工、產品開發於一體的產業鏈,成為了安龍中藥材產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品牌,同時,通過土地流轉、就業務工和入股分紅等形式,已帶動了2700多人增收脫貧。
錢相街道三道牆村村民 王登英
現在們,有這個白及公司給我們在這裡打工們,生活們比以前好多了,這個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去了。現在們錢方便了,生活肯定好得多。
記者:餘必戰
包裝製作:熊朝鑫
審核校對:張致剛
責編:王先啟
監製:羅翔星
安龍縣融媒體中心
微信公眾號:安龍新聞
投稿郵箱:altvyx@163.com
聯繫電話:0859-521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