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許多人會遭受胃酸反流的煩惱,這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
通常情況下,當他們早上醒來時,會經常感到嘴裡又酸又苦。即便是他們的親屬,也常常會因為嚴重的口臭而敬而遠之。
此外,進食後不久,食物很容易與酸水混合,返回到嘴裡,心口處總有一種燒灼感。這一連串的痛苦,簡直讓人無以名狀。
即便如此,許多人仍然認為喝點水和漱口就能抑制這種氣味。
但事實上,這是胃裡的一種細菌在作祟。如果長時間不去解決,一系列疾病會直接向你襲來。
胃反酸:醫學上被稱為胃食管反流
通常,胃酸被賁門和幽門牢牢地鎖在胃裡。然而,如果胃酸分泌過多,賁門鬆弛,它將很容易從胃中逃逸,這將導致胃酸反流並侵入食道和口腔,主要是在躺下和彎腰時。
雖然問題在於胃酸分泌過多和賁門鬆弛,但胃食管反流病大多與一種細菌有關,這種細菌已感染了近一半的中國人,它就是眾所周知的幽門螺桿菌。
這種細菌,可以躲藏在胃黏液層和胃黏膜之間,躲避胃酸腐蝕。
之後它們會以胃黏膜組織為食,並分泌一種毒素,麻痺胃部神經,導致賁門括約肌鬆弛。這樣一來,胃酸就會失去束縛,如同衝泡堤壩的洪水,逆流而上腐蝕食管。
更讓人擔心的是,幽門螺桿菌導致的胃部疾病,還會使胃酸分泌的功能紊亂,常常過多分泌胃酸,加劇胃酸反流。
經常反酸燒心,常常並發以下四種症狀,痛苦難以形容
1、牙齒被腐蝕,很敏感
胃酸具有超強的腐蝕性,若它頻繁逆流到口腔,就會腐蝕牙齒,使牙髓神經暴漏,造成牙齒敏感的問題。
此時,若咬到堅硬、冰冷的物體,就會出現如同針刺一樣的尖銳疼痛感。
相信很多人都體會過。
2、晨起聲音嘶啞,咽喉不適
胃酸反流時,經過食管會對"沿途"的組織黏膜產生腐蝕作用。
之後,炎症就會出現,常常會變得紅腫難受。這會阻礙氣流,導致依靠氣流發聲的聲帶振動異常,出現嘶啞。咽喉也會因為紅腫而不適,並持續乾嘔。
3、經常有燒心感
當胃酸腐蝕黏膜時,會帶來悶熱和極度不舒服的燒灼感。因為食道與心臟相鄰,人們經常錯誤地認為心臟在燃燒。
4、口中常常酸、苦、臭
胃內容物反流到口腔後,我們就能嘗到被腐蝕過後的食物味道,又酸又苦。
此外,幽門螺桿菌會持續分解胃黏膜表明的尿素,產生具有下水道氣味的氨氣,讓你的口臭異常嚴重。
親人聞見了都會退避三舍。
胃酸反流不在意,一種大病等著你:食管癌
長期胃酸反流,最讓人擔心的後果,是食道癌。
癌細胞多出現在細胞分裂(基因複製)時,以及慢性炎症環境中。食管黏膜細胞,常年處於"被腐蝕-自我修復-再被腐蝕"的惡性循環中,需要不斷複製自我修復,這就大大增加了基因突變的機率。
若年過50,人體免疫力下降,個別癌變的食管黏膜細胞就可能成了氣候,長成食管癌。
在我國,食管癌的發病率位居第六位,而死亡率卻是第四位,可見它的危害之大。
食管癌的高發,與中國近50%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關。
溫馨提示:若最近總感覺食物停留在食管,行走不暢,警惕食管裡長出了腫瘤,阻礙了食物通行。
養胃殺菌,中醫推薦:丁香猴頭菇沙棘食療方
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
想要緩解胃酸反流問題,預防食管癌,就得從抑制幽門螺桿菌入手。我們可以通過食療,改變胃內環境,讓胃變得不再適合幽門螺桿菌生長。
像是丁香、猴頭菇、沙棘、大棗等,都是常見的藥食同源養胃食材。不僅能幫助增強胃黏膜屏障功能,還可阻礙幽門螺桿菌滲透,抑制幽門螺桿菌的活性,起到養胃效果。
特別是丁香,它富含的丁香油、丁香酚和丁香葉總黃酮,這些物質可抑制幽門螺桿菌。中醫也記載:丁香溫中降逆、暖腎助陽、芳香除臭、開胃健脾。
丁香猴頭菇沙棘茶,是根據《千金翼方》中記載的一個暖胃、養胃的食療方科學改良而成。可幫助緩解消化不良、胃痛、胃脹及神經衰弱等症狀。
既有中藥療養身體的好效果,又可用於日常滋補,溫和舒適。
準備:丁香、沙棘、猴頭菇、山楂、大麥、茯苓、佛手、大棗,做成茶包。開水衝泡5分鐘,每天2杯,胃好很舒服。
如果您嫌自己配料麻煩,點擊上述連結,可獲得我們已經配比好的茶方,祝您早日養出好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