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舟三昧法則不坐不臥、不眠不休,三月經行唯除便利

2020-12-25 般舟念佛

「三者。三月經行唯除便利。」就是說,你不僅要經行,——經行,來回走,走動著這叫經行,坐著不叫經行。當然,臥著更不叫經行。——「三月經行」,九十天經行,不坐不臥。「唯除便利」,方便的時候,吃飯啦、上廁所啦。有的時候,「三月經行唯除便利」,就是有一個開遮的問題。三月經行,經行,就是常立三昧、常行三昧,來回走,不能坐,不能臥。

《般舟三昧經》上主要講不坐不臥,我們發展成那麼多的「不」,就是為了更好地維護這個不坐不臥、不眠不休的法則。很多人就認為:般舟,九十天那才叫般舟。其實這是不對的。那麼般舟三昧能否成就的一個標誌,就是說,你能不能三月經行,無剎那時眾生想,不眠不休。那就三個月之間,如彈指間過去(打響指),如彈指間過去,不念眾生,不念睡眠,不念苦痛,不念昏沉,任何都沒有。如果達到這個境界,說你才可能證得三昧。達不到這個境界,確實沒有證得般舟三昧,這是講這個標準。

但是,這個叫「證得」般舟三昧。那「行」般舟和「證得」般舟三昧,行般舟導致的果報可以證得般舟三昧,但不是說,行一次般舟,或者我行般舟就證得般舟三昧,這是不對的。

所以說,為他宣說,思惟般舟,憶想般舟,給別人宣說般舟,自己行持般舟,都是般舟行,都是行般舟。只不過有的是助行,有的是輔助的行為,有的是正行。不能說助行不是般舟。我們現在搞般舟共修,很多人就批評我們,說我們不是般舟,說般舟是九十天,你這不是九十天,所以你不是般舟;說般舟是獨行,你們是共修,所以不是般舟。我們就不叫般舟,我們是採用般舟的原理來念佛、來精進、來修行。這是講的九十天的標準的出處,就在這裡。

恭錄於《賢護經》學講記

要想一心不亂即要能放下世間的一切,在佛力的加持下,念這聲佛號

修行要住在阿蘭若,避鄉裡,遠親族

般舟三昧法音宣流,周遍法界,讓眾生往生極樂世界

九華山肉身菩薩和虛雲老和尚弟子具行上人都是服務大眾,一心念佛

般舟三昧首先是一個信心成就,不得復隨餘法,不隨他行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後查閱。感恩一切諸大善知識,感恩大眾,感恩一切。隨喜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具足如是三因緣,則能成就般舟三昧
    若諸菩薩欲得成就彼念諸佛現前三昧。隨何方所。先念欲見彼佛世尊。隨所念處即見如來。何以故。因緣三昧得見如來。得見彼佛。有三因緣。】那要見佛得有三個因緣。哪三個因緣呢?【一者緣此三昧。】就是般舟三昧,不遇般舟三昧見佛比較困難。【二者彼佛加持。】這個緣此三昧,三昧你們接觸了,沒有問題了。「彼佛加持。」加持,佛菩薩沒有分別心,彼佛加持也沒有問題。【三者自善根熟。】
  • 般舟三昧經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般舟三昧經 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問事品第一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迦鄰竹園中,與大比丘眾,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塵垢,生死悉除而得自在,心已解脫照明于慧,譬如大龍聖智通達,所作已辦眾行具足,棄捐重擔所欲自從,已舍諸有其行平等,得制其心度於彼岸,唯除一人賢者阿難。
  • 修持般舟三昧之後,自然具足慈心三昧力
    同學聚會,我幾乎不給別人買單的機會,很豪爽的一個人。但是說句老實話,雖然我做生意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不讓別人吃虧,都給別人佔便宜。實際上來講,你給別人佔便宜,你自己才能佔到便宜啊,你不給別人便宜,你自己沒便宜可佔啊。世間人非常可悲,老認為別人傻,自己聰明,其實,恰恰那些傻子,願意別人佔便宜的人才能佔到便宜。
  • 不眠不休的夜晚(木子)
    不吃不喝,熬夜通宵只是為了寫好一篇文章。看著一本本嶄新的雜誌順利出刊,我的身體像是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日夜奔騰不息。某天早晨,因為通宵趕稿,加上沒有吃早飯,我暈倒在電梯上,幸好路人施以援手,把我移到了安全位置。有驚無險,但事後才發現膝蓋磕破了,於是,瘸著腿參加這個活動參加那個採訪。後來,從雜誌社跳到公關行業。
  • 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睡眠養生的正確姿勢
    人一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姿至關重要,不僅影響到我們的睡眠質量,更是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到底用什麼睡姿才更健康呢?其實,古人早就給出了答案,就是:「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那麼,古人這麼說有道理嗎?今天筆者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下這句俗語。
  • 農村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祖宗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其語意蘊藏著一定的哲理和科學道理,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事等方面起到了一定教導作用,有些俗語到現在還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鑑價值,如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至今還在農村許多地方流傳,那麼它有何語意呢?有什麼道理呢?
  •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三昧續說
    不寂則不照、欲照則須寂。是故體須寂、照方用。體用一如、寂照同時。寂中有照、照中有寂;寂照雙攝互融、故名寂照雙融,此為得「念佛正定」。修念佛三昧者,以真信發願之心,執持阿彌陀佛名號,以持名的緣故,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念至功純力極,則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此時於三昧中,或見西方之聖境,與淨土三經所說無異;或見阿彌陀佛身相光明,殊異超絕等等。
  • 老祖宗的忠告「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指的是什麼?
    其實在我們古時候,就已經有人開始研究睡眠,流傳了不少俗語,其中有一句,不太好理解,就是「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那這是什麼意思,一起來了解看看。「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關於睡眠的俗語有很多,而這句寢不橫屍,主要就是說我們的睡覺姿勢,在睡覺的時候,不要直接平躺著,手還放在身上,這個姿勢跟屍體的姿勢差不多,若是長時間保持這樣的姿勢,不吉利。老人是很講究這些的,所以都會提醒家人,不可以保持這樣的姿勢,時間長了,這句話就流傳下來了。
  • 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向北」,是謠言還是有科學依據?
    在我國古代,古人對於睡覺這方面是非常講究的,時至今日都有這樣一句話流傳下來「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向北」這句話。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睡覺幾乎都會按照這樣的約束來進行。但是到了現代社會中,這種說到到底是謠言,還是真有科學依據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睡覺方面的事情,通過下面的文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古人常說的「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向北」,到底是謠言還是有科學依據?
  • 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有道理嗎?為什麼這麼說?
    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有道理嗎?為什麼這麼說?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睡眠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小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關於睡覺的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向北」,這句話有道理嗎?為什麼這麼說?
  • 老話「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有什麼寓意?有道理嗎?
    老話:「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有什麼寓意?有道理嗎?文/悠悠歷史心隨著時代變遷,雖然有些東西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是俗語卻在農村不斷流傳。今天小編就向大家說一句農村俗語老話,「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你知道什麼寓意嗎?這句話有道理嗎1、寢不橫屍這句話具體的含義就是說,人像屍體一樣仰面而臥。通俗點來說,只要是人在睡覺時的姿勢,不能和過世人的姿勢一樣,那麼為什麼有這樣的講究呢?
  • 中國古代民俗為什麼提倡「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
    二是不安全,面部口鼻等部位很容易遭受空中灰塵及其他懸浮物或墜落物的侵襲;三是人體沒有有效地放鬆不利於身體的休息;四是攤臥式睡法,雙手最舒服的位置只能放在胸前,這樣又會對心臟造成壓力,不利於身體健康,胸部受壓還有易做噩夢的可能;五是仰睡容易形成咽喉組織堵塞而導致打鼾
  • 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流傳千百年話,值得一學嗎?
    古人關於睡眠養生,也提出了不少說法,如「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還有「三寸長壽,四寸無憂」以及「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等,各種關於睡眠的說法,都是為了有一個好的身體。那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古人所說的睡眠養生法,是否可靠?
  • 花千骨與白子畫究竟是怎樣一份愛,不生不死,不眠不休
    花千骨對白子畫的愛究竟是怎樣一份情誼,不生不死,不眠不休,憫生劍穿過身體的那一刻,花千骨徹底絕望了,疼痛蔓延開來,可遠不及心裡的痛,花千骨無力的向下墜落,在半空中落入一個溫暖的懷抱,可她的心已經冷了,再溫暖的懷抱也捂不熱了。
  • 趙明誠不眠不休三天三夜,寫下五十首詞,卻不及李清照寥寥三句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又到了重陽佳節,我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時分,身體被涼氣浸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我在東籬邊上獨飲到黃昏,任由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
  • 深夜想一個人想到不眠不休是什麼感覺?
    深夜想一個人想到不眠不休是什麼感覺?其中滋味,苦不堪言。你體會過想一個人的滋味嗎?在深夜,輾轉反側不眠,就等那個人和你互道晚安。他一旦出現,你的心跳的狂亂,幸福裝滿心間。他悄無聲息,你的心煩躁不安,落寞得無法入眠。愛上一個人,喜中有苦,甜中帶酸。陪伴時忘掉了自己,忘記了時間,分別後無盡的想念,無限的悵然。
  • 古人說「臥不覆首,眠不北向」,古人的睡眠法,值得學學!
    關於睡眠,古人早就總結出一些睡眠的經驗,並把經驗總結成了俗語,說:想要睡得好,就要「臥不覆首,眠不北向」,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臥不覆首,意思是睡覺的時候不要用被子蓋住自己的頭部。古人認為,頭是諸陽之會,睡覺的時候蓋住頭,會影響頭部的氣血運行,從而會影響到全身的陽氣生發,這對健康不利,不利於長壽。
  • 師父表法殷切求法的心 真誠求法的心 迫不急待的心
    不過,罵得也對,這疑惑心太重、疑問心太強,給師父罵得都罵跑了,不敢問,不敢想。在這種情況下,自己還是念,還是夜裡加班。後來師父不讓夜裡加班,我就找我的師兄講,我說,沒人上大殿好,我一個人把它包了好不好?我師兄說好,正好輪著排班還很麻煩,你來守大殿更好。就這樣,插空子,晚上可以自己念佛,這是求法精誠,無懈無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