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臥不覆首,眠不北向」,古人的睡眠法,值得學學!

2021-02-06 道家文化苑


新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道家文化苑」,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精彩文章了。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一起來感受道家文化吧!


睡眠是最好的方式,有了良好的睡眠,身體狀況自然不會差。

睡覺是身體修養的過程,睡醒之後,我們應該變得精神抖擻,活力充沛,但現在有不少人,睡眠質量極差,睡醒之後感覺沒睡一樣,越睡越感覺累,這樣的睡眠,不僅不能幫我們,反而越睡越傷身。

關於睡眠,古人早就總結出一些睡眠的經驗,並把經驗總結成了俗語,說:想要睡得好,就要「臥不覆首,眠不北向」,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臥不覆首,意思是睡覺的時候不要用被子蓋住自己的頭部。古人認為,頭是諸陽之會,睡覺的時候蓋住頭,會影響頭部的氣血運行,從而會影響到全身的陽氣生發,這對健康不利,不利於長壽。就現在看來,睡覺的時候用被子蓋住頭,也是個非常不好習慣。睡覺時,用被子蓋住頭,被子裡面的氧氣比較稀薄,頭在被子裡面的時間長了,會缺氧,影響頭部的供氧和供血,睡覺時頭部就容易缺氧和缺血,這對睡眠質量和頭部健康,都會造成不小的副作用。

眠不北向,是指睡覺的時候,頭部不要朝向北邊。古人的房子不好,都是一些茅草房,保暖性不好。北者,陰也,一到冬天,北方就會呼呼地吹來,如果這個時候頭朝北方睡覺,很容易讓風進入頭部。頭部是諸陽之會,頭部總是受風吹,容易出現陽氣不足的情況,會影響睡眠,讓人睡不好。我們現在蓋房子,沒有特別非要坐北朝南,因此睡覺的時候不需要非不能朝北了。不過你在睡覺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不要把頭朝向風比較多的一面,以免頭部受涼。


針對睡眠,古人除了總結除了臥不覆首和眠不北向,還總結除了其他一套睡眠「四忌」,想要提高自己的睡眠質量,不妨學習一下。

睡覺時仰臥著睡覺,是很多人的習慣,但是仰臥並不是很好的睡眠姿勢,睡覺的時候仰臥,肌肉無法放鬆,容易做噩夢,還會影響呼吸和心跳。如果你仰臥睡,一直睡不好,不妨變換下睡姿。

睡覺之前,人不應生氣,怒則氣上,一生氣,氣血會湧向自己的頭部,這樣頭部氣血就會紊亂,容易使你出現失眠和睡不好的情況。先睡心,後睡身,睡覺之前不應該有太大的情緒波動,應該先把情緒平穩下來,再入睡。

不少人,特別是比較胖的人,喜歡張嘴睡覺,不過睡覺的時候張嘴,容易使我們體內的元氣流失,這樣你睡醒的時候,會感覺沒有精神。睡覺的時候張嘴睡,細菌和灰塵還會趁機進入嘴巴裡面,非常不衛生,所以為了健康,入睡前要先把嘴巴閉上。

現在不少人晚飯吃得比較晚,吃完晚飯就回去睡覺,要注意睡覺之前,肚子裡面不應該有太多的食物,因為吃飽了之後,體內的氣血會跑去消化食物,這樣大腦就無法放鬆,睡眠質量會下降。

睡覺是修養身體的過程,良好的睡眠可以幫助我們,如果你總是睡不好,不妨注意看看你自己睡眠的時候,是不是犯了一些睡覺時本該注意的禁忌,如果犯了,改善一下,不妨學習下古人的睡眠經驗,你的睡眠質量或會逐步提高。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您的每一次轉發就是一次蝴蝶效應,會有更多的人因您而種下一顆善的種子,您也因此結下一段善緣。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轉發者及閱讀者。


點擊看精彩文章:

一分鐘學會超簡單掐指神算數!

當動物滅絕後,下一次的劫難就是人類自己!

這次疫情,告訴了我們三個關於健康的真相!

國人真正的信仰,沒幾個人知道,卻震驚了世界!

歡迎加道長微信號:  dao1389


(已有道家文化顏道長微信的不需要重複添加)  



相關焦點

  • 俗語說「臥不覆首,眠不北向」,古人的睡眠法,值得學學!
    睡眠一直受到中國保健工作者的重視。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很重視睡眠方式。古時有句話叫「不求神仙睡」。事實上,現代人正面臨著更嚴重的睡眠問題。我們應該多注意睡眠養生。了解古人睡眠養生的經驗,將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借鑑。「睡無臥屍」是什麼意思?它來源於《論語·鄉村黨》,原話是「睡不著屍」。
  • 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睡眠養生的正確姿勢
    睡姿至關重要,不僅影響到我們的睡眠質量,更是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到底用什麼睡姿才更健康呢?其實,古人早就給出了答案,就是:「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那麼,古人這麼說有道理嗎?今天筆者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下這句俗語。寢不橫屍「寢不橫屍」的意思是說睡覺不能像屍體一樣仰面而臥。
  • 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流傳千百年話,值得一學嗎?
    古人關於睡眠養生,也提出了不少說法,如「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還有「三寸長壽,四寸無憂」以及「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等,各種關於睡眠的說法,都是為了有一個好的身體。那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古人所說的睡眠養生法,是否可靠?
  • 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向北」,是謠言還是有科學依據?
    在我國古代,古人對於睡覺這方面是非常講究的,時至今日都有這樣一句話流傳下來「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向北」這句話。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睡覺幾乎都會按照這樣的約束來進行。但是到了現代社會中,這種說到到底是謠言,還是真有科學依據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睡覺方面的事情,通過下面的文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古人常說的「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向北」,到底是謠言還是有科學依據?
  • 老祖宗的忠告「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指的是什麼?
    其實在我們古時候,就已經有人開始研究睡眠,流傳了不少俗語,其中有一句,不太好理解,就是「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那這是什麼意思,一起來了解看看。「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不過就健康而言,這樣的睡姿是沒有什麼問題了,各個部位輕鬆一點,若是覺得平躺著不舒服,可以採用側臥睡的方式。臥不覆首,主要是我們蓋被子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不要蒙著被子睡覺,古時候的被子都是很重的,若是直接壓在臉上,很容易造成呼吸不暢,引起缺氧的情況,睡眠的質量會下降,也會影響到健康,因此古人蓋被子都不會蒙頭的。
  • 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有道理嗎?為什麼這麼說?
    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有道理嗎?為什麼這麼說?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睡眠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小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關於睡覺的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向北」,這句話有道理嗎?為什麼這麼說?
  • 農村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祖宗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其語意蘊藏著一定的哲理和科學道理,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事等方面起到了一定教導作用,有些俗語到現在還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鑑價值,如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至今還在農村許多地方流傳,那麼它有何語意呢?有什麼道理呢?
  • 中國古代民俗為什麼提倡「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
    古代民俗之所以說「寢不橫屍」或「 「寢不攤屍」。一是因為這種睡姿不文雅,沒看相。因為古人要求人的行為舉止都要有看相。其次,為什麼要「臥不覆首」呢?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蒙頭而睡,造成口鼻這些呼吸系統不暢,人體正常需要的氧氣無法完全獲取;而被褥中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很容易被人體重新吸入,導致人的大腦、血液缺氧,對人的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 老話「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有什麼寓意?有道理嗎?
    老話:「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有什麼寓意?有道理嗎?文/悠悠歷史心隨著時代變遷,雖然有些東西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是俗語卻在農村不斷流傳。今天小編就向大家說一句農村俗語老話,「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你知道什麼寓意嗎?這句話有道理嗎1、寢不橫屍這句話具體的含義就是說,人像屍體一樣仰面而臥。通俗點來說,只要是人在睡覺時的姿勢,不能和過世人的姿勢一樣,那麼為什麼有這樣的講究呢?
  • 俗語「寢不橫屍,眠不向北」有什麼含義,看完還真長見識!
    現階段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好多人作息時間不規律,在睡眠問題上尤為的突出。而今天要帶給大家的俗語「寢不橫屍,眠不向北」,就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其中的道理又是怎樣的呢?是不是古人故弄玄虛,存在一些謬論呢?其實並非如此,而是大有來頭。這句話出自《論語·鄉黨》,裡面記載說「寢不屍,居不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睡覺的時候不要像屍體那樣躺著,在家中也不必太過於講究禮節。孔子太了解人了,告訴我們該放鬆的時候要放鬆,該緊張的時候要緊張,張弛有度,才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人的作息時間與養生
    睡眠,對於人類而言太過重要,一個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是歷來崇尚養生者常提及的養生之法。本文結合「睡」、「眠」兩字的造字結構,古代的時間劃分,談談古人的作息時間與養生,供大家參考。1睡眠漢字中,睡、眠兩字意思有所區別。
  • 歷史學家告訴你古人是如何實現達文西睡眠法?
    2012年4月10日,一篇名為《達文西睡眠法可行嗎?》的文章發表於科技類網站果殼網,文中列舉眾多例子,以及一些親歷者的實驗,甚至引用軍方研究,最後證明達文西睡眠法完全不可行。   事實真是如此嗎?還真不一定。
  • 古人教子「七不責」值得借鑑
    古人歷來倡導:「學生不打不成材」,「棍棒之下出孝子」,「愛子加之以棒,憎子加之以食。」對於頑劣不恭之徒,不聽教化子弟,要適度體罰以收到儆誡之效果。但是,古人對孩子也有「七不責」之說。如果此時訓斥孩子,孩子帶著失落沮喪的情緒上床,容易徹夜不眠或做惡夢,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第四、飯前不責。
  • 何不學古人「臥遊」史上第一春!
    「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在古代,當自己老之將至無力去親往感受大山大水渾厚天趣的時候,古代賢人有「臥遊」以代之。今日受疫情的影響,為了不給國家添麻煩,我們無法呼朋喚友的去踏青,我們為什麼不學學古人,在家安靜地託腮欣賞一下古人眼中的春趣呢?今天,就帶大家欣賞一下1500年前的春天。
  • 60首描寫夏天的經典詩詞,讓孩子學學古人筆下的夏韻!
    60首描寫夏天的經典詩詞,讓孩子學學古人筆下的夏韻!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 對於古人來說,好的枕頭可以幫助睡眠
    對於古人來說,好的枕頭可以幫助睡眠文/小優說歷史本文關鍵詞:枕頭、歷史 本文約1100字,閱讀需5分鐘枕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那時的人類已經開始用石頭、木頭來作為睡覺的墊頭物,幫助自己睡眠,這就是枕頭最早的雛形。我國古代醫書裡曾記載「高下尺寸,令側臥恰與肩平,即仰臥亦覺安舒」,即枕頭的高度是為了讓人在仰臥時頭與軀幹保持水平,在仰臥時也能睡的舒適。
  • 古人為什麼「法不輕傳,道不賤賣」?
    古人為什麼「法不輕傳,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不扣門」?中國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古人以各種俗語和詩歌的形式,流傳下來無數經驗與智慧,如「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有錢不買河邊地,好漢不娶活人妻」等。當然,時移世易,有些俗語如今已經不太適用,而有些卻是在任何時代都能普及開來的,就像「法不輕傳,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不扣門」這句。
  • 般舟三昧法則不坐不臥、不眠不休,三月經行唯除便利
    就是說,你不僅要經行,——經行,來回走,走動著這叫經行,坐著不叫經行。當然,臥著更不叫經行。——「三月經行」,九十天經行,不坐不臥。「唯除便利」,方便的時候,吃飯啦、上廁所啦。有的時候,「三月經行唯除便利」,就是有一個開遮的問題。三月經行,經行,就是常立三昧、常行三昧,來回走,不能坐,不能臥。
  • 「不眠實驗」:證明人能多久不睡覺?他堅持264小時,後來怎樣了
    據研究表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睡眠的質量決定著生活的質量,按照正常情況,我們的一生中,睡眠就佔到了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而古人對睡眠很有講究,對深、淺度以及姿勢的休息做了解釋:
  • 吉祥臥,實現高質量睡眠必須會的睡姿!
    >  吉祥臥是佛教裡主張的臥躺姿勢,當人體在吉祥臥的姿勢睡眠時,明顯身體能得到能量補充,而人體在其他方式而臥(非吉祥臥姿勢睡眠)時,休息效果就相對較差,而且還會流失氣血能量。本文請大家廣為傳播   「吉祥臥」就是佛教的一種修行姿勢,意即朝右側臥躺。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三遊行經記載:「爾時,世尊自四牒僧伽梨,偃右腋如師子王,累足而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