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橫掃世界的中國奧數,為什麼這幾年名次萎靡了?

2021-01-11 村口小學老師

奧數全稱「奧林匹克數學」,1959年第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此後每年7月份都會舉行一次。

作為一項國際性的頂級賽事,考試題目自然也是頂級的……難。國際級的數學專家為其專門命題。這樣形容,他們自己出的卷子讓他們自己做一遍,八成他們也得不到滿分。(考試的內容是由多個數學命題人共同出題)。

這也是一項非常考驗智商的比賽,這些題目的深度對於一個普通智力的學生來說,基本和天書一樣。全球只有不超過4%的學生的智力適合參加這種比賽,僅僅是參加。要是能獲得個名次,那簡直就是無敵了。

咱們國家在1985年應美國的邀請,第一次派了兩名選手參加國際奧數比賽,最終成績非常不好。這還了得。回來後,國家就搞了一個「冬令營」,這個團體裡面的學視都是各省推薦的數學最好的學生。經過幾個月的封閉訓練,再層層選拔出6個人的國家隊,代表國家參加下一屆國際奧數比賽。

並且頒布了政策。只要高中階段,在中國數學奧林匹克中獲得了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就具有保送資格。從此開啟了全民奧數時代。

很快,中國在奧數上就具有了壓倒性優勢。特別是從1997年到2011年,中國奧數團隊共計參加了15次比賽,12次獲得集團冠軍。

但是從2015年開始,中國隊延續三年落榜。去年的第11屆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中國隊獲得0金牌,最好成績也只是拿到銀牌。

我到認為,這是好事。本是以對數學感興趣為前提,自發的探索的這麼一個國際賽事,本就是少數人參加的比賽。而咱們的孩子學奧數有幾個是感興趣的。都是因為與升學掛鈎,被迫參加培訓。

如果這種功利性的影響不消除,中國的奧數很難取得真正的進步。特別是現在很多地方小學階段就是開始出現奧數熱。比如南京,每年有2、3萬名小學生參加奧數培訓班,這種不是因為興趣,而是高壓產生的學習,你說怎麼會有好的結果呢?

相關焦點

  • 2017年IMO已經落幕,關於奧數的思考還要繼續
    俄羅斯獲得前三名的次數更少,最近三年的名次分別為11,7,8。但這兩個國家都是公認的數學強國。相比之下,中國從1985年開始參賽,1989年就獲得第二名,繼而1990年成功登頂。此後除了1996年發揮失常獲得第六名,其餘年份從未掉出過前三。這樣的競賽組織工作,其輝煌可謂前無古人,而且很可能也是後無來者的。
  • 這周末 杭州中小學各種奧數競賽密集啟動
    從這個周末開始,杭州中小學各種奧數競賽將密集啟動。這周末一共有三場比賽,分別是華杯賽初賽、中環杯決賽、希望杯初賽,不少學生要趕場參加不同的競賽。目前,在奧數比賽中比較流行的競賽有華杯賽、希望杯、走美杯、中環杯等,其中參加希望杯的學生人數最多。
  • 小孩適合學奧數嗎?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各位小夥伴們都知道,奧數比之前我們在校學習的基礎數學難度較大,但是卻很少同學知道,究竟什麼叫奧數,為什麼那麼多小升初的學校喜歡去考奧數,今天就跟著小編讓大家了解一下奧數小知識。為什麼小編會說大部分的學生會記得參加過這個比賽呢?因為根據「希望杯」的賽制,就是由數學經驗研究會,授權教育局舉辦的,由各個學校裡面挑出優異的數學能手,再根據實際情況,挑選出最後的獲勝一方。
  • 「深度」中國奧數沒落了嗎?
    從選拔的角度看,這無疑是一套有效的競賽系統,只有真正能力出眾的選手才有機會留到最後。從1997年至今,中國在IMO賽場保持了22年的世界前三,是當之無愧的奧數強國。1997年至2000年,中國隊開始連年奪冠。不敗「神話」不僅從此延續,還從個位數分數的領先優勢,發展為十幾分、甚至幾十分的壓倒性勝利。
  • 學而思赴美「培優」 能否攪動美國奧數市場?
    學而思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進軍美國奧數市場,在美國市場如何布局和運營?《商學院》記者致電學而思母公司好未來集團公關部,截止發稿前未收到相關回復。奧數起家的學而思學而思能確立今天在教育培訓行業的地位,和奧數有很大的關係。
  • 為什麼讓孩子學奧數?奧數是不是套路?看看這位家長的理解!
    上學之前,從來沒有想過要上奧數班。但就在開學前半年,孩子媽媽卻鬼使神差的給他報了學而思的奧數班,其實那個時候,我的內心是反對的。我的孩子要去上奧數班,這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但其實,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事情還有很多。為什麼讓孩子這麼小學奧數?奧數是不是套路?我想先和大家交流一下學習奧數有什麼作用。
  • 中俄同樣是奧數大國,俄羅斯盛產數學家,中國盛產做題小能手
    至於海外的華裔也成績好,這和數學水平和數學天賦無關,只能說明別國的華裔人群和國內一樣,很善於利用奧數這個平臺達到自己的升學目的,這點別的國家的老外不是很懂,或者不會那麼做。除了中國以外還有沒有熱衷奧數的國家呢?其實還是有的,俄羅斯也是奧數大國。雖然俄羅斯和中國都是奧數大國,但是結果卻有很大的差異。
  • 美國奧數隊二度逆襲中國 蟬聯國際奧數賽冠軍
    數學是中國學生的強項,中國選手曾經在國際奧數賽上雄視天下。韓國隊以207分獲得亞軍,中國隊以204分僅居第三。奧數在美國沒有像在中國那樣產業化,也不像在中國那樣火爆,是一件極小眾的事情,投入的人財物極少。為什麼美國隊還能獲得冠軍呢?
  • 哪種孩子適合參加奧數競賽,並最終能夠站在國際競賽的舞臺上?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節奏,恰逢全國小升初大搖號第一年,但時間不會因疫情而有任何的停留,眼看著畢業季將至但小升初具體措施遙遙無期,這可愁壞了一批批的家長!更愁壞了手握一摞厚厚奧數獎項的家長,往年早已鐵板釘釘的事今年卻變得虛無縹緲!
  • 著名數學家從未學過奧數 被中國小學奧數題難倒
    [提要] 前日中國小學生的奧數題難倒了世界著名數學家安德烈·奧昆科夫,而這位數學大師竟然從來沒上過奧數,他認為那些太刁鑽的題目  就在不久前的南京,中國小學生的奧數題,居然難倒了世界著名數學家安德烈·奧昆科夫。讓人詫異的是,這位因為在「概率論、表示論和代數幾何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傑出成果而獲得菲爾茨獎的數學大師,竟然說他從來沒上過奧數,也不理解中國小學生拼命學奧數的做法,他認為那些太難、太刁鑽的題目,很可能傷害了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的確,中國小學生為什麼這麼喜歡奧數?
  • 曾經佔領一半地球的亞歷山大為什麼不佔領中國?
    今天給大家討論歐洲曾經最強的王者——亞歷山大。說起這位強大的帝王曾經都徵服了半個地球但是為什麼不攻打我們中國呢?亞歷山大的徵戰沒來時,中國古代邊界也沒去,在他徵服古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時就是他徵服的最遠範圍。如果你來中國,那麼就必須得從北印度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蔥嶺帕米爾高原,到塔克拉瑪幹沙漠,河西走廊爬才能來到中國。
  • 深圳3萬學生學奧數
    記者了解到,像小敏這樣在社會培訓機構上奧數課的中小學生,深圳大約有3萬人左右。  據了解,廣東等地教育部門2005年出臺有關規定,禁止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舉辦「奧數班」和「奧賽」。為什麼中小學停止舉辦「奧數班」後,學生們又跑到社會培訓機構上課?記者為此採訪了一些學生、家長及部分數學教師、奧數專家。
  • 中國小將一日內橫掃名將,淘汰四冠王!他才是第二號國手?
    北京時間1月6日,斯諾克冠軍聯賽繼續進行,我國球手周躍龍在此前結束不久的兩場比賽中,以3-0橫掃老將賓漢姆,3-2擊敗希金斯,以小組第一的成績晉級到勝者組。周躍龍在首日的循環賽上狀態一般,只拿到了1勝2負的成績,他不得不在小組賽中連續面對賓漢姆和希金斯兩位名將,但讓人驚喜的是,周躍龍並沒有給這兩位頂級球手淘汰自己的機會,面對賓漢姆,首局0-66落後的情況下強勢逆轉,隨後連續打出單杆89分,73分3-0乾脆利落的橫掃了對手,與希金斯的對決雖然並不輕鬆,前四局相對焦灼,但決勝局周躍龍直接以單杆131分的高分直接帶走勝利。
  • 作為一個曾經的奧數老師,說說我「無痛雞娃」的心路歷程
    畢業以後,我曾經在工作之餘,在學而思擔任兼職的奧數老師;離開學而思以後,拗不過一些朋友的要求,帶過幾個小班,依然是教奧數。關於數學的學習,如果不想翻看長篇大論的舊文章,也可以看我的濃縮總結版: 數學是一種用邏輯來理解世界的藝術,而不是一堆需要記憶的公式和概念,每個孩子都有能力感受數學之美。
  • 曾經風光無限的「希望杯」數學競賽被取消?
    我是小學開始學的奧數,當時聽了第一堂課就非常感興趣,從此就愛上了。臨近升初中考試的那一年,我參加了希望杯比賽,獲得了第一名,也因此被最好的初中相中。如果沒有希望杯,我可能去一個末流初中,在一群早戀、打架鬥毆的學生中淪為庸才。雖然極力忍著內心的掙扎,但還是有幾句憤怒的話要說。
  • 杜建鋒:「教授不會做奧數題」並不奇怪
    原標題:杜建鋒:「教授不會做奧數題」並不奇怪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國家兩彈一星專家黃吉虎給熱衷為孩子報班的家長們潑了一盆冷水。這位1958年的浙江省高考榜眼、數理化全科滿分的高材生表示,小學有些題目,別說孩子做起來困難,就連他自己都做不出來。(4月13日《廣州日報》)眼下,許多省份都減少或者取消了奧數的加分項目,奧數似有降溫之勢,但奧數的難度並沒有降低。
  • 中國擁有59%的奧數冠軍比例,為何卻鮮有菲爾茨獎和諾貝爾獎呢
    作為一個教育大國,我們怎麼會缺席世界奧數比賽呢,在人們對奧數狂熱追捧的氣氛下,中國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的成績收穫頗豐。自1985年至2018年,中國總共獲得516枚奧數獎牌,其中金牌204枚,銀牌179枚,銅牌133枚。 在參加世界奧數的35年間,中國拿下59%的奧數冠軍,取得多麼輝煌的成就啊,這是不是可以說我國數學的厲害,在國際上都是那麼的出彩,但是為什麼卻鮮有菲爾茨獎和諾貝爾獎呢?這是為什麼呢?
  • 奧數競賽4年後中國終重回第一 美國實力仍舊強大
    原來美國的奧數水平也很高,這好像跟很多人的認知並不相符——國人熱衷於吐槽美國人的數學水平,買東西不會算帳找零頭,離開計算器就不會四則運算。確實,同樣是小學四年級學生,中國孩子已經在學兩位數的乘除法,美國孩子還在學習數格子、掰著指頭學加減法。那麼,美國孩子怎麼學奧數?美國國家奧數隊怎麼選拔?美國的奧數人才培養機制對中國有何借鑑之處?
  • 清華教授王文湛談奧數遍地開花,教授:有的題我都不會做
    文|立言教語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這句話是由著名的「兩彈一星」功勳錢學森先生提出的「世紀之問」。在各種比賽中,尤其是數理化的奧賽中,每年都有大批的學生嶄露頭角,取得一定名次後,甚至不少人被冠以「天才」的名號。這是真的具有創新精神嗎?當然不可否認,在比賽中獲獎的孩子大都很聰明,然而卻並不代表就具備了很高的創新精神。年過八旬的清華大學王文湛教授,就曾公開痛批過奧數的「遍地開花」:「不過是一個文盲的變戲法」。
  • 為什麼重點中學會偏向奧數學習好的孩子
    進入重點中學、保送重點大學……在重點學校擇優過程中,「奧數」折射出層層耀眼的光環。而面對著重點中學小升初錄取的層層門檻,一些因曾經的孤陋寡聞而使孩子失去學習奧數良好時機的家長不禁望洋興嘆,「剛剛升入六年級的學生還沒有系統學習過奧數,孩子的小升初出路在哪裡?」、「五年級奧數薄弱如何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