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認可我國的「三個半」軍事家,劉伯承只是「半個」,他是一個

2020-12-20 趣味論古今

日本認可我國的「三個半」軍事家,劉伯承只是「半個」,他是一個

在二十年代的初期,當時很多有才幹的人都喜歡前往日本留學,主要學習軍事以及醫學居多,很多當時的大人物都曾赴日留學過,例如我們如雷貫耳的文學家魯迅先生、還有老蔣等等。

而在日本學習軍事專業的人當屬最多的,那時在戰爭時期,經常會有兩軍交戰的指揮員,同時在日本學習的,而兩兵之間的交戰,亦是兩位同學間軍事才能的較量。由此可見,在日本留學的人非常之多。

今天本文要講到的這位叫做楊傑,他也是當時去日本留學的人之一,1907年,他前往日本學習,老蔣亦是此年去學習的。

當時,老蔣首次去日本因沒有推薦信,只得返回國。後來,老蔣再次去日本留學,和同學張群關係非常好,後來,張群也成為了老蔣最得力的幹將之一,非常受老蔣的愛重。

1911年,楊傑從日本結業,後回國並參加了辛亥革命,屢次建下赫赫功勳,直至1916年的6月時,楊傑已被授予中將軍銜。1921年,顧品珍為雲南都督後,他被委任雲南省留日學生監督二次前往日本。

此次是楊傑第二次前往日本,而楊傑目睹現如今的軍閥混戰,民國情況與日俱下,他不禁開始深深的懷疑,學習西方到底是不是正確的。他認為,要完成國民革命,就不能去依賴外國人。楊傑經常對學生們說:「我們來到日本學習,並不能單單死板的學習此一門專業,不能忘記學習的使命和初心,若專心只學習學業而忘記學習之初的信仰,那麼就算回國,也無法做出大的貢獻。」

楊傑雖然身居高位,但仍然覺得自己的軍事知識方面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他對學生們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與此同時,他也為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那麼就是申請日本陸軍大學,更深入地學習軍事理論。當時,日本政府對申請入學陸軍大學的學生門檻定的非常高,其中之一就是軍銜必須在中尉和中校之間,否則無法報考。而那時的楊傑已經是中將軍銜,不符合入學標準。

為了學習,他決定放棄中將軍銜,以中校軍銜進入日本陸軍大學第15期學習。在日本陸軍大學學習的四年中,楊傑積極學習中外戰爭史以及歷史、地理、戰略戰術等相關知識,極大地提高了軍事理論水平,受到學校的欣賞和讚揚。當時,日本陸軍大學經常要求學員進行海陸空三軍演習,以此訓練和考核學員的學習成果和軍事指揮能力。

就在一次演習中,楊傑被選為統帥。他輕鬆自如地指揮著演習,並按照自己的所學,做出了獨特的創新,這贏得了日本天皇的讚賞,並送給他一把軍刀。而那時,軍刀是很難得到的,只有陸軍大學的畢業生成績在前三名的才能得到,軍人都以此為榮,而楊傑僅僅在演習中一次優秀的表現就得到了,大家都紛紛羨慕和讚賞,並賦予他「天才將軍」的美名。

還有一次,法國的一位著名軍事家約瑟夫·霞飛到日本陸軍大學考察參觀,學校選定楊傑為被諮詢的學員之一,楊傑在和約瑟夫·霞飛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時,將自己對於軍事方面的見解侃侃而談,約瑟夫·霞飛在旁邊非常認真地聽,交流罷,還曾評價楊傑:「日後必定成為傑出的軍事才幹。」

1924年的冬天,楊傑成績優異地從日本陸軍大學結業,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國。

1925年,備受老蔣的器重,先後任17師的師長,以及新六軍軍長。

而在上世紀30年代,日本認為我國的軍事才幹中,只有「三個半」稱得上是軍事家,分別是蔣百裡、楊傑、白崇禧,而那「半個」就是劉伯承。為何叫「半個」呢,因為後來劉伯承有一隻眼睛失明了。

這幾位才幹的威名在日本軍事圈算得上是大名遠揚。而楊傑區別於普通將領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他除了親自指揮作戰,還非常喜愛研究軍事理論,並寫下了軍事理論作品。

1933年,老蔣令楊傑前往國外探訪考察,短短一年時間,楊傑走訪了29個國家,還曾受到了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的接見。

楊傑回國後,老蔣是陸軍大學校長,而他是實際上的掌管學校事務的。因此,他在國民黨高層中有很大的影響力和威望。這種影響力和威望也給他帶來了禍根。

抗日統一戰線形成後,為了獲取蘇聯的支援,老蔣派楊傑擔任駐蘇大使,這使他有更多機會接近史達林,了解蘇聯。也是在這段時間,楊傑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反思了老蔣的獨裁統治。

而他的反思,也讓他開始對老蔣有了反對,他反對老蔣打內戰,為了不參加內戰,他先是裝病,後來投身民主運動,開始策反軍官的工作。

而他的這些行為也令保密局開始警覺,開始對他的一舉一動暗自監視。後來,保密局獲得了一封他給劉文輝策反的密信,因為他位高權重,保密局不敢妄自行動,便將此事向老蔣匯報。

老蔣得知後,震驚不已,隨後,便令人將其除掉。當特勤人員到達楊傑的住處時,裡面已經空空如也,楊傑早就消失了。但是,保密局卻搜查到了他的女兒漏掉的一本日記本,並且從中得知了兩條重要情報。

一則是知曉了楊傑去了香港,二則,知道他和李宗理有書信往來。於是便迅速前往香港,並通過一名民主內奸找到了楊傑在香港的住所。

但是他們知道,楊傑藉助在朋友家中,且鮮少出門。據觀察,門前把控森嚴,橫衝直闖的話很難得手。

於是,他們想了個方法,模仿李宗麗的腔調和筆跡,寫了一封信,以送信之名來到了楊傑的房間。當楊傑收到信正準備看的時候,被一個特務刺殺。隨後,特務便快速撤離了。

可憐的一代軍事英才就這樣逝世了。

楊傑將軍是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唯一被加了黑框的代表。

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楊傑為烈士。

相關焦點

  • 日本承認中國有3個半軍事家?劉元帥算半個,另外三個人是誰?
    20世紀30年代,日本對中國發動大規模進攻,在中國肆意妄為,盤踞14年才被趕走。在這期間,日本高層多次與我國軍人對抗,對中國軍事將領,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那麼,在日本人的眼中,哪些將領值得敬佩,日本人宣稱,他們只承認中國有三個半軍事家。
  • 我國古代有三個半聖人,你知道被稱為「半個聖人」的是誰嗎
    孔子孔子,中國最為知名的歷史人物,也是中國最受尊敬的歷史人物,他是唯一一個引領中國兩千年的人物。在所有的思想家中,他的思想在全世界範圍內是傳播最廣泛的一個,尤其在中國,如今在全世界各地也都有影響。所以,孔子被稱為聖人。
  • 日本人眼裡的中國三個半軍事家指的是誰?
    ,時任紅軍參謀長、紅軍大學校長劉伯承因為瞎了一隻眼睛,算半個.日本人為何這麼說,為何在將星雲集、才俊無數的中國軍事家裡只推崇這"三個半"其實是4位?那今天本文就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四人的過人之處和豐功偉績,他們是如何因為軍事生涯顯赫和軍事學術廣為流傳而受到人們推崇的,是怎麼令自負傲慢、很少佩服人的"東洋鬼子"折腰的?畢竟,讓敵人讚美你,那是不簡單的.
  • 他是李德的翻譯,跟主席暢談半個小時後,從此對主席忠心不二
    王智濤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語言方面卻有很高的天賦,去了蘇聯後,很快就學會了俄語,還幫了劉伯承一個大忙,這是怎麼回事呢?大家都知道,劉伯承很早就右眼失明,因此,他在蘇聯深造時,只能用左眼進行射擊訓練,姿勢非常彆扭,蘇聯教官看他訓練太困難,就允許他不用再練射擊了。但是,劉伯承仍然堅持練習。
  • 谷歌的一個小錯誤,卻癱瘓了半個日本的網絡
    IT之家8月2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上周五中午時分左右,谷歌修補了一下邊界網關協議(BGP),且突然使半個日本的網絡陷入了癱瘓狀態。經調查,這次意外的根源是發送給Verizon的一些對等前綴發生了錯誤。
  • 劉伯承的學習和教授
    在我軍將領之中,劉伯承學習刻苦是出了名的。劉伯承對學習有過這樣的見解:「學習,一定不要趕浪頭,趕時髦。要考慮自己的條件,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扎紮實實。學一門就要努力學到手,就要力求精通,否則就永遠是個半瓶子醋。」
  • 新谷仁美:退役又復出 日本半馬紀錄保持者只是想買個包
    有點難以理解,但作為日本在東京奧運會田徑項目上最有希望的項目之一,女子10000米的新谷仁美(Hitomi Niiya)並不喜歡跑步。這位32歲的選手在1月的休斯頓馬拉松上一舉刷新了日本女子半馬紀錄,現在正在為參加奧運會10000米比賽做著準備。
  • 當統計學運用在軍事家與星座之間
    古今中外著名的軍事家很多,但是能查到具體生日的,也就是最近幾百年內的。如果說把已知具體生日的軍事天才們的星座進行一個統計排布,那麼出現這當中最耀眼,出現頻率最高的三個星座分別是射手、天蠍、水瓶、這三個星座。
  • 劉伯承冒雨做動員講話,警衛員給他穿上雨衣,他拒絕了
    1937年8月底,八路軍成立,三個主力師相繼出兵抗日,奔赴敵後。其中,129師出動最晚。9月6日這天,劉伯承師長決定舉行誓師大會,他當然要親自做抗日動員講話了。陳賡考慮,是不是等天晴了再做動員,為此他徵求劉伯承的意見。劉伯承卻堅定地說,軍令如山,豈能更改?作為一名軍人,就是要風雨無阻,打仗的時候你還能選擇晴天再打嗎?誓師大會就定在今天,不能更改。一切準備妥當了,陳賡宣布誓師大會開始,請劉師長做動員講話。
  • 日本出國勞務怎樣才能半工半讀?
    日本半工半讀是什麼?適合哪些學生?有什麼優勢和缺點?去日本適合找哪些半工半讀的工作?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關於日本半工半讀。1. 半工半讀是怎麼回事?但是在日本半工半讀的時間是受到限制的,上課時間每天4個小時,一周之內只可以打28個小時的工,在寒暑假期間每天有8個小時的打工時間,一周內可以打56個小時的工。另外,日本對於含色情、賭博等行業是明令禁止留學生打工的。如果違反了日本這兩條規定,有可能造成籤證無法更新或變更,而且嚴重的話還有可能直接被遣送回國。2. 有哪些學生適合去日本半工半讀?
  • 「三頓半」咖啡憑什麼做到品類第一?東峰資本的價值投資
    即使在亞洲市場與日本相比,人均消費僅為2.4%。即使在一二線市場,咖啡的普及度也低於國外市場。通過對比中美日咖啡消耗量,我們發現我國咖啡市場近10年複合增長率為15%,遠超美國的2%和日本的1%,國內咖啡市場增速較快,說明國人對咖啡的需求遠未達到飽和階段,未來我國咖啡消費市場上升潛力非常大。
  • 半個世紀的反戰情愫
    一件事一輩子  2003年8月,孫金科受央視特邀走進《探索·發現》演播室講述了自己近半個世紀的反戰情愫。  說到他研究日本人民反戰運動,那還要追溯到1958年。  與日共領袖攜手「反戰」  1990年,為進一步拓展對日本人民反戰運動的學術研究,孫金科訂閱了《赤旗報》,並從報紙上了解、結識了不破哲三這位1930年出生的日共領袖、著名歷史學家。孫金科多次寫信給不破哲三,介紹自己的研究情況,並尋求學術上的支持和幫助。不破哲三寄給他大量有關反戰同盟領導人的資料,並介紹他與健在者直接聯繫。
  • 一個高三學渣怎麼在半個學期內逆襲?
    一個高三學渣怎麼在半個學期內逆襲?所謂高三學渣,在咱們這篇文章指的就是一個高中生在考試中常常考低分的差生。所謂逆襲,在咱們這篇文章講的就是怎麼在短短的半個學期內讓一個高三學渣提高考試的分數。你有沒有想過一個高三學渣為什麼一直是常常考低分?是因為他們笨?是因為他們不愛學習?還是因為他們的學習環境不好?筆者我感覺後面兩個的原因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 李立三:毛澤東的「半個朋友」
    他先在長郡中學,後來又轉去廣益中學,這時結交了一個好朋友,就是瀏陽來的羅璈階(羅章龍)。羅璈階第一個響應「二十八畫生」的徵友啟事,和毛澤東交了朋友;為了更多地交些朋友,毛澤東請羅璈階把李立三介紹給他。李立三接受了羅璈階的建議,同意和毛澤東談一談。於是約定,在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李立三去定王臺省立圖書館會見毛澤東。毛澤東先到定王臺,手裡拿著一張報紙坐在長凳上看。
  • 閻錫山說了句什麼話,劉伯承元帥聽後大吃一驚?他的精明讓人害怕
    在我國近代歷史上,閻錫山絕對算是一個叱吒風雲的大人物,他盤踞山西數十年,竟將山西經營得有模有樣,使山西的經濟、教育、文化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他也是北方實力雄厚的大軍閥,連老蔣都常常要讓他幾分,輕易不敢打他的主意。
  • 「三點半書屋」定居在268個村莊
    每天放學,四年級學生魏言從學校坐上班車,司機就把他送去村裡的「三點半書屋」。家住吉林省磐石市富太鎮南長崗村的魏言說:「這裡有很多我喜歡的書籍,還有老師輔導我的作業,不會的直接問他們就行。」在磐石市,有些孩子的爸媽在外地打工,爺爺奶奶輔導不了作業,還有一些家長忙不過來,不能在放學時間及時趕來接孩子。
  • 三頓半的成長密碼
    他想從咖啡場景中突破。2015年,三頓半成立,以「品質+便捷」方式切入市場,第一代產品是掛耳咖啡,他還給這個產品設計配套了一隻迷你的手衝壺。「掛耳咖啡的場景更多是在家庭,仍然需要去操作化。」他說,隨即三頓半2017年推出了第二代產品——冷萃濾泡咖啡。
  • 劉伯承元帥其實還是個學霸呢!自創學習方法,幾個月學會一門外語
    在軍旅中,劉伯承早以苦學勤讀、強記博聞而著名。在學習俄文時,他同樣有其獨特的方法。他形象地把語法當作「錢串子」,下功夫掌握俄國語言的規律。同時又把單詞比作零散的銅錢,日積月累,逐一聚集。在俄語中,「P」這個字母發音比較難,加上他的川東口音,念起來經常跑調。
  • 劉伯承與彭德懷不為人知的是非恩怨
    他劉伯承一個人去打就行了。」〔3〕此時,劉伯承剛從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歸來,是蘇區惟一一個喝過洋墨水的「軍事科班生」。由於資歷老,經歷豐富,指揮過南昌起義,因此,擔任過中共長江局軍委書記的劉伯承在上層一直有「黨內的孫武」之稱。剛進蘇區,鑑於「立三路線」的教育,劉伯承努力想保持低調,不願出頭。
  • 半個小時能幹啥
    2010年我第一次考取雅思的成績 可能有人覺得我沒做過題去裸考是吹牛逼,但不得不承認,雖沒搞過題海戰術,但聽力閱讀還有基本及格的口語背後是我無數個半小時的功勞。 回到標題,每天半個小時能幹啥? 刷會微博?看會知乎?瞅瞅B站?逛逛淘寶?吃個飯?發會兒呆思考一下人生?看個綜藝?看集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