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英語教學】研究稱全球人造物重量將超過所有活生物重量

2021-02-19 英語大破解

科學家們說,到2020年12月底,人造物體的總重量可能會超過生物的總重量。

From plastic bottles, to bricks and concrete – the weight of all the things humans produce to build homes, roads and machines has been doubling every twenty years.

從塑料瓶、磚頭到混凝土,人類為了建造房屋、道路和機器而生產的物體的重量每二十年翻一番。

At the same time, the weight of all living things, known as biomass, has been falling slightly, mainly due to the loss of forests.

與此同時,所有生物的重量,即生物量,都略有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森林的減少。

Researchers at the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s in Israel have calculated tha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world will have reached a crossover point where human-made stuff outweighs that of living things.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s)的研究人員經計算得出,到今年年底,世界將到達一個轉折點,即人造物體的總重量超過生物的總重量。

The amount of concrete, bricks, wood, metal and other objects weighs in at over a teratonne.

目前,混凝土、磚頭、木頭、金屬和其它物體的重量超過一太噸(一百萬兆噸)。

相關焦點

  • 人類歷史新裡程碑,科學研究發現人造物重量首次超越所有生物質量
    人類正在急速改變地球,除了溫室氣體導致氣候暖化,所製造的物品總重量今年也將首度超越所有生物總重量。以色列斐茲曼科學研究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團隊估算,人造物總重量已突破生物質量(Biomass,所有生物的重量)1.1億公噸,其中建築物、道路佔人造物最多,而生物質量由於 森林砍伐和物種滅絕正在下降。研究計畫主持人米洛博士(Prof.
  • 科學家指出2020 年全球人造材料重量正式超過所有活生物重量
    自第一次農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地球面貌,人類通過農業和採伐等活性讓植物生物量減少了一半,與此同時,人造物體不斷產生和累積還讓地球活生物量與人造質量之間的平衡發生了轉變。那麼,目前全世界人造材料的總重量是多少?與大自然生物體重量相比又如何?
  • 2020 年全球人造材料重量正式超過所有活生物重量
    自第一次農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地球面貌,人類通過農業和採伐等活性讓植物生物量減少了一半,與此同時,人造物體不斷產生和累積還讓地球活生物量與人造質量之間的平衡發生了轉變。那麼,目前全世界人造材料的總重量是多少?與大自然生物體重量相比又如何?
  • 人造物的質量首超全球生物質量,這意味著什麼?
    據報導,根據今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來自以色列的科學家團隊估算了從1900年開始至今的全球生物量和人造物質量的變化情況,發現當人類進入到21世紀後,伴隨著人造物質量的飛升,截止到2020年,人造物質量已經超過了全球總生物量,「人類世」真的來了!
  • 小學體育老師研究 書包重量不要超過學生體重10%
    家長都知道孩子的書包不輕,但很少有人會去稱一稱孩子的書包到底有多重。昨天,錢江晚報記者採訪了杭州一位小學體育老師後,建議家長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稱書包。這位體育老師叫喬福存,是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工作不到兩年的新老師,他目前完成了一個省級課題——不同重量書包對小學生行走過程中步態和足底壓力影響的研究。
  • 人造物質量首超全球生物量
    作者 |辛雨 中國科學報圖片來源:HUSEYINTUNCER/ ISTOCK12月10日,《自然》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建築、道路、汽車等人造物體的質量現已超過地球上的生物總量,而每周的新增物量相當於地球上近
  • 練肌肉到底用大重量還是小重量?權威研究給你思路
    肌肥大是體型、肌肉形態變化的重要因素為了獲得更好的肌肥大效果,大家都會想到要做力量訓練,但是用多大的重量、做多少次才能獲得最理想的效果呢?我們今天給大家展示的權威文獻就能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研究簡介與結果
  • 活了2400多年,重量相當於3頭鯨魚,你見過世界最大蘑菇嗎
    筆者-小文一直以來,藍鯨都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就連恐龍時代的阿根廷龍,一種90到100噸左右的恐龍也比不上鯨魚。生活在海裡的鯨魚體型沒有受到限制,它們的體長可以達到33米以上,體重則超過180噸,在人類面前,鯨魚就好比一棟11層樓高的建築物。但生物的意義並不局限於植物和動物,菌類也是生命的一種,最近,科學家就發現了一種大型菌類,它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於最大生物的認識。
  • 全球人造物質超過了所有生物總量
    全球人造物質超過了所有生物總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11:37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Ron Milo團隊發現,全球人造物質超過了所有生物總量。
  • 怎樣稱出摩天大樓的重量
    現在有一個外國的女蜘蛛俠想稱摩天大樓的重量,我們先叫她LG小姐吧。如果我是LG,那就是我告訴你不要在家裡嘗試這個的時候。然而,由於我與LG沒有關聯,我實際上在想,僅使用真空吸塵器的吸力來嘗試攀爬建築物的側面是多麼令人驚奇。這幾乎是每個想成為蜘蛛俠的孩子的夢想。現在,由於新的無線真空吸塵器,現在是時候開始實現這些夢想了。
  • 洗衣機標註的重量,指的是乾衣重量還是溼衣重量?答案是都不對
    這裡的衣物重量,指的是洗衣機加水前的重量。如果洗衣機啟動前衣服就是溼的,或者手動向洗衣機裡加了半桶水,那此時水的重量也包含在衣物重量裡面。洗衣機工作時都需要自動上水(自動向桶內加水),這種水的重量,就不屬於衣物重量。
  • 每日英語翻譯:重量合計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英語翻譯:重量合計 2013-01-28 16:09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論壇好貼 | 空氣有重量的實驗改進
    我還發現,只要將充氣機插針插入籃球就可以實現充、放氣。如何實現有效稱重呢?我想到近年我買的口袋電子秤,但是不夠大。於是我想到小型圓臺電子秤,將籃球一放,呵呵!還剛剛好!   能夠找到這幾樣寶貝,我還真有些欣喜,於是就準備將器材到課堂上小試牛刀。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1、(溫故知新,引出教學內容)交流複習空氣佔據空間的教學內容,以梳理學生的探究思路。
  • 亞馬遜歐洲站的貨物單箱重量不能超過23KG
    從原來的不超過30KG/箱調整成23KG/箱在賣方中心幫助裡,找到亞馬遜物流( FBA ),點擊找到亞馬遜物流政策與要求,在庫存要求中,可以看到運輸和路線安排的要求。每個箱子的重量不得超過23千克(KG)。
  • 如果影子有重量,它的重量會是多少?
    那麼人類肉眼常見的影子有沒有重量呢?這個問題看似平常看似簡單看似沒有研究的意義,但是讓人很驚訝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和深深的思考。有科學家曾經還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呢。影子到底有沒有重量?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萬萬沒想到的。下面,我們可以根據一些資料一探究竟。
  • 稱重量可辨別電線的優劣(組圖)
    呂長富介紹,以100米一捆的電線為例,1.5平方毫米規格的電線重量應不低於1871克;2.5平方毫米規格的電線重量應不低於2915克;4.0平方毫米規格的電線重量應不低於4312克;6.0平方毫米規格的電線重量應不低於6107克。如果重量低於上述標準,說明電線很可能「用料」不足,多數電線的導電性能達不到國家強制標準的要求,建議市民不要購買。
  • 物體有多重,是重量還是質量?
    對於這一部分內容,許多老師在研究教材時發現:教材中,一會兒說千克(克、噸)是質量單位,一會兒又說××物體多重(似乎又是在說重量),教學中到底是說質量還是重量,這兩個概念存在怎樣的區別與聯繫,本文擬就質量與重量及其相關概念作一番辨析,這將有助於老師們深入理解教材意圖,科學設計教學進程,進而更有效組織課堂教學。
  • 蔣崇競:靈魂的重量
    筆者查看 了百度詞條,對靈魂的解讀五花八門,對靈魂是否有重量的研究孜孜不倦。有一個廣泛流傳的故事,相關醫學家將瀕臨死亡的人躺在一個秤上,然後量度他們生死體 重的變化,發現有人死後立即減少了21克的體重,認為這個21克就是靈魂的重量,並以能量的形式離開了肉體。後來,通過反覆的測試表明,人死後體重有增有 減,關於靈魂重量的研究被證明為偽科學。
  • 螞蟻舉起的重量,能超過自身400倍,那多少只能舉起一頭大象?
    早在2006年時,就有研究人員對世界上螞蟻的數量做了一個大概的統計,約為54678253.56億隻(2005年底數據),這個數字是當時人類數量的近80萬倍,如果這些螞蟻排長隊,那這個隊伍的長度可以繞赤道683500圈!團結就是力量。如此龐大的螞蟻隊伍真聚集起來的話,別說大象,就算是將整個大象群輕鬆搬走都不是難事吧?
  • 如何「稱」一個原子的重量?
    所有這些都會阻礙測量,對吧?傳統的天平無法測量這麼小的質量真實的。然而,讓我問你,你是如何從一開始就分離出一個原子的?原子有多小?你可能知道所有的東西都是由叫做原子的小東西組成的;原子本身由更小的粒子組成,即質子、中子和電子。你可能也聽說過原子很小,但你有沒有想過它們到底有多小?為了更好地理解它們的微小尺度,讓我們考慮一個葡萄柚。假設葡萄柚只由氮原子組成(這不是真的,但是為了減少問題的複雜性,我們將這樣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