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賀林院士:降低出生缺陷 遺傳諮詢勢在必行

2020-12-23 健康界

3月9日,萬眾矚目的全國兩會還在熱烈進行中,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和委員們針對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或意見,精彩紛呈。醫藥健康方面,除了醫改、藥物招標、醫患關係等「常規」提案外,近兩年,基因測序相關的提案也多次被提及。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以及國內政策、市場的放開,某些與基因測序相關的臨床應用已經成為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遺傳生物學家、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院長賀林繼去年提交基因測序相關的提案後,今年兩會又帶來了與遺傳諮詢相關的提案。

遺傳諮詢是指諮詢醫師和諮詢者就其家庭中遺傳病的病因、遺傳方式、診斷、治療、預防、復發風險等所面臨的全部問題進行討論和商談,最後做出恰當的對策和選擇,並在諮詢醫師的幫助下付諸實施,以達到最佳防治效果的過程。遺傳諮詢是基因測序轉向臨床應用必不可少的一環,但我國遺傳諮詢發展落後,專業機構缺乏,也沒有專業的遺傳諮詢師,公眾對遺傳諮詢認知不足,這些都嚴重製約了我國基因測序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因此賀林院士在提案中建議,在有條件的地區開設遺傳諮詢中心,可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國家的優生優育水平,保障全民健康。

以下為提案全文:

保障全民健康,降低出生缺陷,遺傳諮詢勢在必行

隨著醫學與社會的發展,我國人口身體素質明顯提高,但遺傳病和癌症的發病率卻連年上升,據2012年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顯示,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約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約90萬例。據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發布的《世界癌症報告》顯示,過去四年全球癌症發病率升高11%,其中中國新增病例最多。

基因檢測技術的出現為上述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帶來了福音,國家也加大了對此技術的支持力度。2014年12月,衛計委公布了第一批高通量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單位,分為遺傳病診斷、產前篩查與診斷、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3個專業。2015年1月,衛計委發布了第一批可以開展NIPT的產前診斷試點單位,全國31個省市地區共有109家機構入選。我國基因測序臨床應用大幕自此拉開,基因測序產業即將得到蓬勃發展。

而在基因測序轉向臨床應用的過程中,遺傳諮詢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但由於歷史原因,遺傳諮詢過去在我國沒有得到重視,到目前為止,我國遺傳諮詢機構缺乏,沒有專業的遺傳諮詢師,公眾對遺傳諮詢認知不足,這些都嚴重製約了我國基因測序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

因此,在有條件的地區開設遺傳諮詢中心,培訓專業人員,可以降低遺傳病發生率和癌症死亡率,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醫療水平,與國際先進醫療技術接軌,逐步實現通過基因檢測、基因診斷,提前預防疾病,降低患病風險,提高國家的優生優育水平,實現個性化健康管理。

1、我國遺傳諮詢面臨的問題

(1)遺傳諮詢政策缺失,專業機構缺乏

我國目前尚未制定任何正式的遺傳諮詢相關政策及指導性文件,長期以來,沒有獨立的遺傳諮詢學科或科室,我國的遺傳諮詢工作主要是在具有產前診斷資質的醫院開展,而且是由普通臨床醫生兼任,通過調查,超過1/3的醫院沒有開展遺傳諮詢工作。

(2)沒有專業的遺傳諮詢師,技術人員不足

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遺傳諮詢師的認證、考核及遺傳諮詢資料整理工作,導致遺傳諮詢人才培養機制不健全,在遺傳及相關領域,例如癌症風險預測等,均沒有專業的遺傳諮詢師。對於傳統醫學教學而言,遺傳學一直作為專業基礎課講授,沒有相應的科室可以實習,造成醫學畢業生忽視遺傳諮詢的重要性,內外婦兒等傳統專業仍然是醫學生心目中的就業標準。儘管基因科技日新月異,但難以被普通人理解,因此需要專業遺傳諮詢人員者解讀。

(3)遺傳諮詢開展水平不一,地域分布不均

我國遺傳諮詢工作開展極為不平衡,總體來說,經濟發展好的地方優於經濟滯後的地方,南方優於北方,東南沿海優於西部地區,大城市優於小城鎮,城鎮優於農村。諮詢者得不到高質量的甚至得不到諮詢服務,致使遺傳病患者出生率增加。

(4)群眾認知不足,科普教育薄弱

遺傳教育在我國的科普教育中仍然非常薄弱,許多人對基因、遺傳、傳染、近親等概念非常模糊,甚至混淆;有遺傳病家族史或者遺傳病親屬的人總是抱有僥倖心理,不能及時去醫院就診;許多老百姓對於遺傳諮詢一無所知,遺傳病相應知識匱乏。自願婚檢的男女比例不足30%,給遺傳病的發生提供了可乘之機。

2、解決我國遺傳諮詢現實難題的建議

(1)加強對遺傳諮詢的專業性教育

由專業的遺傳諮詢組織建立專業的遺傳諮詢師培訓機構,設立遺傳諮詢師資格標準,規範考核流程,提高他們的職業水平,培養專業的遺傳諮詢師。遺傳諮詢師不僅要關注遺傳知識和檢測技術問題,還要對遺傳諮詢涉及的倫理問題有足夠的認識,尤其是對於遺傳諮詢的心理支持和幫助作用。遺傳諮詢師在向患者解釋發病機理或者實施產前診斷的告知時,要努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與疾病有關的所有信息全部告知給諮詢者或其家庭,使患者在知情的基礎上自主選擇和決策,減少遺傳病帶給患者及其家庭的痛苦。

(2)規範遺傳諮詢服務

通過立法,規範遺傳諮詢服務流程,建立合理的收費標準,對遺傳諮詢服務進行正確的定位,設立行業標準。提高遺傳諮詢行業的專業性、服務的規範性、提高受眾的滿意度,以此促進我國分子診斷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新的遺傳病檢測技術的轉化,降低我國出生缺陷率,促進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

(3)成立專門的遺傳諮詢中心

在全國各個醫療機構成立專門的遺傳諮詢中心,滿足各地區人民對遺傳諮詢的需求。諮詢室的設置應儘量與一般診室分開,在有條件的醫院裡設立獨立的遺傳科和諮詢室,在進行家系調查時,要切記遵循保密原則,諮詢時除必要的醫護工作人員外,避免無關人員進入或者旁聽,切實做到尊重患者人格和保護個人隱私。對人員進行合理調整並安排分工合作,更有效地提高諮詢效率和質量。

(4)加強科普教育,提高公眾對遺傳諮詢的認識

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將專業術語轉換為適於大眾理解的話語;全方位普及遺傳病的科普知識,使大眾對遺傳病家族史有清晰的了解;開展遺傳諮詢教育;開展能讓公眾參與的有影響力的活動,讓老百姓真正了解遺傳諮詢,自願接受婚前、孕前、產前以及遺傳病相關的諮詢服務。

(5)具體落實措施

人類基因組的完成正在動搖和改變整個醫療界,一場新的醫療革命正在到來。要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健康,需要遺傳諮詢作為橋梁,把影響治病的遺傳因素挖掘出來,解釋清楚,指導疾病的精確治療。因此,遺傳諮詢勢在必行。如果不及時把此事合理處理,將貽誤國民健康和浪費大量資金。若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衛計委和中國遺傳學會等部門的協作和推動。

(原文標題:賀林院士兩會提案:保障全民健康,降低出生缺陷,遺傳諮詢勢在必行)

相關焦點

  • 【貝勒醫學院】第二屆國際遺傳諮詢高級班青島隆重開幕
    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宋冰副主任、中國遺傳學會遺傳諮詢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院長賀林院士、山東大學副校長/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首席專家陳子江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貝勒醫學院分子和人類遺傳學系
  • 遺傳諮詢遠程會診分中心落戶寶安婦幼 造福遺傳缺陷患兒
    現場,與會專家一齊暢談我國遺傳諮詢與出生缺陷防治現狀和發展趨勢。現場連線會診一名患兒,經基因檢測提示疾病是伴有痙攣性雙癱和視覺缺陷的神經發育障礙(OMIM615075),該病的發病率低於百萬分之一,非常罕見,目前沒有治療藥物。患兒家屬多處尋醫問藥均未有明顯改善。美國專家的遺傳諮詢建議為後續康復治療和醫學研究提示了方向。
  • 臨沂市婦幼保健院邱吉剛:探尋遺傳秘密 降低出生缺陷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馮善鵬 通訊員 劉海清 夏立紅 禚秋彤 臨沂報導解讀遺傳密碼,探尋遺傳秘密,臨沂市婦幼保健院遺傳實驗室,年篩查90000多例,年產前診斷2000多例,每年確診近200例染色體異常胎兒,致力於降低出生缺陷
  • 最美婦幼人每周一星之邱吉剛:探尋遺傳秘密 降低出生缺陷
    ,致力於降低出生缺陷,減輕家庭以及社會的負擔,他作為遺傳實驗室的一份子,多年來,他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為促進優生優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今天,我們就走近他,為您講述臨床檢驗中心副主任—邱吉剛的故事……邱吉剛,2008年12月來到臨沂市婦幼保健院遺傳實驗室工作,一直從事產前篩查與診斷工作,擅長各種遺傳病的遺傳諮詢
  • 遺傳諮詢市場人才奇缺 你準備好了嗎?
    在11月5日於瀋陽召開的為期7天的第四屆遺傳諮詢師培訓班上,科技日報記者採訪到著名遺傳生物學家、中國遺傳學會遺傳諮詢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賀林院士,他指出,遺傳諮詢是聯合人類基因組技術和人類遺傳學知識,為人類開展遺傳諮詢、基因診斷、遺傳病治療等相關醫學服務和常規健康服務必不可少的手段。
  • 媒體視角:中國遺傳諮詢師缺口至少10萬 合規合法是挑戰
    用中科院院士、中國遺傳學會遺傳諮詢分會主任委員賀林的話來說,「中國職業大典上竟然找不到遺傳諮詢師這個位子」,也就是說在中國,遺傳諮詢師還不是一個被官方認可的職位。隨著基因檢測逐漸進入臨床應用,國內遺傳諮詢供不應求的問題開始凸顯。
  • 賀林院士:在基因產業鏈條中,遺傳諮詢不可或缺
    我認為,對基因檢測(測序)的結果解讀比檢測還重要。樣本的檢測能說明什麼、需要後續採取哪些措施,都是遺傳諮詢需要填補的空缺。打個比方,遺傳諮詢跟遺傳(基因)檢測,是手心和手背的關係,在基因產業鏈條中,遺傳諮詢不可或缺。而事實是,我國目前非常缺乏能對基因檢測結果進行專業解讀的遺傳諮詢人才。
  • 上海市遺傳諮詢專家委員會成立,將促進出生缺陷技術創新
    上海市遺傳諮詢專家委員會成立,將促進出生缺陷技術創新 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成立上海市遺傳諮詢專家委員會的通知( 2018年09月14日 )
  • 全國能勝任遺傳諮詢的臨床醫生不足5%
    比如猝死,雖然80%左右的猝死是冠心病導致的惡性心率失常所致,但冠心病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基因檢測結果並不靠譜;心肌炎主要是後天感染導致,查了基因也沒用。只有心肌病和遺傳性致死性心率失常明確是和遺傳相關,需要做基因檢查。汪道文教授正在做基因檢測。
  • 產前基因檢測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率
    產前基因檢測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率 原標題:   新華網重慶8月27日專電(記者周凱)隨著單獨兩孩政策在各地的落實,高齡產婦數量增加,及時進行孕前檢查對於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質量至關重要。
  • 遺傳諮詢師:幫你讀懂自己的「生命手冊」
    要將這份基因檢測報告翻譯成病人能看懂、醫生能參照的診療指導意見,離不開遺傳諮詢師。  遺傳諮詢師幹點啥?行業成熟度如何?發展前景怎樣?  解碼「天書」  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遺傳與基因組醫學中心,姚女士來找遺傳諮詢師祁鳴主任做「基因門診」。她媽媽50多歲時罹患乳腺癌,為此她一直擔心自己也會患癌。
  • 預防出生缺陷——源於孕前優生優育
    生育一個健康可愛的孩子,是每個做父母的心願,然而,遺傳及環境等多種不利因素,隨時威脅著胎兒的健康。一旦孩子不幸患有嚴重的先天缺陷,將給家庭帶來不幸,給社會帶來負擔,落實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勢在必行。活動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公眾主動參與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發放了宣傳冊50餘份。
  • 怎樣預防出生缺陷寶寶
    出生缺陷既包括形態結構的異常,如臍膨出、食道閉鎖;也包括功能、代謝、行為的異常,如智力低下;既包括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候群等;也包括基因異常,單基因遺傳病如苯丙酮尿症、血友病,多基因病如先心、神經管缺陷;既包括遺傳性缺陷,也包括環境因素突變、致畸造成的缺陷。  出生缺陷可導致胎死腹中、嬰兒死亡和終生殘疾,它不僅影響人的一生,還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 胎兒出生缺陷怎麼防?
    出生缺陷的發生原因十分複雜,但主要是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或二者的共同作用。有的出生缺陷非常輕微,以至於出生時難以發現。有的即使早期發現了,也可能非常嚴重,危及生命。● 遺傳遺傳是出生缺陷疾病的重要病因,包括基因突變、染色體異常等。最常見的是唐氏症候群(21-三體症候群)、18-三體症候群等。
  • 三症檢測準確率高達99%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已獲"準生證"
    產檢新技術   最近20年來,我國的出生缺陷率呈上升趨勢。根據2012年統計數據,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數約90萬例。以唐氏症候群為例,這種使患兒有明顯智能落後、特殊面容、生長發育障礙的染色體疾病,每年困擾著2.3萬至2.5萬個新生兒家庭。
  • 防範出生缺陷,生育健康寶寶
    出生缺陷比較複雜,可能是遺傳因素或者環境因素導致的結果,也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所以女性在備孕前就要注意,儘量避免可能導致出生缺陷的外界因素。總的說來,出生缺陷的相關因素分為兩類,一種是遺傳因素,一種是環境因素。
  • 出生缺陷防控諮詢師:守護一千五百萬新生兒
    他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婦產科醫生的出生缺陷防控知識欠缺,很多患者因投醫無門而選擇終止妊娠。在傳統的婦產科工作近7年後,他開始專職投身於出生缺陷防控諮詢這個全新的領域。出生缺陷防控,或許聽著陌生。但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今年推出的一批新職業當中,出生缺陷防控諮詢師就名列其中。這一新職業在社會中發揮怎樣的作用?有哪些特徵?
  • 遺傳諮詢師:這個高冷的職業你了解多少
    這就是遺傳諮詢的典型案例,事實上,遺傳諮詢的範疇遠比這廣泛。  人體的生長發育,好比建「高樓大廈」,需要一張精密「圖紙」做指引。這份圖紙就是基因圖譜。一個人生病逃不過三種原因:一是「圖紙」畫錯了,遺傳出現問題;二是「圖紙」沒問題,但造的時候「偷工減料」或因受到幹擾,導致胎兒發育有缺陷;三是「圖紙」很好,但因沒按「生命手冊」好好使用,引發後天疾病。
  • 防出生缺陷 警惕八種情況
    據統計,目前我國出生缺陷的總發生率已達5.6%,大約每30秒就會誕生一個缺陷兒,出生缺陷已成為嬰幼兒死亡的第二大病因,約佔19.1%。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圍產專科副主任陳慧教授表示,出生缺陷問題不容小覷,預防和幹預是減少出生缺陷發生概率的有效方法。  反覆流產 竟是染色體「出了錯」  「醫生,怎麼辦?
  • 基因、北鬥、天文:大院士寫給小孩的科學書首發—新聞—科學網
    大型科普讀物「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九卷本)21日在上海書展首發。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鄒世昌、褚君浩、賀林21日現身分享自己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和自身成長經歷。 陳靜 攝 中新網上海8月21日電 (記者 陳靜)大型科普讀物「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九卷本)21日在上海書展首發。九位院士從晶片、太陽能、基因、有機化學、風雲衛星、紅外遙感、北鬥定位系統、天文、腦科學九個方面與孩子們進行對話,回答他們天馬行空的問題,為其講解基礎的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