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需要多少水?專家五大建議減少損失

2020-12-15 搜狐網

  圓明園湖底防滲工程公眾聽證會是有史以來我國環境保護領域最大規模、最大影響的環境問題聽證會,也是一次生態知識普及的社會大講堂。有人認為這是輿論炒作、小題大做。其實,這種輿論有利於生態知識的普及和全民族生態意識的提高,關係到規劃管理、體製法規、山形水系、國計民生。因此這種討論使得道理越辯越清,豈非好事?

  在萬裡外的維也納瀏覽網站相關報導,悲喜交加、百感湧集。高興,是由於國家環保總局和有關部門對此事如此重視,全社會有這麼多專家、公民如此關注和廣泛參與;同時,聽證會也讓人感到「外恥內愚」的關鍵在愚。

  一個民族最怕內愚,愚就要虛弱,愚就要挨打,愚就要退化;知則興旺,知可雪恥,知則進化。

  防滲砌岸工程的要害是破壞圓明園溼地生態系統賴以生存的山形水系。這裡的山形不是自然山脈,而是地形地貌及維繫其生命活力的土壤、動植物和微生物區系;這裡的水系也不是水池或魚缸,而是上、中、下遊一脈,地表、地下一統,生物、底泥與水一體的流域和水生生態系統。這一山水系統聯結著過去、現在和未來,聯結著西山、海澱與北京城市生態系統,防滲膜的鋪設、石材水泥的砌岸和部分原有植被根系的清除,破壞了原地生態系統的形態、功能與活力,割裂了圓明園溼地與城市生態系統的聯繫。去除隔離層、保護生態服務功能的目的不是不讓圓明園有水,而是讓它有更多、更活、更持續的水。值得深思的是,作為遺址公園,圓明園迫切需要的是恢復皇家園林風貌還是城市溼地生態功能?

  顯然,北京城最迫切需要的是為大多數北京人和後人服務的後者,而非憑弔帝王將相的前者。

  防滲砌岸工程暴露了管理部門、企業界、科技界和普通市民生態意識的低下和法律意識的淡薄。問題的根源有三:

  其一,是認識上的人類中心主義作怪。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要以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和長遠利益為本,協調好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辯證關係,其社會學基礎是以民為本,而不是人定勝天的人類中心主義。在人與自然關係上,我們需要科學地認識自然、尊重自然,在不損害人與自然共生系統功能的前提下去合理開發、利用和建設生態環境。保護人居環境周邊的溼地是任何一個稍有生態知識的中國村莊沿襲了幾千年的風水規則,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絕不是什麼環境主義回歸自然的天方夜譚。

  其二,是管理體制條塊分割。我們的管理部門職責分得很細:園林、環境、文物、旅遊等等,但卻缺乏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協調機制和綜合管理部門。

  水利部門傷腦筋的是來水太少,而城建部門的麻煩在汙水太多。一方面圓明園溼地嗷嗷待哺,另一方面近在咫尺的清河汙水處理廠每天40萬噸處理後的汙水,以及肖家河汙水處理廠每天2萬至4萬噸深度處理後的中水又白白流掉,而生態工程師們卻眼睜睜看著圓明園的溼地淨化功能不能為淨化中水、活化首都水系作貢獻而望園興嘆。各部門管理工作只圍繞主要矛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環境與經濟脫節、生產與消費脫節、廠礦與區域脫節、企業間橫向耦合鬆散、廢物製造與還原脫節,人人管自己。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人治大於法治的現象還常常發生。未作環境影響評價就開工的大型工程在北京發生過多次(如前年的西北五環路建設,由於經過圓明園、玉泉山地區,生態問題比較敏感,但工程快完工了還沒作環境影響評價),由於對違反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處罰不夠嚴厲,只是「下不為例」,不足以警示後來的違法者。

  其三,是科學還原論主導。科學技術是以工業革命以來發展起來的還原論和機械控制論方法為主導,將我們祖先天人合一的整體論(如大禹治水的生態控制論方法)置之度外。數理化,天地生,地礦水,社會、經濟、自然學科劃分很細,但就是沒有一個將各學科橫向整合的可持續發展科學,導致處理問題將系統的外部關聯完全切斷,以至人們認為保持圓明園滴水不漏就是保護環境,讓圓明園綠茵紅牆、歌舞昇平就是服務社會。聽證會上一些領導和專家的線性思維方式正是這種還原論教育的必然結果。工程建設中物理方法至上,常常忽視系統的自調節、自適應的生態活力,環境整治以末端治理為主,單純追求大型汙水處理廠、大型單功能發電廠、大型垃圾焚燒廠,也是這種還原論方法的集中體現。

  圓明園遺址公園的定位應包括自然生態遺址、文化生態遺址以及外侮內愚的國恥遺址。圓明園防滲砌岸工程危害的不僅是山形水系的自然生態,也割斷了城市生產———生活———還原環節間的循環經濟聯繫,其生態、經濟的損失和社會影響顯而易見。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相信那層塑料防滲膜在通過科學論證後會找到合理的歸屬,相應的補水生態工程也會儘快上馬。但那層思想上隔離人與自然聯繫的「愚人膜」如果不能揭開和去除,服務首都城市生態的涓涓流水就不會活起來。

  生態學是人類認識環境、改造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或自然哲學,是包括人在內的生物與環境關係的一門系統科學,是人類塑造環境、模擬自然的一門工程學和美學,是科學與社會的橋梁。讓我們以這次圓明園風波為契機,在全社會掀起一場人人都來自覺地關心、保護、改造和建設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關心生態就是關心人本,建設生態就是建設社會。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圓明園損失文物難以數計 專家:估算達百萬件
    6月28日,圓明園鼠首、兔首回歸祖國,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這既為海外流失文物回歸提供了可參考的方法,也讓追討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成為了人們關注的話題。圓明園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新聞大家談》時表示,圓明園流失文物估算有一百萬件,但追討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
  • 每天要喝多少水 專家建議1.5-1.7升
    【慧聰淨水網】俗話說:「好水喝足,百病可除。」什麼水是好水,每天喝多少水才算是喝足。近日,在由中國營養學會主辦、達能飲料協辦的中國居民飲水適宜量研討會上,專家建議,中國居民每天的單獨飲水適宜量為(女)1.5-(男)1.7升,高於以前推薦量的1.2升。
  • 火燒圓明園,不僅是中國的損失,更是人類文明的損失
    1860年的一天,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城,還闖入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大肆劫掠,而為了掩蓋他們對人類文明犯下的暴行,這群侵略者還縱火意圖『毀屍滅跡』,最終這座曾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化成了一片廢墟。圓明園的毀滅國人無不為之痛惜,就連許多有良心的外國人也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嗤之以鼻。
  • 世界的損失——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在狹義上指焚燒圓明園,廣義概念焚燒範圍不僅只是圓明園一處,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園等,即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長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其焚毀的範圍及程度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 每天要喝多少水?專家建議1.5-1.7升
    很多人都知道,想要健康,每天必喝八杯水。俗話說:「好水喝足,百病可除。」什麼水是好水,每天喝多少水才算是喝足。近日,在由中國營養學會主辦、達能飲料協辦的中國居民飲水適宜量研討會上,專家建議,中國居民每天的單獨飲水適宜量為(女)1.5- (男)1.7升,高於以前推薦量的1.2升。
  • 看著圓明園遺址,這些歷史,殘垣斷壁,刺痛了多少人的心
    看著圓明園遺址,這些歷史,殘垣斷壁,刺痛了多少人的心?圓明園這座耗費了大清帝國150多年心血的絕世園林,連法國大文豪雨果都稱讚其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卻因英法聯軍而毀於一旦,可是留下了無盡的傷痛和遺憾,今天的圓明園只剩下幾根殘垣斷壁,除了荒涼還是荒涼。
  • 秋遊圓明園——走進圓明園展覽館
    作者/臨海憑風出了"方外觀",講解人帶領隊伍去了圓明園的展覽館,我也跟隨講解人去了。圓明園的展覽館位於圓明園西洋樓前,建於1979年。該館有大量珍貴文物、圖片和影視錄像,有按原貌複製的"圓明園"微縮模型,詳細介紹了圓明園的景觀,並再現了一代名園的興盛歷史。
  • 圓明園罹難160周年,今日免費開放
    圓明園建博物館已是現實需要160年前的1860年10月,英法聯軍闖入北京,搶掠、焚毀了圓明園,位於「海晏堂」的12尊獸首從此身首異處,流失海外。2007年,澳門愛國企業家何鴻燊以6910萬港元成功將「馬首」收購,於2019年11月將其捐給了國家,並希望它回到圓明園。
  • 被燒毀的圓明園到底有多美,圓明園被毀,對於中國是多大的損失!
    當人們看到時,總覺得十分的震撼,最讓人震撼的建築長城是其一,圓明園也是讓人十分震撼的建築,只是在最後人們都沒有見到它的全貌。圓明園眾所周知的皇家園林其中之一,裡面肯定也藏了很多的寶物,當八國聯軍進入圓明園之後,所有的金銀珠寶他們都洗劫一空,可即使如此,也未能滿足他們的野心,看到無法帶走的寶物,心有不甘,直接燒了,圓明園被他們毀的不像樣子了,他們才心有不甘的離開。
  •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
    一、說教材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採用倒敘的方法,先闡述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損失;接著描述了圓明 園昔日輝煌的景觀;最後描述了圓明園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 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及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 比仇恨。
  • 圓明園被搶青銅器「虎鎣」將在英拍賣?專家:身份存疑
    圓明園被搶青銅器「虎鎣」將於下月在英國拍賣的消息一出,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對於「虎鎣」的年代、名稱、器型等學術問題以及是否為圓明園流失文物,是否存在某種商業炒作,「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進行了調查採訪。
  • 晚清重修圓明園之爭
    「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的建議」,提出圓明園遺址是近代中國被侵略、被殖民的歷史見證,遺址以斷壁殘垣告誡後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  啟動這項計劃,同治帝是有所考慮的:一方面他剛剛親政,重修好了也是他政績的體現;二是為了讓兩宮太后有個遊樂養老的地方,避免再幹預政治;三是更有內務府的上下人等給他描繪圓明園的恢宏與瑰麗,使他終於動心重修圓明園。實際上,有了浩大的工程,內務府的人們才有油水可撈。
  • 晚清重修圓明園之爭,一個醜聞成為壓倒圓明園重修的最後一根稻草?
    近日,國家文物局回復全國人大代表關於「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的建議」,提出圓明園遺址是近代中國被侵略、被殖民的歷史見證,遺址以斷壁殘垣告誡後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至此,多年來引發人們討論的「重建圓明園」話題,算是畫上了一個句號。
  •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究竟需要喝多少水?
    都說水是生命之源,那麼,孩子一天需要喝多少水才合適?或者說孩子一天究竟要喝多少水才能保持健康?關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父母都思考過,但大多數時候,都沒有深究。關於喝水,日常生活中,最流行的莫過於「一天需要喝8杯水」的說法了。因而,很多父母,也會在潛意識中,讓孩子儘量多喝水,往8杯水的標準靠攏。
  • 北京海澱:圓明園博物館今年啟動建設
    其中涉及了重大文化工程的建設,包括建設圓明園博物館,促進圓明園流失文物回歸;開展圓明園大宮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全面提升圓明園遺址公園展示水平;建設三山五園藝術中心(海澱博物館新館);打造309天主堂為公共文化新空間。記者昨日了解到,海澱區今年將啟動建設圓明園博物館。  圓明園博物館將全面提升圓明園正覺寺安防系統和展陳設施。
  • 圓明園究竟有多少寶物,被燒毀之後,剩下的文物又去了哪裡?
    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圓明園是康熙賜給雍正的一個園林,在此期間又有多位清朝皇帝對其進行過修繕和擴建。圓明園裡的寶物更是數不勝數,直到被八國聯軍燒毀後,很多寶物也都隨之消失了,那麼這些下落不明的寶物都去了哪裡呢?
  • 「馬首」重回圓明園,文物回流還有多少待續篇章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2001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11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這是第七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回歸祖國,未來將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
  • 各個年齡層的兒童,到底需要喝多少水?
    眾所周知,水是生命的源泉,那麼,孩子每天需要喝多少水才合適呢?還是說孩子一天到底要喝多少水才能保持健康?對於這一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想過,但大部分時間,並不深究。每天都要喝水,沒有什麼比「一天八杯水」更受歡迎的說法了。因此,很多家長,也會在潛意識裡,也會儘量多讓孩子多喝水,把標準提高到8杯。
  • 投資200億再造圓明園 多少價值受損?
    著名影視拍攝基地浙江橫店集團,最近傳出「大手筆」,他們計劃籌資200億元人民幣,在橫店重建圓明園,以「重現1860年以前的藝術輝煌」。(9月18日《國際金融報》)橫店集團的此番舉動,當然不是空穴來風。此前,關於要不要重建圓明園,早已有許多爭議。而橫店集團決意異地重建圓明園,則再次引來人們的關注。
  • 如何正確喝水養生專家告訴你喝多少水最合適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如果我們能控制好飲用水的安全問題,人類的疾病就會減少很多。天天都在喝水的我們,真的喝正確了嗎?怎樣才能喝出健康呢?劉學謙教授告訴你:喝多少水最合適人體每天大概需要2500毫升水來彌補皮膚蒸發、呼吸、糞便、排尿等生理活動損失的水分。其中大概300毫升來自於代謝中產生的水,其餘來自食物和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