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巴蒂!
我來還債啦!
之前寫了一篇
告訴了大家怎樣表揚孩子是不行的,
可是還沒告訴大家到底應該怎麼表揚孩子呢。
別急別急,這就來說道說道~
耶魯育兒研究中心(Yale Parenting Center)的主任Alan Kazdin教授,為大家總結了一套非常實用的「誇娃公式」。
成功的表揚=
明確想要塑造的要素+
真摯熱情+
強調具體行為+
動作輔助
Step1:明確想要塑造的要素
這個要素,可以是一種行為,一種習慣,也可以是一種品質,或者其他的,你想要孩子以後能夠再做到的。
比如幫助別人、睡前自覺刷牙、主動打掃房間等等。
明確要素,可以讓你的表揚成為一支箭,正中紅心,強化孩子的行為。
也可以避免我們之前提到過的「無條件讚賞」。
只有達成特定的條件,才能夠觸發表揚,這是表揚真正發揮作用的基礎。
否則,彩虹
吹多了也就沒用了呀。
Step2:真摯熱情
要發自肺腑的去表揚孩子。
不光要使用「你做得真好!」諸如此類的語言。
表情和身體也得跟上呀!
舉個例子:
如果有人這樣說你好看,
你會覺得他是真心的?
試想一下,如果你面無表情的告訴孩子「真不錯」,孩子會怎麼想呢?
大概率會覺得你是在敷衍他,或者更糟糕的是,覺得你在說反話。
太傷自尊了。
要露出這樣的表情
做出這樣的動作
讓孩子覺得你是真心覺得好。
Step3:強調具體行為
敲黑板、劃重點!
很多家長會省略掉這步,但是這步真的非常關鍵!
只說「好」是不夠的,要說「哪裡好」。
這樣,孩子才能知道,是什麼事情讓自己受到了表揚。
否則,就白表揚了。
有些家長可能會問:孩子做完這個事兒我就表揚他了,難道他還不知道我為什麼表揚的嗎?
有的時候……孩子真的不知道……
因為家長可能只看到了大人會注意到的事情,但其實,孩子可能同時做了不止一件事。
一定要明確,再明確。
家長總是想讓孩子猜,這就好像女人總是想讓男人猜。
真的太難了。
直白點,大家都好。
Step4:動作輔助
有的時候,動作甚至勝過語言。
我們可以用小動作和小表情,
比如:微笑、點頭、鼓掌、哇哦
也可以用大動作和肢體接觸,
比如:拍拍肩、摸摸頭、親親抱抱舉高高
善於使用動作輔助,不僅能讓孩子體會到,爸爸媽媽覺得我真的做得很好,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哦~
走錯一步,結果為負
在誇娃的時候,有幾個關鍵點,請大家一定要注意。
否則,一著不慎,就白瞎了自己的心血啦。
1. 不要太泛泛
這個和剛才我們說到的,要表揚具體行為是一個意思。
千萬不要只說一個「很好」「棒棒噠」,一定要提到具體行為!
2. 不要表揚人
意思是,對事不對人。
批評孩子和表揚孩子,都要注意這點。
這涉及到一個「歸因」的問題。
我們要通過表揚,幫助孩子建立起內在的、穩定的歸因模式。
也就是說,讓孩子認識到,通過自己的行為和努力,能夠對事物產生影響。
舉個例子:
你真聰明,做對了這道題!
Oh No!
如果下次孩子做不對題目,他們可能會覺得,我做不對這個題,是不是因為我不聰明?
孩子的內心戲很足的,會對自己產生懷疑。
家長要表揚看得見的行為,
比如:
你那麼認真的解這道題,終於解開了,果然努力是有收穫的呀!
3. 不要過於關注家長自己的感情
你表現得這麼好,媽媽/爸爸會更愛你!
你能這麼做,我們很高興!
Oh No!
這樣孩子會很沒有安全感的。
難道做得不好爸爸媽媽對我的愛就會減少嗎?
難道我之前沒做到的時候爸爸媽媽就不高興嗎?
家長們要明確,
不管孩子如何,我們對孩子的愛都是無條件的。
這樣孩子才能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孩子做這些事情,是對孩子自己的發展有利,而不是因為符合父母的期望。
所以,爸爸媽媽不要太關注自己,而是要專注於孩子呀。
4. 不要大喘氣
你這次能主動刷牙了,真不錯!可是之前怎麼就不行呢?
Oh No!
表揚都表揚了,還翻什麼舊帳呢。
這種表達方式,在孩子聽起來,不像是在表揚,反而是像在討伐。
適得其反了。
我們要專注的是以後,而不是以前呀。
5. 不要太慢
表揚要趁早。
越快越好。
目標一出現,立刻反應,才能強化行為。
假如孩子昨天晚上主動刷牙了,家長今天晚上才說……
這……基本就沒用了……
大家自己想想也覺得不妥吧……
欠大家的總算是還上啦~
心情舒暢~
希望各位家長們,牢記公式和「五不要」,活學活用。
成為「誇娃高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