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被「移出群聊」 輿情素養應成為地方幹部的必修課

2020-12-20 金臺資訊

「一個小包間最高收費是兩小時1580元,僅提供一壺茶和兩份甜點」,11月12日,《齊魯晚報》刊發報導反映濟南部分公園內餐館價格偏高問題後,當事記者被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工作人員移出媒體群,後者還表示,「監督是正常的,但我也有難處」。據悉,濟南市園林局數天前曾發布規定,禁止在公園內設立為少數人服務的會所、高檔餐館等。11月15日晚,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回應,已對當事人進行了嚴肅處理,將認真整改,善待媒體,尊重記者,自覺接受輿論監督。

輿情趨勢

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監測數據顯示,自11月11日至17日,共監測到相關輿情信息389條。其中,網媒信息166條,紙媒信息5條,微信公眾號文章92條,微博21條,APP信息105條。此事經新京報報導後熱度開始迅速攀升,截至11月17日,微博話題#記者刊發監督報導被移出媒體群#官方通報記者發監督報導被移出群#累計已獲927.9萬次閱讀,新京報微博@新京報的相關報導也已獲得811次點讚。

圖:「記者被移出群聊」事件輿情走勢圖

(數據來源圖: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媒體觀點

該事件迅速發酵後熱議不斷,各家媒體紛紛發表評論文章。具體而言,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公職人員應重新認知新聞工作的監督功能,而不是把輿論監督當成「洪水猛獸」。部分媒體報導提到,濟南市公園內部分餐廳收費現狀與11月11日發布的《濟南市公園服務管理規範(試行)》(後簡稱《規範》)規定相悖。齊魯晚報網認為,政策在執行中能否做到不走樣,是市民非常關心的問題,記者對目前存在問題的報導滿足了公眾的知情權。然公職人員將記者移出群聊的不當做法卻阻礙了新聞工作者捍衛社會公共利益的職責。《南方日報》表示,記者的報導是為了保障公園的公共屬性、紓解社會矛盾,可見,報導是「幫忙」而非「添亂」,屬於建設性輿論監督,將「監督報導」與「負面報導」畫上了等號是對輿論監督的誤讀。新聞工作的監督功能理應受到尊重和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在2016年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中強調,建設性的輿論監督是媒體履行使命職責的一項重要工作,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

公職人員應努力消除「輿論監督敏感症」,謹防面對監督「玻璃心」。「記者被移出群聊」折射了在政府社會治理體系中,還存在個別工作人員從官僚主義和本位主義看待輿論監督的現象。面對此問題,新京報公眾號發文稱,「逆耳利於行」,負有管理之責的部門應習慣監督和被監督,以此作為治理動作自我規範的助推之力,反躬自省,秉持問題導向,補上缺位的監管。除了要努力破解「玻璃心」思維,還更應深刻理解此思維產生的背後根源。學者操慧指出,維護自身權益但又不願承擔過多責任的利己心理,即「輿論監督敏感症」,根源是「共責」理性的缺失與「盡責」意識的缺位,此行動邏輯使輿論監督的善意和正義窄化,是一種變相的「失智」。

有關工作人員回應態度引爭議,逃避和「捂蓋子」得不償失。有關記者被移出群聊後,該局的宣傳辦主任和工作人員回應稱,「監督是正常,但是我也有難處」。針對此回應,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的新聞視頻客戶端天目新聞也表示,因為「有難處」就將記者移出群聊,不但無助於現實問題的解決,反倒會讓公眾疑惑其「難處」究竟來自何方,背後的「難言之隱」又是什麼。上遊新聞網表示,此舉或會讓公眾更加疑慮相關工作是否存在失職不當。儘管15日該局稱將高度重視並對當事人嚴肅處理,其初期回應的語焉不詳已經一定程度助推了輿論的持續關注。

有關工作人員作為單位的「代言人」,相關單位亦不能脫責。據半島新聞客戶端報導,11月14日晚,該局宣傳辦主任薛先生向當事記者道歉,並稱,「我和記者溝通了,得到了他的諒解,這是我個人行為,和單位沒關係」。此事到底是個人行為還是單位應當負責,紅網針對此前「南昌城投集團宣傳工作人員將記者移出群聊」的事件評論表示,如果該工作人員僅僅是在私人微信群發消息,當然是「個人行為」。但在聯絡群裡,作為整個單位的「代言人」,工作人員一言一行恐怕代表的不再只是「個人」了。此外,錢江晚報網也表示,相關單位也對此有後續整改責任,應舉一反三,強化作風和紀律建設,及時糾偏相關公職人員的錯誤邏輯認知和具體行為。總之,儘管涉事人員試圖用「個人行為」幫單位撇清責任,但大部分媒體並未「買帳」。

「神操作」吸引眼球,容易「拔出蘿蔔帶出泥」。此番「神操作」的另一個後果是,隨著「移出群聊」事件曝光,涉事主體的相關系列事件都將被置於更加嚴格的輿論「放大鏡」下審視。紅星新聞網發現,相關記者報導中有公園的保安稱,《規範》發布後,部分被拆除餐館是由於缺少規劃手續。如果這一說法屬實,這些高檔餐館的問題就不僅僅是「價格偏高」,而是違章建設。這或暴露監管失職問題,當地有關部門應當一查到底。並且,紅星新聞網還指出,在地方政府已經出臺《規範》的前提下,個別部門卻毫無動作,這或許也暴露「有人把違規操作當成了常態」。

輿情點評

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輿情素養有待提升。從上述媒體觀點可知,有關工作人員的回應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輿論熱議。微信群等在線工作方式早已普遍,尤其在後疫情時代的線上工作趨勢下,更將成為「常態」。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應當意識到,除了傳統的新聞發布會,線上工作群等多種新興工作場景中個人也代表單位形象,個人更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同時,其所在組織也應當對其工作人員加強培訓,提升其媒介與輿情素養。

構建立體監督的健康輿論生態。此次事件迅速點燃輿論場的原因一方面是公職人員未正視和重視媒體輿論監督的社會責任擔當,另一方面是對自身權力的濫用和避責的利己心理。如今,具有便捷性和交互性的網絡逐漸成為多元主體的利益與訴求表達場,無論是媒體還是普通公眾,主體意識都得到激發,立體監督的健康輿論生態有賴共同努力構築。地方幹部應學會並習慣傾聽來自社會不同群體的監督,吸納更多來自百姓的聲音,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重構社會信任。(見習助理研究員 劉睿睿)

相關焦點

  • 記者撰寫監督報導被移出群聊 涉事人員道歉獲諒解
    監督難「入群」 記者才挨「踢」因為一篇監督報導,又見記者被移出群聊。數日前,《齊魯晚報》刊發報導,披露濟南部分公園內餐館價格偏高問題,撰寫該篇報導的記者隨後被相關部門移出媒體群。11月14日晚,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宣傳辦主任薛先生向當事記者道歉。他稱,「我和記者溝通了,得到了他的諒解,這是我個人行為,和單位沒關係」。當事記者亦表示,薛主任認識到錯誤後重新拉他進群。監督了,挨「踢」了;和解了,入群了。看起來皆大歡喜,細究下去一堆問題。就像網友們一針見血的評論所言:這不是進不進群的問題。那麼,這是個什麼問題呢?
  • 地方政府官員要提高媒介素養
    在原陽四兒童被埋身亡的整個新聞採訪和發布上,兩篇專訪都是官方的受訪,根本不去採訪其他涉事主體以及紅星新聞等媒體記者,在涉記者治安事件中,媒體記者也成為了新聞的當事人,有人說這是明顯的洗地和為官方推脫責任。
  • 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作文賞析:媒介素養應成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必修課」,希望可以幫助廣大考生登上勝利的彼岸。  【申論範文】媒介素養應成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當今社會,媒體傳播逐漸呈現出全民化、多元化、草根化、泛政治化等趨勢,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主動參與傳播。在人人都有「麥克風」與「攝像機」的新媒介輿論環境下,政府執政的輿論環境,已發生了深刻變化。
  • 「不轉發廣告就移出群聊」後續:當事人道歉 公司上熱搜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不轉發廣告就移出群聊」 後續:當事人道歉 公司上熱搜截至記者發稿時,除個人的道歉外,公司層面尚未公布對這一事件的處理結果。隨後,工作人員發布紅包,表示希望群裡的媒體能夠轉發至朋友圈。但由於響應者寥寥,兩小時後,群名為「貝影」的保利發展控股北京公司副總經理文靈開始發話,文靈要求管理員提醒所有人,「沒轉發的移出本群。」與此同時,文靈迅速成為該群的新群主,並使用微信「拍了拍」功能,「拍了」其中一位媒體人。
  • 提出疑義,淮安一家長竟被移出群...
    幼兒園中班嚴重超員我是淮安區東方康橋幼兒園的一名學生家長,開學已一周,因家長不給進校門,且自己疏於關注學校的情況,直到老師在群內發了學生名單根據相關部門規定,中班學生數應為20-30名,最多不得超過規定班額的5名......
  • 如果被人移出群聊 你的感覺是不是特爽?
    比如被拉入某個圈子的群聊。筆者從來沒有主動建立過群聊圈子,但「被群聊」卻是經常發生的事。因為生性愚笨和愚善,在被人拉進群中之時,筆者一般都不會產生拒斥的感覺,有時候甚至反而有些竊喜——「你看我,哈哈哈......」因為喜歡獨處喜歡自己讀點喜歡讀的東西,所以即使「被群聊」,也實在產生不出多少興趣。為嘛?
  • 這裡有套「你被移出群聊」的整蠱大全 | 曉技巧
    最近知曉君被整了,事情發生得很突然,只是因為我承認了自己在吹牛方面的不足,就被移出了群聊。任何人被突然移出群聊都會感到莫名其妙吧?然而沒想到的是,有同樣感覺的不止我一個,其他群友也表示了疑惑。察覺到問題所在,我長按了「你被移出群聊」才看穿了這個整人套路。
  • 將成員移出群聊、群主竟成被告,這波操作什麼意思?
    新聞連結據報導,山東平度市人民法院一庭長因將微信群成員移出群聊成被告,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日公布的「柳某某與劉某某一般人格權糾紛民事裁定書」披露了這一案件。柳某某訴稱,原告在微信群「訴訟服務群」內發言時,被該微信群群主劉某某移出群聊,至今無法進入該群。請求判令被告重新邀請原告進入微信群「訴訟服務群」、被告連續三天在該微信群內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被告向原告支付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0元。
  • 微信新功能拍一拍火爆群聊!網友嘗試中翻車:拍了領導 結果被移出群聊
    微信新功能拍一拍火爆群聊!網友嘗試中翻車:拍了領導 結果被移出群聊時間:2020-06-19 10:07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微信新功能拍一拍火爆群聊!網友嘗試中翻車:拍了領導 結果被移出群聊 微信近日進行了版本更新,最受關注的就是支持修改自己的微信ID。
  • 基層幹部如何有效應對網絡輿情
    對此,基層幹部應學網懂網用網,秉持疏勝於堵的基本原則,以平常心面對網絡輿情;學會科學研判,主動分析和把握網絡輿情走向;與網民形成雙向交互的良性溝通,在互動中引導網絡輿論走向。【關鍵詞】基層幹部 網絡輿情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在網際網路時代,網絡輿情極易發生,輿論溢出效應不容小覷。
  • 「提醒」她被移出群聊,網友怒了……
    你是不是常常遇到所謂的名家授課群?近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在線「打假」這類授課微信群,卻被踢了出去......這件事的起因是,一張「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講教育心理學」的海報在網絡傳播,該海報附有二維碼,用戶通過二維碼可進入一個群。然而,李玫瑾本人卻對此不知情,也沒有授權其使用。之後,李玫瑾本人也進入到此群,在亮明自己的身份並提出疑問後,卻被瞬間踢出群。
  • 媒介素養成為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課」
    高考作文題目歷來是備受輿論矚目的熱門話題,2020年高考語文考試一結束,各地的作文題目便相繼登上微博熱搜榜,其中,全國Ⅲ卷的「鏡中我」、全國新高考Ⅰ卷的「社交距離」、江蘇卷的「信息繭房」等主題涉及網絡傳播類話題,折射出媒介素養成為了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課」。
  • 「倔強爸爸」走紅,反覆修改家長群名稱,老師哭笑不得:移出群聊
    之前家長只能通過電話或者面談的方式和老師交流,現如今通訊技術發展聊天群成了家校交流的便捷工具。學校為了方便發布通知,及時跟家長取得聯繫,會讓每位班主任建立一個家長群,這樣能隨時溝通。一位老師組建完班級群後,要求家長更改自己的名片,按照學生的名字改成某某家長,本來很簡單一件事,大家都按要求改了名字,但有一位家長卻不走尋常路,反覆改了幾次把老師氣得不行。這是怎麼回事呢?
  • 「倔強爸爸」走紅,反覆修改家長群名稱,老師氣得無語:移出群聊
    之前家長只能通過電話或者面談的方式和老師交流,現如今通訊技術發展,聊天群成了家校交流的便捷工具。一位老師組建完班級群後,要求家長更改自己的名片,按照學生的名字改成某某家長,本來很簡單一件事,大家都按要求改了名字,但有一位家長卻不走尋常路,反覆改了幾次把老師氣得不行。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位家長修改名字時改錯了地方,直接把群名稱改成了某某爸爸。
  • 24歲妻子應酬飯局凌晨醉醺醺到家,丈夫公司群發言被移出群聊!
    - 1 -部門領導邀請參與應酬24歲已婚女子稱「被動」參加飯後再去KTV喝酒女員工招架不住醉酒長沙的李先生向我們反映,自己24歲的妻子是「湖南工蟻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臺工作人員,就在上周,應公司領導要求,參加飯局陪客戶喝酒,飯後又去唱歌,宿醉至急性酒精中毒。這讓身為丈夫的李先生很是氣憤。
  • 【輿情素養】劉志華:政務輿情回應邁入3.0時代
    政務輿情回應2.0時代(2011年—2015年),即發展期。從中央到地方日益重視,開始廣泛建立相應機制,特別在這個階段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政務新媒體有了迅猛發展,對輿情回應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各單位進步速度不一,不少地方存在意識、水平不到位,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時暴露出不少問題。
  • 郭建華:時間管理應是基層幹部必修課
    原標題:時間管理應是基層幹部必修課   當前,首都深化改革全面發力,鄉鎮基層工作任務遠超以往。千針萬線、繁忙煩瑣,想要不出現顧此失彼、厚此薄彼的情況,就得做好時間管理。這越來越成為基層幹部的一門必修課了。
  • 帶孩子去參加同學聚餐,回家後卻被移出群聊,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帶兒子參加聚會被移出群聊,網友卻表示不冤枉本來王女士打算回家之後,再和同學們好好道歉,但是在回家之後卻發現自己被移出了群聊。雖然一部分的網友在這件事情上認為同學有些過分,但是大部分人認為,王女士現在還沒意識到問題的根本所在,被移出群聊一點也不冤枉。
  • 【人民輿情】劃重點!各級幹部該如何同媒體打交道?
    深刻理解總書記講話內涵,對輿情事件應急處置與輿論引導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並通過媒體積極開展輿情回應與輿論引導工作,是新時代各級幹部的一項重要技能。一方面,當前全媒體時代,突發輿情事件發生後,輿情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廣、關注者眾,公眾更渴望獲得相關部門處置情況的權威信息。加強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運用媒體發聲引領輿論,已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
  • 媽媽帶6歲兒子參加同學聚會,回家後想看照片,卻已被移出群聊
    回家後,軒軒媽媽想看照片,結果打開微信,卻已被移出群聊。後來她找幾個要好的同學,詢問自己為什麼莫名其妙的就被移出了群聊,同學們都說,他們覺得她的兒子非常的沒有教養沒有禮貌,以後聚會也不想再經歷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