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立德樹人的成效是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德育品牌建設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學校實踐層面的具體落實,是學校改進的重要策略,能夠形成價值導向、示範引領和文化創生作用。立足校史校情,定位德育品牌建設目標,凝練學校品牌特色,促進德育品牌長效發展,是新時代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內容,需要立足實踐,常研常新。
德育品牌之魂,首在真誠。教育是「目中有人」的事業,不管德育活動設計如何吸引眼球,只要是被動的、強制的、膚淺的、沒有學生主體參與的、學生缺乏深刻體驗的、學生獲得感不強的活動項目,就很難成為真正的德育品牌。德育品牌建設的第一法則是:真誠的態度。比如,學生社團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大部分學校都在進行,但實際上開展的層次與育人效果完全不一樣,究其原因,需要問一問組織者的「初心」。如果只是為了裝飾門面而開設社團,社團活動的時間、場地、常態化得不到保障,就會產生學生不喜歡、場面很尷尬的反效果。因此,「用心了沒有」是衡量包括德育活動在內的一切活動的準繩。
德育品牌之效,重在喚醒。教育就是喚醒,即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喚醒內心的敬畏和善良。很多時候,德育工作簡單被理解為「盯牢管牢」「做過說過」「檢查反饋」等內容,是失之偏頗的,至少是遠遠不夠的。德育工作如果以「喚醒」為主要落腳點,以「喚醒」作為設計、開展德育工作的原點,才算是「回到常識」。德育品牌創建只有有了這個前提條件,才能再看是否有特色、是否有特質、是否能落地等。能夠喚醒學生的自主、自律、自省、自愛、上進心的德育活動,才是好的活動。
德育品牌之美,盡在細節。盡精微,致廣大,教育之美,還在細節。德育品牌項目不一定要高大上,小清新、小切口、小投入,同樣可以打動人,關鍵是堅持做,做精細。北師大附屬嘉興南湖高級中學一直倡導「讓標準成為習慣,讓習慣符合標準」,只問耕耘,靜待花開,是學校德育品牌建設思路。比如自主學風建設,堅持兩年多後,「入室即靜、落座即學」已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當然,細節涵養育人之美,其提升永無止境。很多德育項目都有很好的創意和出發點,只是因為執行過程沒有往精緻化方向努力,僅追求過得去就行,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因而沒有成為眾人信服的亮麗品牌。
德育品牌之特,成在校本。德育品牌具有個性化的特色,是學校特色化發展的教育標識,是這所學校區別於其他學校的獨特標誌。教育高質量發展是適合每個孩子的個性和差異的高質量發展。改變千校一面的狀況,就是要結合學校實際,辦適合的教育,辦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學校實踐探索中的「南湖紅、江南綠、北師藍」教育三原色校本文化建設、北京研學課程設計和實踐、「朗讀亭+」的書香校園打造和「最美附中人」的養成思路,毫無例外都打上了校本印記。德育之品,靚在特色,各校有各校的風採。所以,德育品牌項目評選活動,沒有輸贏,只有分享。
德育品牌之本,根在文化。文化是學習積累和人格修養的基礎。當今許多教育問題,就是因為沒有把教育活動當成文化活動。教育離開文化,等同於魚兒離開了水,樹木離開了土壤,很容易被扭曲、異化。學校就是一個文化場,學校的環境、校園生活、組織制度、校內人際關係及學校的管理體制等,作為一種隱性的校園文化,貫穿於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德育品牌的建設,要往深裡走、往質上走,必須讓文化介入生命,不斷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或者空間,實現生命的高質量發展。
德育品牌之勢,必在融合。德育品牌創建需要實現家庭、社會、學校三者的融合。德育品牌活動都有明確的教育主題,如學生志願者行動、社會實踐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法治教育等,都離不開家庭、社會的支持和參與。德育品牌創建往專業化方向發展,課程化是主要途徑。國家教育方針的定向、核心素養內涵的導向以及學校發展定位的傾向,都為學校育人目標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可以通過個性化、特色化的課程體系建設,助力德育品牌建設升級。此外,疫情期間線上線下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也給德育品牌建設提供了新的實踐路徑和新的思維方式。
德育品牌創建是「五育並舉」下的五育融合。教育關注整個人的成長,不僅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整合,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間也不能分離,而是要相互融通。五育融合對德育品牌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發展的方向。正如品牌之「品」,三「口」成「品」,唯有互相聯繫、互相配合、互為依靠,方能品牌彰顯,品質悠揚。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嘉興南湖高級中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09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