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8大陸出版臺灣相關圖書綜述

2020-12-25 鳳凰網讀書

歷時10天的「海峽兩岸出版交流20年系列紀念活動」已經落下帷幕。這次規模空前、亮點紛呈的系列紀念活動進一步促進了兩岸出版界的交流與合作,並使中華文化更好地傳承兩岸、弘揚世界。此時,靜心盤點祖國大陸近年來出版的「臺灣相關圖書」,便顯得別具意義。

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CIP數據統計顯示,從2001年1月至2008年9月,祖國大陸共出版「臺灣相關圖書」2925種,涉及328家出版社。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統計的「臺灣相關圖書」,既包括直接引進的臺灣出版物,也包括大陸出版的臺灣學者著作;既包括臺灣人研究、介紹臺灣的圖書,也包括大陸學者對臺灣的研究成果。

綜觀7年來祖國大陸出版「臺灣相關圖書」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即無論7年來兩岸關係如何變化,大陸「臺灣相關圖書」出版始終呈現穩步發展的態勢,每年出版量相對穩定,充分反映出大陸學者、出版人,以及廣大讀者始終如一的臺灣情結和割捨不斷的血脈親情。正是大陸學者孜孜不倦的「臺灣研究」、大陸出版人堅持不懈的「臺灣選題」,以及大陸讀者對寶島臺灣的深情關注,使得「臺灣相關圖書」在大陸的出版保持了穩步發展的態勢。

梳理7年來祖國大陸出版「臺灣相關圖書」內容,豐富多彩,涉獵廣泛;介紹與研究並重,兩岸對比突出;社會科學多於自然科學,科技圖書以計算機技術為主。總體而言,具有如下五大特點。

宣傳中國共產黨一國兩制對臺政策,反對「臺獨」分裂主張,研究、分析臺灣的政治局勢和兩岸關係走勢,促進祖國統一大業

這部分圖書約有250種,佔大陸出版「臺灣相關圖書」的近1/10。可以說大陸出版人在宣傳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方面功不可沒。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於臺灣問題的論述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共三代領導集體與祖國和平統一》和九州出版社2004年推出的《大戰略——鄧小平與祖國統一》,前者系統研究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領導集體關於祖國和平統一的理論與實踐,特別對「一國兩制」理論作了高度評價;後者全面記錄了鄧小平同志在祖國統一問題上的建樹與作為。

又如九州出版社先後出版的《江澤民八項主張問答》(2002年出版、2003年修訂)和《江澤民同志〈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重要講話及中央領導同志在紀念座談會上的講話彙編》(2006年),前者系統闡述了江澤民同志關於臺灣問題八項主張;十六大召開後出版的修訂本,則結合十六大精神,對江澤民同志關於祖國統一的八項主張進行了最新闡述;後者是為紀念江澤民同志八項主張發表十年歷次座談會中央領導同志重要講話的彙編。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的《胡錦濤談臺灣問題》,收錄了胡錦濤同志自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有關臺灣問題的重要講話、論述,2008年已經推出英文、日文兩個版本。

再如,新華出版社的《中國結——兩岸關係重大事件內幕》(2003年),記述了我黨各個歷史時期的對臺政策,以及臺灣當局的大陸政策和他們所採取的行動;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年的《統一與整合——新時期解決港澳臺問題的理論與實踐》系統論述改革開放30年來,鄧小平「一國兩制」理論在中國特別是在港澳的實踐情況。

反對「臺獨」分裂、分析臺海局勢、研究臺灣政局發展與兩岸關係的諸多論著也是此類圖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臺灣威權體制及其轉型研究》(2003年)、臺海出版社的《臺灣政局發展與兩岸關係》(2008年)以及中央編譯出版社的《臺灣政治轉型與分離傾向》(2008年)等,後者深刻剖析了臺灣的政治轉型,論述了該過程中的「民主化」、「本土化」和 「國際化」的特點,分析了「民主」與「臺獨」關係問題,指出了「臺獨」實質,分析了該過程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中國經濟出版社的《當代臺灣政治文化轉型探源》,著重研究當代臺灣政治文化轉型的根源和動力,分析是什麼因素推動了臺灣主流政治文化的轉型。

其中,值得一提的還有兩套系統研究「臺獨」問題的叢書,即臺海出版社的「冷觀臺獨叢書」(2007年)和九州出版社的「臺獨研究叢書」(2007、2008年陸續出版)。前者包括《陳水扁現象透視》、《世紀初的交鋒》、《臺灣海峽觀察》、《新世紀的臺海思考》等4種,全面評論兩岸關係發展、透視臺灣政局、研究臺灣問題;後者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統,包括《「臺獨」組織與人物》、《「臺獨」理論與思潮》、《「臺獨」的社會基礎》、《「臺獨」的歷史演變》等4種。

對臺灣各政黨的研究亦持續不斷。研究民進黨的包括《透析臺灣民進黨》(臺海出版社)、《民進黨執政八年透視》(華藝出版社)以及李敖所著的《民進黨研究》(中國友誼出版公司)等。其中,最為系統、全面的當屬九州出版社2004年推出的一套「民進黨研究叢書」,包括《民進黨對外關係研究》、《民進黨社會基礎研究》、《民進黨選舉策略研究》、《民進黨意識形態研究》、《民進黨政商關係研究》、《民進黨組織派系研究》、《民進黨執政狀況研究》以及《民進黨大陸政策研究》等8種,全方位地對民進党進行了研究、分析。臺海出版社的《國民黨統治下的臺灣》(2004年)和《沉浮臺灣——從蔣氏父子到連戰馬英九》(2008年)以及《世紀爭鋒——國民黨與民進黨決戰臺灣》(2008年),前兩種分別講述國民黨在臺灣的歷史演變、沉浮興衰;後者記敘了臺灣地區三次大選,分析了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勝敗得失。

相關焦點

  • 大陸簡體字圖書在臺灣
    近年來大陸簡體字圖書在臺灣的銷售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2004年大陸銷往臺灣的簡體字書為600萬冊,總額約1.2億元人民幣,在臺灣銷售金額近2億元人民幣。目前,全臺灣有大約40家大陸圖書進口商,銷售網點逾200家,臺北地區佔到70%以上,另30%在中南部。
  • 大陸圖書臺灣市場需求多
    雖然大陸出版的圖書並不符合臺灣民眾的閱讀習慣,但在臺灣卻擁有著廣大的讀者群——從學術界人士到專業領域知識菁英,從高校研究生到政府官員。  臺北商業技術學院講師洪禎國稱自己讀大陸圖書已有十多年,每月都會花3萬多臺幣買大陸圖書;臺灣著名的誠品書店商品採購經理李亞男也是大陸書的「老讀者」,家中一半以上的書籍都是大陸出版品;而在臺大歷史系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陳先生更坦承,他的同學撰寫論文時沒有不參考閱讀大陸相關書籍的。
  • 大陸優秀圖書走進臺灣高校
    現在很多書臺灣都不出了,大陸的出版物彌補了空白。」10月11日,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的會標下,大陸出版的各類書籍散發出滿室書香,「第二屆大陸優秀圖書臺灣高校巡迴展」在臺北宣布開幕。巡迴展的主辦方華藝出版社副社長劉泰向記者介紹,本次巡展集合大陸200餘家出版機構的2000多種圖書,包括社科、文史、古籍、文藝類書籍,將在臺灣的世新大學、東吳大學、東海大學、中山大學和澎湖科技大學、金門大學等大專院校舉行。將書展擴大到臺灣離島地區是本次書展的一個特點。此外,書展也辦到了網絡上,將在臺灣多家網絡書店優惠售書。書展還將向參展大學圖書館贈書。
  • 臺灣書商:臺灣對於大陸圖書的需求旺盛
    【同期】兩岸出版交流協會理事長、臺灣天龍文創出版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榮裕大陸本身書出得很快,書種又多,印刷又漂亮,所以一般讀者基本上一個禮拜不止來兩天、三天,甚至有的每天來,因為現在大陸出的新書很快,而且我們一個禮拜都是進兩百多箱的書。
  • 大陸優秀圖書走進臺灣高校 涵蓋200多家出版機構、近1000個品種
    臺海網12月14日訊 (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陳成沛 文/圖)涵蓋大陸200多家出版機構、近1000個品種的簡體字圖書,近日結束在臺灣淡江大學、高雄師範大學、僑光科技大學等30餘家校園書店的巡迴展,反響熱烈,得到臺灣高校學子的好評。
  • 臺灣出版業者:大陸圖書市場是令人心動的地方
    「大陸圖書市場是令人心動的地方」——臺灣出版業者暢談兩岸合作前景   新華網福州5月14日電(記者 李寒芳) 福建閩臺書城14日迎來又一次臺灣投資者共襄股東大會。作為海峽兩岸出版界共同投資創建的首個經濟實體,閩臺書城自2002年誕生就成為臺灣出版業西進大陸圖書市場的重要一站。
  • 大陸出版產業的現狀及兩岸出版合作
    目前兩岸出版合作最基本的形式還是版權貿易。從1998年-2007年的10年間,大陸共引進臺灣版權11179項,輸往臺灣版權5687項。大陸每年的版權輸出中,對臺灣的輸出量佔第一位;大陸每年的版權引進中,從臺灣引進量佔第三位,排在英、美這兩大版權輸出地之後。   在版權貿易之外,兩岸的出版企業之間也開展了一些更為緊密的合作。
  • 大陸臺灣出版多合作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日電兩岸交流,出版當先。權威人士稱,出版交流已經成為兩岸交流中表現活躍、成果較為豐富的領域之一。  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常務副主席陳為江今天告訴記者,十餘年來,兩岸出版人員來往以數千人計,雙方各為對方舉辦了兩次大型書展,舉辦了數十次版權貿易洽談會,祖國大陸、臺灣及香港共同舉辦了四次聯誼會議。
  • 大陸入臺圖書年銷5.4億新臺幣 版權貿易市場廣闊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18日在福州表示,2009年大陸發布了包括鼓勵臺灣企業到大陸相關新聞出版行業的產業園區投資落戶在內的4條惠臺政策,目前成效初顯,兩岸深耕版權貿易市場前景廣闊。   「近年來,兩岸版權貿易交流日益密切,呈現你來我往的良好局面。」
  • 臺灣書店業者:大陸圖書令臺灣讀者獲益良多
    新華社臺北12月14日電(記者查文曄 吳濟海)第四屆大陸優秀圖書臺灣高校巡迴展日前在臺北舉行。大陸200多家出版機構、近1000個品種的圖書在臺灣淡江大學、高雄中山大學、高雄師範大學、僑光科技大學等高校及校園書店巡迴展出。臺灣書店業人士表示,大陸圖書很受歡迎,令臺灣讀者獲益良多。
  • 出版業衰退嚴重,臺「文化部長」坦言大陸是臺灣圖書重要市場
    出版業衰退嚴重,臺「文化部長」坦言大陸是臺灣圖書重要市場 澎湃訊 2016-06-07 17:11 來源:澎湃新聞
  • 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負責人:大陸簡體字書籍在臺銷量漸長
    9月23日,連續第十年舉辦的臺灣廣西圖書展在臺北「書店街」重慶南路開幕。廣西新聞出版交流團一行13人出席活動,並就《漢畫總錄》一書與臺方相關業者籤訂版權貿易合約。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理事長、天龍文創出版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沈榮裕當日在臺北介紹,簡體字書籍在臺銷量增長非常快,尤其是各類考試的工具書、兒童繪本等受到學生家長們的歡迎。圖為圖書展舉辦地、臺北專賣簡體字書籍的天龍書店。
  • 臺北書展 大陸圖書搶眼
    年逾古稀的汪先生上午一進場就直奔簡體館,逐本翻看心儀的圖書。他說,自己主要挑兩類書,一是大陸翻譯的外國書,因為「大陸各種文字都會翻譯,比如瑞典、荷蘭圖書的中譯本都會有,而臺灣一般只翻譯英語和日語書」;另一類是中國傳統文化類的書,「這方面大陸的資料多,人手也多,所以整理得更好,這兩類書大陸有優勢。」
  • 臺灣作家劉墉出版有聲圖書 版稅收入捐贈助殘事業
    中廣網北京5月13日消息(記者 王淑娟)連戰、宋楚瑜的「回家之旅」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中,臺灣著名旅美作家劉墉的「愛心之旅」又在大陸起航。     在「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12日在中國殘聯機關舉辦「劉墉先生有聲書版稅捐贈暨圖書首發式」,中國盲文出版社出版的兩套新書《在靈魂居住的地方》、《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是劉墉先生在祖國大陸首次出版的有聲圖書。
  • 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報告:大陸英文圖書出版初具規模
    報告顯示,2018年共有130家出版機構的871種英文書被收藏,這說明中國大陸出版機構的英文圖書出版在語言人才積累、渠道推廣、以及優勢內容資源等方面,已經初具規模。報告通過海外圖書館藏數據視角,為中國出版界提供每年新品的海外圖書館市場反饋和梳理,這種基於第三方客觀數據的專題效果評估,得到了中國出版界的主管部門以及眾多出版社的積極評價和響應。
  • 臺灣讀者熱愛大陸圖書(說臺灣)
    科幻題材備受關注閱讀報告顯示,人文社科類書籍佔誠品大陸書店銷售額的25%,臺灣書店的20%,香港書店的26%。文學類書籍佔比同樣較高,翻譯文學和中文文學書籍在大陸書店佔比26%,在臺灣及香港書店分別佔比22%和20%。大陸書店藝術類書籍銷售額連續3年上升,佔比達17%。
  • 臺灣出版業投資大陸項目採用同等優先的原則
    臺灣出版界近年來到大陸參加的書展、期刊展包括: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版權貿易洽談會、專項臺灣書展、臺灣期刊展覽、全國書市、全國圖書訂貨會等。大陸出版界近年來多次赴臺灣舉辦的書展、期刊展,參展人數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  二、舉辦兩岸的出版聯誼會議。
  • 約萬種大陸圖書走進臺灣校園 為中華文化發展共同努力
    約萬種大陸圖書走進臺灣校園 為中華文化發展共同努力 2017-09  約1萬種反映當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優秀圖書,尤其是近三年評選出的100餘種最美圖書,代表了目前大陸圖書裝幀設計的較高水準。  此次展覽由大陸方面中國出版協會與臺灣圖書出版事業協會共同主辦。中國出版協會副秘書長沈建林在開幕致辭時說,出版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兩岸同胞以心相交,尊重差異,增進理解,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
  • 臺灣當局擬審查大陸引進書籍 出版界痛批 學者:「臺獨」意識操作的...
    大公網5月10日訊 (記者 何德花) 臺灣「文化部」五月四日寄發中華民國圖書出版事業協會等多個圖書公會、協會公文,要求各會轉知各出版社會員,出版陸方授權書籍須依「大陸許可辦法」送文化部審查並經許可,否則不得出版,違者處行政處分,此舉遭到臺灣出版界痛批。
  • 「說出來」的兒童歷史書風行臺灣30年後將在大陸正式出版
    「說出來」的兒童歷史書風行臺灣30年後將在大陸正式出版 2018- 鍾欣 攝   中新網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作為博集天卷旗下全新童書品牌「小博集」的重點產品之一,臺灣小魯文化出版社的旗艦圖書「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系列圖書和「說給兒童的世界歷史」系列圖書將在大陸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