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
1.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們。——《華蓋集.雜感》
看看周圍,是不是這樣的:很少有人敢於向比自己強的人反抗,反倒是欺負比自己弱的卻是起勁兒的很,一個比一個在行。
一個人在外面受了氣,忍氣吞聲,回到家裡卻大耍威風,拿家人撒氣。
一個人受了上級的氣,憋氣窩火,回到辦公室把自己下屬懟一頓。
一個人面對領導幹部奴顏婢膝,面對百姓卻是橫眉冷對。
……
如此這般,終究也不過是像阿Q一樣,連姓「趙」都不配,只敢欺負一下小尼姑,連欺負和自己差不多的小D都做不到,只是沉浸在自嗨之中,精神上勝利一把。
一個獨立、自強的人需要保持向強者挑戰的勇氣,並適時付諸行動;對於弱者,則要平等看待,保持必要的同情心,並適時提供幫助。
阿Q(嚴順開扮演)
2.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面對問題、不公,發一些牢騷、罵兩句也無可厚非,但如僅止於此,那終究於進步無益。如果再被別有用心的人鼓動一番,帶上節奏,心中的牢騷、不滿更多,那就容易淪為鍵盤俠、槓精了。單純的抱怨毫無用處,怨天尤人得到僅僅是顧影自憐。
發自己的熱、點燃自己的火,有一點算一點,努力向上走,這是魯迅先生對他那個時代青年的希冀。對於現在的青年,這樣的希冀也同樣適用,不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不被輿論帶節奏,有獨立的思考,有自己的正當追求,有踏踏實實的步步前行,終究會積少成多,形成時代的巨大潮流,大家走在一起、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