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Western blot的小夥伴都清楚,我們提取蛋白要加各種蛋白酶或磷酸酶抑制劑,這些酶的作用和發揮作用最佳濃度你真的了解嗎?下面給大家一一盤點下。
DTT:二硫蘇糖醇,一種很強的還原劑,易被空氣氧化,穩定性較差;但冷凍保存或在惰性氣體中處理能夠延長它的使用壽命[1]。蛋白質二硫鍵(又稱S S鍵,由2個巰基-SH被氧化而形成)常作為活性中心發揮作用,是保持空間結構的重要官能團。為了確定蛋白質的一級結構,DTT可以將cys上的二硫鍵打開,使之成為線狀多肽鏈,這樣也便於抗體識別並結合特定的位點[2]。對於包埋於蛋白質結構內部的二硫鍵,DTT通常作用較弱,這類二硫鍵的還原需先將蛋白質變性(高溫加熱或加入變性劑,如鹽酸胍、尿素或SDS)[3]。DTT在離子狀態下才有作用,pH7-9.5時作用最強,pH降至3以下可終止其作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DTT可以使蛋白質從DNA上釋放出來,便於DNA和引物的結合,提高擴增效率。
使用濃度:DTT濃度太低起不到保護作用,濃度太高又會破壞結構。建議在0.5mM~1.5mM之間。有的抗體說明書會給出目的蛋白的最佳使用濃度。
PMSF:苯甲基磺醯氟。是一種絲氨酸蛋白酶不可逆抑制劑。難溶於水,且在水溶液中非常不穩定,容易分解,30min就會降解一半,因此提取蛋白時每一步都要加入新鮮的PMSF,樣品處理超過1h,補加一次。PMSF可溶於異丙醇、乙醇、甲醇、二甲苯和石油醚。有劇毒和腐蝕性。可抑制絲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也可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和乙醯膽鹼酯酶[1]。室溫下可保存一年。
使用濃度:0.1~1mM
NaF氟化鈉:溶於水(溶解度10°C 3.66、20°C 4.06、30°C 4.22、40°C 4.4、60°C 4.68、80°C 4.89、100°C5.08)、氫氟酸,微溶於醇,有毒[1]。酸性磷酸酶可逆抑制劑,可抑制絲氨酸、蘇氨酸磷酸酶,對鹼性磷酸酶的效果較差,釩酸鈉才能有效抑制[4]。
使用濃度:10~20mM
焦磷酸鈉:溶於水,不溶於乙醇和其他有機溶劑。與Cu2+、Fe2+、Mn2+等金屬離子絡合能力強[1]。是絲氨酸/蘇氨酸磷酸酶不可逆抑制劑。
使用濃度:1~2mM
正釩酸鈉:正釩酸鈉與釩酸鈉為同一物質,化學式為Na3VO4,極易溶於水,溶液呈鹼性,不溶於醇[1]。購買過來的一般是原釩酸鈉,需要經過處理,使之變成單體才有效。磷酸酯酶抑制劑,可以抑制鹼性、酸性磷酸酯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等磷酸酯酶,可逆抑制劑,也可以抑制Na+/K+ ATPase等ATPase。常用於抑制蛋白去磷酸化或促進蛋白的磷酸化激活,在提取細胞或組織蛋白時常用於保持蛋白的磷酸化狀態[5]。
使用濃度:1mM
β-甘油磷酸(β-glycerophosphate):是絲氨酸/蘇氨酸磷酸酶可逆抑制劑。
使用濃度:1mM
通常在提取到蛋白之後,還需要經過煮蛋白這一步,可能會有小夥伴奇怪了,為啥要「煮」蛋白呢?其實這是為了讓SDS和蛋白充分結合,是蛋白質完全變性並解聚,形成棒狀結構並帶上負電荷,從而可以在電場中移動;SDS還能斷開氫鍵,破壞二級和三級結構,使得蛋白質的電泳速度只跟分子量的大小有關。通常煮蛋白的條件是100℃,5min。但有一種特殊的需要用37℃孵育1h,或者60℃30min代替boiling5min,詳情可以戳這篇推文:「師兄,help! help!我的蛋白為什麼一直檢測不出來!」有的小夥伴也可能奇怪了,如果我煮蛋白時間過長過短會怎樣呢?時間過短就不必細說了,肯定是反應不完全,如果一不小心煮蛋白時間過長,樣品會蒸發很多,如果蓋子崩開蒸發會更多,直接導致的一個後果是蛋白濃度定量不準確,其實筆者也挺好奇蛋白煮久了還有哪些其他後果。對於一些濃度大的蛋白樣品可適當延長煮蛋白時間。
另外,煮蛋白後還可能會出現結塊的現象,這種現象可能是由於蛋白樣品濃度過高,已經超出了SDS可以結合的濃度,將樣品稀釋即可。
參考材料:
【1】百度百科
【2】https://wenku.baidu.com/view/b922554af7ec4afe04a1dfe8.html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e4dda7bf0102x1jx.html
【4】丁香園
【5】https://china.guidechem.com/trade/pdetail10865209.html
【6】Vigushin DM et al. Trichostatin A is a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with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breast cancer in vivo. Clin Cancer Res.2001 Apr;7(4):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