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觀點|歷史是解讀一項法律制度的金鑰匙

2020-10-05 四門聽

歷史是解讀一個國家法律制度的金鑰匙—從歷史的角度解讀美國「陪審團制度」和「持槍權」

我們常常不能明某項法律制度之所以,往往是因為我們不知該項法律制度創設之歷史,其歷史包含問題的產生、發展、不得不解決的原由、曾經嘗試解決的成敗經驗、創設之提議與討論、最初施行之版本、之後的調整與修訂等。在該項法律制度創設之初,其背後的歷史內涵常一目了然,然制度在施行過程中漸次繁複,終至不能辨認其原始面貌,亦使後來者不明該項法律制度之所以,管中規豹,不得見全貌。

舉例來說,以往至今,論述美利堅合眾國陪審團制度之文章汗牛充棟,常敘述其優點大於弊處,引進國內推廣的建議也不少。

陪審團制度非常好,經常看美國律政劇、香港法律劇的同志定非常熟悉。陪審團制度在美國的運作也已經發展成一套完整複雜的制度系統,並且在社會上也形成了與該系統呼應契合的文化認知。那麼,這樣的制度是否可以引進中國推廣呢。也有不少人提出,中國大陸不適宜引進陪審團制度的無數條原因,從法律體系、文化傳統、國民素質不一而足。其實自我看來,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原因,比如文化傳統、國民素質這一款,香港地區陪審團制度的豐滿實踐就可以反駁此種觀點。

本質原因,還是得從陪審團制度在美國產生的歷史來探尋。陪審團制度的起源在英國,但是真正發揚光大並完善成制度體系則是在美國。為什麼美國要在憲法中確立陪審團制度?這個問題我們從美國獨立的歷史尋找或許能找到答案。

另外,關於美國人民持有槍枝的權力,許多人也不能理解,美國槍擊案頻發給社會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傷害,為何政府不能取消美國人民持有槍枝的權力?這個問題從美國獨立的歷史中或許同樣可以找到答案。

陪審團制度是美國人民對抗殖民專制政府的武器,美國人民是無論如何不會放下這把武器的,跟「槍」一樣。「槍」是一把實體的用來對抗專制政府的武器,而「陪審團」則是一把制度的用來對抗專制政府的武器。接受「陪審團」審判和持有「槍」的權力都是美國憲法規定的美國人民的基本人權之一。



關於「陪審團」制度

美國在獨立之前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在「七年戰爭」之後,英國就開始加強對殖民地的控制,首先採用的方法就是制定頒布一系列惡法。美國人民最初的抗爭方式就是通過陪審團制度使這些惡法無效化。比如:某個民眾被指控偷稅漏稅,儘管庭審證據確鑿,但是陪審團卻能夠宣告被指控的人無罪。這是殖民地民眾最後能夠採用的不流血的和平抗爭方式,這個方式很快就推廣到了各個州的法院。這讓很多在殖民地頒布施行的法律實際都成了無效的法律。所以,英國殖民者不久就宣布取消了陪審團審理案件的權力。這下,使得被殖民者免遭惡法荼毒的最後緩轉餘地都沒有了,他們只能或者選擇服從這些惡法,或者選擇反抗和革命。當時革命的口號之一就是「法庭沒有陪審團」。《獨立宣言》中對英國殖民者的重要指控之一也是「剝奪我們享有陪審團的權益」。美國獨立建國之後,1787年制定了美國憲法,在第三條第二款第三項中即將「陪審團審判」確立為司法制度的核心原則,規定「除彈劾案外,一切犯罪由陪審團審判」。因為該項規定在司法權之中,屬於司法制度的內容,並未從公民基本人權的角度予以規定。同時對整個憲法也提出了無法保障人民基本人權的疑慮。於是,兩年後,第一屆國會召開的時候,大多數議員提出要在憲法中加入權利法案,其中包括要增加「陪審制度」的內容,以保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之權」的實現。陪審制度是憲法中要加入權利法案討論的源頭,眾多州通過權利法案的前提也是必須包含陪審團制度。所以,可以說,陪審團制度是《權利法案》的核心,十條中有三條涉及陪審團制度,加上正文中的一條,整部憲法中竟有四條條文涉及陪審團制度,可以說陪審團制度重要到了極點。《權力法案》三條分別是第五條修正案「無論任何人,處分根據大陪審團的報告或起訴書,不受死罪或其他重罪的審判」、第六條修正案「在一起刑事訴訟中,被告有權由犯罪行為發生地的州和地區的公正陪審團予以迅速和公開的審判」、第七條修正案「在習慣法的訴訟中,其爭執價額超過二十美元,由陪審團審判的權利應受到保護。由陪審團裁決的事實,合眾國的任何法院除非按照習慣法規則,不得重新審查」。

從美國獨立革命的實踐來看,美國的革命者是把陪審團制度作為反抗殖民專制政府的武器,從獨立後的建國實踐來看,美國的建國者是把陪審團制度作為制衡政府、保護人民權利的終極利器。同時美國獨立革命反抗專制政府的革命經驗也形成了美國質疑政府的文化傳統。在美國人觀念中「政府是必要的惡」,對政府是極端的不信任。這一文化觀念也是在歷史中形成的,並且契合了陪審團制度。

唯有解讀歷史,才可真正解讀該一項法律制度。



關於「持槍權」

同樣要理解美國人的「持槍權」亦必須考察美國獨立的歷史才能究竟其前因後果、來龍去脈。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民兵,有一個著名的稱號「一分鐘人」,他們出則為兵,入則為民,來無影、去無蹤,「一分鐘」即可投入戰鬥。民兵是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主要依靠力量。之後,憲法就將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力寫進了憲法。《權力法案》第二條修正案「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須的,因此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力不得侵犯。」美國建國者在起草憲法的時候認為,只有規定人民有持槍的權力,才能使得《獨立宣言》中宣告的:「人人生而平等,經過被政府管理的人們認可並授予的政府權力才是正當的政府權力,人們為了保障人們的生命權、財產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力才建立政府,當政府違背這些目的時,人民有權力也有義務變更和廢除政府,並根據人民的需要建立新的政府。」的天賦人權才能得到落實。並且通過《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使得人民持有武器的權力不得被各州、地區法律加以限制。也就是說,美國建國的歷史,使得美國人民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當政府用槍對準人民的時候,人民就可以用槍來推翻政府。美國人民有用槍推翻暴政的自由,雖然美國目前實施的已經是民主的制度,但是出於對暴政的天然防備,美國憲法堅決暴政美國人民持有槍枝的權利。「槍」是一把實體的用來對抗專制政府的武器。

解讀了美國建國獨立的歷史,我就可以獲得解讀「陪審團制度」和「持槍權」 的金鑰匙,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彼之蜜糖,吾之砒霜的道理,皆因歷史不同,因之而形成的觀念、文化亦不同之故也。

相關焦點

  • 「首席法律諮詢專家制度」 丨一項制度的誕生與試行
    「首席法律諮詢專家制度」 丨一項制度的誕生與試行 2020-12-09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民法典民事法律行為與代理制度解讀與法律適用
    法制網6月12日訊 為了深入開展民法典普法教育工作,為廣大青少年、人民群眾、法律職業人士及黨政領導幹部進行民法典系統學習提供便利,助力國家法治建設。中國政法大學、「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網、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法制網、央視頻發揮各自資源優勢,自6月9日開始聯合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
  • 民法典用益物權制度解讀及法律適用
    活動分別圍繞民法典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解讀及法律適用展開,同時兼顧大眾關注的法律問題講解,計劃講授21期課程。課程名稱:民法典用益物權制度評析與解讀播出時間:2020年7月11日19:00時主講人介紹:
  • 法律文化的數學解讀
    資料圖片  考察西方法律文化,會發現數學對其有著巨大的影響,西方的許多法律觀念、法律制度、法律體系都是在數學觀念的影響下產生的。  數學為何會對西方的法律觀念、法律體系、法律制度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這是由於西方文化把數學視為理性的化身,在數學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數學理性,成為西方理性精神的核心。
  • 《法律的概念》與哈特的觀點,以及哈特眼中法律與道德的關聯
    Hart,1907~1992)哈特的觀點(message)法律是一種社會建構。法律是某些社會在歷史上偶然形成的特徵。它出現的標誌是,體系化的社會控制由制度來執行。法律取代了習慣,但又立基於習慣。法律是一個社會規則體系,由指導和評價行為的初級規則,與確定、執行、變更初級規則的次級規則組成。
  • 《民法典》擔保制度法律大咖解讀,觀看量再過百萬!
    《民法典》擔保制度法律大咖解讀,觀看量再過百萬!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
  • 「等」字的法律規範解讀
    新《立法法》第八條是關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專屬立法權的規定,其中第六項規定只能制定法律的制度。《草案二稿》的討論中爭議最大的是「稅率」的取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時表述為「稅種的開徵、停徵和稅收徵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規定。
  • 論中國古代法律監督制度
    一、中國古代法律監督產生的背景  法律監督不是從來就有的,是社會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官吏不能自覺嚴格依法辦案是法律監督產生的土壤,維護統治階級的秩序是法律監督產生的初衷,樹立「慎刑愛民」的形象是統治者的需要。
  • 徐發明法律觀點小結
    而人性中的理性和生活中的道理是人類社會長期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文明成果,反映到法律中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可能複雜到哪裡去,更談不上博大精深。太多的案例,不需要「法言法語」就能分析透徹;許多所謂複雜原理的闡述,我們也完全能用簡明、通俗的語言來完成。習總書記在一次政法工作會議上說:「許多案件不需要多少法律專業知識,憑良知就能明斷是非。」這句話出自國家領導人之口,意思應該很明確,無需作抽象、複雜的解讀。
  • 從學徒制到學院制——英國法律教育制度的歷史演變
    從學徒制到學院制——英國法律教育制度的歷史演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3日 23:13 來源: 來源:法制網一個國家的法律教育制度總是與該國的法律制度相適應,並且伴隨著該國法律制度的整體發展而不斷變化。因此,研究法律教育制度的發展演變是深入了解某國法律制度史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正是從這一認識出發,本文擬對獨具特色的英國法律教育制度作一系統的歷史考察。
  • 我國的證券法律制度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講座第十四講 我國的證券法律制度 尚福林         一、我國證券市場的基本法律制度          證券法律制度是調整有價證券的發行、交易、清算以及國家在證券監管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 我國的行政強制法律制度
    例如,我們在南京調查時了解到,僅城市管理一項,2003年一年查處的違法案件就達2.67萬起。沒有對這些行為的查處,社會秩序就會陷入混亂。         4.行政強制是促進全社會遵守法律的有效方法         對違法或者不履行法定義務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施以強制,迫使其履行法定義務,樹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的社會氛圍,對提高全社會的守法觀念具有重要作用。
  • Originalism、法律神權化及美國制度的「反動性」
    當然如此,她是已故最高法院、保守派法官Antonin Scalia的好學生,也有嚴格符合保守派價值觀的法律從業往績。如果沒有這樣的歷史,Trump怎麼可能提名她做最高法院法官?共和黨保守派又怎麼能夠放心讓她成為提名人?
  • 中國的商事法律制度
    商事法律制度是一項古老的法律制度,但在我國還是一項年輕的法律制度。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也不可能有商事法律制度。在我國,商事法律制度的建立得益於改革開放,特別是得益於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中國商事法律制度的幾個基礎性問題(一) 商事法律制度與商法商法是商事法律制度的表現形式。
  •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一、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內容和作用。(一)程序和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是有關行政程序的法律規範的總稱,是行政程序的法律化、制度化。要明確行政程序法律制度,首先要了解程序和行政程序。所謂程序,就是行為從起始到終結的長短不等的過程。
  • 宿敏:抵押權預告登記制度法律適用問題探析|法官說
    [3]放眼民商法領域,能夠引發觀點如此針鋒相對的規定和制度並不多見。同時,抵押權預告登記制度的法律適用問題不僅涉及眾多案件,而且關係到房產按揭市場的秩序穩定與金融安全。因此,筆者試對抵押權預告登記制度的法律適用進行探討,以期拋磚引玉,有助於該制度的修正與完善。
  • 善意取得法律制度若干問題研究
    ,是物權法中的一項所有權的原始取得重要制度,是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一項重要交易規則,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立法必然要求。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權法中的一項所有權的原始取得重要制度,是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一項重要交易規則,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立法必然要求。
  • 民法典來了|龍翼飛:婚姻家庭繼承編的制度創新與法律適用
    本次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龍翼飛就《民法典》婚姻家庭繼承編的制度創新與法律適用進行解讀。龍教授是最高人民法院下發的《民法典首批學習培訓師資庫》中指定的專家教授、中國法學會民法學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 對外貿易法律制度若干問題
    下面就對外貿易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徵,國際貿易的基本規則,我國對外貿易法律制度的作用及其修改等若干問題,作如下匯報:        一、對外貿易法律制度的概念        (一)對外貿易法律制度的概念        對外貿易法律制度,是指一國對其外貿活動進行行政管理和服務的所有法律規範的總稱。
  • 我國的行政法律制度
    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主要依靠行政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和有效實施。行政法及其所確定的行政法律制度,是保障、規範、監督行政管理活動的法律規範的總和,為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政提供了基本依據和制度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持續加強行政立法和行政法律制度建設。現行有效的法律有276部,行政類法律就有90部,佔比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