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思想的升級和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到了孩子0~3歲這一階段的成長,這一階段也被很多教育從業者稱為孩子的「發育黃金期」,但其實從我個人來講,相比於「發育黃金期」,我更願意叫它「水泥期」。
「黃金期」只凸顯出了孩子在0~3歲階段成長的重要性,卻沒能顯示出孩子在這一階段的另一重要特質:那就是孩子在這一階段的成長和未來的最終成就往往息息相關,並且可塑性極強,就像是尚未凝固的水泥一樣,但等待「水泥」凝固就會變成「混凝土」,孩子的習慣、思維方式等在固化之後再想改變就十分困難了。
為什麼0-3歲是水泥期
一、智力上0-3歲大發展
孩子的0~3歲是大腦發育的最佳階段,哈佛大學曾經根據3500名不同年齡的兒童的大腦掃描結果得出過這樣的結論: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大腦的平均質量只有320克,尚不足成年人的1/4;但等到孩子在三周歲的時候,大腦卻可以達到1260克,幾乎接近成年人的90%;而在三歲之後,大腦的成長就基本固定,僅有不到10%的變化,因此一個孩子聰明與否,往往在三歲之前就已經確定了。
二、性格上0-3歲開始塑性
關於孩子的性格,很多家長都認為性格是由基因決定的,是「從娘胎裡帶來的」東西,但越來越多的教育學者都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我國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髮育情況的李玫瑾教授就曾在公開演講中談到:性格是人在面對外界事務時所使用的一種一貫方式,是後天培養的結果。
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外界是無聯繫的,因此不存在性格,而在成長過程中孩子逐漸接觸外界事物自然從中逐漸養成了性格,對於0~3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就像是一張白紙,家長在上面怎麼塗抹,孩子就會長成什麼樣子,而性格同樣就在此列。
如何把握好孩子的「水泥期」
孩子的0~3歲如此重要又影響如此深遠,在過了這一階段之後,想做改變又如此困難,因此如何把握住孩子的發育「水泥期」,對孩子進行全方面的提升,就一定是家長們想做合格父母一定要研究的課題。
一、刺激孩子智力發展
關於什麼影響孩子的智力,目前來講最為公開、被認同最廣的是劍橋大學的一位教授在BBC的支持下所做的調研:他根據100位在不同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同卵雙胞的智力檢測,得出了這樣的結果:
基因對於智力大概佔40%~50%的因素,而剩餘的50%~60%則由後天的環境培養決定,因此對孩子的智力進行良好的刺激,就成了家長們想讓孩子聰明得不錯選擇。在這裡我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幼兒左右腦開發遊戲書》。
這套書從孩子的左腦和右腦出發,對孩子的大腦成長發育進行刺激,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大腦發育。書中內容以遊戲的形式來進行的,孩子可以在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之下,在書籍上進行相關的智力開發遊戲。
二、培養孩子良好品質
而另一點在0~3歲會被確定下來的,就是孩子的性格品質和習慣。對於孩子一生的跨度來講,良好的品質甚至可能要比智力和能力更加重要:能力的優秀可以幫助孩子取得一次兩次的勝利,但想讓孩子長久的勝利下去,就一定要讓孩子「得道多助」。
而想要讓孩子被人信服、被人尊重,那麼良好的性格、優秀的社會交際能力和優秀的情商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我在這裡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好孩子好品質》系列叢書。
這套書全套共計12冊,每一冊分別講述了一個孩子應當具有的良好品質,故事用生活中的實例,教會孩子擁有良好品質的人應該在生活中如何做,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優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