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這本書融匯了古代人的智慧,裡面所包含的一些觀點以及人生中哲理,放到現在也依然受用,這本書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遠超其他書籍,曾指導了很多人的人生。不僅是古代帝王將相經常翻閱的書籍,而且還是當今社會很多商界人士以及創業期的年輕人喜歡看的。
《易經》中不僅有人生哲理,還有很多生活中的小智慧。喜歡喝酒的人,肯定會在酒桌上遇到過這樣的人,吃完飯之後就喜歡表現自己,與平時的形象完全不一樣。其實。
《易經》也曾經警示提醒過我們,凡是在吃完飯有這4種表現的人,千萬不能深交。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說一下,這4種表現究竟是什麼。如果大家遇到了,建議最好遠離。
01吃完飯躲避結帳的人
《易經》曾經寫過,有這樣一種人,吃飯的時候,他們總是把自己當成主人,在飯桌上隨意安排,讓身邊的人感覺他是一個好客之人。但是,每當吃完飯需要結帳的時候,他卻總是毫無蹤影,不是假裝上廁所,就是假裝打電話。
總之用一切方式來躲避結帳。這樣的人,如果大家遇到了,千萬不能深交。因為他們在生活中一定是那種喜歡貪小便宜,非常虛偽的人。假如和這樣的人交朋友,不僅我們的利益會受損,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02吃飯時挑肥揀瘦,不顧他人的人
小的時候,父母就教導我們,外出和別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在盤子裡揀來揀去,這樣不僅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也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小的時候就被教育要注意的問題,直到我們長大之後,還是會遇到這樣的人。
有時候在飯桌上,我們會碰到這樣一種人,吃飯時習慣性挑肥揀瘦,遇到自己喜歡吃的菜,絲毫不顧他人的感受,一直不停地在盤子裡挑挑揀揀,讓人無法動筷。
傳說當年曾國藩就曾經因為一個前來投靠自己的老鄉這樣做,就拒絕了他要投靠自己的請求,將他禮貌地送回了家。
在飯桌上喜歡挑挑揀揀的人,在生活中一般也喜歡挑剔。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會退縮,不能吃一點苦。這樣的人,一般都比較貪圖享樂,如果我們遇到了,千萬不能深交。否則他們很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利益,從而做出傷害我們的事情。
而且一個太挑剔的人,在生活中一般也不太好相處,不是嫌這嫌那,就是四處抱怨,處處影響人的好心情。即使為了保持愉悅的心情,我們也不能和這樣的人交朋友。
03喝完酒什麼話都說的人
經常喝酒的人一定知道,一般醉酒分為兩種表現。一種是喝醉了之後,呼呼大睡,不管誰說什麼都不言不語的那種;另一種則完全相反,喝完酒之後總是說個不停,不管什麼該說的不該說的,統統都說出來,而且絲毫不會顧忌什麼。
前者大多會受到人的尊重,即使喝醉了也不會給人添麻煩,但是後者就不同了。俗話說「禍從口出」,喝完酒說個不停的人,遲早會因為自己的多言,而給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帶來麻煩。所以,遇到這樣的人,我們絕對不能深交。
04過度飲酒,喜歡貪杯的人
我們常說,做人做事要有度,一旦超過了那個度,就容易惹麻煩。喝酒也是這樣,如果我們遇到那些喜歡貪杯、過度飲酒的人,一定不要與他們走得太近。
這樣的人一般做事不太考慮後果,沒有想過自己喝多了之後,會不會給人添麻煩,非常自私,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所以遇到了這樣的人,我們一定要儘快遠離。
《易經》中 64卦包含婚姻、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規律。曾仕強在《易經的奧秘》中講到「易經太大了,大到一個都市,從哪條路都可以進城,但是進來之後,找不到方向。每個人都可以將一部分,但是不全,所謂仁者見仁,各有不同的偏執」
《易經》可以啟迪智慧,提供關鍵時刻的破局之道:處於逆境中,我們會明白「否極泰來」;生活中遭遇不公平待遇,我們會知道「有損有益」!
但是很多人表示《易經》很難讀懂,尤其是剛入手的小白,根本看不懂,我都會推薦大家看一看《圖解文白易經》,將深奧的文言文用白話文的方式講給你,將深奧的智慧用圖解的方式畫給你。
一本《圖解易經》只需要48元錢,就是一頓飯錢,卻能讓自己受益終生,何樂而不為呢?
古今文化記結語:很多人說《易經》的出現,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讀完《易經》之後,很多人都表示自己的人生豁然開朗,原本一直糾結的事,也因為看完這本書,而覺得茅塞頓開,不再糾結於過去。以上只是《易經》中記錄的4種,在飯桌上有如此表現的人不能深交。除了這些之外,《易經》還有很多關於現實問題的內容,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小編建議可以買回來自己多看看,多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