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位於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的瞿曇寺是中國西北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官式建築群,被譽為青藏高原上的「小故宮」。
【解說】據了解,瞿曇寺隆國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前身奉天殿出自一個藍本,20世紀90年代,官方對瞿曇寺古建築進行過一次比較全面的修繕,從2013年起,官方再次開啟了保護工程。
【同期】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瞿曇寺文物管理所負責人 逯海章
對瞿曇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我們現在看到的瞿曇寺裡面的迴廊以及瞿曇殿,都包括在這次維修範圍內,還有外圍的古城牆,前前後後花了2000多萬元,然後包括現在還正在進行的壁畫保護維修,已經實施了三期。
【解說】瞿曇寺文物管理所負責人逯海章表示,寺內約1700多平方米的壁畫繪於明清,以佛傳故事為主,在西北首屈一指,因為敦煌壁畫繪畫時間最晚至元代,因此學界稱「前有敦煌,後有瞿曇」。之前,瞿曇寺壁畫出現了起甲、空鼓、酥鹼及鳥糞汙染等病害,如今壁畫修復已歷時三年,預計在2021年10月全部修復完成。
【同期】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瞿曇寺文物管理所負責人逯海章
文物講究的是修舊如舊,我們作為文物保護者,其實就是起到一個文物醫生的作用,不是人們所想到的在原有的壁畫上進行重彩,敦煌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們對我們瞿曇寺裡面現存的壁畫進行了全方位的修復。
【解說】目前,這些六百年前的壁畫不僅被「修舊如舊」 ,來自青海當地的美術工作者丹增謝朱還對寺內450平方米的的迴廊壁畫進行了首次臨摹。
【同期】青海壁畫臨摹美術工作者 丹增謝朱
壁畫都是由南京的宮廷畫師派遣下來以後在這裡繪製,所以仔細看完這個壁畫以後,這個壁畫的精彩程度真是讓人叫絕,而且整個用了工筆的人物,青綠山水來(貫穿)整個釋迦牟尼本身故事這樣一卷畫卷。
【解說】丹增謝朱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曾長期在海外從事藝術創作的民間美術工作者,他被這裡漢地畫風與藏傳佛教相結合的壁畫深深吸引,所以他從2017年開始,自費來到瞿曇寺臨摹壁畫,現在已經繪製約400平方米,明年年末就可以全部臨摹完成,到時他也會將臨摹完整版本贈予寺院。
記者 劉禕 青海報導
責任編輯:【李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