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小故宮」:六百年前壁畫「修舊如舊」 被首次臨摹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解說】位於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的瞿曇寺是中國西北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官式建築群,被譽為青藏高原上的「小故宮」。

  【解說】據了解,瞿曇寺隆國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前身奉天殿出自一個藍本,20世紀90年代,官方對瞿曇寺古建築進行過一次比較全面的修繕,從2013年起,官方再次開啟了保護工程。

  【同期】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瞿曇寺文物管理所負責人 逯海章

  對瞿曇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我們現在看到的瞿曇寺裡面的迴廊以及瞿曇殿,都包括在這次維修範圍內,還有外圍的古城牆,前前後後花了2000多萬元,然後包括現在還正在進行的壁畫保護維修,已經實施了三期。

  【解說】瞿曇寺文物管理所負責人逯海章表示,寺內約1700多平方米的壁畫繪於明清,以佛傳故事為主,在西北首屈一指,因為敦煌壁畫繪畫時間最晚至元代,因此學界稱「前有敦煌,後有瞿曇」。之前,瞿曇寺壁畫出現了起甲、空鼓、酥鹼及鳥糞汙染等病害,如今壁畫修復已歷時三年,預計在2021年10月全部修復完成。

  【同期】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瞿曇寺文物管理所負責人逯海章

  文物講究的是修舊如舊,我們作為文物保護者,其實就是起到一個文物醫生的作用,不是人們所想到的在原有的壁畫上進行重彩,敦煌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們對我們瞿曇寺裡面現存的壁畫進行了全方位的修復。

  【解說】目前,這些六百年前的壁畫不僅被「修舊如舊」 ,來自青海當地的美術工作者丹增謝朱還對寺內450平方米的的迴廊壁畫進行了首次臨摹。

  【同期】青海壁畫臨摹美術工作者 丹增謝朱

  壁畫都是由南京的宮廷畫師派遣下來以後在這裡繪製,所以仔細看完這個壁畫以後,這個壁畫的精彩程度真是讓人叫絕,而且整個用了工筆的人物,青綠山水來(貫穿)整個釋迦牟尼本身故事這樣一卷畫卷。

  【解說】丹增謝朱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曾長期在海外從事藝術創作的民間美術工作者,他被這裡漢地畫風與藏傳佛教相結合的壁畫深深吸引,所以他從2017年開始,自費來到瞿曇寺臨摹壁畫,現在已經繪製約400平方米,明年年末就可以全部臨摹完成,到時他也會將臨摹完整版本贈予寺院。

  記者 劉禕 青海報導

責任編輯:【李雨昕】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東南部腹地首次發現典型石核-石片工業
    由青海師範大學教授、高科院「高原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研究」團隊成員侯光良和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陳宥成聯合完成的研究成果《晚更新世青藏高原人類活動的新視角:通天河流域石核-石片工業》日前發表,該研究成果顯示,青藏高原東南部腹地首次發現典型石核-石片工業。
  • 青藏高原首次引進澳洲龍蝦養殖成功
    青藏高原首次引進澳洲龍蝦養殖成功    2014-12-10 16:19:47這是澳洲龍蝦首次在青藏高原養殖成功。」青海省共和華茂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茂麟10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  澳洲龍蝦屬於名貴海水經濟蝦種,通體火紅色,爪為金黃色,肉質最為鮮美。澳洲龍蝦的天然分布為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在18℃—32℃之間能取得較好的生長率。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氣溫低,晝夜溫差大,在如此高海拔地區成功繁育澳洲龍蝦後代較為罕見。
  • 高原埋巨室 暗格藏金冠——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高原埋巨室 暗格藏金冠——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2020-04-28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敦煌壁畫現狀臨摹的實踐探索
    1.前期調查及準備工作   ⑴臨摹前解讀壁畫內容題材、了解所臨摹壁畫的時代背景,研究時代繪畫風格和技法特徵(圖1);⑵進行詳盡的色層關係、圖像及洞窟環境等分析,換位思考原作者的感情表達,對比研究同時代洞窟壁畫造型的特點,進行忠實客觀的現狀臨摹;⑶完善和繼承老一輩藝術家臨摹方法的基礎上,結合當代高科技數位化技術和保護實驗室對色彩的分析結果,更加科學準確地再現敦煌壁畫藝術的精髓
  • 修舊如舊「陶陶居」 快將重現上下九
    該總店運營方、廣州食尚國味集團董事長尹江波介紹,陶陶居總店正在加快「修舊如舊」工作,整個重修重裝工程投資達7000萬元,最快預計在年底、2021年元旦期間對外開放。按「修舊如舊」恢復原樣古樸的牌匾、滿洲窗花、嶺南建築特色的大門……陶陶居餅家以復古新顏迎接四方來客。
  • 青藏高原中南部4000萬年前古高度低於2300米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新生代環境團隊方小敏研究員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成善院士和蘭州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高精度年代序列。此前,國際學界認為,約40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南部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現代高度。
  • 長江源頭高清全景影像首次發布 首次拍攝到青藏高原特有珍稀哺乳動物
    央視網消息:位於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東雪山是長江正源的發源地,近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可可西裡)園區管委會發布了最新視頻影像,這也是他們首次全程採用4K解析度影像記錄到長江源頭的壯美自然景象。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擁有亞熱帶森林
    你們能想像素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在幾千萬年前竟然擁有過茂密的森林、豐美的水草?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自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以來,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班戈盆地發現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 太原南華門街區將修舊如舊
    太原南華門街區將修舊如舊 發表時間:2011-12-14   來源:中國文化報修復中,要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做到修舊如舊,儘量恢復建築原有的紋理、外觀等。  此外,部分民居院落因質量問題或是布局較混亂,無法整治,需拆除重建。並且,南華門西入口也要拆除重建,建成傳統民居風貌,內部空間可根據商業功能適當增設部分商業設施。
  • 一幅「古畫」畫兩年 這所學校開了壁畫臨摹選修課
    大廳中間,巨幅《引路王菩薩》正是曾旭的臨摹作品。「我開選修課,就是想做一個引路人,希望能引導學生感悟匠人精神。極致專注,沉靜精細,畫一根線條都要有始有終。」  《靈芝玉女》含蓄而柔美,《水月觀音》特意將字寫得深淺不一,其「做舊」效果格外突出……「很感謝壁畫臨摹課,讓我得以切身感受到壁畫中細微的線條墨色變化,伴著淡淡的墨香,慢慢體會歷史的沉澱。」
  • 青藏高原,內陸高迥
    朝聖者穿行在高迥內陸,如步行在上帝的沙盤。想起多年之前,我也曾經遊蕩在這片壯闊高原,四處漫遊,看那些在懸崖和林間的逆光下飛揚的經幡,聽那些悠長的念經,喝濃重的酥油茶,心生莫名的歡喜。是時,由於印度板塊從赤道以南俯衝過來與歐亞大陸相撞,引起青藏高原及喜馬拉雅山脈迅速隆起。原來的海水從南亞東西兩側逐漸退去。印度陸塊抬擠亞洲大陸,形成了今天中國西高東低、三級落差的地理形勢。在青藏高原,當你看到那些歷經海陸變遷、天翻地覆的雪山,銀鑲玉砌,冰川廣布,想到一千萬年前這裡還是海底的海底,印度洋和太平洋板塊不斷擠壓,世界最年輕的高原成了世界之巔,你會覺得「人定勝天」四個字那麼單薄可笑。
  • 青藏高原首次發現史前彩繪手印巖畫
    近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剛察縣文旅廣電局邀請陝西考古專家張建林、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長賈鴻鍵在青海湖北岸進行調查,在剛察縣發現了彩繪手印巖畫,這在青藏高原尚屬首次。上述巖畫均屬崖面巖畫和大石巖畫,剛察彩繪手印巖畫填補了青海境內無巖棚巖畫的空白;青海巖畫通常以敲琢法、磨劃法、線刻法來製作巖畫,此次發現的彩繪巖畫填補了青海境內無彩繪巖畫的空白;青藏高原巖畫以動物圖案為其突出特點,其中犛牛、鹿、鷹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動物圖案,剛察手印巖畫的發現填補了青藏高原無手印巖畫的空白。
  • 華東政法大學學生宿舍為「文物建築」,如今「修舊如舊」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燁捷) 近期,華東政法大學完成了對校園內文物建築格致樓「恢復原貌、修舊如舊」的修繕工程。這在上海校園歷史建築群的保護中尚屬首次。為「恢復原貌、修舊如舊」的修繕目標,歷時10個月,在上海市文物局的支持下,華東政法大學和修繕施工單位進行了建築立面、屋面翻修、原室內裝飾拆除和重新裝修、原始結構的加固等全範圍修繕。
  • 青藏高原科考拾零
    原標題:青藏高原科考拾零   1991年深秋,在老一輩青藏科學家的帶領下,我有幸第一次踏上去西藏的路,開始了我20年的青藏科考與研究生涯。從那以後,我每年都要去青藏高原,多則一年七八次,少則一二次;最長在那裡生活了兩個多月。屈指粗算,至今去了近四十次,計約五百餘天。
  • 他在青藏高原「邊測邊歌」
    原標題:他在青藏高原「邊測邊歌」該視頻中歌曲的創作者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高原所)2014屆博士生、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教師胡星。「測湖工作很苦,但也很有趣。」胡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青藏高原所讀博期間的測湖經歷至今讓他難以忘懷。
  • 中日畫家夫妻「紮根」莫高窟:臨摹壁畫冀海外展覽
    楊豔敏 攝中日年輕畫家夫妻「紮根」莫高窟:臨摹壁畫冀海外展覽中新網蘭州8月10日電 (閆姣 馮志軍 高瑩)8月初,在甘肅敦煌莫高窟一間堆砌著畫筆、顏料及壁畫臨摹品的畫室裡,36歲的竇偉和與他同齡的日本妻子饗場悅子互不幹擾,各自忙碌完善著自己的畫作,偶爾也就不同的繪畫技巧「切磋」一番。
  • 化石證據表明: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
    化石證據表明: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 2014-06-12 16:34: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Julie Selan/繪製   中新網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化石證據的研究表明,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所發現森林更新可以記錄青藏高原冰川變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山脈是全球中低緯度冰川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為亞洲多條大河(雅魯藏布江、長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於地處偏遠、難以到達,高原地區的冰川觀測資料不僅少,而且時間也很短。數據匱乏限制了人們對長時間尺度上(幾十-幾百年)冰川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的認識。
  • 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層年代序列
    青藏高原中南部隆升到現代高度的歷史比國際主流看法要晚。  12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他們測定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古高度年代為4000萬年前小於2300米,2600萬年至2100萬年前才可能達到3500米至4500米。
  • 上海嘉定鎮保護古建築和文物 州橋老街修舊如舊
    從「中國第一高速公路」滬嘉高速下來,筆直朝前開,上橋,下面就是保存完好的嘉定古鎮環城護城河。這是上海唯一、全國罕見的至今發揮功能的一條古河。古鎮中心南北向的橫瀝河與東西向的練祁河呈「十」字交叉,護城河是個「環」,3條河形成了江南古鎮中特有的「十字加環」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