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時在讀張磊的《價值》和勒龐的《烏合之眾》,發現一些有意思的共同點:《價值》的核心是經過自己的獨立的,理性的分析,發現各行業中企業的價值,進行長遠投資,源于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中的長期主義精神。
1,作為價值投資的信仰者,要做時間的朋友,區分「投資」和「投機」
2,投資可從行業,公司,管理層三個層面來分析:
A,看行業就要關注商業模式(賺錢邏輯和商業本質是什麼),關注競爭格局(寡頭壟斷還是充分競爭),關注成長空間(是否是夕陽行業),關注進入門檻(是不是有護城河);
B,看公司就要關注業務模式,運營模式和流程機制,管理半徑有多大,規模效應如何,有無核心競爭力;
C,看管理層就要關注創始人有沒有格局,執行力如何,有沒有創建高效組織的思維和能力,有無企業家精神
《烏合之眾》的核心是研究群體心理學,群體中的個人會表現從眾心理,從眾心理最缺乏的就是獨立,理性的思考,群眾並沒有看清事物的本質,他們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幻想,就像股市中的散戶們。
群體易於英雄無畏也易於犯罪,聚集成群的人,他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種集體心裡,心裡群體一旦形成,他就會獲得一些暫時的然而又十分明確的普遍特徵
所以要建立一個人數眾多、有力量又志同道合的集團只能由壞分子來建立,原因有三:
首先,一般來說個人的教育和知識程度越高,他們的見解和趣味就有不相同,而他們贊同某種價值等級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少。(知道的越多越孤獨)價值標準極類似的人數最多的集團,是具有低級標準的那些人。
第二,能得到一切溫馴的和易受騙的人的支持,這些人沒有自己的堅強信念,只準備接受一個現成的價值標準體系,壯大的隊伍正是那些思想模糊、不健全並容易動搖的人以及那些感情與情緒容易衝動的人。
第三,樹立敵人,無論內部還是外部,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所以,作為洞察事實的聰明分子,若不想看起來格格不入,最好控制你的情緒與狼共舞,你就成功了,這就是價值投資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