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新聞網2009年11月24日14:07
】
中新網11月24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刊登署名文章,作者以女兒學習華文從不快樂到快樂的經驗引申到新加坡華文教育改革的問題。文章說,學習華文的快樂,不在於一味降低華文水準,更不在於剔除華族價值觀。快樂的真正源泉在於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孩子的具體情況給與靈活、恰當的引導和教育。
文章摘錄如下:
女兒今年上小一。由於來自說華語的家庭,原本以為,華文課對她來講不會有問題。可是沒想到她挨批評最多的竟是華文課,而且還經常因為上課講話、開小差,被老師罰留校。
妻子很關心這個問題,專門到學校跟老師溝通後發現,這是因為華文課太簡單了,引不起女兒的興趣。由於是鄰裡學校,老師說,班上的同學華文基礎差異大,所教的普通華文,當時班裡還有很多同學跟不上,所以只好遷就多數同學的進度了。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說,如果提前分班,讓程度好的同學開始上高級華文,女兒的這些問題應該就能解決。
第二學期,女兒學校果然對華文進行分班。很快,她的學習積極性恢復了,上課也很少再出現紀律問題。年終,她的高級華文考獲97分,名列前茅。在此,我要感謝老師和學校的因材施教,這對於保護她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
降低要求未必帶來快樂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日前在談及該國的華文教育時,提出「引起學生對華文的興趣是當務之急」。我注意到他的一些談話,是針對家庭用語為英語的學生。由於英語已成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也是多數華人家庭的主流用語——數據顯示,本地講華語家庭的比例逐年下降,目前只佔40%,所以李資政站在這樣一個側重點上來談華文教育,是可以理解的。
對於在家中完全不講華文,從小沒有華文基礎的學生,一上來就搞聽寫、默寫,確實有點「瘋狂」了,這容易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是,對於來自講華語家庭的學生,必要的聽寫和默寫,並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我女兒就是一個例子。每次妻子給她聽寫華文時,她看起來都是自信和快樂的。
所以,這裡的關鍵還是因材施教。一味降低學習要求,減低華文課的重要性,並不必然給孩子帶來快樂。
事實上,當女兒得知,學校的排名只計算英文和數學成績時,她和班裡許多華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一樣,感受到更多的是失落和不快樂。既然「華文考得再好也沒有用」,我不知道他們明年是否還會繼續對華文保持同樣的興趣。】
警惕快樂學習的誤區
以前我們都知道,學習需要的是勤奮和刻苦。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當一個人通過學習,增長了學識、取得了成就、並且有更美好的未來時,學習的結果就是快樂的。這正是西方諺語所講的「nopainnogain」——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如今,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理念,「快樂學習」已得到老師和家長們的廣泛認同。尤其對於華文學習,由於曾給很多人帶來「痛苦」,所以要求「快樂」的呼聲早已是此起彼伏了。
我很贊同「快樂學習」的理念,它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不僅追求學習結果的快樂,也要追求學習過程的快樂。「快樂學習」的重要一環,就是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和快樂的學習,從而改善學習效率,更好的完成學習目標。
不過,對於「快樂學習」也有人會進入誤區,那就是過於追求「快樂」的形式,而忘記了學習的本質和目的。於是「快樂學習」就會演變成,為了「快樂」而「快樂」,甚至不惜大幅降低學習要求來換取「快樂」。在「快樂」不斷提升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學習成績的滑坡。這樣一來,「快樂學習」就會變成一種娛樂或消遣,有違其學習的初衷了。
什麼是Cool?什麼是Fun?
而為了進一步追求「快樂」,劉學敏在《華語,Fun!》中提出,華文老師不應該灌輸來自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否則是「叫華文太沉重」,令華文不夠「cool」,不夠「fun」了。
但我認為,語文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這也是本地會出現由「雙語文課程」到「雙文化課程」轉變的原因。任何好的作品,哪怕是給幼兒閱讀的童話或寓言,都會積極宣導正確的價值觀,不管那是西方的還是東方的。對於孩子,語文學習同時伴隨價值觀的學習,歷來如此,也應該如此。這正是教育的責任。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國家。華族傳統文化雖然來自中國,但它也是新加坡文化當然的組成部分。向華族學生灌輸華族傳統價值觀,我認為是華文老師應盡的職責,而不是什麼可有可無的「附加任務」。
我贊同劉先生提出的,語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來自於課外閱讀,而鼓勵閱讀的最佳方式是讓閱讀帶來樂趣。但顯然,不同人對「樂趣」的體驗和定義是不同的。就如什麼是Cool?什麼是Fun?也同樣涵蓋了個人的價值取向或好惡。
如果有學生認為流行歌曲或武俠小說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老師自然沒有必要去反對。同樣的,如果學生喜歡閱讀古典名著或唐詩宋詞,也不必覺得驚訝。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並非因為是道德文章,恰恰是因為有更多人從中得到過閱讀的樂趣,所以才值得被推薦。
事實上,如果摒棄成人既有的價值取向,對天真的孩子來說,我相信更多的會認為穿古裝、讀古文很Cool;學毛筆、吟唐詩很Fun。這樣的例子其實已經很多了,甚至連老外的孩子也如此啊。
可見,學習華文的快樂,不在於一味降低華文水準,更不在於剔除華族價值觀。快樂的真正源泉在於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孩子的具體情況給與靈活、恰當的引導和教育。在力圖吸引說英語家庭的學生對華文感興趣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我們還有40%說華語的家庭。
李光耀說,要培養孩子學習華文的興趣,父母在家中就應該多跟孩子多說華語。如果能增加或至少維持新加坡說華語家庭的比例,我想,對於維持新加坡華文教育的水準會非常有幫助。對此,政府的教育政策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華文的重要性不應該只停留在領導人的呼籲中。(李葉明,作者從事教育與科技工作)
上網從搜狗開始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