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讓學華文變得快樂

2020-12-11 搜狐網

因材施教,讓學華文變得快樂

來源:

中國新聞網

2009年11月24日14:07

  】

  中新網11月24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刊登署名文章,作者以女兒學習華文從不快樂到快樂的經驗引申到新加坡華文教育改革的問題。文章說,學習華文的快樂,不在於一味降低華文水準,更不在於剔除華族價值觀。快樂的真正源泉在於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孩子的具體情況給與靈活、恰當的引導和教育。

  文章摘錄如下:

  女兒今年上小一。由於來自說華語的家庭,原本以為,華文課對她來講不會有問題。可是沒想到她挨批評最多的竟是華文課,而且還經常因為上課講話、開小差,被老師罰留校。

  妻子很關心這個問題,專門到學校跟老師溝通後發現,這是因為華文課太簡單了,引不起女兒的興趣。由於是鄰裡學校,老師說,班上的同學華文基礎差異大,所教的普通華文,當時班裡還有很多同學跟不上,所以只好遷就多數同學的進度了。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說,如果提前分班,讓程度好的同學開始上高級華文,女兒的這些問題應該就能解決。

  第二學期,女兒學校果然對華文進行分班。很快,她的學習積極性恢復了,上課也很少再出現紀律問題。年終,她的高級華文考獲97分,名列前茅。在此,我要感謝老師和學校的因材施教,這對於保護她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

  降低要求未必帶來快樂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日前在談及該國的華文教育時,提出「引起學生對華文的興趣是當務之急」。我注意到他的一些談話,是針對家庭用語為英語的學生。由於英語已成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也是多數華人家庭的主流用語——數據顯示,本地講華語家庭的比例逐年下降,目前只佔40%,所以李資政站在這樣一個側重點上來談華文教育,是可以理解的。

  對於在家中完全不講華文,從小沒有華文基礎的學生,一上來就搞聽寫、默寫,確實有點「瘋狂」了,這容易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是,對於來自講華語家庭的學生,必要的聽寫和默寫,並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我女兒就是一個例子。每次妻子給她聽寫華文時,她看起來都是自信和快樂的。

  所以,這裡的關鍵還是因材施教。一味降低學習要求,減低華文課的重要性,並不必然給孩子帶來快樂。

  事實上,當女兒得知,學校的排名只計算英文和數學成績時,她和班裡許多華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一樣,感受到更多的是失落和不快樂。既然「華文考得再好也沒有用」,我不知道他們明年是否還會繼續對華文保持同樣的興趣。】

  警惕快樂學習的誤區

  以前我們都知道,學習需要的是勤奮和刻苦。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當一個人通過學習,增長了學識、取得了成就、並且有更美好的未來時,學習的結果就是快樂的。這正是西方諺語所講的「nopainnogain」——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如今,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理念,「快樂學習」已得到老師和家長們的廣泛認同。尤其對於華文學習,由於曾給很多人帶來「痛苦」,所以要求「快樂」的呼聲早已是此起彼伏了。

  我很贊同「快樂學習」的理念,它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不僅追求學習結果的快樂,也要追求學習過程的快樂。「快樂學習」的重要一環,就是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和快樂的學習,從而改善學習效率,更好的完成學習目標。

  不過,對於「快樂學習」也有人會進入誤區,那就是過於追求「快樂」的形式,而忘記了學習的本質和目的。於是「快樂學習」就會演變成,為了「快樂」而「快樂」,甚至不惜大幅降低學習要求來換取「快樂」。在「快樂」不斷提升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學習成績的滑坡。這樣一來,「快樂學習」就會變成一種娛樂或消遣,有違其學習的初衷了。

  什麼是Cool?什麼是Fun?

  而為了進一步追求「快樂」,劉學敏在《華語,Fun!》中提出,華文老師不應該灌輸來自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否則是「叫華文太沉重」,令華文不夠「cool」,不夠「fun」了。

  但我認為,語文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這也是本地會出現由「雙語文課程」到「雙文化課程」轉變的原因。任何好的作品,哪怕是給幼兒閱讀的童話或寓言,都會積極宣導正確的價值觀,不管那是西方的還是東方的。對於孩子,語文學習同時伴隨價值觀的學習,歷來如此,也應該如此。這正是教育的責任。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國家。華族傳統文化雖然來自中國,但它也是新加坡文化當然的組成部分。向華族學生灌輸華族傳統價值觀,我認為是華文老師應盡的職責,而不是什麼可有可無的「附加任務」。

  我贊同劉先生提出的,語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來自於課外閱讀,而鼓勵閱讀的最佳方式是讓閱讀帶來樂趣。但顯然,不同人對「樂趣」的體驗和定義是不同的。就如什麼是Cool?什麼是Fun?也同樣涵蓋了個人的價值取向或好惡。

  如果有學生認為流行歌曲或武俠小說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老師自然沒有必要去反對。同樣的,如果學生喜歡閱讀古典名著或唐詩宋詞,也不必覺得驚訝。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並非因為是道德文章,恰恰是因為有更多人從中得到過閱讀的樂趣,所以才值得被推薦。

  事實上,如果摒棄成人既有的價值取向,對天真的孩子來說,我相信更多的會認為穿古裝、讀古文很Cool;學毛筆、吟唐詩很Fun。這樣的例子其實已經很多了,甚至連老外的孩子也如此啊。

  可見,學習華文的快樂,不在於一味降低華文水準,更不在於剔除華族價值觀。快樂的真正源泉在於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孩子的具體情況給與靈活、恰當的引導和教育。在力圖吸引說英語家庭的學生對華文感興趣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我們還有40%說華語的家庭。

  李光耀說,要培養孩子學習華文的興趣,父母在家中就應該多跟孩子多說華語。如果能增加或至少維持新加坡說華語家庭的比例,我想,對於維持新加坡華文教育的水準會非常有幫助。對此,政府的教育政策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華文的重要性不應該只停留在領導人的呼籲中。(李葉明,作者從事教育與科技工作)

上網從搜狗開始

今日熱點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

相關焦點

  • 因材施教,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因材施教,讓孩子快樂的學習,學習更加快樂。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的方法,適合孩子的方式方法卻不是那麼多,針對孩子的發育,習慣,志趣,能力等現狀而制定的一些針對性的正向教育方案,我理解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在現在的學校教育中並不常見,學校的教育更多的是照顧全面,而極少部分會針對少數乃至個別孩子單獨教育,這種教育有些情況下叫補課,有些情況下叫家教。
  • 因材施教英語輕鬆快樂學
    學大教育名師推薦:繆老師繆老師大學學的是英語專業,畢業後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一名英語老師,現已是學大骨幹教師。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繆老師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很多學生喜歡她的親切和直率。繆老師說:「我希望我的每個學生都能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學習英語,而不僅僅是為了考試。」
  • 致力華文教育 新加坡10名教師獲頒傑出華文教師獎
    中新網9月17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憑著對教育工作的熱忱,新加坡10名教師在華文教學的道路上努力不懈,展現卓越的專業精神,獲頒「全國傑出華文教師獎」。據悉,新加坡全國傑出華文教師獎(前稱「全國模範華文教師獎」)設立於1998年,目的是為了肯定新加坡華文教師對語文與文化教育所做的貢獻。
  • 中國媽媽哭訴:在新加坡逼孩子學華文,說多了都是淚~
    以前報過很多個華文補習班都沒什麼效果 ,孩子的華文成績還是一樣沒有提升,有一次我閨蜜告訴我, 為什麼不去學而通呀?    學而通獨家創新的教學方式,獨家教學方法與系統性教材,一流資深經驗名師,讓孩子在快樂的學習中提高成績!
  • 旅居新加坡的美國人愛學華文 將華文文學譯成英文
    旅居新加坡的美國人愛學華文 將華文文學譯成英文
  • 日本東京快樂中文學校華文遠程培訓舉行開課儀式
    中國僑網9月16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13日,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名師講堂」華文教師遠程培訓日本東京快樂中文學校開課儀式如期舉行。日本東京快樂中文學校校長劉晶瑩、北京四中網校項目部主任翟影、挪威王國駐華大使館王敏媛老師參加了本次開課儀式。
  • 李平清:海外華文媒體的符號學探察
    李平清:海外華文媒體的符號學探察 >   作為「譯解活動」的媒介實踐  ——海外華文媒體的符號學探察  作者:李平清 加拿大《七天》周刊評論員  海外華文媒體作為一種特殊的媒介組織實體和媒介實踐形態,早已成為人們觀察和研究的對象並形成了如下基本共識:海外華文傳媒是中國與海外華僑華人之間、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華僑華人與所在國政府和其他族群之間
  • 華文教育
    無獨有偶,有人在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方面,也常提到五個W和一個H,其涉及到了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的主要領域,即:誰學,誰教;為什麼學;學什麼,教什麼;怎麼學,怎麼教;在什麼時候學;在什麼地方學。有比較才能有鑑別,下面將華文教學與以純粹外國人為對象的漢語教學作個比較,以求在兩者的異同中更好地認識華文教學的特點、性質等。        (一)誰學?誰教?
  • 真慧學網校因材施教,定製你的天才人生
    培養教育人才其實和種花草樹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草樹木的特點,區別不同的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真慧學網校全腦教育,不做批量的教育,從每個學員自身的特點出發,找尋屬於你自己的真慧學網校,因材施教,定製屬於你的天才人生。
  • 第四屆兩岸華文教師論壇閉幕 下屆將走進臺灣
    中國僑網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 楊凱淇)「我覺得這屆論壇是兩岸華文教師交流的一小步,國際華文教育協力推廣的一大步。」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蔡雅薰24日在京出席「第四屆兩岸華文教師論壇」閉幕式時如是說。  為期兩天的「第四屆兩岸華文教師論壇」由臺灣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和北京華文學院聯合主辦,此次論壇主題為「華文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旨在為兩岸華文教師提供分享教學經驗,探討教學問題,發表教學研究成果的交流平臺。來自海外及兩岸的120餘位華文教學專業人士參會。
  • 深耕智慧教育十六年,科大訊飛讓「因材施教」變得不一樣
    同時,訊飛也希望在青少年的心目中埋下「三顆種子」:第一顆是科技的種子,相信科技的力量;第二顆是奮鬥的種子,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第三顆是快樂的種子,希望孩子們開心學習、快樂成長。孩子們可以先學黃色、再學紅色,循序漸進,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也可以真正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知道了知識的習得順序和邏輯,才是真正的長期的學習價值的體現。同時,由於今年的疫情影響,線上線下混合的學習模式成為熱點。科大訊飛支持了21億次的線上的教學和作業,發現學生們普遍存在「在線不在狀態」的問題。
  • 新加坡教師:電腦教學激發學生學華文興趣
    新加坡教師:電腦教學激發學生學華文興趣 >         華聲報訊:新加坡維多利亞初級學院華文級主任陳安德日前獲頒本年度模範華文教師獎。
  • ...中一華文新教材將加入貼近生活活動單元,華文華語的重要性不容...
    配合2010年新加坡母語檢討委員會提倡的「樂學善用」理念,新加坡教育部在2015年為小學推出《歡樂夥伴》這套新教材,使用《歡樂夥伴》的首批學生明年升上中一,也將使用新的中學教材。
  • 大馬三才華小校董送子女讀華校 全家樂學華文
    大馬三才華小校董送子女讀華校 全家樂學華文     妻子和孩子都是李釗毅的華文老師,協助他學習華文,讓他更快取得進步。
  • 新加坡調整小學華文教學法 更全面學聽說讀寫
    中新網12月8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小學華文教學法新學年起將有所調整,以便達到「樂學善用」的效果,也鼓勵家長利用新教材跟孩子互動。  據報導,下月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第一學期上華文課,將不只是學漢語拼音,而是會學習聽說、拼音與讀寫,更全面地掌握字義、語音與書寫的能力。
  • 「15歲女孩弒母」,家長懂得因材施教,孩子才能快樂成長
    他多次跟我講過他跟我聊天一點都不快樂。我現在才意識到問題所在。 因材施教讓孩子快樂地獲得更好的生存能力 前幾日碰到以前的語文老師,張老師。我跟她說起兒子學習不好這個問題,張老師告訴我,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沒有關係,要看他有什麼特點,因材施教才對。
  • 快樂學習首創「4S快樂學習法」,讓孩子越學越愛學
    快樂學習教育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快樂學習」)首創「4S快樂學習法」,就是以激發學生興趣為起點,讓孩子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把「4S快樂學習法」融入孩子們的學習方法中,讓孩子在每堂課的學習中循序漸進的掌握知識點,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受益終身的學習力,越學越愛學,越學越聰明。
  • 印尼外派教師:我愛華文教育工作
    中新網2月6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網站消息,印尼泗水艾莉學校的李桂芳老師日前發表文章《我在華文教育工作》,分享了她在印尼工作期間,對於華文教育工作的心得體會,全文摘編如下:  當飛機再次即將降落在印尼泗水機場時,我從飛機上看著泗水的萬家燈火,心裡沒有了初次來到印尼的陌生感覺,而是覺得很溫暖。
  • 新加坡這些小學華文題,我居然答不上來
    這些別具新加坡特色的華文題目,你能答出幾道題呢?正確率怎麼樣?新加坡的華人網友看完節目後調侃,自家孩子一道也沒答對,感慨著節目中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怎麼學的華文?學而通華文課程深知點燃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主張快樂學習,寓教於樂。不同於很多海外中文學校將中文學習等同於吃苦的論調。植入有趣的互動小遊戲、趣味視頻、成語故事等調動孩子多種感官參與課堂,讓孩子自發愛上中文。
  • 華文是痛,但新加坡為什麼學簡體字?
    與香港不同,新加坡學生從小學習簡體字,為何他們要學簡體字,他們又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學習中文的呢?前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創院院長、曾任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中文老師的許福吉認為,李光耀當年重視中文教育具有遠見性,而教育制度保障了新加坡這個小國能夠在國際舞臺上佔據重要的位置。新加坡的中文教育有它天然的基礎——華人社會的存在,這個國家華人佔人口的比重在七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