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的火熱場景仿佛還在昨天,「雙12」的腳步就已經不期而至。從《天貓「雙11」網課消費10大趨勢》公布的數據看,小學相關課程的訂單數達到了去年的27倍。這意味著,相關中小學生網絡課程的訂單,很可能在「雙12」形成另一個高潮。面對家長們對網課的熱捧,心理教研員、一線資深教師、特級校長提醒,切勿盲目跟風,在考慮孩子興趣、視力的同時,更要關注網課是否帶給孩子實實在在的收穫。
百萬家長加入「雲搶課」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在線教育於2020年初走入風口。僅僅過了大半年,在線教育就在天貓「雙11」徹底爆發。據《天貓「雙11」網課消費10大趨勢》顯示,「雙11」期間,教育行業成交增幅近70%,數以百萬計的消費者加入「雲搶課」。為這一增幅貢獻力量的,除了寶爸寶媽,家有中學生的中年老母親也是生力軍。
寒假網課火爆,與中國的國情密不可分。眾所周知,春節期間長途跋涉走親訪友已是中國的一大特色。此時,受制於時間、空間的線下課程就無法滿足這一短時間內孩子的學習需求,而網課隨時隨地可反覆回看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深得家長和中小學生的歡迎。在採訪中,來自北京市豐臺區的張玲玲女士就表示:「出門在外,碎片化時間多,上網課的話基本不受影響。」
拋開時間上的自由這一點,吸引家長們心甘情願掏腰包的,還有商家準確捕捉到了家長們的「痛點」。比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開發的早教課,能讓孩子學習一口地道英語的幼兒英語口語課,提升孩子智力的思維課等等。總之,從各商家的宣傳上來看,「總有一款適合你」。今年第一次參加天貓「雙11」的斑馬ai課、嘰裡呱啦等品牌,一套3000多元的早教課可以直減600元。雖然並不是特別便宜,但爸媽們給孩子買課一點兒也不手軟。
網課套路多 一不小心就「中招」
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目標家長,商家不費一番功夫怎能成功。這其中最好使的一招就是低價格吸引再加上高額的「回報」。除了「雙11」這個特別的日子,平時隨便打開一個網站,很容易地就能看到這樣的字眼:9.9元語數英全科輔導,19元掌握數學應用題解題思路,29元讓你的孩子學會編程……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而回報更是高得嚇人:「成績突飛猛進」「單詞量暴漲」「再也不怕寫作文」……
家長們開始有一點心動,然後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點開連結。連結是真的,家長們按要求添加微信進群,開始進入了商家設置的第一個套路。「反正錢不多,實在不行也沒有什麼損失。」很多像北京市大興區楊勇小朋友爸爸一樣的家長,在短則一兩次課,長則三四次課的試聽之後,就被迫接受授課教師推銷該課程的長期課,長達兩三個小時的推銷是常事。「還有最後10個名額,搶完就恢復原價。」「史上最低優惠就在今天,錯過將等一年。」……
在授課講師和試聽課群主的相互配合下,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家長下了單。對於另一部分「頑固不化」者,群主開始啟動第二個套路。據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區的李曉波先生介紹,「群主會私信我,告訴我總部有一些價格優惠名額,希望我珍惜,並不要外傳。」如果第二個套路還攻不下來,群主會隨後啟動第三個套路,即打溫情說理牌。北京市朝陽區的劉路女士就收到了這樣的信息:「親,您觀望了這麼久,猶豫了這麼久,始終站在原地沒動,同一期的其他孩子已經學了好幾節課了……」劉女士調侃說,「這全是套路,一不小心就上套了。」
小心「知識付費」變成了「只是付費」
網課無疑是知識付費的一種,相關調查顯示,一些家長正在將知識付費變成「只是付費」。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之一在於林林總總的網課太多,相關的產品又不容易找到進行權衡比對,所以只聽商家在價格和質量上的一面之詞就信的話,很容易衝動消費,到頭來發現所買並非所需。
不僅如此,網課的師資也存在消費盲區。據了解,網課講師一部分為專業培訓師,他們有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學經驗也相對豐富。另一部分就是在某一個領域中取得了一些成績,然後將個人經驗打包成課程售賣。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更多的時候,家長基本都會本能地相信商家的宣傳廣告,很少有人去認真核查講師的身份,以及相關背景是否屬實。
更應該引起警覺的是,網課內容的含金量良莠不齊。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面對知識付費這塊美味的蛋糕,不少商家爭先恐後都想分得一塊。至於如何分,自然是各顯神通。標題黨深諳題好一半文的要領,為了吸金博眼球不餘遺力。內容黨把營銷文寫得「入情入理」,句句戳中家長的軟肋,然後分發到各大公號上擴大影響力。還有的花大價錢把試聽課弄得高大上,等家長真正報名聽課時,才發現商家提供的其他內容的質量與試聽課相去甚遠。
繞開「買課安心」的心理陷阱
網課的銷售,善用「技巧、逆襲、助力」等字眼,在一些家長眼裡,買很多網課把孩子的時間佔滿,仿佛眼見著孩子就獲得了知識、實現了逆襲,從而得到自我心理安慰,消除了焦慮感。對此,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德育心理研究中心心理教研員白曄表示,「其實這是假象,家長們不能陷入『買課安心』的心理陷阱。」
白曄告訴記者,關於寒假網課的購買數量一定不宜過多,因為長期盯著電腦會對孩子的視力,包括運動能力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其次,大量的網課會使孩子失去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其社會化程度會受到影響。因此,她建議家長不要從眾,也不要去攀比,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性格特點,選擇適合孩子發展的課程。而且,不能全部局限在學科課程的學習上,可以選擇一些情緒管理的課程,也可以是一些開闊眼界的課程。
「強烈建議在選擇網課時要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意願。」白曄說,家長只有和孩子坦誠地交流,孩子才不會牴觸、反感,將來才能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網課也需因人而異盲目不可取
「網課重在課,而不在網。」北京市第八中學高級教師王紅宇認為,家長在給孩子報網課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的是網課是否對學校學習起到了輔助作用。如果寒假期間家長只顧著讓孩子上網課,而忽略了對校內知識的鞏固複習,會得不償失。她同時表示,家長報網課前,應客觀地評價自家孩子平時對電腦或手機是否比較依賴。如果是,那麼就要慎重報網課。因為孩子有可能借上網課為由瀏覽更多電腦、手機中的其他內容,這樣不僅沒有收穫,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家長發現了再去制止會變得很困難。
北京市前門外國語學校初一數學備課組長戴秀培深有同感。她告訴記者,網課不同於線下學習,如果孩子能夠管住自己,能主動學習,適當報一些網課是可以的,否則不建議報。同時,戴秀培表示,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多去試聽課程,關注老師的授課方式和內容,看看其安排是否科學合理。她舉例說,初中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一般在30分鐘左右,而一些網課的時長達兩到三個小時,這樣的課堂效率是打折扣的,所以不宜報課時過長的網課。
報網課家長需要三大「理性」
在一片熱熱鬧鬧的「雲搶課」中,北京市首批特級校長、北京市朝陽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長齊振軍呼籲家長要理性消費。
齊振軍強調,在報與不報網課上首先要理性。他說,家長一定不要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因為不同的孩子報網課的目的不一樣,因此很難有一個統一的定論,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根據自己孩子的需要作出理性選擇。同時,對於網課的期望值需要有一個合理的界定,不要想著比別人多上了網課,就會在某方面有明顯的提升、快速的變化。一旦期望值過高、付出過大,變化又不明顯時,家長就會產生糾結。
其次,對於報哪些網課要理性。齊振軍對此解釋,報網課的目的無非有三個,第一個是補差,提升原來孩子不足的部分,讓孩子在短期內有一定的提升。第二個是揚長,讓孩子在特長方面有更好的發展。第三個是增長閱歷,是學科知識之外綜合能力的提升。「只有清楚報網課的目的是什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最後一點,報多少網課要理性。「報課並不是越多越好,家長應引導孩子進行學習效果評估。」齊振軍表示,網課畢竟不是校內的課程學習,很多是基於孩子本身特點與需求設置的。所以,不妨問一下孩子真實的學習感受,和他們一起討論學習過程中的利弊,這樣有利於規劃下一步的學習安排。
文字:凌月雲
編輯:現教姐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