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天水市2018年度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2020-12-23 天水市人民政府

     2018年,天水市職業教育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突出擴規模、調結構、抓隊伍、促改革、提質量、建體系,全面完成了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快速發展。

1.基本情況

1.1規模和結構

2018年,天水市共有中等職業學校12所,其中,普通中專4所,職業高中8所。全市中職學校中有國家級重點校3所(其中2所為國家級示範校),2所學校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中職改革發展示範校項目建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招生8260人,比2017年增加1.2%,在校生20886人。普通高中47所,招生26781人,在校生78606人。高中階段教育招生職普比為3:7(含技工學校和市外中職學校招生數)。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有所減少,職普比偏低。

表1:2018年天水市高中階段學校統計表

學校類別

合計

辦學主體

國家示範

省級示範

市級示範

一般學校

招生數

在校生數

公辦

民辦

中職學校

12

10

2

2

2


8

8260

20886

普通高中

47

40

7


5

8

34

26781

78606



1.2設施設備

全市中職學校總佔地總面積為769928.9平方米,生均36.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9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330866.69平方米,生均15.8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4平方米;教學、實習儀器設備總值共12774萬元,比上年增加3247萬元,生均6116元,遠遠高於國家標準;紙質圖書600995冊,比上年增加193174冊,生均擁有圖書28冊。生均校舍面積和生均圖書仍低於國家規定標準,縣區中職學校基礎條件還需加強。




1.3教師隊伍

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501人,與2017年基本持平,其中專業課教師790人,佔專任教師的52.6%。生師比為13.9:1,比上年降低1.6,天水市衛生學校、甘谷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由於在校生規模大,生師比仍高於20:1。

專任教師中研究生以上學歷110人,佔專任教師的7.3%;本科以上學歷1307人,佔專任教師的87.1%。

高級職稱292人,佔專任教師的19.5%;中級職稱625人,佔專任教師的41.6%。「雙師型」教師364人,佔專任教師的26.5%,佔專業課教師的46.1%。12所中職學校,只有天水市衛生學校、天水農業學校、天水市體育運動學校3所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高於國家標準,其他學校均未達標。


2.學生發展

2.1學生素質

2.1.1堅持立德樹人,推行文化育人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心理健康和就業創業等教育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積極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重要育人功能,各中職學校積極建設體現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結合開學及畢業典禮、升旗儀式、民族傳統節日、重要節慶日和紀念日等,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學生文化課合格率95.5%,比上年提高1%;專業技能合格率98.5%,比上年提高0.5%。



2.1.2推行陽光體育,鍛鍊強健體魄

按照《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要求,開足、上好體育課,每天開展早操、課間操。積極開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班級籃球賽、桌球比賽等陽光體育活動,既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到成功與挫折、合作與競爭、榮譽與責任、紀律與自由等方面的深刻內涵,又鍛鍊了學生的體魄。學生健康體質測試合格率88%,比上年提高1%。



 2.2就業質量

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採用本地就業與外向型就業相結合的辦法,全市中職學校建立就業基地近百個,通過深化校企合作,中高職貫通,努力實現畢業生對口就業、穩定就業,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為把我市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做出了巨大貢獻。2018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學生6040人,就業學生5756人,就業率為95%。其中直接就業1702人,升入高一級學校4054人,對口就業率73%。畢業生中,獲得職業資格證書4568人,籤訂就業合同1136人,平均起薪2500元以上,享受社會保險975人。



與2017年相比,就業率與對口就業率分別下降1.4%和7%,主要原因是醫藥衛生類畢業生比重大,就業率和對口就業率整體偏低,僅為92%和68%。

3.質量保障措施

3.1專業布局

根據《天水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要求,圍繞我市重要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的布局要求,適應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重點建設裝備製造、電子電工電器、機械化工、生態旅遊、養生保健、特色農產品加工和電子商務等專業群。2018年對我市中職學校專業進行了評估認定,確定了市級示範專業17個。天水農業學校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被評為省級示範專業。以示範專業建設為抓手,引導縣區和學校,根據產業需求,調整優化專業布局,突出抓特色專業建設,淘汰老專業,開設適應經濟發展新專業,各學校重點建設1-2個重點專業,突出本校特色,錯位發展,以特色活校,專業興校,實現內涵發展,打造具有鮮明天水特色的專業格局。



天水市中等職業學校市級示範專業

學校

示範專業

天水市職業技術學校

學前教育、旅遊服務與管理、會計電算化、汽車運用與維修

天水農業學校

現代農藝、果蔬花卉生產技術、計算機應用、電子技術應用

天水市衛生學校

護理、藥劑、助產、醫學檢驗技術、農村醫學

秦安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中餐烹飪、機電技術應用

甘谷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建築工程施工

武山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機械加工技術


3.2質量保證

3.2.1深化教學改革,健全監控體系

各中職學校以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為依據,積極推進落實《甘肅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指導意見》、《甘肅省中等職業教育素質教育指導意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進現代學徒制,實行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推進學分制、彈性學習制度。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建立學校常規教學管理標準和制度,健全質量監控體系,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3.2.2加快項目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2018年投入市級職業教育經費2759萬元,爭取省級項目資金3870萬元,實施秦安職專、甘谷職專省級示範校建設,麥積職專實訓車間、武山職專學生餐廳、張川職教中心實訓樓和操場等項目建設,不斷夯實職業教育發展基礎,中職學校標準化建設水平、辦學綜合實力有了明顯提高。啟動天水市職教園區項目建設工作,在秦州區劃撥土地1267多畝,計劃總投資26億左右。規劃建設一所高職標準的職業院校,建成後在校學生規模將達到12000人,實行中高職一體化辦學。




3.2.3突出技能培養,提升教育質量

改革課程結構,突出學生技術技能培養,各中職學校已形成了重技能、學技能、比技能的良好氛圍。2018年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我市共選出321名優秀學生,參加了10個大類49個項目的比賽。總計獲得一等獎46個,二等獎80個,三等獎103個,獲獎總數比去年多出46個,總成績全省第二名。天水市職業技術學校劉彤、白楊,天水市衛生學校郝瑤瑤,3名同學參加全國技能大賽分獲建築CAD和護理專業三等獎,佔全省獲獎人數的四分之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對口升學考試成績突出,專科以上錄取率達80%以上,其中,本科錄取219人,佔全省錄取總數的五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一,真正實現了中高職貫通辦學,切實增強了職教吸引力。





3.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認真落實省教育廳教師隊伍素質提升「雙千計劃」,制定了天水市教師隊伍素質提升「雙百計劃」。充分利用國家、省、市、校四級培訓,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加快教師隊伍建設。2018年推薦參加國家級和省級骨幹教師培訓82人,推薦3名校長到天津市掛職鍛鍊,有7位教師參加了省教育廳組織的專業帶頭人領軍能力研修和優秀青年教師跟崗訪學培訓。特邀德國愛科特教育集團國際學院Saule(邵勒)院長和國內知名專家,舉辦了全市職業院校管理幹部培訓班,共培訓職業院校管理幹部139人。通過企業為職業學校補充緊缺高技能教師,目前全市共聘用企業實訓指導教師147人,選派中職教師進企業學習實踐100人。通過外引內培,專業課教師和「雙師型」教師比例均比上年有所提升,秦安職專「陳永武工作室」被評為全省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但專業課教師短缺,「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的問題依然存在。




4.校企合作

4.1深化校企合作

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機制創新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市內職業學校與華天、星火等大中型企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各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對接我市尖端產品技術,把最前沿的技術要點、最新的市場信息融入到教學中,按照行業企業先進標準,實現教學與生產融合。行業企業參與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學實施、實訓實習、質量評價等協同育人全過程。全市中職學校共建立實習就業基地近百個。2018年5月份,在省機電學院召開了職業院校校園招聘暨校企合作洽談會,邀請全國知名企業100多家,各學校與企業均籤訂了就業協議。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天水市職業技術學校被確定為國家第二批38所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之一,也是我省唯一入選的中職學校。天水農校、秦安職專和武山職專被確定為省級學徒制試點學校。我市以國家級和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為依託,廣泛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積極探索校企合作辦學經驗,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不斷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



4.2.加強實習管理

為做好學生實習工作,我市實行實習就業校長負責制,由校長統攬實習工作,負責學生實習總體安排、單位考察和監督管理等工作。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堅持統一安排和自行聯繫相結合的原則,學校統一推薦實習佔實習學生的90%以上。各職業學校建立了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考核評價制度,並會同實習單位根據學生實習崗位職責要求制訂具體考核方式和標準,開展考核工作。實習考核的結果記入實習學生學業成績,實習考核不合格的學生,不準畢業。強化實習學生的跟蹤服務工作,解除學生的後顧之憂。學生實習期間,各中職學校組織專職人員對實習情況進行跟蹤調查,現場解決學生實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實習學生提供服務。強化安全責任,全面落實學生實習強制保險制度,各職業學校和實習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實習學生投保實習責任保險。加強與實習學生的溝通,帶隊教師負責聯繫實習學生,實行安全零報告制度,確保學生實習安全。


4.3推進集團化辦學

天水裝備製造、天水旅遊、天水農業、天水衛生4個職教集團重合作、求突破、見實效、促發展,集團化辦學取得新成就。2018年組織全市各中職學校校長開展了天水市裝備製造業和旅遊職教集團工作經驗交流、中高職貫通、專業建設、骨幹教師培訓、實訓基地共享等工作的推進落實,為深化集團內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層次確定了具體的思路和措施。裝備製造業和衛生職教集團舉辦了校企合作洽談會,邀請全國知名企業100多家,籤訂了校企合作協議,一次性統籌推介畢業生就業達2000人以上。4個開放共享實訓基地(即依託省機電學院的加工製造、市職校的建築與汽修、市農校的現代農業技術、市衛校的護理等實訓基地)為縣區職校學生開展實訓共享突破1000多人次,使縣區中職學校的學生享受到了優質的實訓資源,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促進了各集團的高效運轉,集團化辦學快速發展,取得新突破。



5.社會貢獻

5.1人才培養

各職業學校主動發掘和凝練我市特色文化,開發絲綢之路文化旅遊、民族文化和旅遊服務管理等特色專業,加大旅遊服務業人才培養力度,打造天水現代服務業的優質品牌,提升天水城市品位。農林類職業學校緊緊圍繞現代農業推進計劃和「一十百千」現代農業建設工程,培養種養殖能手、農業職業經紀人、鄉村工匠、非遺傳承人1500多人,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關鍵支撐。圍繞我市工業轉型升級,加快裝備製造類人才培養,2018年中職學校畢業6040人,優先保障天水裝備製造業星火工具機工業園、長城電工電器產業園、華天電子科技產業園三大產業園高端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助推我市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5.2社會服務

堅持學歷教育與培訓並舉,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積極開展各級各類職業培訓,為把我市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做出積極貢獻。積極推廣天水農校「網際網路+精準扶貧」、張川職教中心牛肉拉麵培訓的典型經驗,緊密結合縣域特色和中職學校特點,各職業學校精準對接承訓任務,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培訓需求勞動力,廣泛開展勞動力轉移、實用技術、就業創業等培訓,並根據學員技能需求和就業創業願望,「一對一」建立培訓就業檔案,採取送教上門、入企體驗、田間地頭實踐等模式,強化實用技術培訓,確保受訓學員真正掌握1門實用技能。2018年全市中職學校共開展各類培訓6061人次,力爭做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致富一戶」,實現技能脫貧。

5.3對口支援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和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教育部 國務院扶貧辦關於印發<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2016-2020 年)>的通知》,推進我市與天津市教育結對幫扶工作,打贏脫貧脫貧攻堅戰,各中職學校主動作為,積極與天津市相關院校銜接,天水市衛生學校與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天水農業學校與天津城市職業學院、天水市職業技術學校與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等就聯合辦學、專業建設、教師培訓等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甘肅電大天水分校充分發揮甘肅省津隴教育信息化培訓中心優勢,與天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市電教館和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室擬建立對口幫扶機制,共建津隴教育信息化培訓中心智慧校園,提升甘肅電大天水市分校辦學層次和管理水平,拓展招生類別和學歷繼續教育專業。

6.1全面落實政府職責

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從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把職業教育擺在突出位置,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多次研究全市職業教育工作,解決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困難和問題。從2015年起,市級財政每年安排職業教育專項資金1000萬元。2018年投入市級職業教育經費2759萬元,佔地方教育附加總數的43.65%,高於國家規定比例13.65個百分點,職教專項經費全部用於市屬和縣區中職學校的基礎條件改善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6.2政策措施

我市出臺了《天水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對全市職業教育的發展作出了總體規劃,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任務、工作措施、保障機製作出了全面部署。印發了《天水市職業教育助推城鎮化建設發展規劃(2018-2020年)》和《天水市職業教育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下發了《關於做好2018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建立天水市職業教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政府統籌,行業企業積極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服務體系和發展職業教育的強大合力,有力地促進了全市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

7. 特色創新

案例一:

讓校園處處綻放文明之花

——天水農業學校文明校園創建典型案例

  文明是一陣清風,它輕拂過人們的心靈,讓每一個靈魂甘之如飴;文明是一場春雨,它滋潤了乾涸已久的大地,還大地一片欣欣向榮;文明是一盞明燈,它照亮了校園的每一個街角,照映著這個校園的崢嶸蓬勃。自文明校園創建開始,我們以高漲的熱情,每一位教師,每一名學生,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明,我們宣傳文明、營造文明、擴散文明。我們希望通過文明的傳召,來提高周邊群體的人文素養,改變以往的陳規陋習,共建美麗、和諧、幸福的新型校園。

近年來,我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全國文明校園創建管理辦法》和《甘肅省文明校園管理辦法》為依據,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紮實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

二、做法與經過

(一)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打造作風過硬的幹部隊伍

一是我們把政治建設放在領導班子建設的首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積極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以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為抓手,以上率下,引導各級領導幹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黨的教育方針及、職業教育有關政策、法律法規以及業務知識,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堅持 「三會一課」和「主題黨員」制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參加支部和科室的理論學習、帶頭講黨課、帶頭開展專題輔導,推動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充分發揮了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二是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完善校長負責制,實行校務會議、教代會等管理制度。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要求,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等事項全部提交學校黨委會討論決定,保證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班子成員根據工作分工,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自覺遵守黨的組織原則,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積極主動為師生服務,自覺維護班子的團結,增強了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向心力。三是強化政治擔當,認真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全面落實黨建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把黨建工作(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與學校的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班子成員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加強對分管科室工作指導,推進了全校從嚴治黨工作的深入開展。全校上下形成了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幹事創業的工作氛圍。四是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依法辦學職教,不斷規範辦學行為,落實素質教育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五是加強制度建設,重新修訂並認真落實教學、學生、行政、黨群、後勤、成教管理等六方面的規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長效機制。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作風建設要求,持續改進工作作風,進一步優化了教書育人的環境,提升了服務質量,形成了作風建設新常態。

(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營造以德育人氛圍

學校始終堅持以德育為首,利用多種形式,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的宣傳,並有機融入學科教學。一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線,不斷加強思想道建設。持續深入開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黨的最新理論和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二是開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的中國夢」主題系列活動:利用升旗儀式、校園廣播、宣傳欄等形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提出的背景及內涵等;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班會課、團會課的評選;結合我校開展的「學雷鋒精神展青春風採」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到社會實踐基地和校外活動場所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安全教育等社會實踐活動,加深青少年對 「中國夢」的理解,增強了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三是充分利用課堂陣地作用,推進德育課程、人文素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地域文化進課堂,增強了德育教育實效。邀請專家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專題講座,彰顯了我校以德育人的新特色;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義務勞動,養成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開展了以「寄情端午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系列中華傳統節日活動。2018年,開展了首屆漢字聽寫大會,帶領學生領略了漢字之美,弘揚了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四是每年組織開展以「校園文化藝術節」、「師生大比武」、「師生成果展示」等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月」活動。2015年,我校組織開展了第一屆「雙十佳」評選活動,並在軒轅大劇院進行了表彰暨文藝演出。2016年,在軒轅大劇院舉辦了三場以「校園文化月暨表彰大會」為主題的大型文藝演出。今年12月,學校舉辦了慶元旦暨第二屆雙十佳頒獎晚會,激勵先進、鞭策後進。通過校園文化活動,進一步凝聚精神、展示了形象,激勵師生愛文化、愛文明,樹立了共建文明校園良好風尚。

(三)加強活動陣地建設,營造濃厚的人文環境

一是搭建校園文化建設載體。學校建有書畫室、校榮譽室、舞蹈廳、學生活動中心、學術報告廳等文化陣地。並充分發揮廣播、櫥窗、黑板報等宣傳作用,形成了良好文化氛圍建設的主陣地,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學生的心靈、啟迪學生的智慧。通過創建「天水農業學校」公眾平臺,加強了學生的日常行為教育、職業規範教育、創業意識教育。以創建「五園」建設為目標,每年舉辦「校園文化月」系列活動,初步構建了具有時代特徵和職教特色的校園文化。二是營造了特色。學校建立完善了學生社團,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成立了八個學生社團,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開展了第二課堂興趣小組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學校團委在學校黨政和團市委的領導下,負責學校共青團工作。成立由學校學生科直接領導、校團委具體指導的學生會,積極參與學生管理的各個方面。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整素質 

我們始終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任務常抓不懈。一是加強教師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教師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學生,成為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二是建立健全教育、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建設工作機制。制定了《天水農業學校關於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意見》,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學術規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職前培養、準入、職後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三是創新青年教師培養機制,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學校組織青年教師學習黨的有關方針政策,安排青年教師擔任學生輔導員工作,加強新教師崗位培訓。與老教師互學結對子,要求新任課教師每月進行一次組內公開課。四是加強教師培養培訓力度。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進行評課活動,切實提高全體教師的業務能力。培養教學名師和專業帶頭人。積極選派教師參加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鍛鍊和省級培訓。每年積極選派校級領導、專任教師、優秀班主任、政教輔導員進行培訓,進一步提升教職工教學管理水平。

(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校園和諧發展

學校以「明德、啟智、強能、健體」為校訓,以「文明、創新、和諧、進取」為校風、以「博學、弘德、敬業、愛生」為教風,以「勤學、守紀、強能、致用」為學風,校園氛圍溫馨和諧。每年組織開展學雷鋒活動,進社區、進敬老院,傳播支援服務文化。每年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校園文化月活動,包含專題講座、演講比賽、寢室文化節、書法比賽等多項活動,校園文化特色鮮明。定期開展講座、演講比賽引導學生成為網絡文明使者,發揮網絡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通過微信公眾號、校園網、天水在線等宣傳載體,對學校文化建設進行廣泛宣傳。

(六)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創建優美平安校園

一是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學校教學設施、規劃合理到位,做到了教學區域、活動區域、辦公區域布局合理,為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供了必要的場地和條件,進一步推動了校園綠化、美化、淨化,實現了校園乾淨、整潔,營造了優美的校園環境。二是創建平安校園。學校制定了平安校園創建實施方案並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設專人負責平安校園建設工作,層層分解落實責任。修訂完善相關制度,制定各類應急預案。在重點部位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全面推行科技防範。加強重大活動和特殊時期的監控與防範。每學期開展全校師生地震預防演練,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堅持法制與安全教育兩手抓,新生入學必定有安全教育一課。利用校內各種媒體及會議、報告等形式,宣傳科學思想。學校與縣公安局、綜治辦、交警大隊等部門和單位密切配合,周邊200米內無網吧、電子遊戲等場所。經常對飲食攤點進行衛生檢查,預防食物中毒,防範傳染病發生,構築外圍安全防線。

三、取得成效

  通過紮實深入的文明校園創建活動,2018年6月,我校被天水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第一屆天水市文明校園榮譽稱號。12月被表彰為第一屆甘肅省文明校園。目前,學校正在積極申報全國文明校園。校園文化建設應當凸顯自身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應符合新時期學生的特點,潛移默化,適時引導,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有機組合部分,對課程的實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與課程改革關係密切。學校文化建設與課程改革是相互依託、相互促進的互動關係,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從而真正做到,時時有文化、處處有文化、事事有文化。我們將一如既往,內增素質,外樹形象,使學校各項工作再上一個臺階,為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構建文明農校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案例二  

專業建設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

——天水市職業技術學校典型案例


    近年來,學校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抓手,以重點專業和示範專業建設為切入點,全面加強專業建設,推進學校改革與發展,在區域內發揮了示範、帶動、輻射、引領作用。

一、背景及組織

為了進一步加強專業建設,提高專業市場競爭力,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促進我校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配合天水職教園區建設,我校學校成立了由校長周培烈為組長,各位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務處、教研處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學校專業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學校專業建設工作。                

二、現狀及成效

竭力打造了建築工程施工、旅遊服務與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學前教育和會計電算化等五個與當地經濟發展緊密關聯的重點、骨幹專業和專業群,五個專業分別完善了有利於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項目為載體,工作任務為驅動,注重開發建設專業核心課程和精品課程。從提高教師教學和實踐能力入手,重點培養了各個專業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五個重點專業「雙師型」教師佔專任專業課教師的比例達到80%以上;專任專業教師(除生產實習指導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達100%。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先後與80多個企業籤訂校企合作協議,共建校外實訓基地80多個,並積極參與職教集團化辦學,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長效運行機制,提升了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

通過多年的努力,我校在專業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建築工程施工專業已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2018年,組織申報、接受評估了學前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旅遊服務與管理、會計電算化等4個天水市中等職業學校示範專業,這4個專業已經被天水市教育局公布認定為天水市中等職業學校示範專業。建築工程施工、學前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旅遊服務與管理、會計電算化等專業在全市中職學生技能競賽中獲得領先成績,並代表天水市、甘肅省參加省、國家級大賽,並且取得優異成績。

充分發揮了作為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的示範、帶動、輻射、引領作用。

三、方向及措施

    2018年,學校專業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我校的所有專業的專業建設工作進行了一次「回頭看」,對全校所有專業進行了診斷與完善。通過對我校專業建設和學校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的認真梳理分析,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專業建設和發展的方向,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措施:

(一)強化品牌意識、擴大宣傳力度,著力打造中職品牌專業 

學校應高度重視重點專業建設、優勢專業建設、品牌專業建設,在專業建設上大做文章。以重點專業為紐帶,以優勢專業為龍頭,以品牌專業為抓手,著重打造專業立校、專業強校的發展模式。

(二)承擔社會責任,發揮示範輻射作用,努力發揮示範專業的示範作用

我們要以申報省市級示範專業為契機,堅持「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教、以評促管」的原則,以示範專業評估帶動學校專業建設的整體發展,充分發揮示範專業的示範輻射作用,提高專業市場競爭力,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促進我校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配合天水職教園區建設,做出不懈的努力。  

(三)適應市場發展,動態調整專業

    1.以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和相關專業教學標準為基本依據,參照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要求,通過對人才需求及其變化趨勢的調研,學校專業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發展規劃,及時調整專業設置。

    2.以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為依據,學校堅持辦完整的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改變原來只重視就業教育的狀況,加強了對口升學教育力度,繼續堅持「兩條腿走路「,即「就業有能力,升學有基礎」的辦學理念,修訂完善各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四)規範專業管理

    為了確保專業建設的質量和實效性,我們必須堅持教學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

    1.嚴格執行教學標準體系。按照教育部的專業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嚴格執行2014年教育部頒布的專業教學標準、頂崗實習標準和專業儀器設備裝備規範等,規範教育教學。

2.認真落實教學常規管理。

將教學基本要求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

3.不斷完善教學質量診斷、監測與評價。

根據學校的不斷發展和變化,要不斷完善學校內部質量保證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以保證學校的教學質量。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德師能   

    優化校園環境,努力建設一支業務精湛、知識淵博、職業道德高尚、結構合理、有理想抱負的師資隊伍。 






案例三

以技能大賽為抓手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秦安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典型案例

「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這是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一項主要內容。秦安職專各專業通過技能大賽,促進了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評價模式和辦學模式的改革,推動了課程體系建設、教材體系建設、校園數位化和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已成為專業內涵發展的有效載體和助推器,為學校實施示範校項目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實施背景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了全面提高質量的發展新階段。目前,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質量為核心,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紮實工作,大力推動我國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己成為全體社會的共同願望和共同行動。定期舉辦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建立「校校有比賽,層層有選拔,國家有大賽」的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序列,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局面,是我國教育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設計與創新,是我國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養選拔的重要途徑,已成為在社會上有廣泛影響的教育新品牌。對於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宣傳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弘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社會風尚,形成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多年來,我校高度重視技能大賽工作,把技能大賽列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從課程安排、計劃制定、課堂教學、實習實訓、頂崗實習、技能鑑定到校園活動都貫穿技能大賽的內容,始終做到競賽標準與課程標準、競賽項目與實訓內容、競賽設計與教學設計、競賽過程與教學過程、競賽組織與課堂教學、競賽規程與教學管理、競賽要求與實訓辦法、競賽安排與校園活動的結合,各專業技能大賽已成為學生鞏固理論知識、練就實踐能力、培養職業素質的實踐性學習與訓練的主要載體,為提升學校辦學實力和水平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實施過程

(一)建立機制,促進技能大賽常態化。培訓實習管理處負責技能大賽輔導及競賽工作,並根據學生特點,按照專業技能的需求,分為工業類、信息技術類、旅遊服務類等組,專業教師各負其責,強化訓練,狠抓基本功,積極備戰各種技能競賽。完善技能大賽的組織、選拔、集訓、獎勵等一系列制度,將技能大賽結果作為目標績效納入師生考核中。實訓處制定《技能大賽及選手訓練管理工作方案》,本著「重在參與、重在學習、重在提高」的精神,做到年初有計劃,過程有落實,工作有總結、年終有考核,要求實訓項目應賽盡賽,動員學生人人參賽,使技能大賽制度化、規範化和常態化,形成「人人參與,個個享受」的技能比賽格局,讓技能大賽貫穿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落實到每一個專業,覆蓋到每一位教師和每一名學生。

(二)制定標準,促進技能大賽規範化。我校參照《甘肅省中職學校學生技能大賽方案》,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各專業技能競賽規程及活動方案。

1.競賽項目

技能大賽社團輔導教師團隊

2.活動方式與內容

各項目的比賽內容均為專業基礎理論測試和技能競賽兩部分組成。

3.部門聯合,優化選手梯隊培養,有分散到集中分階段培養

技能大賽學生的選拔不僅僅關係到學校能否在各級技能大賽中取得好的成績,也關係到學生整體技能水平的提高和中職生對口升學高考的成敗,在選拔過程中,加強技能選手梯隊建設,注重利用市賽、省賽獲獎學生輔助選手培訓,從而提高技能選手板凳的厚度,並提高學生資源的利用效率。

「梯隊」的管理實行由實訓處、教務處、級部共同負責,其他部門協助的管理體制。實訓處、教務處、級部在教學計劃中體現出對「梯隊」的培養:實訓處認真研讀技能大賽有關文件,不斷創新「梯隊」訓練模式,為「梯隊」提供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在師資、材料、設備等各方面予以保

障;輔導教師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定期開展實戰練習,確保最優秀的學生代表學校參加大賽,確保參賽學生在國家、省、市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梯隊」培養實行動態管理,在保持名額不變的情況下,按照選拔程序及時替換優秀學生到「梯隊」隊伍中,以此激發同學們的學習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以賽促改,推進專業建設創新化。一是調整課程設置。學校把技能大賽作為專業課程改革的導向標,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出發,不斷調整課程設置,建立起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相適應的基礎能力、職業能力、崗位能力三大模塊課程體系,把崗位所需的技能納入到日常教學和技能大賽中。學校各專業均加入「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二是提升教師技能。積極以開展技能大賽為主要內容的校本培訓,派教師到高校和企業接受崗位培訓和實踐,不斷豐富專業實踐經驗,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學校先後外派培訓學習30餘人次。2016年以來,學校先後組織學生參加省、市技能大賽,熟悉和掌握技能大賽的項目、程序、內容和方法,以提高技能大賽的指導能力。先後有44人次被評為省市級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先後組織學生參加省、市職業技能大賽10次,獲省級獎145人,市級獎844人,有效調動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積極性。2017、2018年市教育局、市人社局評為「天水市中職學校技能大賽團體一、二等獎」。三是完善教學評價.學校借鑑省市技能大賽要求,不斷創新教學評價模式,及時調控教學行為,加強對人才培養過程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雙向監控,建立「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的評價機制。四是加強實訓常規教學。狠抓實訓教學常規工作,學期初與全體實訓教師和實訓指導教師籤訂崗位職責責任書,與全體學生鑑定校內實習實訓協議書,實訓教學切實做到做中學、學中做,充分發揮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在技能比賽中的作用,開展「天天練、周周比、月月賽」活動。在校內比賽中,參照省市技能大賽的要求,設計比賽項目,確定比賽內容,制定培訓計劃,組織教師開展培訓,培訓中要求學生按時培訓,認真聽講,熟知比賽程序和環節,明確比賽要求和紀律。在校級以上大賽中,按照競賽項目內容要求,組織校級競賽,選拔思想品質好、職業素養高、技能水平高的學生作為種子選手,對參賽選手進行基礎理論培訓和操作技能培訓。五是注重平時訓練.努力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日常實訓與課餘練習、集體訓練與個別輔導的結合,特別是對傳統項目,更是注重訓練的強度和時間的保證,為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條件保障

機制保障:建立「人人參與,個個享受」和「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的技能大賽機制,做到層層有比賽,處處有榜樣,重在參與、貴在學習、旨在提高,營造了「人人學專業,個個練技能」的良好育人氛圍,讓技能大賽貫穿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落實到每一個專業,覆蓋到每一位教師和每一名學生。

師資保障:學校現有教職工211人,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其中高級教師34人,中級教師72人,「雙師型」教師54人。企業兼職及外聘能工巧匠8人。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2人,形成了專業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建設梯隊。在2018年全省首屆教師技能大賽中,陳永武、安智慧、袁育紅獲得一等獎,牛錄軍、王錦燕獲得三等獎。

實訓保障:建有機械加工技術、電子電工、中餐烹飪和汽車維修與運用4個實訓基地,實訓室35個,實訓設備總值1200多萬元。學校配套設立有天水市第六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再就業培訓基地、雨露計劃「兩後生」培訓基地、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等。學校還與多家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為各專業學生的校外實習、實踐提供基地保障。

經費保障:制定專業實訓和技能比賽耗材預算,設定實訓內容、比賽項目、類別、場次等,實訓教師根據各專業單項的實訓要求,每周定出實訓計劃,上報實訓通知單,實訓處審批後進行實習實訓,省市技能大賽根據比賽時間制定相應強化訓練的原料購置報告,學校用於專業實訓和技能比賽耗材費用年支出達10多萬元。

四、成效與評價

技能大賽以成為教育教學成果和學生技能水平展示的平臺,為學生搭建起升學與就業的「星光大道」,讓中職生共享成長進步、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

2018年省市中職生技能大賽獲獎情況統計表(市一等獎部分)

序號

姓 名

參賽項目

指導教師

市等次

省等次

1

成洋

普通鉗工

趙家全

一等獎

一等獎

2

宋璟

普通鉗工

趙家全

一等獎

二等獎

3

胡紅芳

裝配鉗工技術

張文璽

一等獎

二等獎

4

溫博康

數控車加工技術

袁育紅

一等獎

二等獎

5

冉瑞東

普通鉗工

楊永東

一等獎

三等獎

6

薛衛東

普通鉗工

楊永東

一等獎

一等獎

7

王唯

模特表演(模特服裝表演)

楊麗娜

一等獎

二等獎

8

李樂樂

模特表演(模特服裝表演)

楊麗娜

一等獎

三等獎

9

何瑞瑞

模特表演(平面模特展示)

楊麗娜

一等獎

一等獎

10

徐丹陽

模特表演(平面模特展示)

楊麗娜

一等獎

三等獎

11

趙月春

藝術插花

楊鍵

一等獎


12

尹伊群

動畫片製作

王曉峰

一等獎


13

段春璐

烹飪(面點)

王良成

一等獎

三等獎

14

段博蕾

烹飪(面點)

王良成

一等獎

三等獎

15

丁曉豔

酒店服務(中餐宴會擺臺)

王錦燕

一等獎

三等獎

16

王輝

酒店服務(西餐宴會擺臺)

王錦燕

一等獎


17

周佩佩

單片機控制裝置安裝與調試

田新明

一等獎


18

路梓鈺

焊接技術

邵真

一等獎


19

王博萍

焊接技術

邵真

一等獎


20

鄭怡敏

文秘

任軍強

一等獎

三等獎

21

陳奇奇

文秘

任軍強

一等獎

三等獎

22

楊安東

文秘

任軍強

一等獎


23

李培敏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龐彤

一等獎


24

趙  薇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龐彤

一等獎


25

惠敏玲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龐彤

一等獎


26

牟娜娜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龐彤

一等獎


27

張  蕾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龐彤

一等獎


28

王  敏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龐彤

一等獎


29

關  蕾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龐彤

一等獎


30

張耀軍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龐彤

一等獎


31

宋奇雅

計算機輔助設計(工業產品CAD)

劉勇奇

一等獎

一等獎

32

張文強

計算機輔助設計(工業產品CAD)

劉勇奇

一等獎

一等獎

33

郭宇

計算機輔助設計(工業產品CAD)

劉勇奇

一等獎

一等獎

34

王勇勇

計算機輔助設計(工業產品CAD)

劉勇奇

一等獎

二等獎

35

任蕊珍

計算機輔助設計(工業產品CAD)

劉勇奇

一等獎

二等獎

36

陳婭琴

計算機輔助設計(工業產品CAD)

劉勇奇

一等獎

三等獎

37

魯倩倩

計算機輔助設計(工業產品CAD)

劉勇奇

一等獎


38

貟鵬鵬

車加工技術

梁根德

一等獎

二等獎

39

伏新紀

車加工技術

梁根德

一等獎

二等獎

40

賀金輝

車加工技術

梁根德

一等獎

三等獎

41

張小康

車加工技術

梁根德

一等獎

三等獎

42

雷玉強

車加工技術

梁根德

一等獎

二等獎

43

吳慧霞

職業英語技能(其他類專業組)

郭峰

一等獎

三等獎

44

陳利紅

職業英語技能(其他類專業組)

郭峰

一等獎

三等獎

45

呂倩倩

職業英語技能(其他類專業組)

郭峰

一等獎


46

胡紅紅

職業英語技能(其他類專業組)

郭峰

一等獎


47

宋瑞

電氣安裝與維修

高瓊

一等獎


48

李紅剛

電氣安裝與維修

高瓊

一等獎


49

李紅麗

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

伏應祥

一等獎

三等獎

50

車文靜

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

伏應祥

一等獎

三等獎

51

馮旭紅

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

伏應祥

一等獎

三等獎

52

吳莉婷

裝配鉗工技術

陳永武

一等獎

一等獎

53

任玉霞

裝配鉗工技術

陳永武

一等獎


54

魯浩浩

烹飪(熱菜)

陳強

一等獎


55

白凱

烹飪(熱菜)

陳強

一等獎

三等獎

56

姬春春

烹飪(冷拼與果蔬雕刻)

陳強

一等獎

二等獎

57

葉靜

烹飪(冷拼與果蔬雕刻)

陳強

一等獎


58

徐紀龍

藝術專業技能(中國舞表演)

陳歡

一等獎

二等獎

59

馬潘青

藝術專業技能(中國舞表演)

陳歡

一等獎

二等獎

60

胡雪茹

藝術專業技能(中國舞表演)

陳歡

一等獎

三等獎

61

張慧娟

藝術專業技能(中國舞表演)

陳歡

一等獎

三等獎

62

周鈺寶

藝術專業技能(中國舞表演)

陳歡

一等獎

二等獎

63

王豔

藝術專業技能(鍵盤樂器演奏)

蔡佩霖

一等獎


64

郭  芸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安麗平

一等獎


65

龐  敏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安麗平

一等獎


66

陳曉濤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安麗平

一等獎


67

寇慧敏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安麗平

一等獎


68

逯文宇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安麗平

一等獎


69

何  怡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安麗平

一等獎


70

姚美舟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安麗平

一等獎


71

李  瑛

護理技能(無菌技術、心肺復甦)

安麗平

一等獎


72

李芳莉

學前教育技能(音樂、舞蹈、繪畫、講故事、手工製作)

蔡佩霖 

王曉曉 

安兵兵  

一等獎


73

陳水晶

學前教育技能(音樂、舞蹈、繪畫、講故事、手工製作)

蔡佩霖 

王曉曉 

安兵兵 

一等獎

三等獎

74

師喬喬

學前教育技能(音樂、舞蹈、繪畫、講故事、手工製作)

蔡佩霖 

王曉曉 

安兵兵 

一等獎


75

楊雪

學前教育技能(音樂、舞蹈、繪畫、講故事、手工製作)

蔡佩霖 

王曉曉 

安兵兵 

一等獎


工作評價:一是以賽促教。通過大賽機制的建立,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使廣大教師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二是以賽促學。通過開展多層次的技能大賽,增強了學生學好專業、練好技能的主動性;三是以賽促訓.通過技能大賽,促進了實訓過程和競賽過程的有機結合,有效地檢驗了教學成果,提升了學生的技能水平:四是以點帶面。通過層層選拔、逐級提高的大賽模式,提高師生群體參與度,使技能比賽的普適性和普惠性大大增強;五是以賽促「銷」。通過技能大賽,讓企業、行業和社會了解學校和學生,為學生開闢了一條優質就業的「直通車」,還為學生進一步升入高校學習創造了條件。

五、下步展望

一是要以技能大賽為抓手,充分發揮大賽的引領導向和檢驗激勵作用,不斷完善大賽模式,實行「人人參與,個個享受」和「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的技能大賽機制。二是要以技能大賽為重點,全面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評價模式和辦學模式改革。三是要以技能大賽為契機,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師資隊伍、實訓荃地和專業文化建設。四是要以技能大賽為載體,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點帶面、以賽促「銷」,不斷教育教學質量。五是要以技能大賽為動力,為學生進一步升入高等院校學習創造條件。六是要以技能大賽為平臺,體現學生實踐技能水平,檢驗專業教育教學質量,展示學校改革發展成果。

8.學校黨建工作情況

  我市各中職學校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學校黨建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斷強化理論武裝,通過集體學習、報告會、宣講會等形式,深入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工作。不斷加強黨性教育,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天水市職業技術學校組織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和部分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赴延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深化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拓展了學習教育形式,教育引導黨員傳承了黨的優良傳統,堅定了理想信念,牢記了宗旨意識,激發了教育活力,增強了黨性修養。天水農業學校按照「一崗雙責」要求,嚴格突出問題導向,層層籤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和《黨建設目標管理責任書》,做到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職業學校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嚴防宗教對學校和師生的滲透,全面加強網絡輿情管控,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主動權。


我市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雖然實現了較快發展,但目前仍面臨著許多問題:一是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專業課教師與「雙師型」教師短缺。由於職業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專業教師既要有精深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當前的人才引進機制側重於學歷層次,輕視實踐操作技能,不利於中職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導致專業結構調整滯後,直接影響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國家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項目較少,隨著辦學規模逐年擴大,多數學校校舍不足,學生無法容納,辦學規模擴大困難。投入保障機制不健全,還沒有建立起全國相對統一的中等職業學校生均經費撥款標準。三是校企合作需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尚不健全,企業追求的是效益的最大化,沒有優惠政策支持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學校熱企業冷的現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校企合作辦學的良性互動與優化融合局面尚未形成。

結合當前存在的問題和職業教育實際,我局全面啟動職業教育2018-2020三年提升計劃,強基礎、樹品牌、求突破、促發展,著力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能力,構建具有天水地方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1.啟動職教園區建設在秦州區藉口鎮徵地1267多畝,總投資約26億元,按「在校學生規模12000人、11個高中職專業群」的標準建設職教園區,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建成「智慧化、人文化、園林化、時尚化」的中高職一體化現代職業學校。職教園區建成後,將整合市內職業學校資源,整體提升全市職業教育辦學水平,促進我市職業教育快速發展。

2.實施改造提升工程。整合省、市、縣三級項目投資,推進縣區職業學校改造提升工程,2018年已落實項目資金6629萬元,今後將進一步加大投入,不斷提高我市中職學校標準化建設水平,夯實縣區職業教育發展基礎。

3.打造特色精品專業。根據產業需求,調整優化專業布局,突出特色專業建設。圍繞旅遊服務、機械製造、電工電子、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等行業,建設一批產業特色明顯、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專業,助推地方經濟發展。鞏固市級示範專業創建工作成果,努力把全市的20個市級重點示範專業打造成品牌專業,為創建省級示範專業創造條件。

4.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積極組織人員參加國家、省級骨幹專業教師培訓,提升教師隊伍素質。落實教師素質提升「雙百計劃」,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組織百名中職學校管理人員和骨幹教師到東部發達地區培訓,提高中職管理人員和骨幹教師的創新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

5.充分發揮示範引領。加大對秦安職專、甘谷職專省級示範校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保證2所學校的示範校建設高標準完成。充分發揮市職校、市農校2所國家級示範校和國家重點學校市衛校的示範帶頭作用,與縣區學校開展專業對接幫扶,集中開展實訓共享,真正發揮示範校的示範引領作用,帶動其他中職學校提升內涵發展能力,提升整體辦學水平。

6.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不斷完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體制機制的創新,促進職教集團與天水支柱產業發展上更緊密更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進一步完善實訓基地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提高市職校、市農校、市衛校實訓基地使用效率,加大對縣區成員學校的開放程度,充分實現資源共享。創新辦學模式,加強市內職業院校合作辦學,鼓勵中職學校與發達地區的職業院校開展聯合招生、聯合培養辦學模式。引導服務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創建校企合作的長久機制。

7.積極對接精準扶貧按照省、市精準扶貧職業教育專項支持計劃要求,職業教育主動作為,精準對接,助推扶貧。積極推廣天水農校「網際網路+精準扶貧」、張川職教中心牛肉拉麵培訓的典型經驗,緊密結合縣域特色和中職學校特點,創建「網際網路+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既培養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又實現學校和縣內支柱產業的有效對接,助推精準扶貧。特別是立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業現代化和美麗鄉村建設急需的管理、服務和技能人才培養,切實發揮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引領行業發展的作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關鍵支撐。



相關焦點

  • 天水市2018年度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2018年,天水市職業教育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突出擴規模、調結構、抓隊伍、促改革、提質量、建體系,全面完成了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快速發展。2018年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我市共選出321名優秀學生,參加了10個大類49個項目的比賽。總計獲得一等獎46個,二等獎80個,三等獎103個,獲獎總數比去年多出46個,總成績全省第二名。天水市職業技術學校劉彤、白楊,天水市衛生學校郝瑤瑤,3名同學參加全國技能大賽分獲建築CAD和護理專業三等獎,佔全省獲獎人數的四分之一。
  • 《中國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在京發布
    新華網北京2月22日電(郭亞麗)22日,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在京發布《中國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首份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該報告指出,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中職國家教學標準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 福州市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2017年度)
    福州市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7年度)  2017年,福州在成為全國首個涵蓋國家級新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現將2017年(2016—2017學年度)福州市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如下。
  • 中國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發布,四川中職學校在校生規模排名第三
    ,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了全面反映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及時回應社會的關切與期待,在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的指導下,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揚南所長、劉寶民副所長牽頭主編,依據20多個省、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公布的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報,從第三方評價角度,由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研機構、行業企業、有關院校等多方面的專家學者、管理人員等共同編寫的《中國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
  • 2020年度中等職業學校質量年度報告
    2020年度中等職業學校質量年度報告學校:瀋陽師聯幼師中等職業學校(蓋公章)負責人:石鑫填報人:>曹妍瀋陽市教育局監製日期:2020年12月瀋陽師聯幼師中等職業學校2020年度中等職業學校質量年度報告>學校情況1學校概況瀋陽師聯幼師中等職業學校成立於2013年,是經瀋陽市教育局依法批准成立的具有自主招生資質的全日制中專學歷和全方位培養幼師的品牌專業學校。
  • 溫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2018年度質量報告
    溫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質量年度報告 (2018年)根據《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做好2018年度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編制和發布工作的通知》(教辦職成〔2018〕880號)精神,現將溫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2018年度質量報告如下:1.
  • 黃岡聯升中等職業學校2020年度質量報告
    2020年度中等職業學校年度質量報告
  • 武陟縣職業技術學校2018年度質量報告
    武陟縣職業技術學校質量年度報告    (2018,進一步完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進修和繼續教育制度,促進教師深入生產實踐,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11人的武陟縣中等職業學校名師工作室,引領職業教育的發展及提升職業教育的品味;依據教師的能力及他們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引導教師圍繞問題做課題,立足實際搞科研。
  • 福建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做好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20)編制...
    各設區市教育局,各高等職業院校:   根據教育部職成司《關於做好2020年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編制、發布和報送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20〕37號)要求,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編制範圍   我省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院校均應按照要求認真完成「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20)」(簡稱《院校年報》)編制工作。
  • 福建省福鼎職業中專學校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20年度)
    根據教育部《關於做好2020年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編制、發布和報送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20〕36號)要求,現將2020年度我校教育質量報告如下。  1.學校情況  1.1學校概況  福建省福鼎職業中專學校創辦於1983年,為福建省福鼎市教育局直屬事業單位,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福建省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福建省示範性現代中等職業學校、福建省教育信息化實驗學校。
  • 南通市教育局2018年度部門決算公開
    4.加快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負責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促進教育公平,負責義務教育的指導與協調,統籌管理全市普通高中、幼兒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落實國家和省基礎教育教學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5.推進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落實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指導文件和教學評估標準,推進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和職業指導工作。
  • 【八中•質量報告】邢臺市第八中學2019-2020年度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
    其中中等職業教育部分佔地面積0.4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0.058 萬平方米。我校中等職業教育於2014年秋季開始招生,學校設有3個專業:音樂、美術繪畫、運動訓練,面向全市招生。2020年全日制在校職高生250人,專職教職工17人。
  • 2018年安陽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本報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安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安陽市2018年度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考核的通知》(安政辦明電〔2018〕85號、安教辦〔2018〕110號)要求編制,特向社會公布2018年度安陽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開報告。
  • 2018年度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發布
    本報北京7月2日電 (記者張爍)日前,教育部發布《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2018年度)》。《報告》指出,2018年,教育部通過全面布局「四新」建設、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部署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頒布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等一系列重要舉措,在本科教育關鍵領域「謀突破、上水平」,打響新一輪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 孟州市職業教育中心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孟州市職業教育中心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7年) 根據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做好2017年度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編制和發布工作的通知》(教辦職成〔2017〕880號)文件精神,現將本校2017年度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質量報告如下。
  • 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2018—2019學年度中等職業教育國家...
    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2018—2019學年度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名單的公告根據《財政部 教育部關於調整職業院校獎助學金政策的通知》(財教〔2019〕25號)和《教育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關於印發〈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評審暫行辦法〉的通知》(教財函
  • 天水市交通基建工程質量監督站2018年度部門決算公開
    天水市交通基建工程質量監督站2018年度部門決算公開一、單位基本概況(一)主要職能職責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交通主管部門頒發的工程質量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規範、方針和政策;受市政府交通主管部門的委託,對全市公路建設(指公路、橋梁、隧道、交通工程、沿線設施和場站的勘察
  • 關於做好2015-2016學年度南寧市人民政府中等職業教育獎學金發放...
    各縣教育局,市教育局各直屬中等職業學校,廣西南寧高級技工學校,市衛生學校,各事業辦、民辦中職學校:   根據《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南寧市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實施方案的通知》(南府辦〔2014〕110號)和南寧市教育局、市財政局《關於印發南寧市人民政府中等職業教育獎學金實施方案的通知》(南教〔2015〕36號)精神,為做好我市2015-2016學年度南寧市人民政府中等職業教育獎學金發放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焦作冶金建材高級技工學校2018年度質量報告
    焦作冶金建材高級技工學校2018年度質量報告 2007年學校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同年由焦作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焦作冶金建材職業中等專業學校,2010年晉升為高級技工學校,2010年由焦作市教育局批准更名為焦作冶金建材工業學校。2017年被河南省教育廳授予「河南省職業教育品牌特色學校」。
  • 教育部發布《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2018年度)》
    為全面總結2018年全國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狀況,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委託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研製完成《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2018年度)》(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基於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和全國1000餘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緊扣「以本為本」「四個回歸」等新時代本科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要求,以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為主線,採用海量數據挖掘、多維案例分析、大規模問卷調查等方法,呈現高校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新舉措、新經驗、新成效,為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決策參考,引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鞏固本科人才培養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