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的智慧(2)

2020-12-22 三聯生活

西方古代的智慧(2)

2013-03-20 11:57 作者:薛巍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一般認為,古希臘的成就是產生了理性主義,但法國哲學家皮埃爾·阿多提出,古希臘哲學表達了某種知識的不可能;哲學不是為了求得現代意義的真理,而是一種靈性的修煉。

維根斯坦(左)與福柯(右)

阿多寫道:「為了讓對話得以建立,那個與蘇格拉底對話的人,必須與蘇格拉底一起,服從理性論辯的要求。換言之,只有在我們的個性被超越,只有在我們提升到普遍性的層面,對我們自己的操心和提問才會發生。兩個對話者所有的邏各斯體現了這一點。蘇格拉底這種獨一無二的個性有著某種令人著迷的東西,散發出不可思議的誘惑。蘇格拉底的哲學在人的靈魂中激起一種哲學著迷、亢奮和陶醉的狀態,聽者的靈魂完全被震驚。蘇格拉底以一種非理性的方式,通過其煽情和激烈的愛來打動聽眾。」

關注自我和靈性修煉

阿多1977年發表了論文《靈性修煉和古代哲學》,它對福柯關於自身教養的想像產生了影響。但阿多和福柯之間有一致,也有不同。福柯1976年出版了《性史》的第一卷,1984年出版了《性史》的第二卷和第三卷。第二卷《快感的享用》研究的是經典希臘思想中的性問題,第三卷《關注自我》分析了公元1世紀和2世紀希臘和拉丁文本中出現的這些問題。

福柯在《關注自我》的第二章「自我的教化」中說,在公元1世紀和2世紀他關心的文本中,著者堅持認為必須關注自我,這文本強調要禁慾,這並不是說要強化道德規範和禁止,而是強化跟自己的關係。在古代晚期出現了向自我的轉向。向自我的轉向要求人們改變其活動,轉移注意力,以便一直關注自我。福柯說,這一轉向的結果是:「人在自身體驗到快感,最終成功地進入了自己的個人是快感的對象。」福柯引用塞涅卡的話說:「要學會感受快樂,它就在你內部,一旦你找到其源頭就永遠都不會錯過它,只對源自你自己的倉庫中的東西感到高興。你自己的倉庫是指你的自我和你最好的部分。」

但皮埃爾·阿多指出,塞涅卡其實反對快感和享樂,福柯把塞涅卡所說的快樂說成快感是不對的。更重要的是,塞涅卡不是在自我,而是在「自我最好的部分」,即神聖理性中找到快樂,自我最好的部分是超越性的自我;塞涅卡不是在塞涅卡中找到快樂,而是通過超越塞涅卡而找到快樂,通過發現他身上有理性,而這理性是普遍理性的一部分,它存在於所有人以及宇宙之中。

阿多認為,古代哲學靈性修煉的一個重要成分是「感到自己屬於大全(Whole)」,意識到他是宇宙的一部分。塞涅卡用四個字概括這種意識:「扎入世界」。除了福柯說的自我的教化、人努力成為自己的主人、從自由和內心獨立中找到快樂之外,還有另一個維度:個人把自己提升到更高的靈性水平,意識到自己是自然和普遍理性的一部分。福柯研究的關注自我最突出的特徵便是它跟宇宙意識的關聯,關注自我的哲學目標是改變自我,以宇宙大全的視角看待自我。阿多擔心,福柯只關注自我的教化,把他的道德模型跟感性存在聯繫得過於緊密,他提出的自我文化會成為純粹感性的。柏拉圖推薦的靈性操練是自我向世界總體性的擴展。靈魂將不停地努力擁抱整個神靈和人類的普遍性,趨向時間和存在的總體性的靜觀。因此靈魂延伸至浩瀚廣袤,它升向高處,支配整個世界。亞里斯多德對自然的沉思,對星星的深情凝視,對天工造化產生的美妙歡愉,同樣引起思想升華。

阿多說,靈性修煉中,為獲得快樂,重要的是思考快樂的非時間性。「我們讓自己牽掛煩憂的原因在於,靈魂正在思考過去和將來,希望增加來自未來的快樂,是對快樂真正本性的無知。因為我們只有懂得如何把自己限制在能夠在當下時刻所獲得的東西中,不讓自己被那些不切實際的無窮欲望衝昏頭腦,才能取得恆穩的、滿足的快樂。」

死亡也是一種靈性的操練,斯多葛派和伊壁鳩魯派都能夠同意賀拉斯的格言:凡是感到幸福並掌握自己的人,每天都能夠說,我活過了。阿多寫道:「好死意味著我們進入存在的每個瞬間的喜悅,知道死並不能有損人生的快樂。一個把自己所有關注和意識都應用到當下的人,將感覺自己在當下時刻中擁有一切,在此時刻中,他不再渴求任何東西,幸福是完完全全的幸福,就如一個圓圈,不管是小是大,仍然是一個圓圈。」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西方古代的智慧
    西方古代的智慧 2013-03-20 11:57 作者:薛巍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古代製造業 前人汗水與智慧的結晶
    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人類依靠自己的智慧使工具在種類、材料、工藝、性能等方面不斷豐富、完善並日趨複雜,便形成了製造業的雛形,現代各種精密複雜的機械都是從古代簡單的工具逐步發展而來的。  中國最早的陶器製造業從母系氏族就誕生了,是世界上最早的陶器製造業,陶器成為遠古人類生活的必需品,直接改變了遠古人類的生活方式,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古代西方教育的發展
    古代西方教育的發展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帶來關於古代教育之古代西方教育的特點,此考點在教師資格證考試和教師招聘考試中,都是一個長出考點,主要考察不同時期教育的特點,以客觀題(單選、多選、判斷)為主。重點在於識記。所以我會將各個時期的考點直接羅列出來,再進行解釋,這樣方便大家梳理和理解。
  • 西方古代四大教育家相關知識點總結
    在此,為各位考生就其中的常考點「西方古代四大教育家」進行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複習備考有所幫助。1.古希臘三傑之蘇格拉底(1)頭銜:被譽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有長遠影響的第一位教育家(2)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治國人才,而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道德。(3)教育方法:產婆術。
  • 西方哲學的智慧學說與佛教的般若智慧之比較
    古希臘時期偉大思想家蘇格拉底是西方理性主義甚至基督教文化的先祖,他提出的「哲學就是愛智」的命題,奠定了整個西方文化發展脈絡的基調。古印度時期喬達摩悉達多王子通過親身踐行證悟的般若智慧,則成為人類文明中佛教思想文化的源頭活水。兩種不同的智慧觀歷經千年,仍在當今中西文化的對抗與碰撞中主宰著人類的思維和命運。於是,對比這兩種智慧觀念,也許能夠為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與文化批判提供寶貴的思想啟迪。
  • 中國古代四大益智玩具,折射數學智慧,西方稱是「中國的難題」!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中國古老的智力遊戲和古典益智玩具,對於提高玩具品位、開發思維智力具有獨特的功能,西方將它們統稱為「中國的難題」,這些難題涉及了數學中的幾何學、拓撲學、圖論、運籌學等多門學科。由此可見中國古典益智玩具對世界的巨大影響和世界對中國古典益智玩具的重視。
  • 古代希臘文化的特點及其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古代希臘文化,是對其豐富多彩的分支文化特色的概括和總結,這些文化又更加清晰明確地襯託出古代希臘文化整體的燦爛輝煌。 從宗教和神話方面看,古代希臘雖然是泛神論的國度,但它的宗教神話卻有鮮明的特色。一是以人形造神形,將神擬人化。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為什麼還要按手印?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中國古代就有籤字畫押一說,其中的畫押,就是按手印。其實啊,並不是從近代才開始有的指紋識別,在中國古代就有了指紋鑑定這一個說法,只不過近代將它用科學儀器表現得更加精準了而已。不信?覺得古代沒這技術水平?那我們來用考古文獻說明吧。
  • 西方學者:古代亞洲都講希臘語
    提利亞泰裴遊牧墓地出土匕首然而令現代西方學者困惑的是,古代的中國似乎對燦爛的希臘文化漠不關心。中國人從未像其他亞洲的人那樣對希臘文化如此著迷,他們也從未說過西方人認為希臘語非常高貴。在情況下中,印度受「薰陶」文化的影響中國如何使其看起來像「充耳不聞」希臘文化包括希臘語?或者古代的中國真的像「閉塞」?
  • 古代西方醫學的產生與發展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導語:本文所指古代西方醫學主要是十六世紀之前的古希臘、古羅馬,以及中世紀歐洲醫學和阿拉伯醫學的發展情況。這一階段的醫學主要是經驗醫學,通過日常密切觀察所得到的醫學經驗,治癒了不少當時被看作絕症的疾病,並且讓人更多的關注自己,是人類醫學的萌芽,也是助推了「人」的意識的覺醒。
  • 讓西方回到西方——在世界哲學家大會舉辦前夕訪談陳來教授
    然而,稍加研究,就會發現:中國古代學術體系的分類中,並沒有一個獨立的系統與西方所謂哲學完全相當。馮友蘭先生提出,西方所謂哲學與中國所謂義理之學約略相當。中國古代義理之學中確有一些部分約略相當於西方哲學的宇宙論、人生論。但正如馮先生已經注意到的,中國古代義理之學的有些部分並非西方所謂「哲學」的內容所能對應,比如中國古人特別重視的「為學之方」。
  • 中國古代為啥沒有科學?愛因斯坦回應很西方,楊振寧:怪《易經》
    一個是西方的物理學界的泰鬥,一個是東方物理學界的標杆,愛因斯坦與楊振寧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卻始終行走在不同風格的道路上。然而兩個差異如此巨大的人,對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科學的看法卻產生了驚人的一致性。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科學呢?愛因斯坦和楊振寧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 新書探討中國古代科技:解釋自然的程度不次於西方
    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 9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現代啟示》在北京發布。來自中科院自然科學史、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四川大學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北京天文館古觀象臺等專家就中國的古代科技哲學進行研討。《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現代啟示》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委託研究項目。
  • 自由七藝:古代西方的人文教育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與中國古代的「禮樂射藝書數」六藝相似,西方古代也有自由七藝。在這種理念的基礎上,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稱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一般而言,七藝被分為兩個層面。前三藝(trivium)包括語法、修辭、邏輯,亦即教人如何理解文字、運用語言以能夠通曉明暢地闡釋思想。
  • 再話中西方教育思想得失:中國教育給答案,西方教育給問題?
    圖二:孔子主要教人們做人的道理西方思想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是蘇格拉底,他在西方的地位和孔子差不多。蘇格拉底經常整天到處找人談話,討論問題,探求對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2、教育上中國倡導給答案,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自建該如何相處。西方教育倡導給問題,告訴他們人應該如何挑戰自我、挑戰權威,探索自然。所以,西方科學與技術從始至終都比中國先進也絕不是浪得虛名。至於中國人說的中國科學與技術在明清時代才落後於西方,這是無依據的。我們可以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 清朝博士論文震驚西方,中國古代經濟哲學讓凱恩斯嘆為觀止
    這是我國古代經濟思想在世界舞臺上的首秀,陳煥章讓我國的古代經濟思想在美國轟動一時,他不會知道,他的書影響了美國的農業政策。環球財經趣聞,帶你開心看世界,輕鬆學財經。這本書用西方經濟學構架,系統地介紹了儒家經濟思想,以及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活動。一直思考西方經濟理論的凱恩斯,為書中神秘的東方力量所折服,揮筆寫下長篇書評。
  • 《大憲章》800年之際,杜鋼建論中國古代憲法影響西方法治震驚西方人
    會議期間,英國大憲章800周年委員會執行主任Mark Gill就「大憲章歷史影響」作了主題演講;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杜鋼建就「中國古代憲法對西方法治的影響」作了主題演講;香港大學法學院教授Susan Finder就「法治與公正審判問題」作了主題演講。杜鋼建的演講引起中外學者熱烈爭論。中方絕大多數學者認為英國大憲章以前中外都沒有憲法。英國學者對此不置可否。
  • 中國文化中象徵著死亡和黑暗的貓頭鷹,為何在西方成了「智慧吉祥鳥...
    這和以往人們認知中的貓頭鷹有很大差別,其實在中西方文化語境中,貓頭鷹的文化寓意也差別很大。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貓頭鷹外貌醜陋,叫聲悽厲並且帶著絕望,對腐肉敏感,晝伏夜出,給人的感覺多是恐怖和不吉。人們將貓頭鷹視為不祥之鳥、報喪鳥,看作死亡和黑暗的象徵。 《詩經》中《陳風·墓門》中寫道:「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西方雕塑與我國古代雕塑
    西方藝術我們對西方現代雕塑作了一個極其簡略的介紹。然而要對這段「異常複雜的簡史」作評論真不是一件易事。但對西方現代社會人們心態的了解和藝術的沉思,無疑是有益的。以上簡要地回顧了西方雕塑藝術的發展。我們知道,西方的雕塑與我國的傳統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有著不盡相同之處。作為我們今天學習雕塑來說,除了要了解西方的文化外,更應該深知我們民族的「根」扎在什麼土壞之中。因而我們更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發展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繼承與發展我們]的雕塑事業。
  • 禮拜天禮拜六休息是西方之規定,我國古代是如何規定官員休息的?
    還有第2種說法,說第7天是耶穌升天日,耶穌不是被弟子出賣釘死在十字架上了嗎?為了紀念耶穌規定在這一天休息,意思是讓人們去祭拜耶穌。後來有人說耶穌是第7天升天的,那麼應該在頭一天(星期六)進行祭祀禮拜,到後來又增添了星期六休息禮拜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