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廣東•鄉音】西餐東傳廣府,妙廚融匯中西

2020-12-23 澎湃新聞

廣州是千年不衰的通商港口城市,舌尖上的文化成為嶺南與世界中西互通的符號。飲食又是交流性極強,且兼具鮮明地方特色的矛盾統一體。晚清時期的廣東人,首先從歐美商人的僕人或學徒開始做起,逐漸發展成為西餐師傅,隨後流布國外和國內主要城市。在這個過程中,融合了西餐特色的粵菜也隨之盛行全國、走向世界。

醬紫FM出品

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記者 陳亮 實習生 湯舒夷

在廣州,建設六馬路是一條被譽為「不用出國即可吃遍全球」的美食街。在這條全長不過700米的馬路上,匯集了韓國、日本、越南、新加坡、義大利等多家餐廳,海外美食一應俱全。這裡是廣東作為西方飲食登陸中國的入口的縮影之一。

西餐東傳的首站就在嶺南。一般談及廣州西餐的起源,往往前溯自1860年太平館的建立。而歷史學家程美寶、劉志偉的研究表明,其實還應該更往前溯及外夷洋行和廣州行商的幫廚侍僕——早在1769年,行商潘啟官招呼外國客人時,便完全依英式菜譜和禮儀款客了。

在洋人廚房裡當學徒的廣東人逐漸成長為師傅、老闆。在洋行當廚的粵僕徐老高,在街邊挑籮賣擔地賣了一段時間煎牛排,賺足了開店的本錢後,於1860年在廣州開設了第一家中國人的西餐館:太平館。

在「頗合廣州人的胃口」的同時,太平館其實更合外國人的胃口,甚至讓他們自愧弗如。1861年2月22日《紐約時報》記者在新聞專稿《清國名城廣州遊歷記》寫道:「在這裡,我們開始談論一種最豪華的清式大餐,是用牛排做的。先前,我常聽人說廣州牛排如何如何美味,但從未有親口嘗過。」

是故,上海開埠後,西方人湧進上海,要覓西廚,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廣東人。1862年7月《上海新報》的一則招聘廣告就直說:「現擬招僱廚師一名,最好是廣東人。」

在另一重要口岸天津,西廚也唯廣東幫馬首是瞻。1907年4月,天津廣隆泰中西飯莊在《大公報》發布的廣告稱:「新添英法大菜,特由上海聘來廣東頭等精藝番廚。」

上海西餐以廣東廚師為正宗。據文史學者周松芳考究,到1875年,上海才出現中國人開辦的番菜(西餐)館。其中最早的是坐落英租界的「一品香」,掌勺主理就是粵廚。

就連番菜的得名,滬上亦認為正源在廣州。《晶報》刊文稱:「廣東人華夷之辨甚嚴,舶來之品恆以番字冠之,番菜之名始此。」

華夷之辨卻不影響做生意。粵菜挺進京滬之初,多兼售番菜,聲勢互助。周松芳認為,西餐對「食在廣州」在晚近的得名和傳播,頗有助益。

1918年版的《上海商業名錄》收錄了80家菜館,其中5家粵菜館即兼營番菜。到了1920年代,粵菜在上海地位已經雄踞諸幫之上,傲立南京路的著名粵菜酒樓仍然兼營西餐。

在北京,最著名的醉瓊林正是粵菜西菜合一,《順天時報》1907年曾對其做過報導。直到1930年代,天津粵菜館的特色仍是中西結合。國民作家王受生在《天津食譜:關於天津吃的種種》裡記述,津門最好的飯館當屬「廣東派」,而其特色是中西兼備。

廣東人開的番菜館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價廉物美,特別是抗戰勝利後,更便宜過中餐。如著名的嶺南樓的廣告稱:「全餐收銀五毫,大餐收銀壹圓。」比起當時的高檔中餐酒樓一碗魚翅動輒數十元來講,可謂便宜至極。

除了早期中西並行之外,後來者對廣州的飲食深刻印象,也多與西菜有關。周松芳認為,其中西式的紅燒乳鴿最為典型。

梁實秋說:「吃鴿子的風氣大概是以廣東為最盛,燒烤店裡常掛著一排排烤鴿子。」郭沫若1927年3月底到中山大學任文科學長,7月底參加北伐,離別的飲食記憶是「吃了荔枝,吃了龍眼蕉,吃了田雞飯,吃了燒鴿」。

邵元衝和張默君這一對國民黨內著名的姐弟夫妻,幾乎每次來廣州,都會去太平館吃燒鴿,僅日記中所記就達十三次。尤其是張默君,認為吃燒鴿才是居粵最值得紀念的事情,所以,臨別之際,也是一定要去吃一次太平館燒乳鴿的。

紅燒乳鴿逐漸從西餐館的代表菜,變成了粵菜的代表菜。1939年《晶報》則以「宋美齡喜食燒乳鴿」為題,介紹宋氏所喜愛的西菜「紅燒乳鴿」是廣東特色,原因乃是乳鴿為粵中家禽獨有珍品,「他處所產,遠不及其肥美」。

專程到沙面吃西餐的,還有陳寅恪。上世紀60年代,已經目盲的陳寅恪與剛調任廣州的侄子陳封懷,相聚在廣州沙面的西餐館。陳寅恪在國外生活多年,飲食習慣趨同西方,早餐愛吃牛奶麵包。

西餐館見證了不少陳寅恪與同仁的交往。在《陳寅恪的最後20年》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中山大學流傳的逸聞。陳寅恪與陳序經同席吃飯,喜歡西餐的陳寅恪對喜歡中餐的陳序經說:陳校長的「全盤西化」是假的,我的全「盤」西化才是真的。

來源 | 羊城晚報2020年08月03日A5版

作者 | 朱紹傑

封面圖 | 視覺中國

編輯 | 舒舒

校對 | 朱曉明

審籤| 魯釔山

猜你喜歡

按以下步驟

原標題:《【今日廣東•鄉音】西餐東傳廣府,妙廚融匯中西》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嶺南文史】番菜東傳廣府 妙廚融匯中西
    【嶺南文史】番菜東傳廣府 妙廚融匯中西金羊網  作者:朱紹傑  2020-08-03 晚清時期的廣東人,首先從歐美商人的僕人或學徒開始做起
  • 陸海兩途傳美食 南北中西造粵味
    第一大港傳美食域外滋味「初邂逅」除了陸上交通通達,廣州還是唐代的國內第一大港,中華與海外美食文化的「初邂逅」正發生於嶺南。如今廣州的海珠中路和光塔路一帶,是唐朝時知名的「藩坊」——即外國人聚居地,特別是阿拉伯人。據估計,這一片區曾居住夠十萬西域「老外」,從這附近的碼頭還可以有「直航」波斯灣的商船。
  • 《今日廣東·鄉音》——鄉音的文學痕跡
    □趙趙子最早覺察到鄉音粵語很好聽,是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聽香港歌星唱《萬水千山總是情》。隨後許多粵語歌曲迅速響遍全國,當時大家都覺得很時髦、很高雅。去歲秋日,陪北京來的同學步上廣州南沙的一處山腰。半山憑欄,江口遠眺,心曠無邊。同學字正腔圓地朗誦起來:「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 「第四屆中西餐飲廚藝創新表演賽暨第四屆西餐食品飲品博覽交流會...
    「第四屆中西餐飲廚藝創新表演賽暨第四屆西餐食品飲品博覽交流會」於2011年11月22日在北京天倫王朝酒店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西餐網主辦,北京西餐業協會和天倫王朝酒店協辦,中國烹飪協會西餐專業委員會支持。
  • 2018廣府廟會集市在哪裡?廣州廣府廟會美食專場時間地點
    廣府廟會是廣東"一城一特"春節活動之一,是廣東省地方傳統民俗文化,廣州市越秀區在傳統元宵節期間,即農曆正月十五至廿一舉辦的傳統廟會。》》2018廣府廟會聯合南航CZ3102舉辦「空中廟會」   廣府廟會與北京地壇廟會並稱中國兩大廟會,廣府廟會開幕式設在元宵節當天,為期七天,是一項廣府文化嘉年華活動。
  • 《今日廣東·鄉音》——挑燈籠走元宵
    《今日廣東·鄉音》——挑燈籠走元宵金羊網  作者:黎銘光  2020-02-08 小時候家裡再窮,元宵節挑燈籠走元宵也是必不可少的。
  • 《今日廣東·鄉音》——夏來憶禾堂
    《今日廣東·鄉音》——夏來憶禾堂金羊網  作者:覃強華  2020-07-26 每年到了七八月份,我腦海裡便會湧現出家鄉的禾堂(曬穀場
  • 《今日廣東·鄉音》——只為這一碗杏仁茶
    《今日廣東·鄉音》——只為這一碗杏仁茶金羊網  作者:  2019-07-21 在潮州求學四年,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下水門邊上的一碗杏仁茶
  • 都說中西分廚好,可西廚到底是用來幹嘛的?
    想要一個有交流感的開放式廚房,又擔心做飯的油煙會滿屋子跑…如果說你也想同時擁有魚和熊掌的話,採取中西分廚的做法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雖說中西分廚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東西了,但部長發現很多人對於「西廚」到底是做什麼用的,還是不太了解。
  • 曹氏| 廣東音樂小提琴與廣府制琴大師曹樹堃(廣府人雜誌報導)
    廣東音樂深受嶺南文化「折衷中西、融匯古今」之特色的浸潤,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和兼容性。從上世紀初開始,用於創新的廣東音樂前輩大家紛紛嘗試使用西洋樂器與中國民樂進行合奏,對二胡等傳統樂器進行革新,豐富音色及增強表現力,同時在創作技法上大膽吸收交響樂等外來曲種的優勢。
  • 外國人:為什麼中餐廚刀,沒有像西餐廚刀那樣廣泛使用?
    西餐一刀一用廚刀說來也有意思,曾經在網上流傳一段外國人用西餐廚刀切菜的視頻,外國人一片叫好聲,而我們則是一臉尷尬,評論這是入門級的手藝。曾經也有外國人提問:「為什麼中餐廚刀,沒有像西餐廚刀那樣廣泛使用?」我們該怎麼來解答這個問題?一句話簡而言之,中餐廚刀(菜刀)是做中國菜用的,外國人想要學會用我們的菜刀,就要了解中國菜的博大精深。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西餐廚刀在外國比較廣泛使用?
  • 那試試中西雙廚吧!
    現在推出0元線上設計活動,戳下圖直接預約報名,或者私信戶型圖給我,快來參與吧1中廚和西廚怎麼劃分區域?很多人覺得中西廚是大戶型專屬,其實只要設計布局得當,哪怕是90㎡的中小戶型也能做中西雙廚。如果中西廚連在一起,中間利用滑軌門或推拉玻璃門將產生油煙的中廚封閉即可,外面的西廚區域可以和餐廳融為一體。2什麼樣的戶型適合中西雙廚?
  • 融匯中西的方法是試驗-總結-再試驗-再總結
    融匯中西的方法是試驗-總結-再試驗-再總結 中西教育各有明顯的優缺點,而優缺點又是互為依存的。我們的教育使學生基礎紮實,但缺乏批判思維和創新意識,大部分學生會逐漸失去自信。我們的教育功利性太強,全社會不重視體育鍛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不協調,有時甚至是矛盾的。教育要提倡真善美,教育要激發學生的興趣,特別不能扼殺學生新奇的想法。
  • 廣東三大民系文化特徵:廣府人開放,客家人淳樸,潮汕人刻苦耐勞
    同時廣府人在廣東三大民系中分布範圍最廣,珠江三角洲是廣府文化分布的核心地帶。廣府民系文化特徵有如下表現:1.開放性,易於接受外來事物廣府人們的視野寬廣,思路開闊,善於吸收、學習西方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並與傳統文化相融。
  • 封閉式的中式廚房,越來越不被年輕人所喜愛,如今流行中西廚房
    U型結構中西廚U型結構的中西廚比較常見,三面結構,分別是水池洗菜區、灶臺烹飪區和西廚區,相互獨立又緊密相連,相當實用。電視劇《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中,顧未易家的廚房屢屢出鏡。一個U型結構的中西廚,視野開闊,簡潔舒適。
  • 領航者 | 包玉剛學校:融匯中西,著眼未來
    領航名人館包文駿1991年,獲得國王獎學金進入伊頓公學1999年,牛津大學本科畢業2000年,史丹福大學碩士畢業2007年,創辦包玉剛實驗學校1希望中國教育能夠與時俱進在12年前,包氏家族深感中國的教育總體水平還是很高的,但是還處於比較窄和單一的教育模式,需要與時俱進。
  • 妙廚天香,生命最好的供養
    妙廚天香,是很美妙的生活場景。廚房,是一家人的煙火之地,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和合之處,是活色生香的生活之源,從古至今,人們對廚房位置的選擇與物件的擺放都有許多的講究,不僅是遵循「家居風水」,更是為了烹飪方便、生活和美。
  • 楓葉國際學校:融匯中西 培育英才
    在沙龍現場,大連楓葉國際學校張瑞芳校長做了《融匯中西 培育英才》主題演講,從四個方面介紹了學校辦學特色和優勢。第一,楓葉教育的歷程與成就。中西優化結合是把兩種課程的優勢、精華整合在一起,文科課程以中方為主,英語、文學還有領事課程以加方為主,整合在一起就是楓葉課程體系。中加學分完全互認,已經成了楓葉的一個學分體系。領事課程也是楓葉自主開發的,是圍繞著學生成長為中心的一個特色的育人課程,這個課程由專門的老師來教授,課程形式多種多樣,比如說室內的、室外的、理論的、實踐的等等。
  • 妙廚老爹--川派蒸汽石鍋魚創導者 用實力徵服你的挑剔味蕾
    而作為川味的創新品類,集合了雲南民間汽鍋雞的特點,運用現代蒸汽烹飪技術,將雲南特色的石鍋魚和四川特色的火鍋進行有機的結合,採用青城山的天然礦泉水,將傳統火鍋與串串等秘料技法糅合於秘料包的製作中,最終形成了具備麻辣鮮香的獨特口味的特色蒸汽石鍋魚品牌---妙廚老爹泉水蒸汽石鍋魚。
  • 一道菜,中西餐廚師全上陣!給鄭州人長臉
    他是鄭州萬怡酒店的行政總廚。萬怡酒店的菜品,以粵菜、川菜和豫菜見長,另外,西餐也是萬怡的特色。三文魚運到後廚後,西餐廚師團隊就開始緊鑼密鼓地處理。在一般人的概念裡,三文魚用於刺身的比較多,但這道叫做「堅果海鮮匯」的菜,對三文魚卻是要做低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