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真是個好東西!李白鬥酒詩百篇,醉後卻臉面丟盡,一世英名盡毀

2020-12-13 熊貓簡書

01

李白好酒是出了名的,這個唐朝最具個性最有才華的詩人,他的前半生沒有什麼爭議,才華橫溢、英氣勃發。但他的後半生卻因為酒鬧得一地雞毛、狼狽不堪,就連他的死也是因為酒,至今都有兩種說法,沒有定論。

李白生於公元701年,正是大唐由盛轉衰的年代,可謂生不逢時。雖然安史之亂讓整個大唐的歷史蒙上了情慾、骯髒、外戚的灰塵,但生於亂世的李白之才情,無疑是這段灰色歷史的一抹亮色。

年輕時候的李白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真實的寫照。李白這個時期的詩,正如一杯烈酒,是放縱、肆意、衝動和目空一切的,也是把詩的語言發展到最精到、最嫻熟、最大膽、最醉心的高光時刻。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才華橫溢的李白一直在官場和事業上有遠大的抱負,心高氣傲的李白一直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不屑,但在現實面前,屢屢碰壁的他不得不接受接受成為楊貴妃身邊的文化玩臣的命運,成天聲色犬馬、酒醉飯飽,只要寫出來的拍馬屁的詩歌能贏得美人一笑,任務就算完成了。

02

活色生香的後宮生活讓李白更精於馬屁之術,他更加渴望權力,更加追逐功名。但詩人骨子裡面的輕佻還是暴露了,居然敢酒後戲寵臣高力士,最終被李隆基逐出皇宮,從此詩人浪跡天涯、隱居世間。真是成也為酒,敗也為酒!

如果李白承認自己不是當官的料,從此潛心詩歌辭賦的創作,或許我國歷史上將會出現一名成就無人可企及的巨匠。如果他向王維學習做佛系詩人,死心塌地做一個行走江湖、雲遊山人、業餘道人,或者做一個大眾情人,那麼他的人生會和酒一樣會五光十色、飄飄欲仙。

但心存不甘的李白還是陷入了帝王權力寶座的爭奪漩渦,一下子跌入了人生的低谷,從此再無翻身的機會。

因為支持永王李璘向已經繼承皇位的哥哥李亨發起帝位之爭,李白被以叛軍之名投入大獄。雖然請託昔日好友大將軍郭子儀、淮南節度使高適幫忙,希望皇帝李亨能夠念其有才,識才所用而從輕發落。

但在皇帝和高官眼裡,才華橫溢的詩人和搓背擦澡的太監並無太多的區別,都是無聊時候逗開心的下人。皇帝李亨對自己的弟弟李璘可以放一馬,但是吹鼓手李白依然以叛軍罪名被流放夜郎。

03

《舊唐書》這樣寫到:「永王叛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郎,後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死於宣城。」官方史料對李白之死並沒有同情,一句「飲酒過度、醉酒而死」為最後的蓋棺定論。

好在李白的同行沒有這麼絕情,大家認為李白一生好酒,他的酒量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縱然赦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但因此而醉酒而亡畢竟不那麼光彩。

宋梅堯臣在《採石月下贈功甫》中說:「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李白在江中的小船上飲酒,微醺之中看到月亮居然懸掛在清澈的江水之中,距離自己是那麼近,以為水中月是天上月,就翻身下去摘月了。

蘇東坡曾有一首贈潘谷的詩這樣寫到:「一朝入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這個說法更加浪漫一些,符合李白奔放豪爽的性格。李白看到江上的月影,以為是九霄雲外的天庭,有使者來接他上天,於是就上前迎接,躍入江中,一去不回。

04

李白的死,毫無疑問與酒有關。但是否因醉酒而亡,官方和民間有了不同的看法。隨著時間推移,這已經是沒有定論的懸案。或許,我們能夠從李白一生中最後的一首詩中找到一些答案。

這首《臨路歌》經過考證,應該是《臨終歌》,此詩是李白的絕筆,可以看作是詩人對自己一生懷才不遇的總結。詩中有回顧、有寄託、有希望,有豪情、有感慨,也有悲哀,是充滿激情與浪漫、感傷與遺憾的一首詩: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李白一輩子把自己視為展翅高飛的大鵬,恨不能時刻遨遊長空、遙望千裡,但現實的沉重卻讓他很難起飛,更難飛得很高。想做大鵬的詩人,終究成了一隻魚,潛入江中與這個世界永別了。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既然這個世界是如此的骯髒,我上不了天,就入水吧!至於為什麼要做這樣的選擇,是不是因為醉酒,已經不再重要!

至於我,更願意相信李白是追隨夢想而離去的!因為:人生沒有完美,但再不完美的人生也應該有夢想和希望!

相關焦點

  • 「李白鬥酒詩百篇」中的「鬥酒」到底有多少酒?
    文人雅士愛酒、飲酒、寫酒,把酒與生活聯繫在一起確實很常見,這在古代文人中尤其明顯。三國時曹操吟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晉代的劉伶在酒德頌中寫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醒。」陶淵明的詩則幾乎「篇篇有酒」,且常用酒作題目寫詩。
  • 嗜酒的李白鬥酒詩百篇,廣為流傳,但實際上古代一鬥酒少得可憐
    人們心中的李白除了文採飛揚外,嗜酒如命,也是對他最好的形容,然而李白豪飲的美名,在民間廣為流傳,但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功勞還要歸功於杜甫的傳播,作為李白的小迷弟,杜甫寫過大量的詩來讚美李白,其中就有「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寥寥幾句將李白活脫脫描寫成一個好飲狂客
  • 李白鬥酒詩百篇,鬥酒十千,穿越唐朝你喝得起詩仙的酒嗎
    今天聽人講到李白的酒要多少錢,偶然來了興趣。李白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而提到李白就不得不說一說酒。畢竟李白不僅愛喝酒,他的酒詩也是一絕。▲鬥酒詩百篇酒詩《客中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首詩了,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讓我一個不懂酒為何物的小白瞬間懂得好酒配好杯。也不由自主想到了那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
  • 李白鬥酒詩百篇,一鬥30斤,看似酒量很大,但喝不過現代人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杜甫《飲中八仙歌》的一段,描寫了李白很喜歡喝酒,喝酒喝得皇上喊他都不理,一般人哪有這膽子,就算有這膽子,也沒皇上給的這種特殊待遇。為什麼別人沒有這種特殊待遇,就李白有?是因為李白特別有才。不過這是多有才,皇上才能原諒李白的「大不敬」之罪?杜甫詩中說了,李白喝完一鬥酒能寫100首詩!
  • 李白鬥酒詩百篇 杜甫得酒詩自成 人生得意須盡歡
    中國是酒的故鄉,酒和酒文化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不少文人學士寫下了品評鑑賞美酒佳釀的著述,留下了鬥酒、寫詩、作畫、養生、宴會、餞行等酒神佳話。酒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在人類交往中佔有獨特的地位。
  •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中國酒文化與詩詞不分家!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飲酒作詩是李白人生的兩大樂趣。而身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有著大量的名篇佳作,詩的藝術成就極高。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可謂是飲酒中的業界標杆。他不僅能喝,也能寫,無數後人晚輩以他為榜樣。北宋大文豪蘇軾蘇東坡,也喜歡飲酒,也喜歡寫作。他那首婦孺皆知的《水調歌頭》第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便是寫引用了詩仙的《把酒問月》。
  • 由酒入詩,醉後何妨死便埋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中國是酒的故鄉,酒和酒類文化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於物質的,但酒又融於人們生活之中,不可缺少。辛棄疾詞中也寫到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後何妨死便埋。《沁園春·將止酒》辛棄疾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後何妨死便埋」。渾如此,嘆汝於知己,真少恩哉!
  • 杜甫說「李白鬥酒」,李白說「美酒鬥十千」,李白喝酒要花多少錢
    在李白四十二歲的時候,唐玄宗欽佩李白的才華,將李白留在自己的左右,給自己寫詩文取樂,那段時間,李白做的詩大多是《宮中行樂詞》和《清平調》等宮廷詩。不過李白在宮中發現自己並不想要這樣的生活,但是又不能違抗聖旨,只能每天飲酒作樂,只不過還是度日如年,李白被封為翰林學士後,而且還是皇上眼前的紅人,所以誰都不敢招惹李白,大家知道李白喜歡喝酒,就送李白最好的酒,所以,李白喝的酒都價格不菲,可能有些酒連皇上都喝不到。
  • 李白的酒李白的詩
    甲:                    詩情酒性話李白        唐朝大詩人李白的飲酒是很有名的。小時候聽大人們擺龍門陣,神色飛舞地說「酒仙」李白「喝醉酒寫的草書嚇退了蠻夷」,「李白一頓酒就喝一鬥,吟詩一百篇」,「李白醉酒敢睡在皇帝娘娘楊貴妃床上,讓高力士脫靴子」等,活靈活現。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李白是何等的英雄氣概,長大後,看了不少關於李白的書,會背了他的近百首詩,記住了他的許多關於飲酒的詩句。像《將進酒》、《金陵酒肆留別》、《把酒問月》、《月下獨酌》等。
  • 中華醉美詩詞,或把酒言歡或借酒消愁,李白鬥酒詩百篇詩酒趁年華
    13、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14、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15、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16、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20、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21、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虐。22、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23、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 李白鬥酒詩百篇!詩詞中的中國酒文化,你知道多少?
    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不少文人學士寫下了品評、鑑賞美酒佳釀的著述,留下了鬥酒、寫詩、作畫、養生、宴會、餞行等酒神佳話。酒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在人類交往中佔有獨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扒一扒,自稱「酒中仙」的李白到底能喝多少酒?
    愛喝酒的人,做夢都想交一個李白這樣的好朋友,一言不合喝喝喝,在酒樓喝喝喝,在家裡喝喝喝,在宮廷喝喝喝,在妓院喝喝喝。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可見,李白一頓酒場完畢,喝一鬥酒不成問題,不但沒問題,而且還能提筆寫詩,一寫還能寫百篇之多,皇帝召見也沒用。瘋狂小粉絲必然用詞略顯浮誇,但「酒中仙」的美譽給了李白,李白肯定也有兩把刷子。
  • 【將進酒】詩仙李白的詩與酒
    李白的一生,都與酒有著不解之緣,酒是他創造的靈感,賦予他詩中的仙氣,酒也是他的靈魂慰藉,在失意時一銷千愁。「酒仙」是眾人給他的稱謂,他的飲酒詩篇便將其個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將進酒》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作。
  • 詩酒|詩酒趁年華,杯中寄煙霞。我國古代文人的詩酒文化
    從這個意義上講,飲酒已不只是飲酒了,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儼然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徵,成為了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個重要組成部分。文人似乎和酒更具有天然的緣分,文人多嗜酒。在文人看來,酒能激發創作的靈感,活躍形象思維;酒後吟詩作文,時有佳句華章。東漢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更是體現了詩酒文化。
  • 李白的一首詩中提到的酒是指的什麼酒,擊敗詩詞大會53位高手
    好友相聚,舉杯同飲暢談人生;仕途變幻,借酒抒懷從容再出發;高興時酒可助興,鬱悶時酒可暖心,酒更是承載著文人們多少的胸懷與詩意。譬如我們都知道,唐代的大詩人李白,就是一個特別愛喝酒的人。流傳有這麼一句話「李白鬥酒詩百篇」,可見大詩人李白的酒量那是非常人所能比的。要不然也不會說「會須一飲三百杯」,有了酒的助興,那詩文更是寫得洋洋灑灑,豪情萬丈。
  • 對於男人來說,酒真是個好東西
    對於男人來說,酒真是個好東西文/張秀陽我一直固執的認為,上帝創造了男人和女人,然後又抽空製造了兩樣東西,供男人和女人分別使用,這兩樣東西是:化妝品和酒。化妝品應該是女人的專用物品,我最見不得男人也去美容院瀟灑一回,也去淡妝濃抹,每當使用了男士霜之類的東西的男人們從我身邊經過,我聞到的不是怡人的馨香,而是令人作嘔的腐臭。而酒則應該是男人的命男人的魂,古時英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然後做出駭世驚俗之舉。而千古文人俠客杯盞之間,盡顯風流本色,如李太白先生,酒後「天子呼來不上船」,沒錢了,賣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 詩酒成仙:李白月下獨酌,一首詩道出愛酒的最高境界
    提起詩歌大家就會聯想到盛唐,提到盛唐大家想到的會是李白,他一生放浪形骸,「詩」、「劍」、「酒」是他的三絕,往往酒入愁腸,三分化為劍氣,七分釀成月亮,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就連最終的歸宿都是那麼天真浪漫,水中撈月成了他的終點,讓人感嘆!
  • 《慶餘年》範閒「鬥酒詩百篇」,那些詩,你還能背出幾首?
    最近,在熱播劇《慶餘年》中,一段主人公範閒「鬥酒詩百篇」的劇情爆紅網絡。作為現代人的範閒,來到劇中所在的世界,吟詠著歷代文壇璀璨群星的錦繡詩篇,向劇中人以及觀眾展示了一個千古風流、文採耀目的文學世界。那些千古傳誦的經典之作,我們很多人何嘗不是從小到大詠之、背之、品之、思之?
  • 描寫喝酒的3首唐詩,酒與詩相得益彰,千年來讓人們拍案叫絕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維。酒這樣東西,堪稱百搭。人們失意的時候喝酒,得意的時候喝酒,聚會的時候喝酒,離別的時候也喝酒。這一首《送元二使安西》,寫的就是離別情,詩人喝的就是離別酒。元二要出使到邊塞去,王維自然充滿了留戀之意。所以他端起酒杯,對元二說:「喝完道別酒,你也暫時見不到故人了。
  • 古代人喝的到底是什麼酒,為啥李白可以一次喝6公斤?
    那麼,到底是古人真的比現在人能喝,還是古代的酒和現在的不一樣呢?現在人一致認為是古代的酒度數不高,最多在十幾度左右,而且和現在的白酒不一樣。我們舉個例子,李白大家都知道吧,被譽為詩仙同時也是酒鬼。李白的《客中行》中寫道,「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這個琥珀光不正是暗指黃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