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無憂無慮的少女,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她是嬌羞卻渴望著愛情的千金,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她是濃睡不消醉酒,卻試問捲簾人,海棠是否依舊的名門閨秀。如果可以,她應該可以一直過著幸福的生活,自由又快樂。然,國家內憂外患,小家如何安好?
她雖如願嫁給了趙明誠,過上了琴瑟合鳴的日子,與丈夫談詩作畫,研究金石。可是終好景不長,丈夫要出遠門了,她只好守著空蕩蕩的家,瑞腦消金獸,把酒黃昏後,懶自梳頭。思念著她的丈夫。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把這種思念和愁苦描寫下來。趙明誠是幸福的,歷史埋葬了多少曾風光無限的人,連塵土都不剩下。有些帝王都被一筆帶過。只有這個幸福的男人,被我們時時記起,因為那個無比思念他的女人。她思念他,終日凝眸,她思念他,人比黃花瘦,她思念他,怎一個愁字了得。從一個春心蕩漾的小姑娘到依戀丈夫的小媳婦,這種愛,歷經千年的時光,重回我們眼前,依然生動鮮活。女人都是這樣的,自古以來如此,在愛情裡,容易加入自己的想像,把對方想像得完美無缺,而且越經歷時光,越依戀。
可能李清照唯一對丈夫失望的一次,就是那場棄城而逃的戰爭吧,他只想活命,她卻看到了他的軟弱。她寫下絕句,諷刺那個自己深愛的男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可是,我想她心裡一定很怕吧,如果這個男人真的死了,她該怎麼辦。只是內心的正義感暫時佔了上風,她更希望她的王子,她的英雄能拔劍出擊,披荊斬棘,保護那一城無辜的百姓到自己生命的最後。如果換做是你,你想要一個英雄犧牲的男人,還是一個苟且偷生的男人。你想要一個死了為人稱讚的丈夫,還是一個活著,你可以緊緊抱住的人?這一刻,放下你的教養,放下你內心的價值觀,和你的尊嚴,請允許你自私一點吧,他還活著。他是你的丈夫,這個世界上真心待你,護你周全的人。
也許,李清照是明白的,只是有些晚。趙明誠死後,她改嫁,經歷了最殘忍的婚姻,欺騙,甚至家暴。從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如李清照一般,讀遍群書,深明大義的才女,她的愁苦在國家命運,在離別之愁苦,而愛情是她心裡唯一的指望。可以想像她發現這個張氏對她的好,只是假情假意時,內心該有多難過,多悔恨。在她發現張氏的官職來源於謊報時,果斷告發了他,在這個丈夫有罪,妻子同受牢獄之苦的時代,李清照,她並沒有妥協。因為她是李清照,不是那個女子只能足不出戶,而她可以蕩舟湖上,驚起一灘鷗鷺。再來三杯兩盞淡灑。生活和閱歷,給了她足夠的勇氣。她愛過,懂得什麼是愛。在她離開了這個惡魔以後,便堅定了看到了內心,在風燭霜鬢的晚年,編撰了金石錄,完成了丈夫的未竟之功。這個時候,她心裡在想的,念的,還是趙明誠,那個滿足她所有少女時的幻想,又給了她生命中最溫暖的時光的男人。
如今,我們讀起李清照的創作,依然滿滿畫面感,她依欄而立,凝眸遠眺,眼裡是滿滿的深情。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林黛玉的作品,也是以細膩以長,以描寫愁以長。可是,林黛玉,終究是見識短淺,只看到自己的遭遇,看不到時代,看不到家國命運。然而,清照不是。她是巾幗不讓鬚眉的豪傑。她愛的直白,她恨的坦蕩,她拿得起,放得下。
記得有人說過,為賦新詞強說愁,雖然不是說李清照,可早年,讀她的詩,我竟覺得,就是說的她,後期作品,篇篇講離愁,句句講憔悴。直到現在,我成長了,也讀懂了她。某著名作家說,你覺得有些作品特別好,不一定真的是好的作品,而是你的觀點與作者觀點一致了,而是你的經歷閱歷,讓你明白了那種感受。可是清照之作品,是真好,詞字精秀特絕,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其心通透,眼中也是別樣的風景。一盆海棠,她醉了還牽掛著,黃花落了,滿地,她說憔悴。這樣心思靈巧的女子,你怎麼能不愛?